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美術的情感教育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的情感教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的情感教育教學反思

普通高中藝術課程標準(實驗)前言中明確指出“藝術教育有不同於科學教育與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單純的藝術知識傳授與藝術技能培養,而是一種提高學生智力和智慧,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合作意識和個性,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簡而言之,藝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藝術課堂教學所採用的方法要有別於其他學科。藝術更爲講究的是情感的投入與心靈的交流,否則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教師如何才能在潛移默化中讓你的學生接受到這種情感教育呢?在我多年的美術教育實踐中,比較注意以下幾點做法,並小有收穫,現簡述如下。

一、心靈的溝通——創設師生愉快交流的學習氛圍。

高中學生的學習是非常緊張的,學生已經形成較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既然藝術課不是高考項目,學生對藝術課的學習態度大部分決定於教師。“親其師,信其道”。所以作爲教師,上課先要做到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課。要達到這一目的,我嘗試了以下幾種方法。

1、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

努力改變“傳道、授業”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教師可以把課堂自己坐到學生中間去,作爲其中的一份子參與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愉快教學的氣氛,讓學生放鬆心情,帶着輕鬆愉快的情緒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體驗。當然這需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提前預習。

例:上《現代建築》課時,我先佈置學生課前預習,瞭解一些世界著名建築,課上要求大家談談自己身邊的建築,大到城市規劃,小到自家的裝修,由於運用了談話形式,再加上大家感覺話題很親切,課堂發言非常積極。透過討論,學生很快就從中感受到了那些著名建築所表現的美,感覺到了建築師的偉大。在整堂課中,教師不用費力的介紹爲什麼這建築美與不美,學生就能體會到美之所在。

2、合理評價,獲得學生信賴。

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回答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爲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然後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鑑賞的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資訊——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

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採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後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比如在泥塑課中,大部分學生剛開始作出來的作品看起來實在不怎樣,但我首先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加鼓勵,然後對不同的`作品分別給予分析與有選擇性的建議,而避免具體教他們怎麼做,因爲藝術是無規則的,教師用意見或建議的方式更善於發掘學生的潛力,這樣使學生總能保持着自信的學習態度。

3、傾聽心聲,教學相長。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暢所欲言。學生可以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打算做些什麼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爲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爲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資訊,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二、心靈的溝通——架設學生和作品之間的橋樑。

列寧說:“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所以光有一個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即心靈的溝通。

1、觀賞電影,領悟情感。

電影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對於高中生來說,他們能夠理解電影中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透過電影他們能夠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歷程,從而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

比如:學習《現代主義繪畫》,這課中涉及到的現代繪畫更多的表達的是一種個體的感受,畫家一種情緒或想法,感情很強烈,但用言語表達時總感到比較蒼白。我就給學生播放電影《畢加索的奇妙旅行》,這部片子用喜劇的手法向學生闡述了畢加索的一生。看過電影后,學生對畢加索這個人,他爲什麼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繪畫風格都有了深刻體會,不但能理解,還有了自己的主觀感受。

2、音樂欣賞,體驗情感。

常言道音樂是最情感的藝術。音樂和美術是姐妹學科,在表情達意方面有着許多相同之處。有時用語言難以表達的情感,可以透過音樂來得到宣泄。因而,我經常把音樂引入課堂,透過邊聽音樂、邊欣賞繪畫來提高學生對作品情感內涵表達的感受。比如,在欣賞凡高的《麥田上的烏鴉》這張作品時,我配上巴赫的大提琴組曲片段,大提琴的低吟襯托出了繪畫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悲涼、絕望的情緒,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學生感受到了凡高作畫時“黑色的”心情。

美術課堂上的情感教學的手法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即真誠,而真誠則源於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當你對教學有執着的追求,千變萬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會應運而生,這裏我只是總結了教學中的一些膚淺的體會,願同行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