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簡單的排列組合》教學反思

導語: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簡單的排列組合》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和借鑑。

《簡單的排列組合》教學反思

《簡單的排列組合》教學反思1

排列與組合這一數學思想將一直影響到學生的後繼學習,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考慮學生思維方法的新穎性與獨特性,學習時要遵循“不重複不遺漏”的原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本課教學中我在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方面做了些嘗試,同時注重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

 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排列組合》時,我沒有按知識結構爲主線,而是圍繞學生的學習情感與體驗來組織教學。創設小紅一天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點—上學(數字搭配)-系列的情境。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樂意學,主動學,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2、動手實踐體驗,探究解決問題。

問題空間有多大,探究的空間就有多大。在本節課一開始,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去探究衣服的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透過“猜想--討論--實踐--彙報--比較--歸納”等環節,充分展開探究過程。逐漸理解在搭配時如何做到不重複不遺漏,而且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搭配。

 3、關注合作交流,引發數學思考

本節課我運用了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比如9、3、7這三個數字可以組合成多少個三位數,這個問題不是學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認真觀察、思考。因此安排了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小組合作交流選擇最佳方案再彙報。目的是透過給學生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留出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的空間,再透過小組交流,讓所有的學生獲得表現自我的機會,也可以實現資訊在羣體間的多向交流。

同時我也思考:在這節課中,很多同學表現非常出色,對這部分同學該怎麼處理?在孩子起點高時是否可以讓學生透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夠進行整合分類?對於有的同學能用簡單符號代替實物的又是否進一步深化理解?這些都是在課堂上沒有深入研究的,希望各位同仁解疑解惑。

《簡單的排列組合》教學反思2

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

《排列與組合》就是體現數學生活化的一個很好例子。說實話,對怎麼把握好“排列與組合”這個內容,課前我總是猶豫不決。《標準》中指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因此我試圖在本節課中把數學思想方法透過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並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思想方法,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一、突出活動,讓學生中實踐中學習和感受數學知識。

透過多次的實踐活動,學生對排列與組合有了比較具體的感受,在多種實踐活動中加深理解排列與組合的思想。

二、給學生充足的探究空間。

在諸多的想法中找出最佳的排列方法,我讓學生小組觀察、比較、分析,說說你認爲哪種擺法比較好,可以不重複、不遺漏,即使學生有不同的方法也不急於下結論,而是讓學生體會哪種是最佳擺法。

三、將實踐活動數學化。

比如握手問題。透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已掌握三個人每兩人握一次手,一共可以握三次,那麼如何內化爲數學知識是一個重點。因此,我讓學生想“假如在考試的時候,沒有人可以和你握手,該怎麼辦?”引導學生想出用符號來表示,其實這就是數學化的過程。

總之,我想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理解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然而,本節課也發現不少問題。比如最後的路線問題,這是一道拔高題,學生明顯感到了困難,這是備課中我沒有預想到的,今後在“備學生”方面還要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