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課前準備:等底等高、不等底不等高的空圓柱、圓錐、沙子,利用“錯誤”資源,展示思維過程 ——《圓錐的體積》一課的案例反思。課前學生都預習過這一內容。)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教學片斷

師:下面分組做實驗,在空圓錐裏裝滿沙子,然後倒入空圓柱中,看看幾次正好裝滿。

小組代表從教具箱中自選實驗用的空圓錐圓柱各一個,分頭操作。

師: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圓柱和圓錐、沙子,從倒的次數看,研究兩者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生1:我們將空圓錐裏裝滿沙子,然後倒入空圓柱中,三次正好裝滿。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

生2:三次倒滿,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

生3(有些遲疑地):我們將空圓錐裏裝滿沙子,然後倒入空圓柱中,四次正好裝滿。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四分之一。

生1:是三分之一,不是四分之一。

生5:我們在空圓錐裏裝滿沙子,然後倒入空圓柱中,不到三次就將圓柱裝滿了。

……

師:並不都是三分之一呀。怎麼會是這樣!我來做。(教師從教具箱中隨手取出一個空圓錐一個空圓柱)你們看, 將空圓錐裏裝滿沙子,倒入空圓柱裏。一次,再來一次。兩次正好裝滿。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二分之一。怎麼回事?是不是書上的結論有錯誤?(以前曾有學生對教材中的內容提出過疑問)

學生議論紛紛。……

師:你們說該怎麼辦?

生6:老師,你取的圓柱太大了。(教師在他的推薦下重新使用一個空圓柱繼續實驗,三次正好倒滿,教育論文《利用“錯誤”資源,展示思維過程 ——《圓錐的體積》一課的案例反思》。)學生調換教具,再試。

師:什麼情況下,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

生:等底等高。

生: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師:也就是說圓錐的體積等於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的'前提條件是等底等高。

案例反思

以前教學《圓錐的體積》時多是先由教師演示等底等高情況下的三分之一,再讓學生驗證,最後教師透過對比實驗說明不等底等高的差異,但效果不太好,學生對等底等高這一重要前提條件,掌握得並不牢固,理解很模糊。爲了讓學生理解“等底等高”是判斷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的前提條件,我就設計了以上的教學片斷:讓學生自選空圓柱和圓錐研究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得出的結論與書上的結論有很大的差異,有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思維出現激烈的碰撞,這時我沒有評判結果,而是讓學生經歷一番觀察、發現、合作、創新過程,得出圓錐體積等於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樣讓學生裝在看似混亂無序的實踐中,增加對實驗條件的辨別及資訊的批判。既圓滿地推匯出了圓錐的體積公式,又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和批判意識的發展。而這些目標的達成完全是靈活機智地利用“錯誤”這一資源,所產生的效果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利用“錯誤”這一資源,讓學生思考問題幾經碰壁終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思考問題的實際過程展現給學生看,讓學生經過思維的碰撞,這樣做實際上是非常富於啓發性的.學習數學不僅要學會這道題的解法,而且更要學會這個解法是如何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