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5篇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

這是一首很優美、動聽的春天歌曲,歌詞很簡單,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幼兒在學唱時就顯得更加的容易,爲幼兒記憶歌詞內容,我還準備了圖譜,力求使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更能理解音樂、樂意表現音樂。本次活動的目標在於瞭解歌曲的樂句,學習用清楚、明亮的聲音唱出春天的美好、愉悅的情緒;按圖譜的提示唱準歌曲,並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內容;感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首先我在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提問來匯入課題:“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裏都有些什麼景色?”根據幼兒的回答我展示出圖片,吸引了幼兒的注意。然後根據圖片所表現的內容教會幼兒記歌詞,下面一步就是加深難度,在記憶歌詞的基礎上學會歌曲的節奏型。就這樣一步一步循序漸進,透過語言引導,孩子們就像在“闖關”一樣,每個人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最後結合《小朋友的書》上的相關圖譜,小朋友們學起來很快。最受小朋友歡迎的還是最後的歌表演環節,因爲表演的動作簡單形象學起來容易,再加上男孩、女孩的動作稍有不同,所以他們表演起來也覺得很有趣。在自由結伴表演環節一開始有點混亂,他們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夥伴,但在商量4個人中誰唱哪一句時,由於他們還沒有過這樣的經驗還缺少合作精神,所以一直商量不好,有的隊伍起了爭執,最後在我的引導下他們明白了只有合作才能使遊戲更有趣,開始學習自己分配,由組內成員輪流着唱不同的句子。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2

《大鹿》是一首具有童話色彩的法國兒童歌曲。歌曲的旋律明快、跳躍,節奏簡潔。本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大鹿》,能夠用緊張的形象表現小兔子,用熱情樂於助人的形象表現大鹿。在完整學唱歌曲的基礎上,進行故事情景的再現,透過表演,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培養學生團結有愛、樂於助人的精神。

由於二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學習興趣濃厚,所以整節課我以創設情境爲主,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歌曲,學習歌曲和表演歌曲。在一開始,以講故事的形式匯入,活躍一下課堂氣氛,接下來帶領學生去森林王國玩一玩,用遊戲的形式來進行節奏練習,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快樂地學習到了知識。後來以講故事的形式給學生留下了一個疑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願望,也順利地引入到了本課的學習當中。整個匯入環節我自認爲不錯,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爲後來的歌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歌曲教學時,先讓學生模唱旋律,讀一讀歌詞,注意當時的心情,要讀出那種感覺來,解決了歌曲中難唱點的節奏和歌曲的情緒。最後在歌曲表演的基礎上安排了“音樂情景表演”這一環節,它有故事情節,有情緒對比、變化,有不同角色之間的情感交流,給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機會。

當然,我的課堂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歌曲的演唱及鋪墊太少,導致在音樂劇的表演環節中學生表演不夠到位。因此,在歌曲情緒的處理上需要再加強,如將情緒與音樂要素(音高、速度)及故事的內容相結合,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內涵,理解歌曲所要表現的內容。這樣學生也許能更好的表演及創編音樂劇,學生能力才能得到提高。透過教學我還發現,學生在課堂上不夠自信,雖然我引導的已經很透徹,但學生還是猶豫不定、不敢發言。學生雖然對歌曲理解還可以,但語言積累很少,所以很難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就算有了想法也怕說錯不敢舉手發言。所以在以後的課堂之上,我還應該注意讓學生大膽的說,大膽的表現自己。

總之,每節課總有它的出彩和不足之處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認真反思,多積累經驗,盡力把每一堂課打造得更加精彩。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3

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小學音樂的反思性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爲主體,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心理出發,透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多角度、多形式進行科學反思。

從成功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爲什麼成功?”“成功的理論依據是什麼?“教學的設計與過程有什麼特色?”“如何錦上添花富有創意?”等等,從中總結規律,提煉經驗、指導實踐。從失敗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例如:是教育思想還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是目標的設定還是內容的失當、是教學設計還是方法手段的應用等等”,從中吸取教訓,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後的反思性“教學隨筆”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後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4

新學期開始了,第一次上音樂課,孩子們表現得很興奮,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級的幾個班,他們剛從四年級升上來,並未上過我的課,但他們都認識我,並有學生不時在隊伍裏偷偷地說:張老師,他就是張老師!我知道孩子們是什麼心理,於是我立刻面無表情地說:“現在開始站隊!倒計時!”學生彷彿意識到了,立刻站好隊,有秩序地走向音樂樓,音樂樓門口整好隊,我讓學生腳尖輕輕踮起,靠右上樓梯,有秩序不講話,到了教室門口,再次整隊,然後讓學生有秩序地進教室,直到這時,我都沒有一個笑臉,學生用敬畏的目光看着我,其實我是一個很愛笑的人,但是第一天第一次音樂課,如果學生太隨便,常規抓不好,以後就後患無窮,所以我寧願忍受一段時間,看看效果不錯,於是我開始認真嚴肅地講起了音樂課的一些常規。

我要求學生準備上課時隊伍要快、靜、齊,行走過程上下樓梯不允許追逐打鬧和講話喧譁,到音樂樓門口特別注意安全,先站隊後上樓,因爲班級太多,上課之前的坐姿要求爲坐半個凳子,擡頭挺胸,坐半個凳子有精神,面帶微笑,我們的公約是不把不好的情緒帶進課堂,包括老師,快樂地上課,上發言先舉手,想好了再舉手,別人在發言時,注意傾聽,這是對別人的尊重,聽音樂時聚精會神,唱歌時身體坐直,雙手捧書,上課語言要規範,不要有口頭禪,提倡用我贊同,我不贊同,我有補充,我覺得,我認爲等等。

還有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悲傷的、熱情的、高興的、深情的等等,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發言和每次音樂活動,只要上臺的就加分,因爲能參與就是一種自信和勇氣,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學會客觀地恰當地評價別人,評價音樂,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勤于思考,我還給各小組起了名稱,四個小組分別爲:月亮、太陽、星星、銀河,以後由各小組表組命名並確定小組名稱,鼓勵相互競賽競爭,既比上課表現,如參與音樂活動,又比遵守常規和紀律,更比各組的高雅風格,輸了不氣餒,勝了不驕傲,不嘲笑別人,規定每節課需帶的學習用品,做到自己的物品專人專用,自己保管,在講常規的過程,我每講一條都闡述一下爲何這樣做,另外還透過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正反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到這時,我想一節真正好的預備課,除了應讓學生明確這門課的具體要求,更應該讓學生對這門課對教這門課的老師產生興趣和喜愛之情,才能真正留住學生的心,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我透過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參與,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慾望,培養如參與意識、競爭意識等,還露了一兩手拿手好戲,如唱歌、吹口琴等,讓學生喜歡自己,看到下課了,學生還依依不捨不肯離去,我會心地笑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就是我們共同努力了,孩子們,真的想對你們說:想說“愛”你卻不是很容易的事,讓我們用行動鑄就我們美好的夢吧!

上好每節課,享受每節課!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5

在《手拉手,地球村》教學中,由於課前存在“輕敵”思想,教學重難點不夠明確,特別是沒有回想一下以前上一課時出現過的問題,就貿然走上了講臺,結果出現了原本可以避免的老問題,這首歌曲由二個樂段構成,第二樂段是合唱部分,兩拍和三拍的長音頻頻出現,其中歌詞第一遍“手拉手,地球村”的旋律是由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組成的,而第二遍出現的“手拉手,地球村”的旋律是由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和附點音符組成的,但在演唱中並不象以往的歌曲學起來那麼容易學唱。本來是讓學生完整聆聽後跟唱全曲,我覺得應該很快就能學會,可是到跟伴奏演唱時,還是有許多學生誤將出現的兩個“手拉手”的地方,竟唱出這樣的效果。

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節奏較快、旋律的流暢性強,音符基本相同,學生們也都感覺到歌曲太容易了,但往往在容易中會出現更不容易演唱的樂句。促使他們也忽略了這句歌詞的演唱,而導致他們一開唱就出現了錯誤語句。

在教唱過程中,我反覆彈琴讓他們演唱,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我無奈的情況下,忽然想到我爲什麼不利用他們的耳朵來共同辨別正確與錯誤呢?我就針對這兩句進行準確地、反覆地範唱,學生透過聽辨和對比說出並唱出它們的不同之處(以加深學生對正確與錯誤的印象),最後在完整地跟唱全曲即可大功告成。想想如果在剛開始上課時我就把此句納入重難點來進行,就不會出現前面提到的錯誤問題,一旦出錯再糾錯這樣的難度就太大而且也浪費時間,因爲有些學生很難擺脫流暢性和穩定感的束縛。

總之,在音樂課上如不出現類似的問題,也許就不會去設想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回我知道在有類似的情況就必須在課前預設問題和準備好做到有備無患,而“課前預設”又需要前一次的“課後反思”作參考。由此可見,“課後反思”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正因爲體會到了“課後反思”的甜頭,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勤於反思,精於反思,讓課後反思成爲我課堂教學的一個後備軍。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6

欣賞維瓦爾弟的《春》採用了這樣的教學程序:

一、揭示樂曲的曲式結構:直截了當告訴學生,這首音樂是迴旋曲。它的曲式結構是這樣的:A-B-A-C-A-D-A-E-A。其中A是主題音樂,B、C、D、E分別爲不同的插部。

二、瞭解音樂的主題樂句。唱音樂主題:聽老師唱一唱,跟隨老師唱一唱(音樂相對學生的年齡水平有相當難度);聆聽音樂主題,你覺得主題音樂帶給你怎樣的感覺,讓你聯想到春天的什麼?再次聆聽哼唱主題音樂加深對主題音樂的印象,並感受春的生機。找主題音樂,聆聽全曲,如果聽到主題音樂哼唱並舉手錶示。

三、聆聽各個插部。聽後說一說,音樂的特徵,想象可能是表現春天的那一種形象?聆聽驗證,並結合“生活實際——繪畫色彩——音樂特徵”三者的聯繫,爲各個插部填上顏色,並說出理由,要求以音樂特點爲主。

四、完整的聆聽。分兩個環節,一透過錄像觀看聆聽,瞭解小提琴協奏曲所用的樂器,聆聽中觀察每個形象分別用什麼樂器表現,有什麼特點。二完整聆聽,整體感受欣賞。

反思:

這樣的教學程序,和以往不同主要在於第一個環節。自從音樂新課程實施以來直截了當的告知,幾乎從音樂課堂上消失了。似乎只有學生自己探索的纔是唯一正確的,否則就不符合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會扼殺學生的發展了。可是將近三年毫無疑問的引來了爭議:有時候爲什麼放着直道不走,偏偏要拐彎抹角呢?淡化了雙基的音樂教學,路走得長嗎?

從課堂實施的效果來說,我覺得學生就瞭解了迴旋曲的曲式結構,並能夠感受到《春》是迴旋曲這一點,是非常樂意和自豪的。(現在想來如有一張量化的表格來衡量該多好!)這一點從學生認真聆聽的表情、態度和言語上體現的很明顯。本次教學,三個教學班的紀律都非常好。

就首先哼唱了解主題音樂這樣的教學設計,最初的想法是承接曲式結構的介紹,直奔主題,比較省事、省時。瞭解主題音樂共安排了四個環節,唱——聽——再聽——找。逐一加深印象,增強體驗,春天的音樂印象被牢牢刻在學生的腦海裏。學生在初聽主題時都面帶微笑、眼露喜色。丁一涵說:“我覺得彷彿春天的萬物都在復甦的感覺,充滿了生機。”徐陽說:“好像小草欣欣然張來了眼,小動物們在忙碌着,大家都很開心。”蔣紫嫣:“人們的心情是喜悅的,好像在春遊,很熱鬧。”……而尋找“春天”時,三個班的學生幾乎全都能高舉手臂,快樂的哼唱,學生完全沉浸在音樂的意境中。

色彩和音樂的通感有時是建立在一種直覺的表達上的,當要學生回答一個爲什麼的時候,則更多的是建立於生活實際的感受中。於是音樂便從生活與色彩間淡出了。有意識的要求學生將聯繫的着眼點放在音樂上,圍繞音樂,從音樂的高低、強弱、快慢、音樂的情緒等音樂要素出發來談談感受,這很有必要。比如學生在表現第二插部的音樂時,顏色感各不相同,那麼不妨再來聆聽一遍音樂,再次感受一下音樂的特徵。學生都說這段音樂很柔和,很優美。交流中劉蕊同學來了個總結:“我覺得音樂很柔和,淡雅的顏色都很適合。”真讓人心花怒放。

這節課花了大約三十五分鐘的時間欣賞《春》,這樣的教學時間安排,如果參照教師用書的建議,我顯然是大大超時了,但是從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反應和注意的集中度來觀察,學生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煩躁不安或者不願意繼續聆聽的感覺。相反,聽完一遍,學生還會有所擔心的、着急的懇求:“再聽一遍!我們還要再聽一遍!”究其原因,我覺得當學生覺得能夠清晰的瞭解音樂要素,並明白音樂要素所要表達的含義時,也必將對音樂產生興趣,而且這種興趣決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淺層興趣。原因之二,器樂的演奏在音樂諸要素中同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學生善於模仿的特點使得他們在觀看錄像時,就等於給了學生與大師交流的機會。在錄像欣賞中,學生可以透過視覺直觀地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演奏,各種樂器的配合。尤其當小提琴表現小鳥的鳴叫和大提琴表現春雷聲聲時,更加身臨其境。學生可以清楚明白的感覺到小提琴的顫音從演奏者的指尖流淌出來,而大提琴演奏者有力的振臂則讓人感受了那盡情投入的演奏。錄像的現場表演讓學生大開眼界,學生很樂於接受。真希望教材能多一些這樣的配備。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7

本月完成三、四課,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力圖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盡情地投入。總的來說,這節課還是得到了老師的肯定,我也感到十分欣慰。但是,在教學完畢的時候,我還是發現了一些做的不夠好的環節。

1、應多設計一些讓學生活動的音樂項目。如能夠加入“羣衆身勢練習”,用拍手跺腳來更好的感受八分和十六分節奏。這樣學生的用心性會更高的。

2、小組合作學習分工要更明確,讓每一組只完成一項資料,這樣學生的合作會更有效率。

3、教具的製作不夠完美,比較粗糙,還可做得更好,比如能夠做一個大門,歡迎小雞等。

這節課是我的一個創新嘗試,雖然不完美,但是在創新教學上我還是勇敢地邁出了一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地推陳出新,讓自我的思維火花點燃所有孩子的創造力!

本節課主要本着傳統、平實的教學設計思路,並透過一些小遊戲的介入,活躍課堂氣氛,使原本樸實無華的課堂又增添了一些生氣;條理清晰,教學環節一環緊扣一環,學生能緊跟着教師的思路走;整節課感覺比較順暢。存在不足的地方:

1、教學環節缺乏一些創新的設計

2、教師過於強調自身的教,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8

片段:

聽《苗嶺的早晨》兩遍,一遍由口笛獨奏,一首由小提琴獨奏,設計意圖:區分口笛和小提琴的音色。

提問方式一

師:“這是由不同樂器演奏的同一首樂曲,你能聽出它們區別在哪兒嗎?”

生:“一個明亮,一個不太明亮。”

生:“????”

提問方式二

師:“這首樂曲由不同樂器演奏出來,你更喜歡哪一首?爲什麼?”

生:“我喜歡第一首,我覺得第一首聽起來很明亮。”

生:“我也喜歡用口笛演奏的那首,我覺得聽起來很清脆。”

生:“我喜歡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我覺得很悠揚。”

生:“我喜歡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因爲我喜歡小提琴。”

生:“小提琴拉出來的聲音很柔和,我很喜歡。”

反思:提問方式一中,教師所提問題實在讓學生難以回答,因爲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往往關注老師播放一首樂曲會要求我們幹什麼?而不會太關注樂曲本身,或者學生在欣賞不同樂器演奏的同一首樂曲時,他們往往注意到樂曲的區別,對於樂器音色的區別學生即使能夠意識到,但卻不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而第二種提問方式,教師從學生的感受體驗入手,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不知不覺中說出了兩種樂器音色的不同,這樣不僅使學生區分兩種樂器不同的音色並表達出來,而且由個別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學生也積極參與其中,不斷在頭腦中回憶分析兩種不同樂器在演奏這首樂曲時的區別。如果再次欣賞這首樂曲時,學生對這兩種樂器的音色會更爲關注、印象會更深。因此,這樣的`提問方式能夠激活了他們的思維,激起學生從音樂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達到我們學習音樂的目的。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9

一個學期已經過去,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教學,下方兩個方面體會較深。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作爲音樂教師,首先就應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潛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用心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應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1、透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2、透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潛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必須時光觀看光碟,對各單元資料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爲主,到達開拓視野、提高審美潛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潛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爲補充教學資料。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潛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用心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潛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今後還須努力。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0

《小小足球賽》是一堂以新歌教學爲主的音樂課,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首先,我創設情景匯入新課,將學生分爲三個運動員代表隊,伴隨着我們最爲熟悉的運動員進行曲,踏着整齊的步伐,營造運動員入場的氛圍,由此引出課題《小小足球賽》。其次,在教學中設計了導學鋪墊,將歌曲中藍色部分提出來,讓學生感受兩種不同的情緒,將難點提前解決,從而引導學生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透過學生對歌曲的整體聆聽感受、用“啦”跟唱、聽唱法等教學手段,最終使學生能夠完整的將歌曲演唱出來。最後,進行了知識的拓展,讓學生一起回顧第29屆奧運會,介紹奧運會的'吉祥物,播放了學生最爲熟悉的主題曲《我和你》,將整堂課的情感進行了昇華。透過本次教學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注重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細節,應該正確的引導學生,上課過程要抓住音樂的要素進行,對於唱歌課來說要對學生的音準、音色、節奏等都應該進行準確的訓練,都應該嚴格的去要求他們,比如,我的這節公開課,我就把學生的音準忽略了,同時,這也爲我以後的教學提了醒。

那麼,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研究、不斷思考、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多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音樂活動,讓他們在有趣的活動中積極的去學習。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1

《小狗圓舞曲》教學反思

音樂對學生的美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其中蘊涵着道德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因而在欣賞教學中,透過讓學生仔細地聆聽樂曲,張開想象的翅膀,在廣泛的時間,空間裏遨遊,用心去感受,體驗音樂的美,從中找出最佳的答案。

1、如在欣賞課《小狗圓舞曲》中,初聽時,讓學生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再聽時,讓學生按節奏的變化區爲樂曲分段,並辨別哪兩個部分基本相似。

2、分段聽時,分析比較兩個主題在旋律進行及節奏上的特點,聯想這兩個主題各描寫了小狗怎樣的形態,並隨着音樂模仿小狗的不同神態,動作;接着分小組討論,可用哪些形式來表現樂曲。

3、於是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有的創編故事,有的創編小品,有的用繪畫等形式惟妙惟肖地表現樂隊員後出示一條旋律,學生仔細觀察後找出提示中的旋律進行及變奏規律,進行創編樂曲。

4、然後分別視唱改編前後的樂曲,再次體驗旋律,節奏等因索與樂曲情緒的關係。這樣經過在不同層次上的反覆聆聽及親身體驗,合作參與後,使學生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得出音樂的旋律進行及節奏變化與音樂所表現的情緒之間的內在聯繫。

5、最後透過再次合作,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透過這樣的欣賞教學,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實踐能力均有提高;思維及反應能力較前敏捷;自修心增強;研討氣氛形成。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2

我們要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反思。課堂不是車間的流水線,同樣的教學方法方式,三十六名學生就有三十六種不同的反應。

因此在不同班級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方式,不斷的驗證在備課時設計的反思,對症下藥。

例如,最近教學第三課《難忘的歌》,有一首歌曲是《共產兒童團歌》,讓學生邊聆聽邊思考:“你能把你知道的哪些小英雄的名字告訴大家嗎?”同樣一句簡單的話,二班的學生爭先恐後的搶着回答,有閃閃紅星裏潘冬子,有小兵張嘎,劉胡蘭,王二小等等。而一班的學生卻無人回答,最後由我自己向學生說明。

就如鏡頭一出現的兩個平行班級之間班級的`天壤之別,讓我領悟到反思的重要性,我們就該問問自己是什麼原因,爲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區別呢?這就是我們反思中需要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的問題,不斷的提出質疑,不斷的積累教學經驗,並在平行班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求得更佳效果。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3

20xx年12月18日,根據教研室教學計劃,我執教了我們教研室最後一節聽評課。從總體上看,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效果還是比較成功的。但也有些小小的不足,現總結如下:

一、知識匯入,活躍激趣。

首先,我以所有人都再熟悉不過的《兩隻老虎》匯入本課的學習。一開始我就在鋼琴上彈奏出《兩隻老虎》的旋律,讓孩子們邀請聽課的老師一起齊唱歌曲,接着匯入本課重點解決的輪唱知識。(這樣既複習了剛剛學過的齊唱知識,又非常自然地匯入輪唱知識的學習)。接下來按照輪唱的方式讓孩子們練習《兩隻老虎》的輪唱,並強調結尾的形式。

二、學唱歌曲,和諧輪唱

首先聆聽歌曲《美麗的黃昏》範唱,感受歌曲的情緒及其所描述的內容,然後我彈奏歌曲旋律,並範唱歌曲的旋律,接着跟着我的彈奏分聲部視唱歌曲旋律,緊接着以輪唱的形式分小組視唱歌曲旋律多遍,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直接填唱歌詞,演唱歌曲,並在這個過程中,重點強調:用什麼樣的聲音?什麼樣的力度演唱歌曲,才更能夠表現歌曲的意境。並就“漸行漸遠”的鐘聲及“日落西山”的黃昏,做了重點視唱。最後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練習輪唱歌曲,展示、評價,然後讓他們根據歌曲的情緒和音色,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碰鐘和三角鐵爲歌曲伴奏,集體表演歌曲。

三、拓展鞏固,檢測效果

爲了鞏固本課所學知識-輪唱,我給孩子們膠乳了一個爲齊唱歌曲《櫻花》設計輪唱形式的環節,並告訴孩子們在我們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用輪唱的形式來表現,進一步感受輪唱的魅力。

四、正視不足,不斷進步

這節課雖然比較成功,但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比如:兩聲部的輪唱練習,應在單聲部分別多次練習後,利用多種形式視唱比較準確後再進行兩個聲部的輪唱練習,如: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組合作等。另外,因上節課視唱了兩遍歌曲旋律,所以本節課練習的較少,導致孩子們在輪唱時,音準把握不準確。其次,選擇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上臺展示的孩子也少了些。還有,對比齊唱與輪唱的不同,放在匯入後就好了,這樣使得孩子們更好地區別齊唱與輪唱的不同,在輪唱時就能夠很好地注意聲音的力度和音色了,會更好地表現《美麗的黃昏》中美妙的鐘聲和美麗的黃昏了。再者最後的拓展練習,在選擇歌曲上優點倉促了,只考慮到孩子們齊唱《櫻花》唱的比較有味道,忽略了孩子們對歌曲的熟悉度和歌曲的難易度,所以輪唱效果不佳。這節課大多數孩子雖然能完成了學習任務,但還應多培養他們喜歡視唱的興趣和習慣,提高他們的視唱能力,提升他們的演唱水平。在今後的教學中,精心備課,特別是要了解孩子們的真實水平,做到精準備課,讓孩子們更加喜歡我的音樂,並能更好地表現。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4

本課以欣賞非洲民間音樂片段爲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感受非洲音樂風格特徵,在簡單的節奏模仿和練習中感受到樂趣,並且能夠喜歡非洲的音樂。雖然從課上學生的反映來看,他們很投入的感受、參與並樂在其中,但是從整堂課的設計和細節落實上還存在許多不足,內容安排欠妥。

首先,總的內容過多。如果所有內容都要落到實處,至少要上兩課時,所以每個環節似乎都有些匆忙,不夠盡興。樂器、歌唱、活動這些方面若要面面俱到還需要在選材上精減,緊緊圍繞教學目的,讓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效果最大化。本課還忽略了非洲音樂的一個非常重要特點 “與舞蹈的緊密結合”,如果添加進去,那麼整個課堂就更豐富了,可以想象孩子們隨着熱情的非洲音樂舞動起來的樣子。

其次,參與欠缺。在節奏練習的環節還算成功,學生迅速並且較完美的完成了兩聲部的節奏練習,引起課堂一個小的高潮,也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展現的慾望。但是我沒有乘勝追擊,之後課堂的內容除了聆聽、交流以外就沒有再引導他們在參與活動中體驗。在欣賞《非洲讚歌》時,應該放慢進度,有目的組織帶領學生來模仿演唱,甚至可以來學習非洲人,表演“一領衆和”。即使學生的表現不那麼完美,他們的收穫也會是加倍的。

語言欠凝練。很多小環節的連接,我都沒有仔細斟酌過用詞,導致上的過於隨意。如果把語言設計好了,有目的的提每個問題。那麼整課不僅顯的緊湊,更方便學生緊緊隨着老師的思路走近非洲、感受非洲。這樣,本課才能成爲一個完整的作品。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5

1.節奏訓練是視唱練習的基礎

音樂語言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是旋律與節奏,而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單獨具有表現力。節奏訓練先行,能使視唱教學中的難點得到解決,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歌曲中的重點樂句可以先放慢速度練習,一拍時值放慢爲二拍來練習,三連音可放慢爲三拍來進行練習,待練得準確、穩定、鞏固後,再恢復到原速進行練習。放慢速度練習,能降低難點,有利於學生從易到難逐漸掌握重點樂句。

2.音準是視唱練習的核心

離開了準確的音高,音樂就會走樣。因此,建立音高概念,訓練唱準音,始終是視唱教學的核心問題。不少剛進小學的新生,當我讓他們區別老黃牛叫與小鳥鳴、大鐘與碰鈴的音高時往往分不清。他們對聲音的高低、長短、大小(音高、音值、音量)混淆不清。

只有聽準了纔可能唱準。從小幫助學生建立音高概念和培養他們的聽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讓學生聽辨大鐘和小鈴,火車汽笛鳴和汽車喇叭叫等聲音的高低。也在鋼琴上彈奏單音進行對比,如“1”比“5”高還是低?“5”比“3”低還是高?低年級學生從簡單的單音聽辨練起,慢慢地發展到聽簡單的樂句。

在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辨別音高的能力,如分辨一些動物的叫聲和平時日常生活中所聽到的聲音。先分辨差別大的,再結合歌曲,分辨歌曲中的不同音高樂句。啓發學生用心去聽,培養他們對音高的想象力、辨別力,從而唱準曲調。

唱是“聽”“辨”的目的,也是音樂教學效果的再現。在聽、辨的基礎上進行視唱練習,這時應對音高、時值、速度力求準確。練習時可讓學生藉助手劃拍、擊拍,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學會視唱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