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體育教育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體育教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體育教育教學反思

體育教育教學反思1

從事小學體育教學,應對新課程改革的浪潮,爲我們帶來了機遇,同時也掂量出我們的分量。我覺得課堂教學真的不簡單,所要應對的事情太多了,但從中也學到一些東西和一些經驗,藉此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

針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動作要領到底要不要講得那麼細,課中的分解動作練習有沒有必要?因爲我發現,有些學生在學習了動作要領之後,動作相反不協調了,變形的動作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是不利的。在課堂組織上,該充分地放手,還是要收?

怎樣纔算是一堂好的體育課?記得在一次教師培訓中,教研員說,只要學生在有限的時光充分活動,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課。認爲上體育課沒有必要排着整齊的隊伍集合,慢跑。要思考學生的興趣及想法,不能讓學生覺得上操場好象上刑場一樣。提出了此刻的體育教學有些教師還是以競技項目爲主,以增強體質爲教學目標。

素質教育與現代思想要求我們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健體,要重視培養獨立從事科學鍛鍊身體的潛力。於是我們有些教師由此認爲體育教學要實現多項轉變:由“重視學會”轉變爲“重視會學”;由“重視體育技能學習”轉變爲“重視體育潛力的培養”;由“重視技能掌握”轉變爲“重視情感體驗”。於是在教學中就出現了“自定目標、自主學習、自主鍛鍊”等名目繁多的教學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愛怎樣學就怎樣學,只要課堂上學生始終是在歡笑中度過就是成功的好課,就說我們學校這次開展的體育教學活動來說,兩堂體育課資料設計都合乎學生的興趣,但是總覺得少了些什麼,運動技能蕩然無存,教師和學生輕簡單鬆在歡笑中下了課。試問學生的潛力得到發展了嗎?學生的體能得到鍛鍊了嗎?

作爲基層的體育教師的總有一種迷茫的感覺,總覺得體育課程改革純理論的東西過多,具體實際指導的、可操作性的東西太少。我們是不是真要天天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不進行體育訓練與競賽?理論與實踐總是存在着必須的距離。象我們學校幾乎每個班都有60多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興趣不相同,更何況體育項目種類繁多,有的喜歡打籃球,有的喜歡踢足球、賽跑、投擲等等。假如都依照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生的心裏可能會認爲這是一堂活動課,在其他老師的眼裏認爲這是一堂“放羊課”。其實“放羊課”是個性難上的課。所謂“放羊”,要有足夠的“草”讓“羊”吃,要有安全的場地讓“羊”吃飽。象這類課我不敢上,一來讓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務正業,讓學生在操場瘋玩,自我到處轉悠,巡視。二來學校的環境有些不允許,一堂體育課,操場上有三四班算少了,經常六七個班在場地上。這兒跑去撞到人,那兒投球砸到人了,更別說其它項目。高喊了幾年的素質教育,快樂體育,還是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打轉,四列橫隊集合、慢跑、講解示範等等。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只有全盤接納,待到仔細回味真是酸甜苦辣盡有。不管怎樣,貼合學校實際狀況的教學纔是最好的!

體育教育教學反思2

我已經從教十二年了。我逐漸將“快樂體育”、“終身體育”、“以人爲本”、“健康體育”的理念教學思想。

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項目,更樂意接受,枯燥的田徑不學。從教師的角度看,挑自己拿手的項目教,危險的單、雙槓、足球等項目少教,最好不教,避免麻煩。這樣,嬌生慣養的學生已失去了吃苦耐勞的意志,健康的個體在體育能力的方面有着很大的缺陷。因而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就成了我教學的目標。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體育能力的培養正是體育素質教育的要求。從以往乃至當前中學生體育能力,不難看出中學體育存在着相當嚴重的問題,在體育教學的教材、教法、組織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襲命令式、模仿式、檢查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嚴重忽視對體育意識、興趣愛好以及獨立自主鍛鍊能力與習慣的培養。熱衷於片面追求競技體育成績,或過分強調“達標”及初中升學考試的體育項目檢測,導致了本來是學校教育中的素質教育手段的體育,反而成爲應試教育的附庸。

一、體育能力培養是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

1、能力是知識、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學條件和實踐途徑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綜合心理特徵。體育能力則是一個人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素質和體驗等諸因素的綜合能力,並在參與具體體育活動中可體現出來的各種鍛鍊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據中學生年齡特點,體育能力的培養必須建立在教師鑽研教材的基礎上,使教學內容和方法服從於目標,服務於目標,教學手段上注重誘導、激發與調節、控制,在不斷改進和革新中做到多樣化、生動活潑、富有情趣。激發學生內在力,使自覺參與主動投入,在主動參與中體驗成功、感受喜悅,促使能力的形成,鞏固並發展。

2、現代教育強調終身教育,終身體育作爲一種新思想,是受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隨着體育功能、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觀念、行爲的變化而產生的。當代社會人們對體育需求的日益高漲,科學鍛鍊、終身受益,已形成一股社會體育的新潮流。學校體育應以終身體育爲主線,以學生終身受益爲出發點,着眼未來,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根據終身體育的思想和學校體育現狀,強化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是現代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

3、重視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作爲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和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也就是將學生的個體行爲納入終身體育行爲方式,拓寬了學校體育培養目標的內涵,在培養學生個體行爲的基礎上發展體育特長,使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知識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養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有利於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普及與提高。

二、體育能力培養的途徑

1、體育學習動機是形成體育能力的關鍵。

要使學生明確體育運動不僅對身體有益,而且對心理和智力也有益。體育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互相促進的,必須從初中一年級新生入學時抓起,同時運用學校體育中的多種體育活動途徑的優勢,做到課內外結合,只有具備了體育能力,才能在漫長一生中,能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和職業特點,以滿足身心健康,達到終身受益。

2、注重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和輔導能力是體育能力培養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3、自我評價是自我教育的一種方法。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有沒有自我評價能力的學生在練習中所表現出來的質與量都有很大的差別,因爲自我評價意識,在技術掌握的過程中,起着資訊綜合分析器的作用,它對衆多的內外部資訊進行分析、糾正、選擇並確定下一步的具體行動。如果一位學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評價能力,他在練習中只會機械重複、死練硬套。產生錯誤時,不僅判別不清,甚至有可能由於一再重複導致技術的錯誤定型。有自我評價能力的學生,根據練習過程中所獲得的資訊去尋找解決或改正的線索與辦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教師在教學中,透過對技術規格及練習的講評,提供判別標準,明確練習要求,是培養學生形成自我評價能力的基本方式。

4、讓學生在分層次練習中培養輔導能力。具體做法:透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或測驗,按學生成績分三組。譬如以初中女生鉛球或實心球爲例爲3組。第一組:6m以上,第2組5m——6m,第3組5m以下。分組教法與練習是採用“一幫一”的辦法,也就是技術動作相對好的第一組來輔導成績較差的第三組,這樣既鍛鍊和提高第一組學生的輔導能力,同時提高了第三組學生的整體水平。而第二組學生,可利用自我評價意識來判斷自己在練習過程中不斷改進和提高,爭取早日升入第一組的行列。由於學生之間互幫互學均較自然,更容易接受,這樣使整體水平提高更快,同時班集體形成了你追我趕團結友愛的氛圍,增強了同學之間的競爭意識。

體育教育教學反思3

一、利用遊戲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遊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份量,透過遊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遊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爲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例如,在遊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遊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最終使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二、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樂於合羣的性格

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於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透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於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願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與不合羣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並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羣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羣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遊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這以恆,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三、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爲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爲此,在教學中透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透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並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時爲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體育教育教學反思4

透過本次的教學視導,讓我深深感受到自身在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這次的教學中,沒有認真的做好前期的每項準備工作,課前準備不夠充分,自己沒有認真態度,學習的教材內容不夠透徹,課前沒有按照常規寫好教案,學生的主體作用尚不能真正發揮。我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按部就班的進行授課,使學生學得太苦。從而導致了學生喜歡體育活動而不喜歡體育課的狀況。學生在課堂上的任何個人表現是由教師設定的,甚至任何隊列調動均要在教師規定的教學範圍內展開,並且美其名曰“無規矩不成方圓”。這些表現是否出自學生的內心需要?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體現?針對存在的這些實際問題,我認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課前要熟知教材,通讀本次課的內容,寫好教案,心裏要有目的性、針對性的進行思考本堂課該如何進行更好的教學,採用怎樣的教學模式及教學理念。

二、充分發揮教材、場地、器材的作用

我們要透過發揮教材、場地、器材和課堂氣氛的作用,創造“動起來”的情景,在課程設定與教學形式上大膽創新,使體育課向着有趣、輕鬆、自由、娛樂身心的方向發展;增強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促使了學生積極自願地參加體育活動,瞭解健康生活的知識和技能,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三、注意課堂常規的要求

教師自身要做到積極備課,積極寫教案,積極通讀教材;同時語言嚴謹,精煉,和學生交談時的肢體語言及表情,教師的穿着。學生要做到課堂基本常規的“快、靜、齊”,上課前的準備,以及上下課的基本禮儀。

四、增加教學趣味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遊戲是他們的樂園。如果體育課的教學機械而無生命力的話,學生是不會感興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厭煩的。自古以來教師被喻爲“辛勤的園丁”,而學生則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綻的小蕾或驕人怒放的鮮花。在體育課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有些花“無精打采”。他們的“無精打采”也正是因爲體育課的枯燥乏味,機械的反覆練習。這時,我們只要多費心思儘量用遊戲的手段來提高興趣,使課變得生動多姿,學生聽起來就會有滋有味,動起來也會生龍活虎。

五、師生共同參與活動提高體育教學積極

體育教學是雙向多邊,複雜的活動。體育教師掌握着教學方向、進度和內容。在體育課中即使有了輕鬆愉快的音樂和豐富有趣的遊戲,教師不參與活動,只是讓學生活動,這樣的遊戲毫無生機,學生玩一會兒就毫無興趣,我就經常和孩子們一起活動,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師生共同參與活動是學生快樂體育的橋樑。傳統的體育理論認爲師生之間是命令與服從。教師神情嚴肅,不容質疑。這樣學生言聽計從,根本就談不上快樂而言,快樂體育就是要建立師生之間和諧協調平等的關係。同時我們還可以按“動起來——樂起來——想起來——自我展現起來”來設計課的進程。

六、教師自身的激情

教師即興示範調動學生動起來。以各種簡便易行的隊形變換,多種多樣。積極性激發學習信心。不斷進行的趣味練習,使學生身體充分活動,使其心理上得到滿足,使之練習情緒高漲。同時也活躍身心。以有節奏的,帶有聲響的個人的,雙人的集體協調一致的各種操練習,既保持活躍情緒,又有適當調整負荷,準備進入主要階段。

七、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加強體育教學鞏固性

一個好的體育老師不能只上一節好的體育課,要隨時讓學生體驗上體育課的樂趣,每堂課都有新感受,喜歡上體育課。譬如,第一次上課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學生會很感興趣,第二次也許也很感興趣,那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若干年後呢。社會在進步,教育教學在創新,依舊是原來的知識和方法學生學久了會感到疲倦,厭煩。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才能促進教學的發展,才能使快樂體育真正快樂起來,陽光體育真正陽光起來。

然而,孩子們參與體育活動的動力來自於他們的好奇、好動的心理以及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和渴望,在教學中教師應採用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他們對體育運動的渴望淋漓盡致的表現在身體的活動中,從而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喚起他們的競爭意識。

孩子們神經活動中第一信號系統活動占主導地位,第二信號系統正在發展。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展不均衡,興奮過程佔優勢並容易擴散,發生“泛化”現象,表現爲活潑好動,但注意力不集中;模仿力較強,容易建立條件反射,學習和掌握動作性,但動作技術的準確性較差,容易發生錯誤和多餘動作。針對他們的神經系統的生長髮育的這些特點,我們在教學中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和選擇合理的方法。

小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完成動作的能力存在差異,教學中不能採用機械、呆板、枯燥單一的模式。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要求不易太嚴,規定不易過死,允許他們在課堂上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這纔是真正的快樂體育,只能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學生的個性,極大的提高我們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熱情。在這一方面,我往往只注意課的常規、規範、紀律嚴明,以至規定太多,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如此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就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而現在有的教師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過分強調動作的具體細微,使小學體育教學帶有“技術化”、“成人化”的痕跡,不考慮小學生動作準確性差、協調性差等客觀因素,強迫學生完成“力不能及”的動作,嚴重影響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妨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情緒高漲,全身心的投入到體育活動中,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參加體育活動,常常會出現一些差錯或者少數學生有“出格”的表現。這些都在情理之中。這些我們只要加以適當的指導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個別學生還有“出格”表現時,我們應及時、善意的提醒,讓學生進行心理上的自我調整,逐步提高他們的自控能力。少年兒童的認知能力、自控能力、社會合作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都在增強,但仍然很不成熟,往往會出現以自我爲中心,過分相信自己,甚至出現與羣體對立的情緒。我們的適當引導,實際上是給學生一個正確的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合作能力。

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是創新教育中小學教師的重要職責。我們不能僅僅注意小學體育教學的生物功能,更要發揮它的社會功能,使學生們得到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