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棗核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棗核教學設計(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棗核教學設計(精選5篇)

棗核教學設計 篇1

目的要求

一、理解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增強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

二、瞭解作者怎樣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

要點難點

一、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本文選材具體,小中見大的寫作手法

三、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定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四、理解本文標題的特點及在文中的作用。

寫作背景

1979年8月,蕭乾應邀赴美進行訪問交流,回國後將自己在美的見聞,寫成系列文章。《棗核》便是蕭乾的特寫《美國點滴》中的一篇(或一章),寫於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爲10篇先後在《人民日報》連載,它猶如一股從大西洋彼岸吹來的春風,送來了一束有關美麗現代社會生活及一些海外華人心態的資訊,而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作者簡介

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蒙族人,祖籍內蒙古,生於北京。

1929年進燕京國文專修班學習,一年後考入輔仁大學。1933年轉入燕京大學新聞系,選修“特寫——旅行通訊”課程,1935年6月畢業。

1939年他赴英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作爲《大公報》的記者,奔波在西歐的反法西斯戰場上。1945年,他從萊茵河前線返回倫敦,經加拿大東岸轉舊金山,採訪了聯合國成立大會。在那些年代裏,他先後寫出了《矛盾交響樂》、《血紅的九月》、《倫敦一週間》、《南德的暮秋》及《美國之行》等優秀特寫。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認識的真實記錄。

段落大意

課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寫一位在美國旅居的舊同窗託“我”帶給他幾顆棗核。這位老同窗不遠萬里,寫信索要的竟是幾顆不起眼的棗核,而且是用“航空信”“再三託付”,可見這幾顆棗核對他很重要。讀者不禁要問,它做什麼用呢?而作者又不肯說破,只說:“用途很蹊蹺。”這樣巧設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自然地開啓下文。

第二部分(第二──十段)寫“我”與老同窗相見,到他家作客,瞭解到棗核的用途。這部分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第二──四段)寫“我”與老同窗相見。多年不見的老同學,相見的第一句話就問及那幾顆棗核,得到之後“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待問到它的用途時,他卻要“我”等會兒。這就更緊緊地吸引住了讀者。引出“我”的登門拜訪。

第二個層次(第五──七段)寫“我”去老同窗家作客,瞭解到棗核的用途。這裏筆鋒一轉,避開棗核,寫路上的風光,寫這位老同窗的住宅、車庫、精美的後花園;寫“我”與老同窗的交談。說明這位老同窗住的是具有優雅環境的現代化住宅,有一雙成才的兒女和從事高科技研究的的愛人——“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可是思鄉之情日切。他想“廠甸”,想“隆福寺”,想“總布衚衕院裏的那顆棗樹”。祖國、家鄉的一景一物他都思念。這思念之情是進階住宅、稱心如意的家庭和事業所無法替代的,所以他要朋友不遠萬里從祖國帶幾顆棗核,他要種下這故鄉的種子,寄託他對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故土的眷戀之情。

第三個層次(第八──十段)寫老同窗興建小“北海”,寄託思鄉之情。造小“北海”的假山石是“到幾十裏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的。假山上嵌的“紅廟”、“白塔”“都是從舊金山唐人街買來的”。真是不惜重金和氣力。這位美籍華人的良苦用心在於:創造出像故土那樣的環境,使他和老伴如身臨其境,回憶往日故鄉生活的情趣,寄託思鄉的苦戀之情。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點明中國人最依戀故土。文章在上面敘事的基礎上,用一個遞進句式議論,揭示文章的中心——中華民族是一個民族意識很強,民族感情極深的民族。

本文以棗核爲線索,寫一對老同窗的交往,相互交談的也全是家庭、生活的瑣事,可表現的卻是熱愛自己的民族這樣重大的中心思想,體現了作者在選材上的匠心。作者還巧設懸念,使故事曲折生動,緊緊吸引讀者。另外,文章語言平實自然,親切動人,人物的對話和環境描寫都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主題思想

文章以棗核爲線索,寫了一個美籍華人要幾顆故鄉的棗核試種,以寄託思鄉之情的故事,反映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識和豐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寫作特點

以小見大、以物傳情。棗核——一顆看似尋常不被人留意的種子;送棗核——一件極爲平凡普通的小事,而在蕭乾筆下,卻寫得那樣情意濃濃,含義深刻。小小的棗核寄託了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改了國籍,不等於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象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作者獨具慧眼,從小處着筆、從大處着眼,寓情於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中,發掘出了一個有深意的重大主題。

懸念一:“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託付我爲他帶幾顆生棗核,東西倒不佔分量,可是用途卻很蹊蹺。”是“蹊蹺”,背井離鄉幾十年,故土牽魂奪魄之物多矣,爲何單要幾顆生棗核?文章看似起筆平平,但一下子抓住了讀者,不由你不讀下去。

懸念二:二人見面“擁抱之後,他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我趕快從手提包裏掏出那幾顆棗核。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我問起棗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裏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等會兒你就明白啦。’”這“故弄玄虛”,的確很吊人胃口,棗核的用途一問便知,可他偏不正面作答,非讓你“等會兒”,那麼,讀者只好帶着疑問去讀下文了。

懸念三:“他把我安頓在二樓臨湖的一個房間後,就領我去踏訪他的後花園”。兩個“分手快有半個世紀”的同學不去傾心長談,爲何踏訪花園?懸念之上又設懸念,真可謂是“緊鑼密鼓”。

當層層設定懸念之後,“他”才道出了棗核的用途:“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裏的那棗樹。所以才託你帶幾顆種籽,試種一下。”簡簡單單幾句話,卻說出了他“年紀越大,思鄉越切”的感情,至此,我們也被他的情緒深深地感染了。

懸念的特點是先把疑問提出來,把矛盾擺出來,直至高潮,再解開疑問,寫出結局。它的好處是能引人入勝,扣人心絃,引起讀者的興趣和思考,取得出奇制勝的效果。《棗核》層層設定懸念,除有上述特點外,還有揭示人物性格、昇華感情的作用。

爲了充分展示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棗核》在設定懸念之後,又補敘了“他”家的“北海”,使文章的材料更爲豐富,使我們進一步看到了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樣依戀故土的”。

作業練習

一、給加黑的字注音。

棗核蹊蹺嫣紅核潛艇

嵌種籽泛舟

二、根據注意寫漢字。

珍珠mānǎo()衣dōu()

山ào()

三、解釋下列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蹊蹺故弄玄虛嫣紅安頓精緻

殷切風燭殘年遊子心境小徑

尊泛舟

四、本文敘述了作者同窗的哪幾件事?

五、用下列詞語造句。

殷切不約而同追憶

六、體會下面幾段話中加黑的詞語對錶現中心思想的作用。

1、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託付我爲他帶幾顆生棗核。

2、擁抱之後,他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我趕快從手提包裏掏出那幾顆棗核。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3、那是我開車到幾十裏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後用汽車拉回來的。

七、按要求填寫下表。

八、從課文中找出表現以下兩句話含義的具體內容,並說說作者寫它們的用意是什麼。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

九、如果把文章最後一段刪去,好不好?爲什麼?

十、文章以“棗核”爲題好在什麼地方?

答案

一、棗核(hé)

蹊蹺(qīqiāo)

嫣紅(yān)

核潛艇(qián)

嵌(qiàn)

種籽(zǐ)

泛舟(fàn)

二、珍珠mǎnǎo(瑪瑙)衣dōu(兜)山ào(坳)

三、同窗:同學。

嫣紅:鮮豔的紅色。

安頓:安排,使人和事物有着落。

殷切:深厚而急切。

心境:心情。

小徑:小路。

泛舟:坐船遊玩。

四、敘述了老同窗索取家鄉的棗核,要在異國家園中試種;向作者介紹他的家庭,訴說思鄉之苦;向作者敘述自己營建“北海”三個材料。五、略

六、

1、“再三”,表達出索取生棗核心情之急切,表現出思鄉之心切。“生”,爲了試種。

2、“殷切”,表達心情的急切與真誠;“託”,表達對棗核的珍惜程度;“珍珠瑪瑙”,透過比喻加深了貴重的程度。

3、“幾十裏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遙遠;“論公斤買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購置;“一塊塊親手”,老同窗對此事的重視與認真。總之,表現了老同窗依戀故土的深情。

七、

八、

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孩子們)如今都成家立業了。學生物化學的老伴兒在一家研究所裏做營養試驗。(兒子)如今在一條核潛艇上當總機械長了。姑娘在哈佛教書。

有新式的家庭設備:有三層小樓一座。汽車拐進草坪,離車庫還有三四米,車庫門就像認識主人似的自動掀啓。

雖然如此,但“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這是對海外遊子心態的最樸實的描述。身在異國,心卻總是想着故土。任何優裕的物質條件也不能排遣思鄉之情和彌補心中的缺憾。

九、

不好。因爲最後一段點明瞭文章的主旨。

十、

棗核是全文的線索,用棗核設定懸念,用棗核推進懸念,用“棗核”揭示懸念。棗核將海外遊子之心與吾鄉吾土緊緊連在一起,棗核雖小,在文中起到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

棗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認識爹、勤等7個生字,重點指導讀好“衙”字。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

3、試着續編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體會棗核的機智和勇敢。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圖片,製作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題解題

1。讀了課題,你能想到什麼?

(棗核就是棗的核。)

2。啓發談話: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棗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這個孩子爲什麼叫棗核,這個孩子身上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28課《棗核》

【設計意圖:透過設疑,激發學生對故事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

爹孃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

指名讀,齊讀。

重點指導“衙”的讀音,讀yá,舊時官署的稱呼。

指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棗核是一個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還()。但有一次,他幫鄉親們將縣官()奪了回來,可闖下()了,被官府()。最後,棗核憑着自己的()和()成功地離開官府。

【設計意圖:由於三年級的學生的概括能力還不夠強,採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降低學習的難度。】

三、再讀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想一想:棗核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畫出相關語句。

2、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生動有趣,但是篇幅較長,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時,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作用,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3、彙報交流:

(1)棗核是一個勤勞能幹的孩子,從哪裏能看出來?

出示相關句子:

棗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學了很多的本領。他能扶犁,能趕驢,柴比別人打得多,因爲別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麼高。

棗核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孩子,從哪些事情中能看出來?

(從幫鄉親們奪回牲口和機智脫險兩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來。)

(3)棗核是怎樣幫鄉親們奪回牲口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等衙役們睡着了,棗核解開繮繩,又一蹦蹦到驢耳朵裏,“哦喝!哦喝!”大聲吆喝着趕驢。

b、鬧騰了一陣,衙役們什麼也沒搜着,剛剛躺下,又聽到了吆喝聲:“哦喝!哦喝!”

c、折騰了大半夜,衙役們困得很,有一個衙役頭子說:“不用管它,不知是個什麼東西在作怪,咱們睡咱們的覺吧。”這時候棗核從驢耳朵裏跳了出來,把門開開,趕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4)棗核是怎樣機智脫險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衙役們拿出鐵鏈來綁棗核,噗的一聲,棗核從鐵鏈縫裏蹦了出來,站在那裏哈哈大笑。

b、衙役們打這面,棗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棗核蹦到這面來,怎麼也打不着。

c、棗核這次不往別處蹦,一蹦蹦到了縣官的鬍子上,抓着鬍子盪鞦韆。縣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沒打着棗核,卻打着縣官的下巴骨啦,把縣官的牙都打了下來。滿堂的人都慌了起來,跑上前去照顧縣官去,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

四、深入體驗,深入理解

1、你喜歡棗核嗎?爲什麼?

2、讀了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麼啓發?

五、梳理內容,複述故事

1、這個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據板書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講一講這個故事嗎?

2、學生複述故事。

六、回顧課文,續編故事

1、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之後,還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你能接着往下講嗎?

2、學生練習,續編故事。

棗核教學設計 篇3

一、預習目標

1、藉助工具書,積累字詞。

2、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舊知鋪

1、鄉土情結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維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炎黃子孫歷來有着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現爲對故鄉的思念和熱愛,無論走到哪裏,故鄉的山川、草木、人物,故鄉的一切,總是始終縈繞在心頭。過去,有些準備漂洋過海謀生的人在背井離鄉時,總要懷揣一把“鄉井土”,並永生永世珍藏起來。

安土重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我們祖先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以爲一切有生之倫,都有返本歸元的傾向:鳥戀舊林,魚思故淵,胡馬依北風,狐死必首丘,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有一種聊以慰情的迷信,還以爲人在百年之後,陰間有個望鄉臺,好讓死者的幽靈在月明之夜,登臺望一望陽世的親人。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並不取決於地理距離的遠近。從普通居民到各業之王、紳士爵士、翰苑名流,對大陸踊躍輸將,表示休慼相關、風雨同舟的情誼,是近在眼前的動人事例。“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此中情味,離故土越遠,就體會越深。

2、作者簡介

蕭乾(1910——1999),原名蕭秉乾,蒙古族,著名作家、翻譯家和記者。1910年生於北京,1935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先後主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報·文藝》併兼任旅行記者。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籬下集》《栗子》等,譯作有《好兵帥克》《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等,此外,還出版過多種英文著作。1999年2月11日卒於北京。

三、整體感知

1、字詞積累,註記拼音。

蹊蹺嫣紅倘若山坳掀啓

鑲嵌瑪瑙草坪蕭乾廠甸

2、火眼金睛,辨識字音。

(1)踏訪踏實

(2)殷實殷紅

(3)核桃棗核

(4)劈柴劈頭蓋臉

(5)荷花負荷

(6)勻稱名稱

3、通讀課文,暢談收穫。

(1)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

(2)你是如何理解題目“棗核”的?

(3)文章圍繞“棗核”都寫了哪些事?請你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課文的行文思路。

4、自主展示

在閱讀中,你有什麼收穫或疑問?寫在下面與同桌分享。

四、嘗試練習

根據你的閱讀印象,請你獨立、快速完成《練習冊》第六課一至六題,然後小組內交流。

五、歸納疑點

《棗核》是一篇樸實中見深情,平淡中顯奇妙的華人思鄉文章。讀完後必會引發你對“思鄉”的深刻理解,那麼,請你把你對鄉思的認識和關於鄉思的詩詞寫下來。

你對鄉思的認識:

你積累的關於鄉思的詩句:

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鄉遠。

(王建《雜曲歌辭·遼東行》)

一爲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棗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從質樸而富於抒情色彩的語言中體會海外華人依戀故土的民族感情;(重點)

2、學習用棗核設定懸念的巧妙構思方法;(重點、難點)

3、體會以小見大,借物抒情的寫法;(重點、難點)

4、結合語境,品味詞語的深刻含義。(難點)

教學思路:自主、合作、探究

知識連結: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原名蕭秉乾,曾用名蕭若萍。畢業於燕京大學新聞系。二戰期間,曾作爲《大公報》的記者,奔波在西歐反法西斯戰場上,創作了許多優秀的特寫報道。主要作品集有:《籬下集》、《栗子》、《人生採訪》等。著作選編爲《蕭乾選集》(六卷本)。

懸念:在文學作品中故意設定“疑問”或矛盾衝突,造成並維持讀者期待、關切的心情的方法。

期待是一種藝術享受。作者一旦把矛盾擺在讀者面前,他們就會對人物的命運、情節的發展變化產生期待的心理。期待心理是懸念的實質,因此,懸念的設定要儘量早,而其消釋則宜儘量晚些。

讀者明確感到問題的存在,但對後事一無所知或略知一二是懸念設定的條件。

(一)走進課本

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棗核()蹊()蹺()掐()指殷()切

瑪()瑙()衣dōu()嫣()紅勻()稱()卵()石喏()

2、根據意思寫出成語

①用拇指掐着別的指頭來計算。()

②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隨時會死去。()

③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測高深。()

3、找出一列詞語中的錯別字,並在橫線上訂正。

故弄懸虛()風燭殘年()迫不急待()如火如茶()

奼紫焉紅()感慨良深()不約而同()再接再勵()

4、在“棗核”前加一個合適的修飾語,說說你加這個詞語的理由。

一顆的棗核。

(二)合作、探究

活動一: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有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活動二: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她想做什麼呢?她爲什麼要這樣做呢?活動三:那麼,我們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位老人思念故鄉呢?(讀第七自然段後找關鍵字詞、句)活動四:這位老人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她做了些什麼?(讀8——10段後回答)

活動五:課文語言很有情感,請找出一處加以賞析。

如:1、她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2、她一面往衣兜裏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等會你就明白啦!”

(三)鞏固、拓展延伸

1、除了文中提及的透過佈置家鄉味道的環境來寄託愛國思鄉之情外,你認爲海外遊子還可以透過哪些方法來寄託愛國思鄉之情呢?

2、古往今來,我們人類有着許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鄉愛國是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這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衆多的優美詩篇,請同學們聯想一下:在我們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

教學後反思:

《棗核》課堂練習

語段研讀《夢裏幾度回故鄉》

在美國新澤西州郊外的一幢白色的房子裏,每天黃昏,她總是百無聊賴地站在窗前眺望遠方。四周一片寂靜,只有棕色的山巒映襯着暗藍的天。屋裏響着的中國古典音樂,如流水般淌在她的心裏。她預感今晚又將夢見中國。自從移居美國後,晚上做夢常常回到故鄉,和父母、朋友們在一起。這樣多少可以緩解思鄉的情緒。

夜幕降臨時,先生問她今晚吃什麼,她決定自己動手做。她實在厭倦了那些美國的食物:牛排、豬排、火雞和厚厚的番茄醬……

美國人吃起肉來興致勃勃,並不斷和朋友、親戚交流食譜,獲得新的口味。他們“憎恨”蔬菜,也不知道如何烹調,總是把蔬菜放在一大鍋清水裏煮半個小時,最後加進一塊黃油,連鹽也不放。……

她總算是幸運的。她在美國的家舒適寬敞,上下三層,屋外有開闊的陽臺,花園裏她先生親手栽種的蘋果樹和櫻桃樹,環繞在碧藍的游泳池旁。那是一個美國人一生的夢想和奮鬥的目標。

雖然如此,她感到美國人並不比中國人幸福。他們一生都在承受壓力和競爭,連、睡夢中都無法放鬆。她想起有一天她先生的感慨:“你知道我想念中國的是什麼嗎?那裏的人們的輕鬆自如和那些令人激動的變化,那裏的活力!別擔心,我們會回去!”

是的,她相信他們會回去!

1、本文表現的是之情,文中的“她”寄情於。

2、與課文《棗核》相比,兩篇文章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

不同點:

3、據上下文提供的語境,解釋加點詞在句中的含義及表達作用。

①屋裏響着的中國古典音樂,如流水般淌在她的心裏。

②他們“憎恨”蔬菜,也不知道如何烹調……

③她總算是幸運的……

棗核教學設計 篇5

一、學習目標

1、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2、學習本文設定懸念的巧妙構思。

3、品味飽含深情的語言。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難點:品味飽含深情的語言。

三、文字引讀

作者簡介: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1939年赴美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的真實記錄。它猶如大西洋彼岸吹來的一縷春風,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四、整體感知

1、給下列的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蹊蹺( )( ) qiā( ) 指一算 故弄xuán( )虛

mǎ nǎo( )( ) 奼紫yān( )紅 殷切( )

勻稱 ( ) 鑲嵌( ) lí ba( )( )

2、本文的線索是什麼?圍繞棗核寫了哪幾件事?

3、讀完全文,你認爲能表達文章中心的一句話是文中的哪一句?

五、研讀探究

1、文章的前六段有沒有交待同窗要棗核的用途?作者爲什麼這樣寫?

2、在同窗的後花園裏,具體的思鄉行動表現在哪裏?

3、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爲什麼卻以“棗核”命題?而且就這麼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題大作了?

六、品讀鑑賞

結合課文思考下列句中的“就”字對錶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1、擁抱之後,她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

2、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

3、睡蓮的清香迎風撲來,眼前彷彿就閃出一片荷塘佳色。

七、應用拓展:

積累遊子思鄉的千古名句:

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曹操《卻東西門行》

人情重懷土,飛鳥思故鄉。——歐陽修《送惠勒歸餘杭》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歸日是何年。——崔滌《望韓公堆》

遊子悲其故鄉,心愴恨以傷懷。——班彪《北征賦》

一時今夕會,萬里故鄉情。——杜甫

標籤:棗核 教學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