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打花巴掌教學反思

《打花巴掌》是一首說唱風格的北京兒歌,歌曲爲2/4拍子,一段體,五聲商調式,旋律歡快、流暢,有着濃郁的河北民歌的音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打花巴掌教學反思,希望對你有幫助。

打花巴掌教學反思

打花巴掌教學反思

《打花巴掌》是一首說唱風格的北京兒歌。歌曲爲2/4拍,一段體,五聲商調式。旋律歡快、流暢,有着濃郁的河北民歌的音調。

二年級的同學接觸說唱的歌曲很少,對大家來說很有新鮮感,考慮到二年級的學生對於音高的把握,節奏的掌握不是很好,我在課程匯入前,先讓學生聆聽幾遍,熟悉歌曲,接着重點講授本節課的附點音符,加上節奏練習,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基本節奏。在節奏練習環節,由於對附點音符沒有進行足夠的專項訓練,加上學生對節奏的掌握不夠熟練,所以在教師出示兩條節奏訓練時,學生顯得力不從心。             在讓在學生學會第一段歌曲之後,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創編第二三四段的歌詞並進行演唱,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同時也鞏固了歌曲。但在學生創作歌詞時,教師引導不夠,應讓學生注意和前面的月份押韻,力求朗朗上口。

最後,透過小組拍手錶演歌曲,學生們能夠完整歌唱並表演歌曲,但注意力也不夠集中,特別是別的小組在表演時,其他同學不能安靜的當小觀衆,我想在課堂上教師還是需要保持課堂的激情講課,用生動的語言去打動、感染、帶動學生,時刻抓住學生的眼球,才能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打花巴掌教學反思二

《打花巴掌》是一首說唱風格的北京兒歌。本節課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原則,在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的同時,關注並樂於參與音樂活動,以提高他們音樂鑑賞能力和創造力。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本堂課一開始,我就和學生們一起做從小就會玩的拍手遊戲,從一拍到十,一邊拍一邊數,這個遊戲和打花巴掌遊戲很像。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很高,很快把學生吸引入到課堂中來,爲後面的創編歌詞做了鋪墊。

一節好的音樂課關鍵是看學生學到了什麼,所以,我一直本着腳踏實地的教學理念,紮實的上好每一堂課。本人認爲,本節課的一個亮點是前面學習的節奏練習與歌曲的唸白部分的很巧妙的進行結合,這樣就爲後邊課程的學習做了鋪墊,讓學生把枯燥的節奏學習變得有趣,易學。這節課中,我覺得收穫最大的是,我對學生的創造力感覺很自豪。創造是藝術生命力的源泉,音樂課程標準也提出,鼓勵學生音樂創造。創造是孩子的天性,學生其實更喜歡唱他們自編的歌詞,因爲那些歌詞更貼近生活,更易接受。以後的每一節課中,我要儘量地爲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

當然,本堂課也存在着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最後一個創編歌詞的環節中,我學生們的創編熱情都很高,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課堂的紀律有點亂,在下次授課時,我會組織學生分小組,選好小組長,讓組長代表本組展示自己的創編成果。

作爲一名第一線的音樂教師我還需要更加努力,儘量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和鼓勵者。學生不是被動的學唱一首歌,而是在這一堂課中成爲創造表現的主人,讓學生們能夠體會到音樂的美,不僅要用眼睛、用耳朵、用身體動作,更要用心靈去體會。

打花巴掌教學反思三

《打花巴掌》是一首北京的兒歌,在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我是以遊戲匯入的。我首先問學生:有沒有玩過拍手歌的遊戲,就是同伴兩人之間,互相拍掌,嘴裏說着一些自編的臺詞。經過簡單的嘗試後,進行歌詞的創編嘗試。然後拍一拍自己的創編成果。之後,我又說,北京的小朋友們,也愛玩這樣的遊戲,他們的遊戲名稱叫“打花巴掌”, 然後我就引導孩子自行學習說部分的兒歌,然後,請學生聆聽《打花巴掌》。帶問題,北京兒歌《打花巴掌》和我們已經學會的這部分相比較,有什麼不同,有了問題,同學們自然會比較認真的去帶着問題聆聽歌曲。並且進一步瞭解了,這是一首說唱兒歌,接着學唱,歌曲的演唱部分。聽師範唱後找出歌曲中都提到了什麼,進而引入歌詞,隨老師有節奏的讀歌詞,並逐句學唱歌曲。

這首歌曲的學習,其實和其他歌曲的學習步驟差不多,只是,這節課中,我覺得收穫最大的是,爲學生的創造力和音樂表現力感到自豪。我想,創造是孩子的天性,因爲那些歌詞貼近生活,容易接受,更會引發他們的思考,而自信大膽的去表現音樂,是源於音樂自身的魅力。

從這節課中,我覺得創造是藝術生命力的源泉,音樂課程標準也提出,鼓勵學生音樂創造,以後的每一節課中,我要儘量地爲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

打花巴掌教學反思四

《打花巴掌》是人教版音樂教材第四冊內容,它是一首四二拍的遊戲性的歌曲,孩子們可以在遊戲中完成本歌曲的演唱。

首先,我在一開始對歌曲進行了範唱,讓孩子們對歌曲有個整體的印象。緊接着,引導孩子們隨着節奏念歌曲的唸白部分。這部分“打花巴掌的,一月一/二月二……,我們(     )”的歌詞只有月份的變化,“我們”後邊的歌詞除了第一段外其它段意圖在於讓學生創編歌詞,因此我引導孩子們自己去完成歌詞填充,同時,指導他們和同桌玩打花巴掌遊戲去更深入地去體驗節奏的長短。在這段學習中,孩子們的熱情高漲,發言十分踊躍,最後編創出了“我們今天去考試、我們從小愛爬山、我們從小愛跳舞、我們從小愛拍球”等許多歌詞。

歌曲的後半部分圍繞着各種各樣的'花名展開,歌詞朗朗上口,極富有童趣性。這部分教學我主要讓學生透過聽唱法來學唱歌曲。雖然二年級的孩子已經經過一年半的音樂學習,但他們對於音高還沒有一個比較準確的概念,更是不甚明白節奏組合的長短。爲了激發、保持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我讓孩子們回憶“跑跑走”的節奏形式來感受歌曲中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長短,同時將附點八分音符節奏型用蹦蹦跳這一形象的方法向孩子們展示,讓孩子體驗到節奏長短在時間上的表現,在歌曲的學習過程中還強調“do、re 、mi”這三個音的演唱,以逐步來培養孩子們音高的概念。也許是後半段的學習帶上了音樂旋律的緣故,再加上對歌曲的生疏同時還要和同桌相互拍掌,孩子們一下子感到了學習的困難,因此他們的熱情比起前面唸白部分稍微顯得弱了些,班級中大約四分之一的孩子開始注意力不集中。遇到此情況我馬上讓孩子們停下與同桌的拍掌來學習歌唱,但到最後,還是有小部分學生看上去對歌曲學習沒有多大興趣。

在這次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做到了目標明確,做到了透過各種音樂活動激發孩子們的音樂學習興趣,也做到了每一個環節都圍繞主題。但在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方面缺乏更多的考慮,以至於使學生在學習旋律時感到困難,產生望而生畏之感,從而降低了學習歌曲的興趣。從中我認識到,在教學實施過程應重點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爲學生量身定造一套合適的學習方法,細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不斷的用***去感染每一位孩子,讓孩子們成爲你優秀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