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四年級音樂《大雁湖》教學反思

《大雁湖》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調優美抒情、悠揚動聽,富於歌唱性。歌曲中透過對美麗的大雁湖景、物的描寫抒發了人們熱愛家鄉的真切感受。歌曲爲2/4拍,是由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

四年級音樂《大雁湖》教學反思

因爲本課所學的歌曲是蒙古族民歌,這節課我以遊覽內蒙古風景“大雁湖”爲主線,引導學生逐步瞭解蒙古族風俗人情、音樂及舞蹈,在短短四十分鐘的課堂裏,讓學生感受到本節課的情感主題----愛家鄉。

一開始我就播放以《大雁湖》歌曲伴奏爲背景音樂、表現蒙古族人民風俗習慣和大雁湖美麗的自然風光圖片的幻燈片,讓學生在溫馨氛圍中瞭解蒙古族及感受本節課所要學習的音樂。同時以“大雁湖”爲原型,在黑板上畫出一個湖泊,要求學生能透過自己在課堂上的認真學習,用自己認真的.學習態度和所學到的知道來灌溉土壤,讓它開出繁花朵朵,使這個了無生機的湖泊變得和歌曲中的《大雁湖》一樣,引來美麗的鳥兒。把單調的課堂評價變成了一幅實實在在的風景畫,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評價中來,並能在評價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本首歌曲結構短小,內涵深刻,感情真摯,但因爲有切分節奏的反覆運用與出現,使歌曲曲調委婉,並不能讓學生朗朗上口。所以在讀歌詞的環節中,我把帶有襯詞的“光啊哈嗬”這兩小節提出來着重指導。從一路的朗讀歌詞到詞曲演唱,孩子們始終被美妙的歌曲本身所吸引着。末了,爲了讓學生能更深入的瞭解蒙古風情,我加入了蒙古舞蹈基本動作的學習。在學習之前,我先告訴學生,蒙古舞蹈的動作大多來源於日常生活,然後展示幾個舞蹈動作,讓學生來猜舞蹈動作的出處,這樣的一種互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參與和學習的慾望,他們十分願意接受。雖說四年級的孩子顯然不再像低段的學生那般放得開,有了害羞的情愫,但我始終覺得,只要講臺上的老師也真正放開了自己,音樂的氛圍是可以傳染的,如同今天這堂課,他們能隨着音樂,合着拍子大方地舒展着自己的身體,我看他們律動得一點都不比我拘謹,反而很快活很意猶未盡。最後的拓展部分我由蒙古族人民介紹美景“大雁湖”,引出我們介紹我們的家鄉----夷陵區,聆聽並輕聲哼唱《這是一個好地方》,滲透“愛家鄉”的情感主題。

這節課學生和我都很盡興,上的十分的順利與流暢。但是,在指導歌曲難點“光啊哈嗬”這兩小節節奏時,我重點只引導學生讀出了節奏,但這兩小節的旋律在音高上還有一個大跨度的大跳,我卻沒有更深一步的加入旋律的演唱,所以到最後,很多學生都沒能用準確的音準唱好這首歌曲,這也是這節課最大的失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把歌曲深度的挖掘,歌曲細節的處理,做爲教學的重中之重,讓我的課堂不僅要充滿歡歌笑舞,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裏高效率的汲取音樂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