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間隔排列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間隔排列教學反思,歡迎大家查閱。

間隔排列教學反思

間隔排列教學反思1

《間隔排列》是今年新加入蘇教版三年級年級數學上冊綜合活動教學內容,放在本節內容重點在於“找”規律,透過“找”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學習數學的問題,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和分析,逐步積累感性認識,感悟其中的規律,再用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綜合和歸納,發現規律進行交流。對於規律的表述,教材沒有直接給出,而是讓學生自己歸納和表達。由此增強學生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讓學生自主找出這個規律,並應用這個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在教學設計上我重點突出以下四個方面。

 一、藉助情景,認識一一間隔排列

在新課之前,我設計了兩組排列,試圖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發現兩組排列的相同之處,並藉此認識一一間隔排列的特點,爲後面的找規律奠定基礎。

二、自主探索,發現規律。

在學生對一一間隔排列形成一定認識的基礎上,透過出示小兔樂園情境圖,讓學生尋找這裏的間隔排列,並探索每組排列中兩種物體的數量關係。透過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如果首尾都是同一種物體,那麼排在兩端的物體就比排在中間的另外一種物體多一。可是,首尾相同只是間隔排列中的一種情況,於是我又透過擺一擺的活動讓學生在驗證這一規律正確的基礎上,進一步發現如果首尾不同的時候,兩種物體數量是相同的,讓學生對間隔排列中兩種物體數量關係又有了新的認識。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間隔排列的現象,發現規律的目的是爲了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歸納出了規律之後,我安排了課後的兩道練習題,從具體的兩種物體間隔排列到鋸木頭中木頭段數和次數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從具體到抽象的一個具體運用的過程。讓學生明確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可能是具體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因此,要學會辨析才能更好的運用所學規律。

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學生能積極思考,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一一間隔排列的規律形成正確的認識,但是,這節課感覺還是老師引的痕跡比較明顯,學生的思考還是跟多的停留在表面,缺乏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因此,這裏一一對應的思想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因此,總結本課不足,我認爲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是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多思考,把課堂的發言權更多的留給學生, 讓學生真正地成爲課堂的主人!

間隔排列教學反思2

“間隔排列”由四年級移到了三年級來讓學生進行學習,成爲三年級專項數學活動內容。隨着受教學生年齡的降低,這部分內容學習的重點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是過多的讓學生去解決間隔排列中的問題,也不要求學生對過去抽象的規律“首尾相同,數量相差1,首尾不同,數量相等”進行區分。教材修訂之後,重點關注學生感悟規律、尋找規律、表達規律、解釋規律的過程,重在對規律探索的過程。課程標準從“雙基”變爲“四基”,其中第四基就是“基本活動經驗”,在探索規律這樣的專題數學活動中,特別強調要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爲把握新教材修訂的這樣變化,我在教學中:

一、重視學生在直觀感知中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

直觀的教學始終是數學課探索規律、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式。三年級學生探索規律,離不開感知,離不開操作,離不開對應,離不開歸納。所以,本課引入學習的素材來源於學生身邊的現象,從教室桌椅的排列,從孩子們常吃的骨肉相連的食品,從花園裏藍花和紅花的擺放來引入間隔排列的現象,爲孩子進一步探尋規律打好了直觀認識的基礎。學生了解間隔排列後自己試着擺一擺,老師不經意的選了兩種典型情況,出示在黑板上,也是讓學生進一步直觀感知間隔排列的規律,在直觀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二、重視學生在活動探索中積累豐富活動經驗。

透過實際操作體現尋找規律的完整的過程,特別注重學生操作對規律的探索。本課主要進行三次操作,首先是初步感知,然後每兩個人一組開始擺,有擺首尾相同的,有擺首尾不同的。這是初步瞭解規律後學生的第一次嘗試;第二次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規律,有的孩子畫豎線,有的孩子圈一圈,這次操作對形成規律很有必要。活動探索之後,建立一一對應的思想。一一對應是理解本課規律的重要思想,儘管一一對應還是很抽象的,但是有它作爲抓手,學生就能夠理解間隔規律中的數學內涵,數學課上的探索規律跟生活中的規律不一樣,我們必須體現規律的數學內涵。對於規律本質進行概括歸納,歸納爲兩種情況,一種是同樣多,一種是相差1,遵循兒童的思維特徵,從生活中的現象到數學中的.間隔排列現象,從間隔排列的現象到一一對應的數列內涵,從數學內涵再到學生的自我表達,然後再到完整規律的呈現,這個過程設計非常符合兒童的學習心理;第三次操作,讓學生把正方形和圓按照間隔排列,知道正方形有10個,猜圓有幾個。這次操作和前面的操作呼應起來,使學生再次感知和表達規律。這一系列的操作活動是學生積累豐富活動經驗的最好平臺。

 三、重視學生在表達解釋中積累豐富活動經驗。

尋找和感知規律之後,學生對規律的理解和表達也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在第三次操作之後,學生說:前後不同,那就相等,前後相同,那就相差1。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規律,是對間隔排列的最好的體現。另一方面,教學中,抓住了間隔排列的本質,並適當加以拓展,把數據放大,如果20呢?20個是兔子,或是20個蘑菇呢?如果兔子有很多很多隻呢?這就對規律進行了拓展,需要孩子更好的抓住規律的本質。在這樣的拓展活動中,學生必然會聯繫感知到的規律進行表達和解釋,既對規律進行本質的表述,也提高了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更是積累豐富活動經驗的語言外衣。

總之,本課新知的學習過程順應了兒童的思維,過去四年級的內容讓三年級的孩子來學,過去一個單元的內容現在一節課來學,這是教材修訂後教師要面臨的現實問題,基於這樣的改變,我們既要降低教學要求,又要借鑑原來教材中優秀的設計,所以,課堂上如果能設計聯繫間隔排列規律解決數學問題的操作活動,就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這次數學專題活動讓學生積累更豐富的活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