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六年級明與暗教學反思

透過《明與暗》教學使學生懂得寫實素描石膏幾何體寫生的意義。瞭解物體在光的照射下,會產生深淺不同的明暗關係。把這種關係畫出來,就能表現具有立體感的物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明與暗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六年級明與暗教學反思

六年級明與暗教學反思

這次的課例教研是年級的《明與暗》,內容是美術基礎理論知識,講起來往往會既枯燥,又很難講,在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進行一些美術基礎理論的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更科學的觀察力與繪畫能力的培養。所以,在上這類課時,往往收效不理想。一直成爲困惑美術教師的一個難題,也是學生學習知識時難點,所以,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注意摸索與探究,取得了一些比較淺顯的反思。

《明與暗》一課中,教學的知識點是物體在光的照射下會產生明暗的變化。如何使學生將這個知識點生動有趣又實在的學習與掌握,是本節課的難點。如果用灌輸法,勢必學生被動接受,效果很難保證。在教學中,我嘗試探究法進行教學,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收效。

1、運用生活的實例——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在課的引入階段,我請學生觀察一組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實物如汽車,課桌等讓學生仔細觀察,並比較與具體實物的差別,學生開始,還覺得難以比較,但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比較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

2、利用學具與照片——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探究。

在研究立方體的透視規律時,首先要認識立方體面的變化。包括,不同位置面的多少與形狀大小的變化。

教學時,我先利用學生的學具,請學生自己探究:最多、最少能同時看到幾個面?(這個問題學生較容易探究出來)在視中點位置向個方向移動變化過程中,這些面有什麼變化?(這個問題,由於學生的心理定勢,不易被發現)在第二個問題的探究時,爲了化解這個難點,我充分利用教本上的立方體照片,引導學生用數學工具——尺來幫助學生研究認識立方體的面的透視變化規律。經過學生的測量,學生很快地發現這些面的具體的變化規律。

3、利用現代教學設備——比較理論與實際(透視)的差異。

爲了加深明暗規律,在學生腦中建立更準確的立方體的明暗現象。我利用現代教學媒體,進行比較觀察到的明暗現象與數學理論的立方體的實際區別,以便加深印象,能較快地掌握好立方體的透視規律。

4、逐一畫面——突破難點。

在掌握了立方體的明暗規律後,請學生對着立方體的照片,進行寫生,可以進一步掌握立方體的透視應用。但是,畫出較爲準確的立方體明暗對於小學年級來說,確實較爲困難。所以這裏採用“分面”解決法,可以有效地化解這個難點。當然,有了分,就注意合,注意各面的聯繫與比較,就可以較輕鬆地畫出照片寫生立方體,爲以後實物寫生作好準備。

六年級明與暗教學反思二

課題:1、明與暗

課時:4課時

學習領域:造型 表現

教學目標:

1、知識:透過觀察、分析、比較,使學生初步掌握物體的明暗發現方法。

2、技能:學生能初步運用明暗表現方法去觀察、分析、描繪物體的立體感覺。

3、情感:培養學生對客觀世界存在的自然現象的研究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比較物體在光照射下的明暗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教學難點:初步運用物體的明暗畫法規律,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

教具準備:

1、球體、立方體石膏模型數個

2、射燈

3、靜物臺

4、投影儀

5、範畫兩幅

6、鉛畫紙一張(4k)、鉛筆、美工刀。

學具準備:8開素描紙,繪圖鉛筆、畫板、橡皮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匯入(設計意圖: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看教室兩邊牆上,這些是美術興趣小組同學們的素描作品,你們能看這些作品有什麼特點?

師:對,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現的石膏體。那麼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來共同學習新的一課“明與暗”。(出示課題)

(二)新授:(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有助於學生理解物體明暗的產生。)

師:我們首先來研究研究明暗怎樣產生的。

(寫生燈)你們來看,這是一張白紙,我們把它放在燈光下,你來觀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沒有明暗變化?誰能想辦法讓這張紙產生明暗變化?(學生上臺演示)

你是把它捲了一下,來觀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發生了什麼變化?

師總結:有了從明到暗的'漸漸過渡的變化。

師:下面來看這位同學把紙折了一下,我們把它放到燈光下,有了什麼變化?

師總結:對,明和暗有了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對比非常強烈。

師:還有一位同學把紙揉皺了,看看它在燈光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師總結:紙上出現了豐富的明暗變化。

師:透過剛纔的觀察,你能總結出明暗時怎樣產生的嗎?

師總結:對了,有體積的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呈現出一定的明暗變化。

(三)觀察體會(設計意圖:透過對實物的觀察理解,加強學生對物體明暗認識與體驗,併爲下一步進行實踐創作做準備。)

1、同學們這裏有一個石膏球體,我們來觀察,當光線照射的它時,我們會發現什麼?(出示石膏球讓學生思考、議論後回答)

總結:光照後,球體表面出現了明、暗半球。你們再仔細看看,球體的亮部有沒有明暗變化?暗部呢?

總結:球體的明暗變化比較複雜,而且是逐漸轉變的,可概括爲: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側面受光面),暗面(即沒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線(區分明暗兩部的界限),反光(側面環境光影響),投影(物體擋住光源產生)。(課件演示)

2、剛纔我們分析了球體的明暗變化規律,其實任何物體在光的照射下都會產生這些明暗變化,我們來找找看。(出示石膏幾何體讓學生觀察)

(四)主動參與(設計意圖:演示繪畫方法,給學生直觀印象。)

下面老師就用鉛筆畫素描的形式表現圓柱明暗關係。

1、第一步是整體觀察分析,要確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線所在的位置。

2、觀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線畫出圓柱的結構輪廓;接着畫出明暗交界線、投影;

3、然後就可以鋪大色調了,鋪出暗面、投影的基調;(注意:用直線排成塊面,順着球的弧面畫;投影注意近實遠虛。)

4、最後進行細緻刻畫:從明暗交接線入手,先畫出背光面基本調子;背光面近暗遠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調亮;再從明暗交界線向亮調子由深到淺過度;亮調子用較硬鉛筆畫。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設計意圖: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匯入新課。)

作業設計:

1、學生選擇立方體或圓柱體畫出明暗素描,教師進行巡迴指導

2、注意把握以下問題:

A、灰調過少或高光位置不對;

B、明暗交界線不準;

C、投影不準;

D、排線問題;

E、反光太亮。

四、欣賞講評(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臺。)

教師把學生完成的作品擺放到前面,全體學生欣賞討論,然後說出自己的觀點。

五、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體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知道了怎樣運用明暗變化表現石膏幾何體的立體感,希望同學們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繪畫中,觀察生活中各種不同物體的明暗,並用畫筆把他們描繪出來。

六、拓展:

觀察其他幾何體在光照射下其結構特點及明暗變化,並進行寫生。

教學反思: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透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懂得寫實素描石膏幾何體寫生的意義。瞭解物體在光的照射下,會產生深淺不同的明暗關係。把這種關係畫出來,就能表現具有立體感的物體。學生在課上都能認真觀察,仔細寫生,因爲初次接觸素描繪畫,所以有的學生還不太能繪製線條,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型掌握得還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