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解稍複雜的方程教學反思範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解稍複雜的方程教學反思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解稍複雜的方程教學反思範文

解稍複雜的方程教學反思範文1

透過對五年級數學第四章《簡易方程》中《稍複雜的方程》的教學,透過學生的作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

學生對單純的計算部分掌握的比較好,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是在解決實際應用的問題中就出現了比較大的問題。

一、學生沒有一種用方程的思想解決問題的.思維,而且在很多時候也不習慣用方程來解決問題。

二、因爲學生在之前已經習慣了問什麼就設什麼,而現在不行,問什麼不一定就要設什麼,而設的量又不止一個。通常設第一個量的時候還比較好設,但是後一個量就不知道該如何來設,或者有些學生就乾脆不設。

三、在解方程的時候,只解了x,但是所設的另一個量就沒有再進行計算,被忽略了。

透過這些問題認爲還是需要一些專題的訓練,培養學生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思維,和熟練的運用解題的方法。

解稍複雜的方程教學反思範文2

大部分學生會解這樣的題目了。這節課還能上成新授課嗎?批改預習作業後,發現新授的內容還是有的。譬如“如何正確設未知數X的問題以及如何正確設另一個未知數的問題”,譬如,如何利用結果和條件中的數量關係來檢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當然,還有一個重點是如何尋找“可以依據它列方程的等量關係式”。我就是圍繞這三點展開教學的。

結果發現部分學生不會書面檢驗“練一練”第2題,有的只寫了一個檢驗式,有的不動腦筋地寫“8463=147(棵)”——事實上題目中根本沒有“種蓖麻和向日葵一共147棵”這樣的條件,學生根本沒有弄懂檢驗的實質。種種現象表明:學生沒有養成檢驗的習慣以及掌握合適的檢驗方法。養成檢驗的習慣不是靠一堂課就能輕而易舉地解決的。

關於練習四的第4題,由於我沒有作出統一的作業要求,所以有學生用算式方法解來解決。我要求他們再用方程來解。這道比較題還沒來得及比較——依據的數量關係式相同,但設未知數的方法不同——就已經下課了。

課前,還想到讓學生把百分數化成分數,再一題多解,這個念頭被自己否決了。如果那樣做,就沖淡列方程的主體了。

教學效果:一般。

遺憾之處:對個別學困生的當堂輔導只有三四個,面不廣。

解稍複雜的方程教學反思範文3

用方程解決問題,學生五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學過,所以掌握這種方法並不難。在上課之前,我以爲不會有很大的困難,因爲之前也一直在練習找數量關係。可是課堂效果告訴我,要突破這節課的難點,一定要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法分析問題。

課的開始,我出示了一道複習題:青雲小學九月份用水550立方米,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20%。十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我讓學生根據之前的解題經驗分析問題,他們找到了單位“1”是“九月份用水量”,數量關係則找不出來。我引導學生理解“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20%”這句話,讓學生明白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表示十月份比九月份少,少了九月份的20%。接着出示例題:青雲小學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比九月份節約20%。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學生還是能找到單位“1”是“九月份用水量”,但是數量關係卻還是找不清楚。我繼續用剛纔的方法,根據“比九月份節約20%”,說說誰比九月份節約?學生能知道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節約九月份的20%,但是還是不能正確寫出數量關係。

課後在其他老師的指導下,我明白了,課上我沒有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法來理解數量關係。雖然分析問題時,關鍵句、單位“1”都能找到,但就題目而講題,學生並不能弄清楚其中的數量關係。透過畫圖,能讓學生形象、直觀地觀察出數量之間的關係。於是我又重新進行了講解,引導學生根據題意畫圖,從圖中找到正確的數量關係。學生不再像第一次那樣,告訴我沒聽懂,有了圖形,學生覺得清晰多了。

雖然高年級的學生遇到的題會比較抽象,但是教師應有培養學生幾何直觀的意識,讓學生在遇到較複雜的題時,能想到用畫圖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