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三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三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三篇

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三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在活動和公共場所玩耍時要主動排隊,耐心等待。

2、有初步自我約束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活動流程:

1、遊戲《鑽山洞》,體驗沒有秩序帶來的危險。分別準備三個山洞:由兩名同學來當拱門,第一次小朋友自由的鑽山洞,"誰能又快,又安全的鑽過每一個山洞,不能漏掉每一個山洞。" "剛纔在鑽山洞的時候你都發生了什麼事?你看見了什麼事情?

小結:剛纔同學自由的鑽山洞,遊戲過程中出現了擁擠、無序、碰撞、掉鞋等現象。

2、討論怎樣又快又安全的鑽過山洞的方法。怎樣又快又安全的鑽過山洞?

小結:鑽山洞時,大家要從同一個山洞出發,排好隊,一個跟着一個,不推不擠不掉隊,這樣就會又快又安全的鑽過每一個山洞了。

3、播放背景音樂,再次玩《鑽山洞》的遊戲。同學還是自由遊戲,教師及時鼓勵同學排隊的行爲。

小結:當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只要大家排好隊、守秩序,就會很快、很安全、很開心的把事情做好。

活動延伸:

和同學爲需要排隊的地方設計一個排隊標誌,提醒大家共同遵守。

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三篇2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要把東西扔在一定的、合適的地方,用完扔回原處。

2、懂得把東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潔,用時又好找,又省時,不會誤事。

3。懂得把東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條理的表現,從小養成這種好習慣很重要。

情感:體會到把東西扔在一定的地方好處多,願意培養這種好習慣。

行爲:把東西擺扔在合適的地方,用完及時扔回原處。

課時:2

教育過程:

一、插圖匯入

1.電腦演示圖片:

內容:欄目一“想一想”中的圖。

2.教師提問:想一想,像李芳這樣亂扔東西會怎樣?

3.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即板書:找不到東西耽誤時間耽誤事着急……

4.過渡語:李芳亂扔東西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學文明理

1、學生邊看圖片邊聽錄音故事。(圖片的內容爲課文中的插圖,錄音故事內容同課文內容的1、2自然段。)

2、教師提問:李芳亂扔東西的結果怎樣?(此時學生透過聽故事,可能會對亂扔東西的結果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可以繼續板書,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亂扔東西的壞處。)

3、教師小結:亂扔東西就會找不到東西、還會耽誤時間、耽誤事情、心裏着急,還可能會養成做事沒有條理的壞習慣,害處可多了。

4、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給李芳出出主意,告訴她怎樣做就能避免這些麻煩?

5、學生小組討論後給李芳出主意。板書:東西不亂扔

6、教師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小結: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學聽了一定會感謝你們。李芳的老師也是這樣勸告她的。

7、聽錄音:內容:課文中李芳老師的話。

8、過渡語:後來在媽媽的督促下,李芳逐漸改掉了亂扔東西的壞毛病,請同學們開啟書,看看李芳後來是怎麼做的。

9.提問:看圖說一說,李芳是怎樣改掉缺點的,把東西方在一定的地方有什麼好處。

板書:找得到東西不(耽誤時間)不(耽誤事)不(着急)

三、聯繫實際具體導行

1.過渡語:透過看小芳的事例我們知道了東西不能亂扔,那麼,東西應該扔在什麼地方呢?扔在什麼地方合適呢?讓我們到小明的家裏去看看。

2.電腦演示小明的家。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一(教材P50圖)。

3.教師提問:這些東西擺扔的地方合適嗎?你在家裏把它們擺扔在哪裏,爲什麼?

4.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電腦,在老師事先製作好的課件上幫小明收拾家。

5.學生獨立操作後,在教師機上邊演示邊彙報,同學之間如果意見不統一可以相互爭論,教師評判的原則是東西扔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礙整潔即可。

6.教師用電腦演示圖片。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二和插圖三。

7.教師提問:這些東西用過後應該怎麼辦?平時你把它們扔在什麼地方?

8.教師請學生自主選擇討論的內容。

9.學生彙報後教師給予引導,對正確的進行肯定,不正確的啓發同學自己修正。

四、全課總結

1.師:今天同學們學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條理的道理,希望你們今後都能養成學習、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板書: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我們一起用一首兒歌來總結一下這節課。

2.學生閱讀兒歌

3.師:今天這節課後我們開展一項活動。

4.學生閱讀教材內容。

板書設計:

東西不亂扔

找得到東西不耽誤時間不耽誤事不着急……

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三篇3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課堂紀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說明上課要遵守紀律。

情感:

1.願意遵守課堂紀律。

2.對不遵守紀律的行爲不滿。

行爲:

1.聽到上課鈴聲立即進教室。

2.上課不隨便說話;要發言,先舉手;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不影響別人學習。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使他們知道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人遵守課堂紀律,大家才能學習好的道理,從而產生遵守課堂紀律的願望。

教育過程:

一、想一想(透過學生的實際體驗,使他們知道上課要守紀律。)

1.思考:同學們,上課時人人守紀律,大家學習得怎麼樣?如果有人不守紀律會怎樣呢?

2.小結:上課時,人人守紀律,大家能安靜地學習。有人不守紀律,就會影響學習,大家都不高興,因此,課堂紀律大家都要遵守。

二、說一說(使學生知道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課堂紀律大家都要遵守。)

(一)出示圖一。

1.小組交流:

(1)上課鈴聲響了,教室外活動的同學是怎麼做的?爲什麼要這樣做?

(2)教室裏的同學聽到上課鈴聲後是怎麼做的?

2.小結:鈴聲就是命令,聽到上課鈴聲應該這樣做:

(1)停止一切活動。

(2)安靜、迅速、按順序進教室。

(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大家安靜、迅速地走進教室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保障,這樣既不耽誤上課時間,又能使大家踏時地上好一節課。而且,課前準備好上課要用的東西,上課用起來方便、節省時間,不耽誤聽課或做作業。

過渡語:在座位上坐好後,我們該怎樣上課呢?

(二)出示圖二。

1.小組交流:

(1)上課時,同學們是怎麼做的呢?窗外飛來幾隻小鳥,嘰嘰喳喳地叫着,同學們沒有一個人看,這是爲什麼呢?

(2)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講,搞小動作,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3)觀察老師的表情怎樣?你們猜此時老師是怎麼想的?

2.小結:

上課玩東西,做小動作,會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聽老師講課,既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有時還影響其他同學聽課。當自己想玩時,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做小動作,時間長了,就能養成遵守課堂紀律的好習慣。

過渡語:課上除了要專心聽講外,還應該怎樣做呢?

(三)出示圖三。

1.討論:

(1)爲什麼想發言時要先舉手?

(2)如果自己舉手老師沒讓發言,讓其他同學發言時,應該怎麼做?

2.小結:

想發言時要先舉手,得到允許後再發言,如果老師讓其他同學發言就認真聽。隨便說話,發言亂搶,誰也聽不清,會影響自己和同學學習,影響老師講課。同學們都舉手發言,有秩序地討論問題,大家才能學習好。

過渡語:現在咱們知道應該怎樣上課了,下面老師想請你們當小老師,來看看下面這些同學做得怎麼樣,怎樣幫助他們?

三、看一看(使學生知道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危害。)

(一)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圖1)

1.小組交流:現在是什麼時候?這個男同學做得對嗎?爲什麼?請你告訴他應該怎樣做?

2.小結:聽到上課的鈴聲,應該馬上停止一切活動,有秩序地進教室,課間沒玩兒夠,還繼續玩兒,會耽誤準備上課用具,上課時心情不能平靜下來,也上不好課。如果遲到了,還會影響老師講課,同學聽課。

(二)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圖2)

1.討論:這位男同學做得對嗎?想想應該怎樣幫助他?

2.小結:上課是學習時間,不好好學習,在下面玩東西,做小動作,會耽誤自己學習,甚至影響別人學習,所以要想辦法,克服困難,管住自己,專心聽講。

過渡語:同學們,聽了你們的話,猜猜看,這些同學會改嗎?

(三)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圖3)

1.全班交流:說說他們的進步表現在哪兒?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

2.小結:在大家的幫助下,這些同學都改正了缺點,做到了想發言先舉手,得到老師的允許後,再起立發言。不在課堂上隨便說話,玩東西,搞小動作。由於他們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因此受到了老師、同學的表揚、喜歡,他們的學習也有了進步,這多好啊!

四、做一做(使學生鞏固課堂常規的基本要求並進行具體訓練和指導。)

1.學生四人一組,在組裏做。

2.請同學們到前邊做。

現場採訪:

你爲什麼要這樣做?

對做不到的同學你會怎樣幫他?

(對做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

五、兒歌總結

1.學生邊讀兒歌邊表演。

2.小結:同學們,遵守課堂紀律很重要,只有,大家才能學習好。希望你們都按照課堂要求去做,人人爭做遵守課堂紀律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