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老人與海

六年級《老人與海鷗》的教學反思

一汪翠綠的湖水邊,一個普通的老人和一羣快樂的海鷗相依相隨,這是一幅多麼和諧的圖畫。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有一天老人與世長辭,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這是何等悲壯的場面,更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情,讓我讀過之後不得不爲人和動物之間有這樣真摯的情感而動容。《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所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幅動人的畫面,更是那無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後的感動。

六年級《老人與海鷗》的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需要兩個課時,我的設計是在第一課時着重感受老人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然後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情感的基礎上,進入第二課時,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情誼,這樣學生也能更加直觀地理解,爲什麼會發生這樣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第一課時,我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藉助本文的過渡段幫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利用小標題的方式簡潔概括兩部分內容。同時也抓住過渡段中的“親人”一詞,將它作爲線索貫穿整節課,讓學生找讀在第一部分中,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和海鷗之間濃濃的親情,以讀代講,使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老人的喜愛、老人的思念、老人的不捨……同時多次抓住文章中“生動”、“企盼”等詞,引導學生走入老人的內心世界,挖掘文字背後蘊涵的深意,真正走入文字,融入其中。

另外,在媒體運用上,適時地播放舒緩的音樂,力求使學生感受到這樣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同時更是一位特殊的老人,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寄託在海鷗身上,這種與海鷗之間難以割捨的濃濃的情感,在音樂的渲染下更讓人動容,也爲第二課時,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情誼埋下了情感上的伏筆。

執教完本堂課後,我覺得原本設計的教學高潮實現了一個,即理解文章第三小節中的一處重點句:“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因爲是放在本堂的最後出示交流的,學生之前的情感積澱已經比較濃重了,所以再配以我的板畫,使學生置身於情境中,隨着老人來到了翠湖邊上,看到了翻飛的鷗羣,在引導下,學生對“有聲有色”這個詞展開了聯想,所謂情動而辭發,有的學生說聽到了羽翼拍打的聲音,有的說聽到了老人親暱地呼喚聲,又有的說看到了一片白色,甚至連老人褪了色的藍布衣也清晰可見。學生從這句中展開了充分的.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到了老人與海鷗之間的和諧、默契,兩者甚至已經是融爲一體了。說明學生也融入了文字中,在表達“有聲有色”的同時,也是在表達着自己的感動呀!以情體會情,以心感受心,學生此時內心的情感在涌動,生命在躍動,再師生合作來引讀第三段,情感噴薄而出,學生動情。

當然,教學永遠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我原本預設的第二個高潮卻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那是課文第二小節,從老人拮据的生活反襯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首先,在詞語朗讀時,我已鋪設了褪色一詞,使學生初步體會到老人的簡樸,然後在透過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路,只爲給海鷗送餐,和海鷗作伴,並配樂介紹老人每個月的工資及開銷,使學生在一組數據的對比中,感受到老人對自己十分勤儉,但對於海鷗卻是十分慷慨,從而體會到老人對海鷗這份濃濃的親情。但今天在執教過程中,可能是因爲下午學生有了倦意,也有可能是因爲前面積澱不夠,這一部分是作爲第一塊內容出示交流的。學生沒有留意到課件中加紅的幾組對比的數字,所以我就適時地引導:“你會給你的好朋友吃四元一包的好吃的,而自己只吃五角的嗎?而父母呢?父母身上可能穿着過時了的舊衣服,卻會給你買一件件的新衣服,你覺得老人和海鷗之間的情僅僅是停留在喜愛上嗎?”學生便體會到了老人將海鷗當成了自己的兒女,但這一份感動來得太遲,而且學生也似乎只是停留於表面,並未真正體會到老人的這一份情,猶如隔岸觀火一般。

我想這時候,如果我能再回文,出示:“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爲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再讓學生感受在每一個冬日,老人風雨無阻地步行幾個小時,這十幾年,一千多個冬日,會遇上哪些困難呢?可能是天氣上的,也可能是老人自己身體上的,讓學生想象老人的不易,這樣可能更能拉近學生與老人之間的距離!

總的來說,我對本課教學的設計及課堂上師生的表現都比較滿意,雖然還存在着些小瑕疵,但它卻使我向理想中的課堂教學又邁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