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草船借箭》的課件

《草船借箭》教案

單元目標】

《草船借箭》的課件

第五組課文重在讀懂“名著中的人物”。閱讀感受課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本課目標】

1讀準讀通課文內容,瞭解故事脈絡。

2抓住人物語言,體會人物內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弄清前因後果讀懂故事,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弄清前因後果讀懂故事,感受周瑜和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指導方法】

抓因果讀故事,抓語言觀內心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繫背景瞭解人物關係,匯入課文。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三足鼎立而相互討伐。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率領八十萬大軍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抗曹。(隨機板書背景圖)今天我們共讀名著《三國演義》中記述的孫、劉聯軍內部發生的故事:《草船借箭》(板書課題)。

 二、弄清前因後果,讀懂故事。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課文主要內容,瞭解故事脈絡。

指導梳理故事脈絡: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誰?故事的中心事件是什麼?圍繞“箭”他們分別做了什麼?

相機板書:周瑜逼箭  諸葛亮借箭  魯肅助箭  曹操防箭  諸葛亮交箭

2、運用抓前因後果法讀懂故事

摘讀故事開頭結尾,說說故事的前因後果是什麼?(板書前因後果)

理解“妒忌”:(1)詞意: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2)換詞比較:羨慕

預設: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應從情節入手。不能簡單地認爲周瑜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圈套陷害諸葛亮就是整個事件的起因,它只不過是展開矛盾衝突的契機。周瑜爲什麼要跟諸葛亮過不去呢?很顯然,諸葛亮因“挺有才幹”而遭妒忌,這纔是事情的真正起因,抓到了這點,才能抓住本質感受人物形象。

小結導問: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給他出了一個什麼難題?

 三、精讀故事,抓住人物語言,體會人物內心,感悟人物形象。

(1)討論:你認爲“三天造箭十萬支”這可能嗎?既是同盟軍,周瑜給諸葛亮出此難題的真正意圖是什麼?引讀----“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2)導:原來周瑜請諸葛亮明裏是----共商國事,暗裏卻是----設下陷阱。周瑜怎樣一步步設下這“溫柔的陷阱”?默讀第二段,用不同的符號劃出對話內容。

(3)同桌分角色朗讀對話,自由說讀懂了什麼,感受是什麼?

導讀周瑜的話,分句採訪“周瑜”:你心裏真正的想法(目的)是什麼?

a理解周瑜話中的“希望”一詞:這裏的希望和我們日常表達時的意思一樣嗎?區別是什麼?b理解句子“周瑜很高興”。

小結:周瑜表面上客客氣氣,暗地裏卻磨刀霍霍,在談笑風生中,一步一步地把諸葛亮引進溫柔的陷阱。周瑜逼着諸葛亮立下軍令狀造箭,原來不是爲了與曹軍交戰,而是----引讀----“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讀到這裏,你覺得周瑜是一個怎樣的人?

(4)導: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軍師諸葛亮,他可是三國人物中智慧的化身。爲什麼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諸葛亮在跟周瑜立軍令狀之前,到底想過些什麼?

預設重點交流,讀句子:必然誤了“大事”,他心中的大事是-----?周瑜心中的大事是----?你讀出了什麼?練讀句子想象諸葛亮怎樣回答“只要三天。”你又讀懂了什麼?

(5)合作討論:給諸葛亮的話加提示語。交流朗讀,齊讀對話。

 四、總結拓展。

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試圖用短期內造十萬支箭的陰謀刁難諸葛亮,雙方這一番“舌戰”猶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周瑜面和心毒,笑裏藏刀,而諸葛亮料事如神,將計就計,草船借箭終獲成功。周瑜長嘆一聲-----?你從這聲“長嘆”裏讀出了什麼?

讀課文:“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讀原著:“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總結:三國故事之“草船借箭”充分顯示了諸葛亮料事如神、神機妙算的非凡才幹。因爲有才幹而遭周瑜妒忌,又因爲有才幹令周瑜自嘆不如。分清故事的前因後果,品味人物語言,人物形象就鮮活起來了。

拓展歇後語講故事:諸葛亮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神機妙算  料事如神)

五、閱讀作業。

《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神機妙算,他到底“算”到了什麼呢?課外閱讀課文或原著《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曹操

孫權____聯吳抗曹____劉備

周瑜 ——————— 諸葛亮

(妒忌)           (神機妙算)

前因後果

《草船借箭》說課稿

 一、說教材

《草船借箭》是小學語文第十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爲一方。當時曹操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幫助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課文寫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課文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寫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給周瑜,周瑜自嘆不如。

 二、說教學目標

爲了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學習課文,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使學生從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萬支箭的事情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合作解決。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三、說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使學生從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萬箭的事情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合作解決。

 四、說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我以“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理清文章脈絡。在學生自主完成學習後,進行合作學習,透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最後透過探究學習,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明白:課文爲什麼用“草船借箭”爲題,而不是用“草船騙箭”爲題以及弄明白諸葛亮在借箭時,爲什麼要帶上魯肅?諸葛亮爲什麼能借箭成功?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什麼啓發?

五、說學法

在教學中,老師透過鼓勵和引導,讓學生能夠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進行學習,使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輕鬆愉快地學習課文。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讓學生有充分的學習自主性。透過自己的自主學習和與同學的合作學習,完成對課文的理解,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下,深入地理解自己在自主學習及與同學的合作學習中沒有弄懂的問題。這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方法,爲他們的今後學習打好基礎。

 六、說教學過程

1、匯入。

透過學生的讀題,讓學生找出課題中的關鍵詞。然後教師透過關鍵詞,談話匯入對新課的學習。

2、自主學習,理清文脈。

本環節教學,透過老師出示自學提綱,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完成對課文脈絡的瞭解。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並能根據事情把課文分段,把自己在讀課文的讀懂的內容寫在書上的空白處,把自己不懂的問題做好記錄,爲下一環節的教學做好鋪墊。在學習自學完成後,進行班級交流彙報,把自己讀懂的內容在班級中進行交流。

3、合作學習,深入理解課文。

本環節的教學,首先教師爲學生出示合作學習的提綱。因爲學生如果不有一個合作學習的提綱,就容易出現混亂狀況,在進行彙報時,就沒有一箇中心,你學你的,我學我的,形同一盤散沙。因此,我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幾個提綱,讓學生圍繞提綱進行合作學習。在這個環節中,我除了對提綱的內容進行交流彙報外,還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困惑,組織進行合作討論。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如果學生自己解決有困難,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從而使學生能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深入的理解。

4、探究學生,拓展延伸。

本教學環節,主要是對課文內容進行更廣闊的拓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透過這樣的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在今後的學習中,能自覺主動地去對課文中感興趣的地方進行探究。使學生對學習始終保持一定的興趣。也對課文的內容有關的東西,進行進一步的挖掘。

5、分角色朗讀課文,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這個教學環節,目的是讓學生透過朗讀,從整體上對課文進行把握。在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使整節課的教學從面到點,再從點到面,給學生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過程。

6、結合板書總結課文,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教師結合本節課的板書,對課文進行總結,透過總結,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對課文的重點內容進行再次的講解,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標籤:草船借箭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