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六年級稅收教學反思

稅收是爲財政職能服務的,是滿足財政支出需求的籌資手段。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六年級稅收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六年級稅收教學反思

六年級稅收教學反思【一】

成功之處: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義。在本節課中,出現的概念比較多,例如:什麼是納稅,什麼是應納稅額,什麼是稅率,什麼是本金,什麼是利息,什麼是利率。這些概念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來說明,這樣記憶會更深刻。另外,對於拓展知識成數也要讓學生認真理解,這個概念與學生生活聯繫不密切,但是對於農民來說,必須要求掌握和理解的。

2.靈活掌握計算公式,正確解決問題。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應納稅額、各種收入與稅率之間的關係;本金、利息與利率之間的關係;掌握其中一個計算公式:應納稅額=各種收入×稅率;利息=本金×利率×時間,就可想到另外兩個除法計算公式,

不足之處:

注重了數學問題的解決,忽視了對學生關於如何根據不同的存款特點選擇儲蓄。例如練習二十三中第7題:在學生獨立設計不同的儲蓄方案後,沒有讓學生評議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與弊,教給學生簡單的生活知識。一般來說,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長利率就比較高,如存三年期、兩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樣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國債因不用交納利息稅,獲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

再教設計:

合理設定教學環節,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以此達到兩者的和諧統一。

六年級稅收教學反思【二】

今天教學了《納稅問題》 ,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對於納稅的知識很感興趣,積極性很高。而且納稅這部分內容也比較簡單,學生基本都能掌握。

第一個紅點問題讓學生嘗試解答時,大部分學生都知道百分數和一個數相乘時,可以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是分數。教學例題時比我想象得要順暢多了,這也是有賴於昨天拓展的練習題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在自主練習第2題時,學生有點困難,爸爸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學生都認爲是1840×5%,只有一個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應該分爲兩個檔次。這道題確實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針對學生這一認知上的錯誤我又加以了介紹和解釋。從後來的作業反饋來看,一部分學生能夠理解,但還有部分學生不能完全理解,今後還要加強練習。

這堂課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我告訴學生依法納稅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偷稅、漏稅是違法的。還告訴學生吃KFC的'時候也可以索要發票等等,學生表現出相當濃厚的興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時學生的表現。

六年級稅收教學反思【三】

今天教學了《納稅》這一內容,本節課我主要分了四個環節進行教學的。第一環節課題的匯入,我用了兩個問題引入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一是在大屏幕前出示一個大大的“稅”字,問看見這個字你想到了什麼?學生們想到了開商店要交稅、開飯店要交稅,工商人員要收稅。二是國家收稅有什麼意義呢?學生們各抒己見,收稅的錢可以辦學校、可以修路、可以給大家安裝健身器材,一句話可以建設我們的國家,很順利的引入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學生們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第二環節學生自學小組互學,理解稅率的種類、應納稅額、稅率的意義。透過自學和小組互學,大部分同學都已經理解應納稅額、稅率的意義。第三環節稅率公式的引入,當學生了解了稅收意義以後,我給出一個百分數3%,如果按收入的3%收稅,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舉例說明應該交稅多少元?學生舉例後,我告訴學生,這個3%叫做“稅率”,進一步理解稅率的含義並總結稅率公式:應納稅額÷收入=稅率,並由此讓學生推出求應納稅額、收入的計算公式。第四環節進行當堂訓練。

就這節課來看,課堂氛圍較好,學生的學習興趣較濃,都能夠主動學習,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也很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在計算技巧方面還有待加強,有的同學能夠正確的列出算式但是結果卻所錯了,今後還要在計算上下功夫。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有幾點感悟:

1. 應和學生充分交流,具體感知,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雖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沒有很深入的瞭解,所以當這些事物被拿到課堂上來時,又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急於要去研究它、解決它,向別人炫耀自己的成功,並且想獲取同伴和老師的認可。所以,應該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讓同學們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們對知識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徹。

2.課堂上要結合實際,體現價值,具有時效性。本節課的例題的設計結合實際,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自己都好象有這樣的經歷一樣,又是幫助老師解決問題的,解決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稅率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並且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與樂趣。

六年級稅收教學反思【四】

同學們:看見這個字你想到了什麼?

生:想到了開商店要交稅、開飯店要交稅,工商人員要收稅。我又問國家收稅有什麼意義呢?學生們各抒己見,收稅的錢可以辦學校、可以修路、可以修洛浦公園、可以給大家安裝健身器材,一句話可以建設我們的國家。納稅的匯入以及稅收的意義這個環節我覺得進行的比較滿意。

稅率公式的引入。當時瞭解了稅收意義以後,我給出一個百分數5%,如果按收入的5%收稅,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舉例說明應該交稅多少元?

生:一家飯店一年收入2000萬元,他應該交稅2000×5%=100(萬元),又有學生舉了一個例子。

接着我告訴學生,這個5%叫做“稅率”,誰能猜一猜“稅率”表示的意義呢?

學生思考一分鐘後,一個數學程度較好的學生順利地說出了稅率表示的意義。我板書稅率意義後讓學生複述“稅率表示交稅款佔收入總數的百分之幾”,然後總結稅率公式:應納稅額÷收入=稅率,並由此讓學生推出求應納稅額、收入的計算公式。

此處教學環節感覺不夠流暢,有些牽強。如果我告訴學生5%叫做“稅率”後,能利用學生求納稅額的例子,讓學生去發現怎樣求應納稅額(即:收入×稅率=應納稅額),再由此讓學生理解稅率的意義,以及總結出求稅率和收入的公式,會更加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