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5篇)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什麼樣的計劃纔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5篇)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

一、 教學目標: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二、 學情分析:

班 平均分 達標率 鄉鎮名次 校名次 部級前40名 部級後2名 備

1、 上學期統考情況分析

2、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

3、 學生思想狀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透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三、 培優措施:

l.課內外輔導。

2.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差生。

3.採用激勵機制,對差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並鼓勵其繼續進取,在優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 補差措施:

1.採用一優生帶一差生的一幫一行動。

2.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差生加以學習。

3.對差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優生適當增加題目難度,不斷提高做題能力,紮實知識與技能

4.充分了解差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差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五、 教材分析(重點、難點、知識結構)

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透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透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六、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教學的措施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透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研究不同課型的教法。如上覆習課時,要把知識進行網絡,把知識進行列表比較,把知識系統,便於學生掌握;上習題評講課時,做到既評又講,評有代表性的學生答題情況,講知識的重點、易混點、熱點及考點。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優生率。

七、 實驗課題及實驗方案

課題:道德與法治教材研究

實驗方案:

一、準備階段:

a.完成方案的制訂及課題申報工作。

b.健全學習研究、交流制度。

二、實施階段:

a.在實施研究過程中進行階段性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不斷修正實施方案,促使課題研究順利開展。b.經常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爲歸納和分析課題提供實踐依據。

三、總結階段:彙總本課題研究成果,完成課題結題報告及相關資料的整理,做好結題工作,爲成果鑑定提供服務。

班 達標率 優秀率 差生轉化率 在縣或者鄉鎮所佔名次

八、 教學指標

九、 教學業務學習以及有關教學活動安排

周次 內容 周次 內容

1 撰寫計劃、集本備課 12 新課改理論學習

4 教師業務理論學習 13 常規檢查

5 觀摩錄像課 15 業務學習:《新理念培訓》

7 業務學習《新課程培訓》 17 撰寫優質教案及課改理論學習

8 新課改理論學習 18 課題總結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單元過關時間

1 9.4-9.8 第一單元:我是小學

2 9.11-9.15

3 9.18-9.22 9.20

4 9.25-9.29 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

5

6 10.9-10.13

7 10.16-10.20

8 10.23-10.27 10.25

9 10.30-11.3 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

10 11.6-11.10

11 11.13-11.17

12 11.20-11.24 11.23

13 11.27-12.1 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溫暖

14 12.4-12.8

15 12.11-12.15 12.14

16 12.18-12.22

17 12.25-12.29 期末複習

18 1.1-1.5

19 1.8—1.12

20 1.15—1.19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的小朋友,在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透過上學期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透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透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在父母關心下成長

1、 培養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着做,會做的事情堅持做的好習慣。

2、 掌握基本的自我服務的本領,學會疊衣服、洗鞋、整理書包等。

3、瞭解一日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自己應該做的。

第二單元:我的班級我的家

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做事認真細心,做好值日生。

2、養成愛護課桌椅,愛護班級公物和學校的公物。

3、讓學生動手佈置自己的班級。

第三單元:我也能探究

1、瞭解有關科學家的小時候的故事。

2、透過想象設計製作未來的房子和交通工具。

3、讓學生把自己設計和製作的東西展示出來。

第四單元:我是中國人

1、瞭解自己家鄉發生的變化。透過哪些方面舉例說明。

2、使學生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國旗、國徽、首都。

3、知道許多科學家爲家鄉、爲祖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五、教學措施

1、透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 1、我長大了

第二週 2、我在變變變

第三週 3、 做最好的自己

第四周 單元體驗活動:讓愛住我家

第五週 4、我是值日生

第六週 5、愛護課桌椅

第七週 6、我爲班級添光彩

第八週 單元體驗活動:美化我們的教室

第九周 7、走進聰明屋

第十週 8、愛思考 會研究

第十一週 9、生活需要小創意

第十二週 單元體驗活動:玩出新花樣

第十三週 10、可愛的家鄉

第十四周 11、國旗國旗我愛你

第十五週 12、 我愛我的祖國

第十六週 單元體驗活動:家鄉美 祖國親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3

活動體驗而獲得成長,這是教育生活不同於日常生活的特性。因而,本教材透過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作爲低年段兒童道德學習的重要方式,現場教育體驗活動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面促進兒童的道德成長。

首先,低年段兒童還沒有形成自覺的生活反思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教育中的現場活動體驗,更多是對兒童道德敏感性的培養。透過典型活動的設計,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活動中發現道理與道德意義的敏感性與能力。例如,本冊教材第2課的《這樣真精神》,第6課的《走,看花看草去》,第8課的《大自然中的快樂》,第11課的《送“小夥伴”回家》,第12課的《再來學一招》,第13課的《大家一起歡樂多》,第15課的《快樂地分享》,第16課的《有人幫,不一樣》等活動環節的設計,都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的意義。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內隱性存在,使身在其中的人形成道德無意識狀態,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道德兩難情境、緊急情境和任務驅動的情境下,道德意義與價值則更容易顯現出來。教育體驗活動往往會設計上述比較典型的情境,向學生再現這種道德存在狀態,並對其進行現場引導。這種體驗活動能夠產生教育的效果,如本冊教材第2課的《我們天天有精神》,第8課的《大自然中的禮物》《大自然中的快樂》《大自然的語言》,第10課的《家人的愛藏在哪裏》《相親相愛一家人》《肩頭上的愛》,第12課的《乾點家務很不錯》,第13課的《大家一起歡樂多》,第16課的《有人幫,不一樣》等環節的設計就是爲了實現這樣的教育意圖。

最後,在特殊現實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包含道德原則的實踐智慧,如逃生、救護等,雖不能夠讓兒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習,但教育的現場活動體驗,在某種意義上卻起到提前準備的作用。模擬特定情境,透過演習的方式教學生學會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以避免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第5課的《風兒的“脾氣”》中“颱風中的自我保護”,第6課的《花草面前要小心》,第7課的《別讓自己受傷害》,第14課的《我要求助嗎》等中提到的危險情境等。

榜樣學習“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榜樣學習是人類學習,特別是意義獲得與領悟的重要方式。這不僅是因爲榜樣如鏡子一樣,可以讓人更好地進行對照式自我反思,還因爲榜樣有示範作用,有引起人模仿的驅動力。實際上,榜樣學習是21世紀課程改革前中國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無數榜樣故事,承載着人類精神,並將其代代傳承,這一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希臘《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中國包括堯、舜、禹傳說在內的各種榜樣人物形象等,都是推動人類精神前進的動力。

榜樣,不論真實與虛擬,都可以成爲人類自我激勵的源泉。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具體化,因而對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但是,在以前的榜樣教育中,的確存在着問題:榜樣過於成人化,事蹟過於極端化,脫離兒童日常生活與理解能力,強調模仿、忽視反思等。在反思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本冊教材依然將榜樣學習作爲低年段兒童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

本冊教材中的榜樣學習方式,一是體現在大量的繪本故事中,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爲榜樣的學習意識,特別是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援的觀念,改變傳統上到學校只向教師學習的觀念。如第1課的《鏡子裏的我》《保持整潔有辦法》,第4課的《怎樣才能不馬虎》環節,就突出同學間的示範與相互學習。第四單元《我們在一起》,更是以一個主題單元的方式,強調與身邊的人共在、樂羣、分享、互助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着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爲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學校這些陌生的事物對於他們都有一種新鮮感,能引起他們強烈的探索欲。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顯得尤爲重要,透過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三、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透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透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爲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爲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四、教學目標。

1、瞭解自己的成長過程,感受自己成長的變化。對比幼兒園與學校生活的不同,引導學生適應學校生活。

2、認識同學和老師,願意與他們交往。瞭解學校概況,知道自己的興趣、特長、生長的基本情況,手的作用及保健。關注天氣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

3、尊敬國旗,學會唱國歌。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學校生活。知道規則在學校生活中的作用並自覺遵守。熱愛集體,樂於與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創意。

4、形成初步的時間概念;按時上學,不遲到;放學後,不在路上逗留,按時回家;上學和放學途中注意安全;學習自己照顧自己。

5、瞭解元旦和春節的來歷及相關的民俗文化,認識十二生肖,學會區別公曆和農曆。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策劃、創意的能力和交往、合作的意識。能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充分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能夠嘗試一物多用,學會正確使用剪刀等工具。積極參與新年聯歡活動,並體驗節日的快樂。

五、教學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爲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說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

4.結合大隊部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6.領略大自然的美,瞭解社會的繁榮,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5

金秋季節,我們送走了我校第一批課改的畢業生,本是高興的日子,但我卻始終高興不起來,自我校推行“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倡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來,在課改實踐的三年時間裏,轟轟烈烈的課改在進行着,引起了各兄弟學校的關注,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確實看到了一系列的變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在展示中變得更自信,學會了與人交流與合作,特別男生女生相處更和諧自然了,課堂更活躍了……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殘酷的現實:學生的中考成績與預期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回首三年的課改生涯,自己雖然很努力的去學習有關課改方面的知識,但在實踐操作中還是由於缺乏足夠理念,靈活有效的實踐操作,沒有能及時的調整具體模式操作中的不良行爲而造成課堂效率的低效。特別中考越接近,多數成績在屢次測試中不理想的同學出現了放棄的念頭,而我們的工作卻未能有效地進行跟進動員,“破罐子摔破”的思想在班級裏只要有一個出現,繼而就會想惡性腫瘤一樣迅速蔓延,影響着整個班級的學習風氣。

結合這屆畢業生的具體情況,有幾個問題值得反思:

第一、導學案的編寫將會更加的突出能力考查

題量分層次性的適當增加,以滿足優秀生的需求,擴大對尖子生的培養對象,以更好地帶動中低層次的學生,形成課堂中勇於探究知識的學習氛圍。

第二、導學案的使用將更加的靈活。

首先適當開展一些豐富多樣的課內課外“活動”“討論”“探究”課。如“我的理想”演講比賽,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開展辯論會,如“大學生爲救落水老農獻出生命”該與不該的問題。開展一些社會調查、採訪等活動,目的是激發他們對學科的興趣。

其次將打造高效課堂作爲教學的重點目標。“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探究是我校教學的特色,教師對課堂的小組合作模式要觀察細緻,開展定時的學生調查及時糾正合作討論中出現的依賴性,抄襲之風,借討論之名適機聊天等不良現象,端正課堂討論之風。大力表揚課堂上敢於質疑、大膽創新,有見解、有思想的同學,形成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

最後激發學習的信心與潛力。學生的基礎有差距,但學習的好壞最主要差別在於是否有信心,只要信心上來了,成績自然會跟着提高,從學生剛進校的那一刻起,學生的信心教育就應該常抓不懈。

或許有太多的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因爲我們的課改之路還在艱難地探索前行中……

依據新課程課改的精神和我校的“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結合思品學科的特點,學校班級的實際情況,本學習制定如下的具體計劃:

第一、深入學習課改理論知識,強化實踐打造高效課堂。

⑴學習“山東杜郎口合作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山東昌樂中學的導學案”編寫,研讀廣西民族大學培訓中發放的“合作課堂教師技能培訓資料”,提升合作課堂的理論知識,初步掌握培訓學生的合作技能,形成系統的學生培訓體制,爲高效課堂贏得時間保障。

⑵對照合作課堂“八大原則和五項要求”,提高導案編制的質量,探究導案靈活使用中教學設計,力求能靈活、多樣化的開展豐富多彩課堂學習形式,挖掘課堂活力,關注校本資源,激發學生興趣,爲高效課堂贏得動力保障。

⑶積極探索符合我校學生特點的“合作課堂”科學方案,總結經驗教訓,將存在的共性問題作爲課題的探究。透過公開課、評課議課、研討課不斷地尋求解決的方法,克服課改實踐中所遇的一個個難題,爲打造高效課堂掃清障礙贏得效率,實現高效課堂。

第二、進行課題結題相關準備工作,完成第三階段的課題任務及統計工作。

制定課題計劃和任務分配,進行統計歸納撰寫結題報告。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6

教育部辦公廳發佈了《關於20xx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明確,從20xx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和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爲“道德與法治”。這釋放出一個清晰的信號——教育部門更加重視對中小學生的法治教育,從原來的偏重於德育調整爲德法並育。這一教育思路的調整有助於從小培養中小學生的道德素養,增強中小學生的法律意識,有助於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中學生所處的青少年時期,是身體、心理迅速發育和成長的時期,是充滿求知渴望,對世界、對自我進行探索的時期,但又是生命過程中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各種矛盾萌發和交織的時期,是他們在社會化過程中容易迷失和誤入歧途的危險時期,迫切需要學校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給予正確引導和有效幫助。因此,根據我區中學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教學實施指導意見。

一、教材結構

七年級(上冊、下冊)教材設六個單元,共18課。上冊爲1-3單元,下冊爲4-6單元,每個單元3課,每課一般安排2課時,每冊安排18課時左右,留出一些課時用於研究性學習、社會調查、社區活動等實踐活動,每單元實踐活動安排2課時。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冊教材爲了針對適應新的環境和學習生活,解決適應與學會調適的矛盾,設立了三個單元的內容。由“迎接美好青春”(青春的腳步,青春多美好,青春暢想曲)、“優化心理品質”(做情緒的主人,磨礪堅強意志,陶冶高雅情緒)到“享受學習生活”(希望從這裏開始,學海無涯樂作舟,做學習的主人),將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機地融爲一體,是教材的內容體系完全構建在學生心理髮展的基石之上,爲道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七年級下冊教材以珍愛生命,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樹立法治觀念和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爲中心,設立了三個單元的內容。由“感悟生命價值”(珍愛生命,自尊自信,感悟人生)、“樹立法治觀念”(法律在我身邊,法律不可違,做守法公民)到“珍惜特殊保護”(法律護我成長,築起“防火牆”,遠離“高壓線”),將心理、道德、法律有機融爲一體,在行文上以提升學生的行爲爲主線,目的在於使學生能真正的融合相關知識於正確的行爲之中,

既達到教學目的,又能提高德育法治教育的實效性。

第一單元:迎接美好青春。針對剛剛步入中學的學生,以熟悉校園環境爲切入,認識中學學習充滿挑戰,要學會主動迎接新挑戰,主動溝通,融入新的集體。青春期悄悄的來,針對學生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幫助他們正確解讀青春期,正確處理好這些心理矛盾有利於生理和心理的協調健康發展,悅納自己,以讚賞的態度接受自己,保持青春的激情與希望,呵護青春。隨着青春期自我意識的增強,對探尋自己越來越有興趣,正確的認識自己,樹立崇高的理想,給予未來的自己一個美好的期待,併爲之不懈努力。

第二單元:優化心理品質。從個人豐富多樣的情緒感受說起,談到情緒與情境的關係,進一步學習情緒對人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學習要學會調控情緒。當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能注意調整心態,學會控制,並憑藉堅強的意志迎難而上,鍛鍊個性心理品質,磨礪堅強意志,陶冶情操,追求高雅情趣,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

第三單元:享受學習生活。針對中學生面對新的學習任務、學習方式的變化,讓學生了解有關教育的法律常識,懂得珍惜和維護受教育的權利,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學習的壓力,克服考試焦慮,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做好升學和職業選擇的心理準備。從習慣對工作學習的影響談起,談到怎樣採取更高效的學習方式來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幫助他們總結和提升學習的好習慣和好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初步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

第四單元:感悟生命價值。這一單元,對剛步入青春期的學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主要引領學生體會生命的可貴,領悟人生的意義。從豐富多樣的生命現象談起,談到生命需要相互關愛,人的生命具有獨特性,再談如何珍愛我們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價值。養成自尊自信的生活態度,樹立爲社會服務遠大志向,承擔社會責任。

第五單元:樹立法治觀念。本單元內容以法律知識爲線索,講述了法律的特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感悟生活中處處有規則,生活離不開規則,區分法律與道德的不同。明確違法與犯罪的含義及其後果,任何違法犯罪必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處理,提高學生的守法意識,恪守法律、服從法律,發自內心的相信法律的權威,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保障我們的生活,樹立法治觀念,成爲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第六單元:珍惜特殊保護。本單元先講述了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的必要性,分別介紹了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有關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主要內容。作爲未成年人,初中生屬於弱勢羣體,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情時常發生,除了需要外界的特殊保護外,更需要未成年人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面對不良行爲的誘惑和侵害,學會保護自己的生命健康,並有效地依法進行自我保護。預防違法犯罪要防患於未然,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糾正不良行爲,引導學生要防微杜漸,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守法意識自覺遵守法律。

三、教學和評價建議

1、以教材爲基礎,講解熱點問題,增加資訊量,開拓學生視野。

在課程教學中,本課程教學的難點在於概念,觀點較爲抽象、枯燥,與初中生的年齡心理有一定差距,教師可以以教材爲基礎,講解熱點問題,增加資訊量,開拓學生視野。中學

生在思維方面,開始進入抽象思維的境界,學了理論就與現實對照。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講解熱點問題,可謂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對於與教材有關聯的熱點問題,可以結合教材進行講解。對於與教材無關的熱點問題,則可開設專題研究性學習。對於思想疑慮和錯誤認識,可以採取辯論會的形式各抒己見,逐漸明辨是非。只要教師能夠準確捕捉住學生思想方面的熱點問題,巧妙地質疑解惑,學生就會對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較好地掌握學科的理論觀點,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關注學生思維困惑點,設定兩難問題,提高課堂思辨性。

價值觀多重化不斷衝擊着人們的思想,改變着人們的道德判斷、價值標準。初中生正處於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道德判斷也開始從他律走向自律,引導他們瞭解社會、關注生活,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從新教材中不難發現,上下兩冊教材中共設定了十二處思辨設問,如“順境逆境,哪個更有利於人的成長”問題極具有思辨性,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設計“收到學生的一封來信”作爲教學資料,請同學幫忙分析應該如何看待英語成績55分的問題,學生在助人自助的過程中獲得啓發。七年級學生有了一定思辨能力,但能否理清層次脈絡還有一定的困難。教學時,須緊扣社會熱點,學生的興趣點和生活的困惑點搭建思辨平臺,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層層點撥和引導,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提煉爲理性總結,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感悟、構建並豐富學習經驗,真正實現知、情、行的統一。

3、有效開展單元實踐活動。

單元實踐活動是教材設計的一個亮點,是本套教材體系和內容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遵循單元教育主題而設計,與單元學習內容緊密相關。單元實踐活動有別於課堂教學,但二者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單元實踐活動也要有教學目標,需要提前設計、提前準備、提供各種保障。活動形式是豐富多樣的,如社會調查、討論會、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手抄報等。具體採用哪種形式,要根據學生實際、活動要求、教學需要確定。在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顧問”。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收集處理資訊、交流和合作,在實踐中感受、體驗和內化,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明確價值取向。實踐活動是理論聯繫實際、課堂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載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教學進度:略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7

一、教材結構

七年級(上冊)教材設四個單元,共10課。上冊爲1-4單元,每個單元2課或3課,每課一般安排2課時,每冊安排20課時左右,留出一些課時用於研究性學習、社會調查、社區活動等實踐活動,每單元實踐活動安排2課時。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冊教材爲了針對適應新的環境和學習生活,解決適應與學會調適的矛盾,設立了四個單元的內容。由“成長的節拍”(中學時代,學習新天地,發現自己)、“友誼的天空”(友誼與成長同行,交友的智慧)、“師長情誼”(師生之間、親情之間)到“生命的思考”(探問生命,珍視生命,綻放生命之花),以成長爲核心,涵蓋、整合有關學習、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的話題。從引導學生生活、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出發,依據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相關要求,本冊教材設立了相對獨立的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爲對初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初中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邏輯的起點。對於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階段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會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着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成長。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爲主題,體現了學生初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髮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初中生活全部展開後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青少年期的同伴關係,不僅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師長”是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關係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如何。教材不迴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衝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獨立願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衝突背後“愛”的流動,透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到相互理解。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8

年 級:一 年 級

學 科:道德與法治

一、學生基本情況:

1. 本班學生共5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30人。

2.多數學生勤學好問,但品德落後。

3.少數學生思想渙散,懶惰、學習不主動。

4.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學生的品德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編排注重圖文結合,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堅持以學生品行教育爲主線,切實抓好學生品行教育和養成良好習慣教育兩個環節,爲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2.本教材遊戲較多,透過遊戲和和各種兒童喜歡的主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爲學生形成積極地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礎。

3.本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主要題材。課程將從課堂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兒童生活的所有空間。

三、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培養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家庭,尊重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能使用文明語言稱呼家裏的每一位成員,能爲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遵守學校裏的校規、校紀。

2.透過教學,培養學生從小養成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能獨立自主學習能向好的同學學習,能向好的一面學。做學習的主人。

3.培養學生不論是日常生活、學習還是做遊戲,都要講究規則,培養學生把規則與我們的生活密切地聯繫起來,有序地生活和學習 。

4.培養學生在不同的角色中擔當不同的責任。

5.法制滲透:《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知識。 3.抓好學生輔導,做到品德後進生吃飽,品德優秀生吃好。 4.建立幫扶小組,品德生幫扶後進生。 5.及時發現,分析成在的問題,改進方法 五、教學進度

教 學 進 度 計 劃 表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9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透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透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透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

1、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小學生了,要開開心心上學。

2、幫助學生熟悉學校環境,讓學生學會交際,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裏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爲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爲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爲習慣。透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溫暖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徵,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瞭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透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二週 開開心心上學去

第三週 拉拉手交朋友

第四周 我認識您了

第五週 我們的校園

第七週 校園裏的號令

第八週 課間十分鐘

第九周 上課了

第十週 玩得真開心

第十一週 吃飯有講究

第十二週 別傷着自己

第十三週 早睡早起

第十四周 美麗的冬天

第十五週 健康過冬天

第十六週 快樂過新年

第十七週 新年的禮物

第十八週 期末測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以《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爲指導,使道德存在於兒童的內心,使法治原則爲更多兒童所瞭解和遵守,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懂法守法,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社會規則,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紮實落實思品學科的各項常規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加大學科科研力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科建設。

二、教學資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

(1)透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

(2)透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3、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爲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爲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單元目標分析

1、透過第一單元《我們一家人》的教學,引導學生懂得用心體會家人的愛,理性面對問題,主動與家人交流溝通;懂得家庭中的責任分擔與民主協商,逐漸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識;瞭解並理解家風背後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及中華民族精神,懂得家風對個人成長、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意義並藉助各種形式,宣傳優秀的家風。

2、透過第二單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認識到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讓學生懂得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構建和諧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參與我奉獻”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參與公共生活的過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禮、服務社區、參與公益是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秉持的價值選擇,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激發學生的親社會情感。

3、透過第三單元《百年追夢復興中華》的教學,整體把握中國近代爲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歷程,探究不同階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夢之路,學習先輩們不怕犧牲,敢於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前進道路的方法,增加學生愛國情懷。

四、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孩子們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五、教學方法設計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道德概念和行爲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說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爲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爲依託,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4、結合大隊部的各項活動進行相關主題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6、領略大自然的美,瞭解社會的繁榮,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

7、根據小學生心理髮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釆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透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8、課程中積極發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啓發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透過自主閱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蘊含的規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1

一、 教材分析:

三年級下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爲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下冊共安排了三個單元主題,即:“說說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畫畫我們成長的地方”“看看我們周圍的商店”。這三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爲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爲一體

二、教學總目標: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爲基礎,讓學生透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爲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繫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 教學難點: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0xx年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計劃國際中小學

。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五、 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透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教學進度:

第一週:《這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

第二週:《爲了大家共同的需要》

第三週:《社區需要我們共同參與》

第四周:第一單元的總結與提高

第五週:《移動的畫板》

第六週:《合作的樂趣》

第七週:《地圖是一幅畫》

第八週:第二單元的總結與提高

第九周:複習

第十週:《我家的日常購物》

第十一週:《各種各樣的購物場所》

第十二週:《購物的學問》

第十三週:第三單元的總結與提高

第十四周:綜合活動

第十五週:學生社會生活考察活動

第十六週:複習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2

一、教學目標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爲基礎,讓學生透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

二、教學資源分析

三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應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學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了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爲一組完整的經驗和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快樂學習”、“我們的學校”、“安全護我成長”、“家是最溫暖的地方”。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爲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融爲一體。

三、學生基本情況

1、 本年級學生共15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5人。

2、 我班的孩子經過二年的學習後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3、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

4、我班的孩子較爲活潑頑皮,紀律意識差一些,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四、教學方法設計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透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作用。

4、力求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五、教學評價方案

1、評價目標:讓學生認識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性,學會正確評判事物,培養良好的是非觀,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檢查學生遇到問題會想辦法,懂得用科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2、評價內容:重點考覈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爲,具體內容爲教材和日常行爲表現。

3、評價的形式:日常學習評價包括學習態度,課堂參與,作業情況兩個方面。學習態度就是預習情況佔30%,課堂學習狀態(聽講、參與、回答)學習態度評價等級爲優秀、良好、合格、需努力佔70%。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3

一、教學指導思想:

新學期開始了,對於新學期的課程我做了教學計劃,根據20xx年《九年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作爲指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激勵學生、相信學生”爲主線,以“發展學生,提高學生”爲重點,堅持以人爲本、和諧發展的原則,在班級中提倡民主平等、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進一步加強班級的學習風氣精神建設,增強班級學習積極性的凝聚力。堅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爲重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因爲正處於青春期的開始階段,思想上開始進入逆反期,本屆學生從總體上有較強的求知慾,但有很大的一部分的學困生,要想總體水平得到提高,則必須很抓這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同時,一些小學的不良習慣還未改變,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絕大多數學習不夠自覺,有個別學生學習不自覺,上課精力不集中,講話,不注意聽講,作業又不認真按時完成,教師要多用心。教師嚴格要求學生、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使這一部分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由於剛上初中大多數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較差,雖然思想品德的內容接近中學生的生活,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但無法與我們的生活相聯繫不能很好的運用到生活中,本期在加強學生基礎訓練的同

時,還應特別注重綜合能力的訓練。

三、教材分析

“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半獨立半依賴,在深入擴展的生活中吸取做人的營養。“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是本課程的追求”。促進學生社會化,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啓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是本課程遵循的基本原則。本冊的核心概念是:自尊、自強。 增強調適能力;健康人格;逐步社會化。教育主題是:做生活的主人。有四個教育分主題: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強的人:做意志堅強的人: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本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強的人”、“做意志堅強的人”和“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分八課教學內容:珍惜無價的自尊、揚起自信的風帆、走向自立人生、人生當自強、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爲堅強喝彩、感受法律的尊嚴、法律護我成長。它們之間的關係是:自尊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要有自尊,必須要自立自強;要實現自強,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要有自尊自信並運用意志實現自立自強,則必須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四、教學目標:

瞭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懂得自尊和知恥,理解自尊和尊重別人是獲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損人格的事;養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體會自強不息的意義。客觀分析挫折和逆境,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養成勇於克

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主動鍛鍊個性心理品質,磨礪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瞭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瞭解法律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自覺遵守社會規則,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意義,能夠自覺守法。

五、教學重點:

1、尊重他人與自尊的關係。自信與成功的關係。

2、自立的表現和必要 ,依賴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3、自強的表現和作用、怎樣做到自立自強。

4、爲什麼會有挫折,怎麼應對挫折、堅強意志的表現和作用

5、爲什麼要遵守法律、怎樣預防違法。

六、教學難點

1、如何樹立自尊和自信

2、如何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與侵權行爲做鬥爭。

3、怎麼應對挫折、堅強意志的表現和作用。

4、依賴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怎樣做到自立自強。

七、實施目標的方法和措施:

1、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注意學生的接受性,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強化學生學習的建構性。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用活動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在親身體驗中發展。

2、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 ,互動活動蘊涵着人文關懷,在學生的

互動活動中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突出探究式學習 ,主題探究是每一個單元的靈魂,如何組織主題探究。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討論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條件 。

3、搞好教學還要抓好以下幾個問題: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是教學的基礎。分析透徹活動和材料,這是傳授概念、觀點的前提。組織好體驗活動,這是促進學生內化的手段。、指導好實踐活動,這是實踐學生良好行爲的途徑。

4、認真鑽研教材,積極捕捉課改資訊,盡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與學生溝通,搞好師生關係。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訓練考點、熱點,強化記憶,形成能力,提高成績。

5、改進教學方法,用多媒體課件,實物等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精講多練,在教學新知識的同時,注重舊知識的複習,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在練習、測試中鞏固提高,減少遺忘。

八、教學進度表

五星文庫包含總結匯報、外語學習、資格考試、考試資料、辦公文檔、人文社科、IT計算機、計劃方案、經管營銷以及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等內容。

本文共2頁12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4

本學期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本人擔任七年級四個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爲完成新學期的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道德與法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安排如下:

一、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爲方向, 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功能, 圍繞“走進中學”、感受中學生活、促進學生對中學生活的理解與適應”作爲基本生活主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促進積極健康的自我的培養, 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二、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本課程是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與法制觀念的形成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必修課程。”據此,教材改革力求徹底轉變以“學科爲中心”的課程觀,教材的構架以學生成長的生活邏輯爲主線。所以本學期的教學主要任務則是幫助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生活。透過主題帶動,涵蓋、整合並完成課程標準中規定的關於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領域的內容。

第一單元:走進新的學習生活。本單元包括“新生活,新面貌”“新自我,新期待”兩課內容。本單元主要落實以下幾條課程標準的要求。

(1)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

(2)養成團結合作、樂於助人的品質。

(3)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體會“團結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4)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瞭解教師工作的特點,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

(6)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

第二單元:秦春的腳步,青春的氣息。本單元包括“人們說我長大了”“青春多美好”兩課內容。本單元主要落實以下幾條課程標準的要求。

(1)悅納自己的生理變化,促進生理與心理的協調發展。

(2)知道青春期心理衛生常識,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調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動。

(3)瞭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的優缺點,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正確對待青春期。

第三單元:生活告訴自己“我能行”。本單元包括“做自尊自愛的人”“人生當自強”兩課內容。本單元主要落實以下幾條課程標準的要求。

(1)做到尊重自己,愛護自己,感受生活的快樂。

(2)自尊自愛的同時更要尊重他人,欣賞、接納他人。

(3)分析自身,揚起自信的風帆,培養自信自強的品質。

第四單元:歷經風雨,才見彩虹。本單元包括第七課“風雨中我在成長”、第八課“寶劍鋒從磨礪出”兩課內容。本單元主要落實以下幾條課程標準的要求。

(1)正確對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2)探究戰勝挫折的方法。

(3)培養堅強的意志,努力實現人生目標。

第五單元:走近法律,與法同行。本單元包括第九課“法律在我們身邊”“維護法律尊嚴”兩部分內容,要落實的課程標準有:

(1)生活中離不開法,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2)學會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

(3)維護法律的尊嚴,堅決同違法犯罪行爲作鬥爭。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年齡特徵

學生年齡大部分都在12、13歲左右,從生理角度來看,正處於青春期的起始階段,其心理狀況表現爲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對新生事物好奇心較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上進心,勇於表現自我,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自尊心較強。但是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想不穩定,自制力較差,看事物比較單一,偏重於直觀、形象性的東西,不能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容易情緒化,容易隨風倒等,這些都不利於今後的學習,所以在本學期,對學生的思想,行爲應進行正確的引導,瞭解學生,研究學生,對症下藥,逐步提高,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2、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狀況

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學生已儲備了一定的基本道德規範、意志品質,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思路,且已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可以簡單的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會有一部分同學由於意志薄弱、學習態度不端正等原因,導致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強,還需教師有意識的去培養和鍛鍊。

3、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情感態度

初中的學習生活與小學相比,有了較大差異,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學生在進入初中後,由於學習壓力、興趣等方面的原因,可能會出現厭學甚至輟學現象,這部分學生應幫他們找根源,找癥結,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更加上進。教師還要做好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用目標作指引,責任作動力,方法作加速器,明確目標,端正學習態度。由於初中課程內容增加,學習任務加重等原因,會給學生帶來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學習方式、方法的教育,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透過調查、討論等理解掌握知識,增強能力,提高覺悟。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教綱。熟悉教材及其指導思想,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授課胸有“書”。

2、虛心學習,本期聽課不少於20節,多聽與本科相關教師的課。

3、認真及時寫好計劃和總結,按計劃實施教學工作,及時反思,做好每月一次的反思工作。

4、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思想品德的教學。

5、多樣化教學,儘可能的設定學科活動,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課堂教學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採用討論、演講、閱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比如,第一單元活動:討論:學習與遊戲的關係。第五單元活動:調查:舌尖上的安全。

6、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上課過程中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7、結合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練習、作業並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認真細緻批改學生作業、練習冊,全收全改,及時收發,及時檢測。

五、教學進度

以上是我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計劃安排,同時對自我的成長,也有着較高的要求,透過教學相長,自身也將在專業技能、政治素養、教學技巧、與學生交往的能力這幾個方面有較大的提升,鞭策自己要做一個教學的促進者、研究者;與學生做朋友,體現學生本位的思想;做一個終生的學習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這條漫漫的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完善自身,堅持向前,真正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5

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慾都很強。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樹立班集體榮譽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每個人去學習。

一、本學期應達到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知識,並聯系生活實際,認識自己的家鄉與校園,瞭解家鄉與校園,樹立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意識。用模範的行動指導自己的言行。

2、教育學生了解自己的組織,少先隊。培養學生的榮譽心。

3、培養學生看着課文說出內容,聯繫實際能說出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一些生活實際。

4、透過教學即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教材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事件,採用多種形式的表現方式,如: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可以是唱、跳、畫、說等多種形式,這也符合學生的年齡層次特徵。培養學生的多種表現能力、分析能力。

2.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爲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繫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三、教學難點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義務。

2.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

3.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各種自然現象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3.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四、教學措施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有趣味性的教案,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環境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多樣化。

3、採取集中輔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法。

4、課堂上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同學們養成愛思考愛生活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