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草船借箭說課課件

《草船借箭》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爲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說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草船借箭說課課件 ,歡迎閱讀。

草船借箭說課課件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認識“妒、督、魯”等10個生字,會寫妒、忌、曹、督等14生字,正確理解“妒忌、長嘆、推卻、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理清課文順序,幫助學生領悟到學習一篇記敘事情發展的文章,要注意分清前因後果,抓住重點詞句的前後聯繫讀懂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並指導簡要複述。

4、引導學生理解諸葛亮之所以能神機妙算使得借箭成功,是因爲具有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的傑出才能認識諸葛亮顧大局、始大體的廣闊胸懷。

教學重點:1、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2、抓住中心詞“神機妙算”展開。

 教學難點:1、理解周瑜陷害諸葛亮這段文字;

2、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課前準備:1、查找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國演義》人物資料;

2、能分步拼貼的教學掛圖一幅。

課時安排: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5分鐘)。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四大名著指的是哪本書嗎?知道歷史人物周瑜、諸葛亮嗎?

2.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根據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改寫的課文《草船借箭》。(板書課題:草船借箭)

3.介紹《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發生 “三國”時期。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孫權、劉備聯合對付曹操的時候,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

(這個環節,我創設情境,透過介紹四大名著、《草船借箭》的出處以及這個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5分鐘)。

速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下面就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讀順。(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完成學習要求)

(2)正確讀寫下列生字詞,透過品讀加深理解: “妒忌、都督、推卻、遲延、探聽、私自、調度、水寨、擂鼓、吶喊、支援、丞相、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這個環節,我主要是讓學生速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掃清詞語障礙,並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三、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條理(10分)。

1、課前大家進行了預習,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一下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中誰是主要人物?圍繞“借箭”,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2.想想:借箭的過程是哪一部分?剩餘部分分別講什麼?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寫了借箭的起因、準備、經過、結果。

3、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這個環節,我主要是檢查學生讀書情況,讓學生對文字有整體感知、初步把握文章內容。知道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寫了借箭的起因、準備、經過、結果。讓學生融入感情、進入文字,有所思考與感悟。)

四、學習課文(20分鐘)。

(一)質疑問難,理清文章思想。

1、文章寫“借箭”,你心裏有什麼疑問?

問題預設:①諸葛亮爲什麼要借箭?

②諸葛亮爲什麼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陰謀?

③什麼是“神機妙算”?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

④諸葛亮借箭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2、學生提出疑難問題,整理後“存疑”。

(二)分清因果。

1、帶着問題邊讀邊想,然後組織討論,着重解決:

⑴理解諸葛亮爲什麼要去借箭?讀懂事情發生的原因。

①“妒忌”是什麼意思?再以“妒忌”爲線索,抓住有關詞句讀議:周瑜怎樣步步緊逼,故意爲難諸葛亮?諸葛亮是怎樣將計就計、成竹在胸的?

②對話朗讀訓練。在這一段對話中,句式出現非常單調,總是簡單的“周瑜問,諸葛亮說”……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我們接下去就來透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加上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提示語,再讀讀這段話,進一步體會人物的人性特徵。老師這裏也提供一些提示語,看看可以用在何處,並說明爲什麼用這樣的提示語。多媒體出示。(皮笑肉不笑、正中下懷、陰險、心中竊喜、不懷好意、假惺惺、順水推舟、不緊不慢、笑着、胸有成竹……)

③討論:諸葛亮爲什麼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陰謀?

⑵讀最後一段,抓住“交箭”-“長嘆”,理解事情的結果。

⑶首尾兩句聯繫着讀,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2、小結:學習這樣一篇記敘事情發展的課文,應該注意分清什麼是事情的起因,什麼是事情的結果,只有抓住實質去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才能深入理解課文。

3、完成填空練習:因爲周瑜( )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 )天之內造出( )萬枝箭,妄圖以此來( )諸葛亮,並立下軍令狀,經過“草船借箭”,結果,諸葛亮( ),使周瑜( )。

(這個環節,我是這樣設想的;1、引導學生質疑,在一邊讀一邊思考中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能力,同時養成了認真讀書的習慣。問題發現後,先“存疑”,把學生的疑問有機地穿插到課文的整體中去解決,體現了教學的完整性的針對解疑過程十分重視課文內容的前因後果關係,讓學生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從而能正確地評價歷史人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3分鐘)。

1、 複習生字詞語。利用字詞卡片,開火車讀、組詞、用詞說話等。

2、分段指讀課文內容。回顧課文大意。

3、說說課文的寫作順序和重點。

(這個環節,我讓學生透過個別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等,從鞏固學習內容入手,實現自然過渡,匯入新課。可以使學生的新舊知識達到自然遷移,順利地匯入新課的內容。

二、因果聯繫,切入重點(6分鐘)。

1、抓住“借”字,思考:草船借箭爲什麼能成功?

2、學生讀一讀,找一找,抓住課文中一個重點詞語來回答。

3、學生自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並批註。

(這個環節,我主要是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書,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

三、引導探究,領悟方法(6分鐘)。

老師引導學生自讀第三段,思考:諸葛亮敢於用草船借箭,首先神機妙算到什麼?

①指讀“大霧漫天”句。(出示教學掛圖“一江大霧”)。

②聯繫“第三天四更”句,讀懂諸葛亮預先估計到第三天夜裏必然起大霧,選定了有利“借”的時間。

③引讀後小結,剛纔我們是怎樣讀懂這“神機妙算”的?(先抓句子,讀懂預先估計到什麼情況?再前後聯繫,讀懂根據情況決定怎樣“借箭”)。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並做批註。

(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書,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獲得初步的閱讀體驗。)

四、循導學讀,深究討論(6分鐘)。

根據以上兩個問題,再細讀第三段,邊讀邊想,諸葛亮還估計到什麼情況?怎樣安排計策?

1、細讀課文第三段,邊讀邊想,諸葛亮還估計到什麼情況?怎樣安排計策?把有關的詞句劃下來,準備討論。

2、組織討論,在讀議中重點把握:

①讀“諸葛亮笑着說”句。體會諸葛亮已充分估計到的兩種情況:大霧之中,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而只會放箭。(聯繫“曹操下令說”,讀懂諸葛亮估計的正確。)

②讀議“一字兒擺開”句。思考:諸葛亮爲什麼要這樣安排?結果怎樣?(分別出示掛圖分片:“一列草船”“飛箭如雨”)

讀“船頭掉向”句,正解計策安排之巧妙。

③結合第9節,你還讀懂什麼?齊讀“順風順水”、“飛回”句。

3、歸納學習內容,過渡。

4、深入正解“神機妙算”的意思。

5、小結:我們的學習,抓住重點詞語正解課文,透過正解課文內容來深入弄懂重點詞語的意思。

五、擴展深究,加深認識(6分鐘)。

1、默讀課文,思考:諸葛亮爲什麼能夠這樣神機妙算?

組織學生交流,着重讀句理解諸葛亮“知魯善用”,“知周善鬥”。

2、概括:正是因爲諸葛亮知己知彼,能全面地分析客觀情況,巧妙地運用正確計策,所以草船借箭獲得成功。

品讀句子:“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體會諸葛亮知道魯肅忠厚守信又顧全大局,可以信賴,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之事。

2、概括:正是因爲諸葛亮知己知彼,能全面地分析客觀情況,巧妙地運用正確計策,所以草船借箭獲得成功。

(這個環節,我主要引導以讀代講、以讀悟情。)

六、學習總結,深化題意(6分鐘)。

再次細讀課文,深入理解、體會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及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這節課,我們圍繞“神機妙算”,緊緊抓住重點詞句,前後聯繫,讀讀議議,細心體會,深入正解了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2、把“草船借箭”與“神機妙算”聯繫起來,進一步領會“借”字是諸葛亮才能的集中體現。

(這個環節,我主要引導以讀代講、以讀悟情。)

七、迴歸整體,複述課文(7分鐘)。

1、再讀全文,思考討論:

①從“草船借箭”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爲什麼?

②你又是自怎樣認識課文中的其他一些人物?

2、出示練習:

“草船借箭”是一次( )的較量,諸葛亮深知周瑜( ),魯肅( ),曹操( ),還利用( )天氣和( )條件,巧妙地安排、運用( )進行借箭。借箭的成功,說明諸葛亮是一個既( )又( )的人。

3、指導學生複述課文。

(這個環節,我主要引導學生在理解、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滲透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體會情感和人文價值。引導學生超越文字,昇華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悟,並能按文章脈絡複述課文。)

教學板書:

造箭 草船借箭 交箭

大霧漫天 直到 去

“一定不敢” 擺開 “攻”

放箭如雨 逼近 受

順風順水 飛 回

(妒忌) 神機妙算 (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