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反思教育教學改進情況

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開放多元化的幼兒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都需要每位教師具備反思教學的能力,反思已經成爲教師必備的一種專業素養。學生們就是教育教學反思改進資料,歡迎大家閱覽。

反思教育教學改進情況

反思教育教學改進情況1

——以《行政區劃》地理課教學爲例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爲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爲、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透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本文以筆者執教的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行政區劃》一課爲例,試圖透過備課-教學實踐-反思-二次備課-二次教學實踐-二次反思的過程,說明教學反思對於改進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效率的意義和作用。

一、第一次教學實踐過程

1.備課環節

《行政區劃》是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第一節《疆域》的第三個框題內容,課程標準對該內容的要求爲:在我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單位,記住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對照課程標準和教參建議,我將本課教學活動設計成三步:第一步讓學生透過找鄰居、沿路線、記順口溜等形式熟悉34個省級行政區域的位置和名稱;第二步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憶;第三部讓學生填圖記住簡稱和行政中心。教學課時爲兩課時。

2.教學實踐

(1)課題匯入:PPT展示身份證圖片和戶口本首頁圖片,引導學生分析籍貫或住址中包含的行政區級別,匯入行政區劃。

(2)教師講授:我國基本實行省-縣-鄉三級行政區劃,補充介紹目前我國部分地區三級與四級行政區劃並存的狀況。

(3)學生活動:在中國省級行政區域圖中分別找出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2個特別行政區,熟悉名稱;找出安徽、四川的鄰居;找出長江干流流經的幾個省級行政區域;記憶順口溜;交流分享便於記憶的其他好方法;在空白圖上填寫34個省級行政區域名稱。

(4)教師講授:講述部分省級行政區域名稱的由來、簡稱的由來和行政中心。

(5)學生活動:在空白圖上填寫34個省級行政區簡稱和行政中心。

(6)總結:(略)

3.課後反思

對最先授課的兩個班完成教學後,我開始思考如此設計教學的效果到底如何?儘管教學過程基本順利,學生活動貌似有聲有色,但細細回味,還是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教學課時略顯不足,行政區劃這個框題涉及的資訊量很大,要求學生在兩課時內熟記34個省級行政區名稱並在空白圖上填寫,難度比較大;其次,學生記憶的效果不佳,雖然安排了系列活動,如找鄰居、沿長江干流、按方位、順口溜等,來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但大多數學生還是張冠李戴或無法填寫空白圖……基於上述思考,我打算再進行一次嘗試,對出現的問題重新設計或改進優化,努力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二、第二次教學過程

1.備課環節

在第一次教學實踐及反思的基礎上,我打算針對性進行改進:(1)將該框體教學課時延長爲三課時,(2)增加繪製中國輪廓圖環節,(3)重點以沿線爲線索,即以沿海岸線、沿陸上國界線、沿黃河、沿長江和沿珠江,認識34個省級行政區域的名稱和位置,(4)增加PPT拼圖活動。

2.教學實踐

(1)課題匯入:PPT展示身份證圖片和戶口本首頁圖片,引導學生分析籍貫或住址中包含的行政區級別,匯入行政區劃。

(2)教師講授:我國基本實行省-縣-鄉三級行政區劃,補充介紹目前我國部分地區三級與四級行政區劃並存的狀況。

(3)教師板圖:給學生髮放繪製中國輪廓圖的方法步驟圖,並在黑板上進行演示。

(4)關注教師繪製中國輪廓圖的每一個細節,對照中國輪廓圖的方法步驟,在草稿紙上嘗試繪製。

(5)學生活動:識記沿海岸線、沿陸上國界線的省級行政區域名稱(位置)、簡稱和行政中心。

(6)學生活動:識記沿黃河、沿長江和沿珠江的省級行政區域名稱(位置)、簡稱和行政中心。

(7)PPT拼圖活動,讓學生再一次熟悉省級行政區域的位置。

(8)在空白圖上填寫省級行政區域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9)交流、分享其他記憶的方法與記憶。

(10)總結:(略)

3.課後反思

反思這兩節課的教學,第二節的教學效果明顯優於第一節課:首先教學時間更加充裕,學生記憶34個省級行政區域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的時間得以保證,教師也應此能關注每一個學生;其次,教師在黑板上繪製中國輪廓圖,學生在內心充滿敬佩的同時,學習興趣也大大提升,當學生自己能繪製出像樣的中國輪廓圖時,也充滿了自豪感,同時對34個省級行政區域的位置分佈有了一定的認識;再次,重點以五條線爲線索記憶34個省級行政區,學生對其分佈的規律認識更加深刻;第四,大多數同學能在空白圖上準確填出34個省級行政區名稱。

透過《行政區劃》一課的兩次教學、反思與改進,我認識到青年教師應當要努力做好每一課的教學反思,思考每一課的成敗得失,思考自己的課堂教學是否遵循知識的'內在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思考自己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唯有透過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我們青年教師的教學才能更上一個臺階,智慧的火花才能將我們的教學之路照得更亮。

反思教育教學改進情況2

自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頒佈之後,“反思”這個詞在幼教界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開放多元化的幼兒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都需要每位教師具備反思教學的能力,反思已經成爲教師必備的一種專業素養。教育活動能否“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是幼兒教師教育實踐反思的重點。在園本教研活動中,我園要求教師寫對教育活動進行反思,從而在反思中改進教育行爲。發現教育反思對老師的專業成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教師在反思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現透過具體案例分析教師教育反思:

案例一 中班美術活動《可愛的小雞》

今天美術活動課我讓孩子們畫“可愛的小雞”。根據以往的習慣,我先請孩子們猜了一個謎語,然後在黑板上出示了我的範例。孩子們看到我那活潑可愛的小貓,不禁拍起了小手。接着我向孩子介紹並示範了小雞的畫法,並鼓勵孩子們大膽地添畫背景。很快,孩子們就忙活開了。我發現孩子們畫的小雞還蠻不錯的,他們還給圖畫添上了漂亮的背景。然而高興之餘,我竟然發現孩子們畫的小雞方向幾乎是千篇一律,形態也是一模一樣。

我的反思:

(1)我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按照以往的教條和示範,注重技能的掌握,要求孩子畫出來的畫和範例一樣形象好看。儘管我在活動中加上了創造性地畫出畫面背景的要求,在活動中孩子們也能較好地表現不同的背景。但孩子出現的千篇一律的小雞形象足以反映我守舊的教育思想。

(2)當孩子把範例的樣式深深地刻印在腦子裏以後,他自己的創造性思考便停滯了,千篇一律的模式畫代替了孩子天真爛漫的想象。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信心也會隨之降低,認爲自己沒有書本和同伴畫得好。久而久之,倘若離開了範例、書本,他們就不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所看見的、聽見的、體驗到的東西了。

對反思的分析:這則反思,教師從記錄到分析比較完善,也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在美術活動中的教育觀念需要更新,需要注入孩子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力,而不能讓美術活動呈現千篇一律的模板。但反思中只針對孩子出現的現象作了表象的淺析,沒有對如何透過哪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進行分析,缺乏對活動中“有效性問題”的思考。如果教師能從如何採取相關的教學措施:如多給孩子準備不同姿態、不同側面的形象,鼓勵孩子學習一物多畫的繪畫技能、同時教師的範例作品突出一定的美感、經常讓孩子欣賞一些富有創造性的藝術作品、豐富孩子的繪畫經驗、開展一些創造性的意願畫、主題畫活動,讓孩子在自由自在的塗畫、創作中表現自己的創造性等方面進行反思的話,就會更加豐滿。

應對策略:對教育活動中“有效性問題”的反思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思,活動任務、要求與幼兒實際發展水平是否有適度的梯度,是否是幼兒需努力完成的,對幼兒是否有發展價值。追問自己: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發生了什麼?理解什麼?理解到什麼程度?還能夠理解什麼?他們的理解與原有理解的差距在哪裏?二思,幼兒實際水平的個體差異。在材料的提供、活動的要求、活動的方式上有無層次差異,是否能供幼兒選擇,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三思,是否充分挖掘了活動情境中的多元教育價值,促進幼兒形成多種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四思,是否能讓幼兒獲得積極主動的學習體驗,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要認識到教育活動中需關注孩子們是否在原有水平上獲得了新的經驗和發展。

案例二 大班閱讀活動《神奇的字》

今天的閱讀活動是詩歌《神奇的字》,我主要採用猜想閱讀法進行教學。活動一開始,我放上優美的輕音樂,讓小朋友閉上眼睛,猜猜世界上哪些字很神奇。原本是想讓小朋友回答“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這些禮貌用語。我滿以爲透過這樣的方式幼兒的反應會很積極,當我關掉音樂請小朋友回答時,他們的答案令我大失所望,“老師,火很神奇,老師,我覺得水很神奇,”甚至有小朋友問我:“老師,‘神奇’是什麼意思?”……教學目的沒有達到,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我的反思:這次閱讀活動我永遠都無法忘記,本以爲經過自己精心設計的一次猜想閱讀教學活動會收到良好的效果,而爲什麼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呢?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

(1)雖然知道音樂有助於幼兒安靜下來,也注重了音樂對幼兒想象力的發揮有很大作用,但忽視了幼兒已有閱讀經驗的知識建構。

(2)活動設計時,只關注到了教學過程的設計,只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而沒有關注到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

對反思的分析:這則反思,教師分析到了一些關鍵的問題:如閱讀活動中音樂對幼兒想象力的發揮作用,也意識到了活動設計中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建構,導致活動無法按老師原有的計劃順利進行。但反思中還缺少對活動中“預案設計問題”的思考。如提出的問題爲什麼孩子回答不上來、應該預設怎樣的問題讓幼兒跟上閱讀活動思路、應該如何從孩子已有的閱讀經驗出發,讓幼兒透過閱讀活動進行有意義的猜想,從而培養孩子的猜想品質等。如果教師能從:如何讓閱讀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如帶孩子到草坪上玩耍,教師創設問題情景讓幼兒實地感知“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的神奇,讓閱讀走進幼兒生活,透過有效的問題設計和情景創設,讓幼兒透過對問題的猜想來發揮其想象力,並注重猜想過程和猜想結果的驗證與統一,讓孩子感受猜想帶來的成功與喜悅等,則反思效果就會更好。

應對策略:對教育活動預案設計的反思是指在整個教育活動結束後,教師對自己設計的教育活動方案與實際實施情況進行比較思考,回想實際教育活動效果和預案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是不一致的?這些一致或不一致意味着什麼?爲什麼會這樣?是教育活動預案設計的問題,還是教育活動實際組織的問題?從教育活動實際實施情況來反思教育活動預案設計的問題與經驗,以提高自身教育活動實踐能力。

案例三 小班遊戲活動《學穿鞋子》

遊戲前,我把班級裏樣子比較接近、尺寸較大、穿着難度差不多的鞋子從孩子腳上脫下來,作爲比賽道具。並讓孩子們圍成兩個圓圈,坐在小椅子上。分別從兩個小組中拿出三雙鞋子以圓圈狀放在教室前面,並告訴幼兒:只能是老師叫到的小朋友來比賽。

比賽開始了,在我的“預備,開始”聲中,孩子們從自己的位置一哄而上,十幾個孩子亂成一團,有的兩個人搶一隻鞋,邊搶邊說:“老師,這隻鞋子是我的……”,教室裏鬧成一片。我沒料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局面,趕緊請大家回到自己的位置重新開始。我反覆強調“其他的小朋友等一下老師再請。”但第二次進行遊戲時,仍然出現了一樣的混亂場景。

我的反思:(1)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平日生活中大人包辦的又太多,他們還處在非常個人化的世界中,根本不能容忍別人擅自把自己的東西借給別人用,出現這種情況也很正常。(2)練習穿鞋子這是一個生活活動,我可以結合孩子的生活,把這樣的活動放在每天中午起牀時進行,讓他們在很隨意、很自然的活動中達到目的。

對反思的分析:這則反思教師記錄真實、反思較完善。但反思中,教師缺少了對自己在活動組織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如在比賽活動中,教師憑藉自己原有的經驗把班級裏鞋子樣子比較接近、尺寸較大、穿着難度差不多的鞋子從孩子腳上脫下來,作爲比賽道具,憑藉了自己已有的經驗,而忽略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自認爲“出現這種情況也很正常”。沒有反思到孩子們之所以出現這樣混亂的局面是因爲老師的做法欠缺而造成的。此外,反思中教師也意識到活動應該與幼兒的生活聯繫起來,但反思深度不夠。如果教師能從日常生活對幼兒學習、發展的重要性方面進行思考,提升自己的教育經驗:這類活動中主要是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巧,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及獨立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它是一種日復一日的重複活動,不僅要依靠老師,更要靠孩子自己主動地學等。

應對策略:波斯納說過“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教學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她的經驗水平和教學能力至多隻是自然的積累。因此,教師在教育反思中不但要回溯自己做了什麼,也需要解釋是怎麼做的,還需要分析爲什麼這樣做。一方面教師可從中發現自己的新經驗,豐富自己的經驗;另一方面,有利於教師澄清、改善、重建已有經驗。如果我們僅僅限於“做了什麼”,沒針對“怎麼做”“爲什麼這樣做”的思考,難以形成歸屬於自己個人所有的獨特經驗。那麼,教師的反思會更有深度,更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當然,教師在教育反思中出現的問題遠不限於上述這些方面,教育反思作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內容,應貫穿在教育實踐的全過程中。行動前,對自己的預案進行前瞻性的反思;行動中,觀察實際活動情況,進行即時性反思,調整教育活動;行動後進行回溯性反思,發現新問題,形成自己的新見解和新思考。

1.關注幼兒主體地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更是體現教學活動質量的主體。論文的代寫實踐證明,善於反思的教師能借助於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來分析、判斷自身所確定的教育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採用的組織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指導策略等是否適宜,並思考存在問題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從而減少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盲目性和錯誤,使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最終實現有效促進兒童學習與

2.提高科研意識與保教質量

具備良好的科研素質,積極參加教學改革和研究,主動挖掘和關注日常教學中可能存在的研究問題,是當代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教師能夠從活動反思中逐步學會教學,從“操作型”教師轉變爲科研型教師。此外,活動反思的價值不單指向個人,也指向其他教師。透過集體的教學觀摩、教學評比、教學經驗切磋與交流,每位教師都會從各自不同的經驗中獲益,利用對多種經驗的學習與反思,可以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審視,從而從不同方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從整體上推進幼兒園保教質量的全面提升。

3.增強創新意識,改進教學方法

反思是教師對教育事件進行理性選擇的一種思維方式和態度。幼兒園教師在活動開展後,針對活動目標實現、重難點突破、幼兒表現等教學實踐進行分析、思考和判斷,總結好的實踐經驗,發現教法中的不足之處,並透過對不足之處進行理性思考,主動尋找改進和提升的有效途徑,有助於提高教師對教法的創新意識,改進教學方法,形成個人獨特的教學風格。

4.擴充理論知識,轉變教學理念

有經驗的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會主動對自己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尋求一定的理論支撐,並對自己的教學理念進行積極思考,這樣可以更有效的更新和充實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另外,教師透過反思還可以直接接受新的教學理念,促進自身教學理念的更新,並透過實踐檢驗進一步提升理論。

作爲教師,要學會在自我對話中反思,重視自我,關注自己的想法;學會在協作中反思,以自我爲圓心,融合他人的智慧與知識,彌補自己在反思過程中的缺陷;學會以寫促思,勤於動筆,透過教育反思小貼士、教育反思效果分析、教育反思隨筆、等方式多寫,從而改進教育行爲,促進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