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死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死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透過學習,使學生初步瞭解現代詩歌的一般特點,提高學生對現代詩歌閱讀鑑賞的能力。

    (二)體會《死水》用反語描寫醜的事物,使醜的事物顯得更醜的寫法特色。

    (三)鑑賞《死水》深沉感情、豐富的象徵和講究格律的特點。

    (四)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興趣和能力。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死水》究竟象徵着什麼?

    分析:一般人認爲,《死水》一詩,從創作、發表到結集出版,隨時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義。

    第一重意義:從《死水》的創作時間看,“死水”是美國社會的象徵。

    此詩的後面,署有創作時間:1925年升月。正是在美國芝加哥留學的聞一多先生誰備提前回國的前夕。留美期間聞先生的情緒,有兩個突出的方面:一是由於他在美國身受種族歧視之苦,對美國社會那種在繁華掩蓋下的腐朽與罪惡感到憤怒與厭惡;一是對自己的祖國的無限熱愛與思念。在這種情緒支配下,他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反帝激情的詩篇,如《孤雁》、《太陽嶺》、《記菊)等。這種愛國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現在他回國前夕所寫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詩中,如詩人所說,這些詩是“歷年旅外因受盡帝國主義的閒氣而喊出的不平的呼聲”。

    詩人是這樣描寫“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綠酒”,上面有綠的“翡翠”、紅的“桃花”、

閃光的“羅結”和燦爛的“雲霞”,還“飄滿了珍珠”,又有“歌聲”。詩人又是這樣揭示“死水”的內裏的:裏面有的是“破銅爛鐵”和“剩菜殘羹”,這些污穢的東西在這裏黴爛、發酵;那翡翠便是破銅之綠,桃花是爛鐵之鏽,羅結是油膩的光,雲霞是黴菌,綠酒是一溝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見,“死水”的外表的華美,只是污穢和垃圾的黴變。 

華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穢和罪惡。這樣的“死水”,不正是美國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嗎?

    第二重意義:從《死水》的發表時間看,“死水”象徵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雖然創作於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麼,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聞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來發表,又有什麼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魯迅說的“民國以來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殺請願的愛國學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聞一多先生懷着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鬥爭。他選擇此時發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深惡痛絕。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 

   來本課爲人教版試驗課本的篇目。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態度是這樣的決絕、激烈!

    第三重意義: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徵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

    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於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他結束了詩人的生涯走進了學者的書屋。  

    1928年,他編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作爲向詩壇的告別。他親自爲詩集設計了封面與封底,採用的是通盤的黑紙,只有封面的

上方貼有小小的金色籤條,寫着書名與作者。整個封面封底散發着憂鬱、沉悶的氣息。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這個時候,《死水》一詩和《死水》這一書,又有了另外一層寓意了。 

    到這時候,在聞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徵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現實激憤而又失望的情緒,也表現了他與反動統治者不合作的態度。

    (二)如何理解詩中的翡翠、桃花、羅結及雲霞等形象構思的作用?

    分析:詩人借鑑西方現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萊爾“以醜爲美”的主張和技巧,營造一種反諷的氛圍,揭露、批判醜惡和骯髒。詩人選用翡翠、桃花、羅紙雲霞等華麗詞語描寫這溝死水,將醜惡寫得很美。美與醜交織反差,造成新穎獨特的表達效果。醜越寫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讀者去反思詩人要表達的真實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3.《死水》是如何體現聞一多先生新格律詩創作“三美”主張的?

    分析:聞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詩具有三種美: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所謂“音樂的美”,指的是音節和旋律的美;所請“繪畫的美”,指的是詞藻的運用,要體現出中國象形文字的視覺方面的印象;所謂“建築的美”;指的是節的對稱和句的整齊。《死水》,就是他新詩理論的嘗試與實驗的最完美的作品。這首詩從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個“二字尺”和一個“三字尺”(即兩或三個字組成的音尺,也叫音組、音步或頓)構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樣多;全詩都用形象的詞藻,語言雕繪滿眼,像死水、醜惡、銀淪、殘羹、翡翠、桃花、羅統、雲霞等詞語,安排妥帖,縷金錯採,在視覺上令人目眩神搖;每行詩收尾的都是雙音詞,讀起來音調和諧。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和建築的美,在這首詩裏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與融合。

三、教學過程設計

1.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這首詩所體現的“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學生按照詩歌的節奏、韻腳,反覆吟誦作品。師生明確:

    《死水》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之一。從形式看,每節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齊;從韻律看,各大體均押。abcd型的二四腳韻,每行詩又以四音節爲主。由於內在節奏的高度和諧一致,加上嚴格的雙行押韻、每節一韻的音響效果,使全詩的節奏十分鮮明。全詩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反覆吟誦,建築之美,音樂之美,繪畫之美,自可領悟。

    2.讓學生在吟誦中把握詩中的意象,再造想象,創造出各自心中的詩的意境。

    教師可選擇一條臭水溝、二三十年代的美國社會,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及三十年代前後的中國等幻燈或錄像,讓學生結合不同的畫面吟誦作品,從而體味詩人經過運思而構成的寓意深刻的有象徵意義的形象。

    師生明確:

    “形象大於思想”,詩尤其如此。

    意象是詩人創造想象的產物,怎樣體會詩中的意象,取決於吟誦者的再造想象。一個人

所處的時代,所站的立場,所經歷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傾向等,都會影響其審美趣味,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具有對優秀詩歌的濃厚的欣賞趣味。

    怎樣理解“死水”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強求統一。可以具體到一條臭水溝,也可以抽象到物極必反的哲理。象徵的是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時期,抑或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的中國,還是表面極其繁榮的美國,甚至是整個世界,應由學生去聯想,允許他們見仁見智。

(二)整體感知。

    1.讓學生結合書下註解及教師對重點、難點的分析,瞭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2.讓學生在反覆吟誦作品的基礎上,把握詩作的大意。師生明確:

    全詩5節。

    第1節,總寫這溝凝滯的死水。風吹不動,腐爛呆滯,沒有一點兒活力和生氣,已無可救藥是它的特徵。爽性讓它徹底爛掉,使醜惡更加昭彰。

    第2節,直承第1詩節的3、4句,主要從色彩、光澤上靜態地描寫死水的骯髒和污濁。

這4句類似“反語”,“翡翠”“桃花”“羅統”“雲霞”看成是正面寫死水的美。

    第3節,從動態上描寫了死水的腐爛變質。黴爛的死水“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產物--“水珠”們如魚得水,發出洋洋自得的“笑聲”,與那些藉機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這“一溝綠酒”。

     第4節,以動襯靜,寫出死水的沉寂。詩人以“青蛙”的歌聲,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彷彿空山聞鳥語般以動顯靜。

   第5節,詩人在前4節冷嘲熱諷的基礎上,忍不住內心的激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詩人看透這溝死水毫無希望,唯有創造一個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3句中的“醜惡”,究竟怎麼理解,幾十年來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給《聞一多全集》寫的序言中引了這四句,他認爲“這不是‘惡之花’的讚頌,而是索性讓‘醜惡’惡貫滿盈,‘絕望’裏纔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這一說法,認爲“應該把‘醜惡’意會爲黑暗現實的反面,也就是理解爲革命”。(《詩刊》1979年第四期)“醜惡”究竟作何解,應允許學生從作品的實際出發,見仁見智。 

    總之,詩人圍繞“死水”的呆滯、骯髒和黴爛,創造出一系列醜惡的意象,將痛恨的感情隱藏在反諷的背後。

    教師板書:

                                  死水

                          骯髒、污濁的死水(2節)       

                          (色彩、光澤上靜態描寫反語)

              凝滯的死水   

爛變質的死水(3節)二百

              總起(1節)                               總結(5節)

(動態描寫)

沉寂的死水(4節)

                              (以動襯靜)

    (三)課後練習。

    1.學生完成練習一。

      2.寫一篇對《死水》內容、寫法評析的文字,不少於300字。

小資料]

                                    聞一多的“三美”

      聞一多是我國新詩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創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詩心學而且有三美: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所謂“音樂的美”,指的是音節和旋律的美;所謂“繪畫的美”,指的是詞藻的運用,要體現出中國象形文字的視覺方面的印象;所謂“建築的美”.指的是節的對稱和句的整齊。詩集機構就是這一書一創作。作理率的最好實踐。

死  水

教學目標:

1.瞭解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憤激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徵意義。 

3.理解作者的反諷手法和音律美。 

一、 匯入

(8月17)搜狐網新聞:美能源部司法部策劃荒唐鬧劇

李文和案真相大白 8月14日,美國各大媒體都紛紛刊登了美國司法部13日公佈的一份厚厚的調查報告,該報告稱,鬧得沸沸揚揚的李文和間諜案竟是一件冤假錯案。報告稱,這宗鬧劇的始作俑者系美國能源部,而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則接受了能源部的誤導,沒有對能源部的結論進行調查與質疑,就對李文和進行了長達4年的審查,並將其關押了9個月,還對他提出了59項重罪起訴。報告稱,在這一事件上能源部和FBI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美國自詡爲人權衛士。但是種族歧視十分嚴重。且是歷史由來已久。聞一多是著名的愛國詩人,於1922年赴美留學,深切感受到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激發起強烈的愛國熱情。1925年,詩人心理懷着對祖國熾熱的愛和由衷的希冀從美國歸來,但黑暗的社會現實卻令痛心與捻。於是,他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以豔麗鮮明的語言來刻寫醜惡,再以精心刻寫的醜惡來加強對現實批判與否定的力度。從那激憤的反語中,我們不難體會到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

二、根據課文註釋,瞭解作者、時代背景。

作者介紹:聞一多 (1899 ~ 1946) 中國詩人,文史學者。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驊,後改名一多。生於湖北浠水。1912 年考取北京清華學校,發表舊體詩文多篇。 1920年7月 ,第一首新詩《西岸》發表 ,以後連續發表新詩。 1922 年去美國留學,學習繪畫,進修文學,研究中國古典詩歌和英國近代詩歌。其間創作、發表了《太陽吟》、《孤雁》等詩,表達對祖國的思念。1 923 年印行第一本新詩集《紅燭》 後,開始致力於新詩創作。1925 年自美回國,在北京藝術專科學校任教,併成爲徐志摩主編的《晨報副刊詩鐫》的主要撰稿人。1926 年發表論文《詩的格律》,提出新詩要具有“音樂的美 (音節) ,繪畫的美 (詞藻) ,並且還有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開創了格律體的新詩流派,影響了不少後起詩人。

1928 年,第二本詩集《死水》出版,收1925 年以後的詩作28首,作品內容更爲充實,形式整齊,語言凝練,形成了獨具的沉鬱奇麗的藝術風格。秋後,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從此致力於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抗日戰爭爆發後,在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組成的長沙臨時大學任教。 1938 年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此時, 他廣泛地研究了中國古代文化遺產,形成一個完整的中國文學史和文化史的研究體系。  1944 年加入中國民主同 盟,抗戰勝利後出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雲南總支部宣傳委員兼《民主週刊》社社長,成爲積極的民主鬥士。1946 年7月15 日在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樸追悼大會上講演,抨擊國民黨,當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二、寫作緣起有 2 ; 

1 。 1922 年聞一多赴美留學,不堪外國人的歧視寫許多愛國詩篇。 2 。 1926 年,懷着對祖國的渴念和期望從美國歸來,但北洋軍閥統治下的中國,民不聊    生的黑暗現實令他極爲失望。正是這種爲現實所冷卻的愛和期望,成爲本詩的思想根基。於是,他便以豔麗鮮明的語言來刻寫醜惡,再以精心刻寫的醜惡來加強對現實批判與否定的力度。從那憤激的反語中,我們不難體會到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 

二、 結合背景資料指導學生吟誦《死水》

1、 誦讀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品,四句一節;行數、字數整整齊齊;停頓、韻腳斬截自然,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具有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2、 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留意詩句中有關色彩的描繪。

3、 讓學生讀出反諷意味和強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出“死水”的象徵意義。 

明確: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幾種說法:

《死水》究竟象徵着什麼?

分析:一般人認爲,《死水》一詩,從創作、發表到結集出版,隨時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義。

第一重意義:從《死水》的創作時間看,“死水”是美國社會的象徵。那是一個外表繁華、內裏充滿罪惡的社會。

此詩的後面,署有創作時間:1925年升月。正是在美國芝加哥留學的聞一多先生誰備提前回國的前夕。留美期間聞先生的情緒,有兩個突出的方面:一是由於他在美國身受種族歧視之苦,對美國社會那種在繁華掩蓋下的腐朽與罪惡感到憤怒與厭惡;一是對自己的祖國的無限熱愛與思念。在這種情緒支配下,他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反帝激情的詩篇,如《孤雁》、《太陽嶺》、《記菊)等。這種愛國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現在他回國前夕所寫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詩中,如詩人所說,這些詩是“歷年旅外因受盡帝國主義的閒氣而喊出的不平的呼聲”。

詩人是這樣描寫“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綠酒”,上面有綠的“翡翠”、紅的“桃花”、閃光的“羅結”和燦爛的“雲霞”,還“飄滿了珍珠”,又有“歌聲”。詩人又是這樣揭示“死水”的內裏的:裏面有的是“破銅爛鐵”和“剩菜殘羹”,這些污穢的東西在這裏黴爛、發酵;那翡翠便是破銅之綠,桃花是爛鐵之鏽,羅結是油膩的光,雲霞是黴菌,綠酒是一溝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見,“死水”的外表的華美,只是污穢和垃圾的黴變。華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穢和罪惡。這樣的“死水”,不正是美國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嗎?

第二重意義:從《死水》的發表時間看,“死水”象徵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雖然創作於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麼,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聞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來發表,又有什麼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魯迅說的“民國以來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殺請願的愛國學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聞一多先生懷着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鬥爭。他選擇此時發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深惡痛絕。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態度是這樣的決絕、激烈!

第三重意義: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徵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

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於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他結束了詩人的生涯走進了學者的書屋。

1928年,他編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作爲向詩壇的告別。他親自爲詩集設計了封面與封底,採用的是通盤的黑紙,只有封面的上方貼有小小的金色籤條,寫着書名與作者。整個封面封底散發着憂鬱、沉悶的氣息。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這個時候,《死水》一詩和《死水》這一書,又有了另外一層寓意了。

到這時候,在聞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徵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現實激憤而又失望的情緒,也表現了他與反動統治者不合作的態度。

四、 閱讀第一小節:

                         

1.提問:這一小節中的“絕望”、“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突出了死水的什麼特點? 

明確:突出了死水的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的特點。它已經風吹不動,腐爛呆滯到極點,沒有一點兒活力和生氣,已經無可救藥了。

2.提問:“不如”、“爽性”表達出作者什麼情感?

明確:這是作者的憤激之語,表達出作者對死水的厭惡。

3.小結:這一小節總寫這溝凝滯的死水。風吹不動,腐爛呆滯,沒有一點兒活力和生氣,已無可救藥是它的特徵。爽性讓它徹底爛掉,使醜惡更加昭彰,突出了死水的特點並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

五、 閱讀第二至第四小節:

提問:

1.導讀: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死水的?指名朗讀。

2.討論作者的描繪方法:

如: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繪的?

從色彩、形狀、聲音幾個方面描繪了死水的特點。第2節,直承第1詩節的3、4句,主要從色彩、光澤上靜態地描寫死水的骯髒和污濁。這4句類似“反語”,“翡翠”“桃花”“羅統”“雲霞”看成是正面寫死水的美。第3節,從動態上描寫了死水的腐爛變質。黴爛的死水“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產物--“小珠”們如魚得水,發出洋洋自得的“笑聲”,與那些藉機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這“一溝綠酒”。死水的外在表象和內在本質形成強烈的反差,從而傳達出詩人“尖銳諷刺”。第4節,以動襯靜,寫出死水的沉寂。詩人以“青蛙”的歌聲,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彷彿空山聞鳥語般以動顯靜。然而,青蛙的鼓譟又怎稱得上是歌聲,那不過是受死水恩賜者的無恥吹捧罷了。

作者在描繪中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醜惡。)

3.討論作者寫法的效果:

如:⑴爲何要用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醜惡

明確:如何理解詩中的翡翠、桃花、羅綺及雲霞等形象構思的作用?

分析:詩人借鑑西方現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萊爾“以醜爲美”的主張和技巧,營造一種反諷的氛圍,揭露、批判醜惡和骯髒。詩人選用翡翠、桃花、羅綺雲霞等華麗詞語描寫這溝死水,將醜惡寫得很美。提示死水華美外表下醜惡的黴變。美與醜交織反差,造成新穎獨特的表達效果。醜越寫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讀者去反思詩人要表達的真實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作者意反襯死水絕頂的骯髒、黯淡與污穢,進而尖銳諷刺給黑暗的社會以無情的揭露與批判。

⑵、爲何要寫死水的歌聲?

明確:意在反襯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靜。

六、 閱讀最後一小節,教師指導:

詩人在前4節冷嘲熱諷的基礎上,忍不住內心的激憤,用肯定而堅決蝗口氣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一二兩句的作者照應開頭,“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詩人看透這溝死水毫無希望,它終究逃脫不了覆滅的命運。強調對死水的判斷和批判的肯定。三四兩句是作者的憤激之語,真實的意圖是說:中國的社會已經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辦法是加速它的來亡,用新的社會來取代它。詩人看透這溝死水毫無希望,唯有創造一個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3句中的“醜惡”,究竟怎麼理解,幾十年來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給《聞一多全集》寫的序言中引了這四句,他認爲“這不是‘惡之花’的讚頌,而是索性讓‘醜惡’惡貫滿盈,‘絕望’裏纔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這一說法,認爲“應該把‘醜惡’意會爲黑暗現實的反面,也就是理解爲革命”。(《詩刊》1979年第四期)“醜惡”究竟作何解,應允許學生從作品的實際出發,見仁見智。

七、 討論:新格律詩的“三美”主張是怎樣在這首詩中體現的?

聞一多的“三美”

聞一多是我國新詩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創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詩具有三種美: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所謂“音樂的美”,指的是音節和旋律的美;所謂“繪畫的美”,指的是詞藻的運用,要體現出中國象形文字的視覺方面的印象;所謂“建築的美”.指的是節的對稱和句的整齊。詩集機構就是這一書一創作。作理率的最好實踐。

《死水》,就是他新詩理論的嘗試與實驗的最完美的作品。這首詩從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個“二字尺”和一個“三字尺”(即兩或三個字組成的音尺,也叫音組、音步或頓)構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樣多;全詩都用形象的詞藻,語言雕繪滿眼,像死水、醜惡、銀淪、殘羹、翡翠、桃花、羅統、雲霞等詞語,這些富有色彩感的詞藻,繪聲繪色,給人以視覺的繪畫感;每行詩收尾的都是雙音詞,讀起來音調和諧,詩歌雙行押韻,每節一韻,從內在的韻律來看,每句四頓,富有音樂美。這首詩中從詩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節四句,排列整齊,富有建築美。

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和建築的美,在這首詩裏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與融合。 

八、 佈置作業

課外閱讀聞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詩作,理解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附:板書設計

死水

絕望       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

一、 死水的特點   吹不起半點漪淪

及作者的態度 扔     憤激之語

銅:翡翠

鐵:桃花

油膩:羅綺

二、具體描繪死水  黴菌:雲霞 繪形

臭水:綠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聲 繪聲

三、照應開頭,表達憤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