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練習題教案5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認識釐米、用釐米量練習題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練習題教案5篇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練習題教案5篇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二)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釐米數)

(三)培養學生觀察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難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教具和學具

教具:學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釐米長的紙條,投影片若干張.

學具:學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圖釘,一條繩子,沒削過的新鉛筆一支,裝墨水瓶的空盒一個,三張紙條(分別長3釐米、4釐米、6釐米),2分硬幣一個.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提問:誰能說一說你的課桌面有多長?

同學們可能不知所措,無從回答,教師提示,可以用你有的東西比一比,學生可能用鉛筆、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學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結果時,有的同學可能說3支鉛筆那麼長,8根小棒那麼長,

4那麼長,有的同學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樣說明其長度.敘述:有的同學說課桌有3支鉛筆那麼長,8根小棒那麼長,4

那麼長,你們說得都對,但爲什麼數都不一樣啊?(使學生體會到由於測量工具不一樣)這樣說起來就很不方便.因此,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麼?(尺子)剛纔有同學用尺子來量課桌的長,但不知道用什麼單位表示它有多長.今天我們就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釐米”做單位.(板書課題:認識釐米、用釐米量)

(二)學習新課

1.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敘述:請同學們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是1釐米,請同學們用尺子和圖釘的長比一比,圖釘的長大約是1釐米.教師將1釐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請學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

看看你的尺子,說一說:

從哪兒到哪兒是2釐米長?到哪兒是3釐米長?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釐米?

2.學習用釐米量

量一量下面紙條的長度.

敘述:量紙條時,把尺子“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着幾,紙條就長几釐米.正好對着“5”,說明紙條長5釐米.

學生動手操作

1.請同學們將你事先準備好的三張紙條拿出來,量一量,它們分別長多少釐米?每量完一條,把量得的結果寫在上面.

2.看一看這支鉛筆長________釐米.

從圖中看出鉛筆長8釐米,如果讓我們去量削尖的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取整釐米數)

由學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鉛筆,實際量一量,從而得出可以藉助三角板來量.

3.量一量

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因爲每個同學手掌寬度和一

長度不盡相同,只取整釐米即可.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1)每人拿出一根繩子,量出3釐米,5釐米,10釐米,給相鄰的同學看,把每次量出的繩子互相比一下,如3釐米的繩子一樣長.

(2)量一量

①量一根沒削過的鉛筆,長( )釐米.

②量數學課本,長( )釐米,寬( )釐米.

③量裝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 )釐米.

2.發展性練習

量一量下面兩個圖形每邊的長度.

3.思考性練習

如果有些東西的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如量花生的長度,2分幣的最寬的地方長多少?由學生量一量2分幣,可以互相商量想辦法.全班交流.最後得出可以用兩塊三角板輔助(如圖8).或將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來量.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釐米”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爲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課堂教學首先設計了讓學生測量課桌的長,由於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得出的數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實際需要用統一單位的尺子來量物體的長度.

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課堂設計中,透過從尺子上找一找1釐米是從哪兒到哪兒,教師在尺子上畫出1釐米的長度,圖釘的長,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並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釐米的長度,目的都是爲了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了解2釐米、3釐米等具體長度.

在指導學生量物體的長度時,除了老師示範外,充分讓每個學生操作,由易到難,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板書設計(略)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練習題教案5篇2

教學內容:認識釐米用釐米量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初步學會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4.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課件、尺子、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一)介紹“1拃”的長度。

1.課件出示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用1拃測量課桌寬的圖,這樣測量出的長度一致嗎?

2.教師示範1拃(從大拇指到中指的長度叫做“1拃”),學生親自動手體會“1拃”。

(二)學生測量。

學生動手測量課桌長有幾拃?指生彙報。

(三)彙報交流。

1.學生彙報測量結果。並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2.討論:

(1)量的都是課桌的長,爲什麼測量結果不一樣呢?

(因爲有的同學手大,有的同學手小,所以導致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2)當測量相同的物體出現測量結果不一致,那該怎麼辦呢?

(四)統一長度單位。

1.學生彙報小組討論的結果。

2.歸納總結:在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選用相同的長度單位,也就是要統一長度單位(板書:統一長度單位)

(五)瞭解古代人測量物體的方法。課件播放教材第2頁上的三種古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圖,我們知道了古代的人們就是選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作爲標準,用這個標準作爲測量長度的單位去測量物體的長度。

二、實踐中認識釐米

(一)認識尺子。

平時我們測量物體長度時要使用什麼工具啊?課件出示尺子圖,同時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你能在直尺上發現什麼?結合課件進行說明。

1.刻度線。

尺子上的這些豎線是釐米尺的刻度線,刻度線很整齊,排列得很均勻。

2.數字。

(1)尺子上的數字中,這裏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麼?(起點)

(2)結合課件加以說明,測量時,一般以“0”作爲起點開始測量。其他的數字是尺子的刻度,幾就表示從0到這個數之間有多少個長度單位。

3.長度單位的表示符號。

釐米尺上的文字“釐米”表示尺子上一個大格的長度是1釐米,“釐米”是一個長度單位,這個單位在國際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爲“cm”。(板書:釐米cm)

(二)認識釐米。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認識釐米。 2.認識1釐米。

(1)你知道1釐米是多長嗎?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釐米。

(2)學生彙報找法。(0~1之間、2~3之間、3~4之間??的長度。)學生回答時結合課件進行。

(3)教師歸納:每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距離都是1釐米。

3.感知1釐米的實際長度。

(1)同桌互相比劃1釐米。(2)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的長度。

(3)比一比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用1釐米比較田字格的寬和圖釘的長。(4)舉例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三)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1.測量紙條的長度。

(1)學生討論交流測量紙條長度的方法。

(2)學生分組測量紙條的長度,教師巡視,糾正不正確的測量方法。

(3)指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測量時要注意什麼?

2.課件演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邊演示邊解釋: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着幾,紙條就長几釐米,也就是幾個1釐米。

3.動手測量小棒的長度,然後指生彙報測量的方法和測量的結果。

三、練習中鞏固新知

(一)讀物體的長度。(課件播放教材第4頁“做一做”,適當補充)

1.讀鉛筆的長度。(0~8釐米)

問:鉛筆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2.讀橡皮的長度。(0~4釐米)

問:橡皮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3.讀小刀的長度。(0~5釐米)

問:小刀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4.讀小棒的長度。(3~12釐米)

問:小棒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二)估測。(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1題)

先讓學生估計物體的長度,再進行測量物體的長度。

(三)量一量。(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2題)

測量前先讓學生估一估各物體的長度,再測量,看估得準不準。

四、小結中談收穫

今天這節課我們在活動中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練習題教案5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頁,練習一

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一釐米的理念,知道1釐米的長度單位。教學準備:尺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老師:過了一個假期,在教家裏做了哪些有益的活動,如果你們在家裏有些物體是有長短的要知道有多長該怎麼辦(教師做示範)記錄下來。

讓學生自由發言,可能學生會提出不同的想法,老師不作評價。老師:要想準確的答案該怎麼辦。

二、出示直尺

師:我們測量物體的長度時經常用直尺來量。

1、首先老師說明尺上“0”是表示起點,就象我們在賽跑時,從起點開始尺子上有豎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2、認識1釐米

問:一釐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尺上用手指一指,指名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畫一畫1釐米有多長。

問:如果你能用手指比畫出1釐米有多寬。問:在尋找1百米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3、用手比畫

用手指在尺上量一量感知1釐米有多長,在用學生在桌上或紙上畫出1釐米長度。

4、認識幾釐米

剛纔我們認識了1釐米有多長,那3釐米又有多長呢?在用手指比一比,誰能上來試一試,有不同的方法嗎?學生活動彙報從“0”刻度到刻度3釐米,從刻度1到刻度4也就是3釐米??

5、用釐米量

同學們都懂了1釐米有多,3釐米有多長,如果老師指數量你們能用尺量出它們有多長。

老師巡視發現問題在黑板上訂正。

三、練習

練習一

第1—3題

1、填一填,第一題

2、量紙條,拿一張紙條,先估計3釐米大約多長,再用尺量出它的準確數。

3、量實物

如課本、練習本等。

四、佈置作業:設計思路:

本節課我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對教材做了大膽處理,體現了“用教材教的思想”。

首先,採用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體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從學生的實踐活動入手,認識釐米到建立幾釐米就幾大格的抽象概念,透過指、認、量、說、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經歷了認識釐米,建立長度單位的過程,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的過渡,充分享受到學習數學樂趣。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練習題教案5篇4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2.3頁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建立1釐米的表象,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釐米)。

2、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釐米,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教學難點:體會1釐米的實際長度,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視頻匯入。

1.觀看視頻,認識古代的長度單位

2.師生共同用“拃”測量課桌的長度,感受所選測量標準不同,結果就不同。 3.小故事

二、探究新知

1、介紹認識尺子。

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尺子?你仔細觀察過尺子嗎?

(1)出示刻度尺,請小組內先說說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識。

(2)全班進行交流。教師演示:尺子上的這些豎線叫刻度線。(課件演示,認識刻度線)數字——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指出0刻度線在哪兒?師:0刻度線也表示尺子的起點。量較短的物體,可以用釐米作單位。釐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釐米可以寫成1cm 。

(課件演示)教師小結揭題:剛纔,你們對刻度尺的認識還真不少,今天就讓這把尺子幫助我們認識測量較短的物體時用到的較小的長度單位:釐米(板書:認識釐米)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1)1釐米有多長?:那麼你知道1釐米是多長嗎?請你在直尺上表示出來。師:請同學們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釐米,看看還有哪段是1釐米。學生活動:在尺子上找出1釐米。

交流得出:每標有相鄰數字的兩個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cm。(課件演示)師:大家知道了從0刻度到刻度1是1釐米,那從0刻度到刻度2是幾釐米?從0刻度到刻度3是幾釐米?(2)認識幾釐米。師:你還有什麼發現?生:有幾大格,就是幾釐米。

在尺子上分別指出2cm,5cm和8cm的長度。(課件演示)(3)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感知1釐米的實際長度。

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學生交流後,課件演示)(4)畫一畫

3、用釐米量

(1)判斷:哪種量法正確?(2)量一量:數學書有多長?(彙報量的方法,全班評價)

教師明確量的正確方法:

1、把物體放平,沿物體的直邊來量,

2、將物體的左邊和“0”刻度線對齊,

3、物體的右邊對準刻度幾,就讀出幾釐米。(課件演示)

(2)請學生再測量一次。

三、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四、方法應用

1.當尺子不夠長的時候怎麼量?2.作業:畫一條23釐米長的線段。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練習題教案5篇5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

教材來源: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教學內容來源: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的第二節內容“認識釐米、用釐米量”。

教學主題:《認識釐米用釐米量》授課對象:二年級學生

設計者:米河鎮東竹園小學曹喜輝目標制定的依據:

1、在實踐活動中,體會並認識長度單位釐米,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2、“認識釐米”是長度單位教學的開始,教材首先讓學生經歷用不同的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問題情景引起學生的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從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釐米”做單位,並透過看、猜、量等學習活動形成釐米的長度表象。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併爲以後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打下基礎。接着讓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體感知1釐米的長度;再讓學生用手指比劃1釐米的長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約1釐接着讓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體感知1釐米的長度;再讓學生用手指比劃1釐米的長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約1釐米的物體,進一步豐富對1釐米的感知。然後例題分別教學用釐米作單位量物體長度。教量長度時,課本上呈現一幅直觀圖,啓發學生透過觀察和交流,掌握量長度的基本方法。教學畫指定長線段時,則結合示範介紹了基本的畫法。

3、學情分析:透過第一學期“比長短”的學習,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並且二年級的孩子在教學前已經初步認識了尺子,知道用尺子可以測量物體的長度。但這些孩子對長度單位“釐米”的理解是不清晰的,表象也沒有建立。學生不清楚1釐米到底有多長,不知道爲什麼要用尺(釐米爲單位)來測量。本節課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藉助動手操作這一直觀手段,來建立1釐米長度的表象,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測量和練習,到最後的開放練習,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本節課的主要知識,認識手中尺子的刻度線,建立1釐米的表象,能夠在尺子上找1釐米或幾釐米,然後由小組合作進行測量物體長度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建立1釐米的表象,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釐米)。

2、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意識。

3、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釐米,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體會1釐米的實際長度,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評價任務:

1、能用準確地表示出1釐米的實際長度,從刻度尺上找出指定的幾釐米。

2、會用學生用尺量出一些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師生交流引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故事,想不想聽一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個裁縫師,他做出來的衣服既漂亮又得體,很多人都跑了找他做衣服,同樣也有許多人找他拜師學藝。有一天,一位老人找他做衣服,於是他叫來一名徒弟幫忙記錄,衣長5拃,袖長4拃??師傅怎麼說徒弟就怎麼記。過了幾天衣服做好了,那位老人來取衣服,在試衣服的時候大家發現衣服短半截,這怎麼回事?徒弟當時委屈極了,記錄的數字沒錯呀,但衣服怎麼會小了?爲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量長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這是米尺的一部分。(課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介紹認識尺子。

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尺子?你仔細觀察過尺子嗎?

(1)出示刻度尺,請小組內先說說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識。

(2)全班進行交流。教師演示:尺子上的這些豎線叫刻度線。(課件演示,認識刻度線)數字——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指出0刻度線在哪兒?師:0刻度線也表示尺子的起點。量較短的物體,可以用釐米作單位。釐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釐米可以寫成1cm 。

(課件演示)教師小結揭題:剛纔,你們對刻度尺的認識還真不少,今天就讓這把尺子幫助我們認識測量較短的物體時用到的較小的長度單位:釐米(板書:認識釐米,用釐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線嗎?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1)1釐米有多長?:那麼你知道1釐米是多長嗎?請你在直尺上表示出來。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釐米。(課件演示)

師:請同學們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釐米,看看還有哪段是1釐米。學生活動:在尺子上找出1釐米。

交流得出:每標有相鄰數字的兩個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cm。(課件演示)(2)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感知1釐米的實際長度。

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學生交流後,課件演示)

師:大家知道了從0刻度到刻度1是1釐米,那從0刻度到刻度2是幾釐米?從0刻度到刻度3是幾釐米?(3)認識幾釐米。師:你還有什麼發現?生:有幾大格,就是幾釐米。

在尺子上分別指出2cm,5cm和8cm的長度。(課件演示)

3、用釐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畫棒有多長?(2)量一量:一支鉛筆有多長?

(彙報量的方法,全班評價)教師明確量的正確方法:紙條的一端對準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對着幾。就是幾釐米。(課件演示)(2)請學生再測量一次。

(3)估一估,這幅畫的長是多少?(課件演示)

(4)量一量。用正確的方法量出這幅畫的長是多少。(課件演示)

三、方法應用

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

2、量一量,數學課本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3、請學生隨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鉛筆,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長。

4、判斷題。(課件演示)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請提出來,我們一同解決。(請生回答)

師:這節課,我們知道了量比較短的物體,要用“釐米”作單位。認識了1釐米的實際長度。進一步認識了刻度尺,學會了用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並能估計一個物體大約的長度。同學們採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成功的掌握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但是,還有幾個同學,在以後的學習中,要向這些同學學習,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積極回答問題,好嗎?

五、課堂檢測

一、我會填。

10釐米+8釐米= 53釐米-3釐米= 7釐米+40釐米= 27釐米-20釐米=

1、尺子上的一大格里有()個小格.

2、()個大格是1釐米?()個小格是1釐米.

3、橡皮左端對着“0”刻度,右端對着5,橡皮長度是()釐米?

4、粉筆左端對着尺子上的2,右端對的是9,粉筆長度是()釐米.辨一辨,這樣測量鉛筆的長度對不對?爲什麼

標籤:教案 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