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造字的故事》(通用7篇)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造字的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造字的故事》(通用7篇)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造字的故事》 篇1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有趣的故事,進一步瞭解漢字的由來。

2、學習詞語:結繩記事、山脈起伏、光芒四射。

二、活動準備:

“日、人、火、山”象形文字圖卡、繩子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討論引入:“你認識什麼字?字是怎麼變來的?”

2、結合圖片講故事。

a、講述第一段。“古時候的人是怎麼記事情?”(學習詞語“結繩記事”,並學習用繩子打結)

b、講述第二段。“後來又發明了什麼樣記事方法?這方法比結繩記事好用嗎?你能想出更好的辦法嗎?

c、講述第三段。“是誰發明了象形文字?他是怎樣發明象形文字的?這種發明比前兩種發明有什麼好處呢?(學習詞語“光芒四射”、“山脈起伏”、並以繪畫形式表現簡易的象形文字。

d、講述第四段。“你喜歡倉頡嗎?爲什麼喜歡他?

3、教師再次完整地講述故事,並小結“倉頡是發明中國文字的先祖,他發明象形文字,從此人們開始學會運用字記錄和表達”。

4、遊戲“猜猜象形字”

反思:整合式的故事教學

故事是幼兒園語言教學最常見的一種形式,但多數老師往往停滯在傳統故事教學模式中,即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聽故事、提問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內容、中心思想。這種灌輸式的學習,使得許多優秀的故事讓幼兒聽得覺得乏味。

分析本教材,我一改以往的教學風格,採用整合式的教學,如繪畫、動手、比較等等,讓幼兒帶着自身的體會逐一感受故事的每一情節。如此一來,孩子們全身心地放鬆,而不拘泥平日中的安靜、全身心傾聽的狀態,習得自然、學得開心。而我也對本活動有了更深的體會:

1、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孩”入勝。

2、教學表現形式應是多姿多彩,不拘一格。

3、要有開放的心態,相容幼兒的不同想法,尊重孩子個性的發展。

4、同時,教師應有豐富的感知經驗,較高的教學素質,在每一個環節不斷地豐富、積累幼兒的感知。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造字的故事》 篇2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中,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從中感受人的聰明才智。

2、激發幼兒讀漢字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漢字(象形字、甲骨文、現代文)若干的卡片

活動過程:

1、引導語,激發幼兒說說漢字的興趣。

2、說說我們的字寶寶。

師:

1)誰願意來向我們說說你認識的字寶寶?(在幼兒說的過程中,教師隨即引導,鼓勵幼兒發表不同的想法)

2)師:你們有什麼看不懂的字寶寶嗎?

3、設疑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字寶寶有個祕密?(鼓勵幼兒仔細觀察,並積極參與討論)

4、活動延伸

根據幼兒的熱點繼續對漢字進行探究,並讓幼兒回家與家長一起討論,學習認識更多的漢字。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造字的故事》 篇3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有趣的故事,瞭解字的來源。

2、進一步形成“字”的概念,印發對文字元號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準備象形字卡:“日、人、火、山”;與故事有關的象形文字元號卡片

繩子一條。

2、教育掛圖。

活動過程:

1、引題。幼兒看圖猜字

2、教師講述故事

1)教師結合古箏的聲音與圖片講述《造字的故事》讓幼兒欣賞。

2)第二遍講述時出示繩子打結,後提問:

“結繩記事”是什麼意思?

發明字的倉頡爲什麼不贊成用繩打結來記事的方法?

倉頡遇上一隻大烏龜有了什麼想法?

出示故事中提到的象形文字元號:“旦、人、射、鹿”

3)學習兒歌《造字歌》進一步的理解故事的內容。

3、活動延伸。

將猜字的材料投放在語言區,供幼兒繼續活動。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造字的故事》 篇4

活動目的:

1、欣賞有趣的故事,瞭解字的來源。

2、形成“字”的.概念,引發對文字元號的興趣。

3、學習詞語:結繩記事、山脈起伏、光芒四射。

活動準備:

1、常見易懂的結構簡單的象形文字卡片如:人、日、山等。

2、繩字一條。

3、與故事內容相符教育掛圖。

指導要點:

1、出示掛圖,教師講述第一遍故事。

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造字的人是誰?

2、教師講述第二遍故事,邊出示打結的繩子、象形字邊講述故事,讓幼兒明白結繩記事的意思和象形字的基本特點。

提問:

(1)結繩記事“是什麼?

(2)發明字的倉吉爲什麼不贊成用繩子打結來記事的方法?

(3)倉吉遇見一隻大烏龜後有什麼想法?

3、出示故事中提到的象形文字元號:旦、日、山、人、鹿等,讓幼兒對字的來源有進一步的認識。

4、最早的象形文字是不是很像畫出來的形狀?你已經知道的象形字有哪些?

5、學習兒歌《造字歌》。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造字的故事》 篇5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動畫理解故事內容,瞭解漢字的由來以及漢字的演變過程。

2.透過觀察象形文字和現代文字,初步認讀幾個常見的漢字。

3.以幫象形文字找朋友的遊戲,增加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象形字卡片、課件《倉頡造字》、實物、象形字和現代文字圖片:日、月。

學具:文字匹配操作紙人手一張、記號筆、實物彩圖水、火、山、目、人、口、羊。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談話匯入,引出故事《倉頡造字》。

教師:小朋友,你認識漢字嗎?請你說說你認識哪些漢字?

教師:那你知道漢字是怎麼來的呢?下面請小朋友看一段故事叫《倉頡造字》。

師幼一同觀看課間前半段。

教師:故事裏講了誰?他用什麼方法來記事情的?這樣的方法好嗎?爲什麼?

教師小結:打結的方法雖然好,但記得事越來越多,這種方法就不管用了。

教師:你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助倉頡?

觀看課間後半部分。

教師:倉頡想到了什麼方法?他是看到什麼纔想到用符號記錄呢?

教師小結:原來倉頡看到了事物纔想到用符號把它的樣子記錄下來的。

(二)理解象形文字的含義,重點認識"日""月"漢字的演變過程。

教師:看,這是什麼?如果用符號記錄這個"太陽"應該怎麼記呢?

請一位幼兒上黑板用符號記錄""太陽,再先後出示倉頡造的象形字"日"和現代漢字"日"並認讀。

教師:這兩個都叫日,那它們長的一樣嗎?哪裏不同?

教師小結:一個日字的外形是圓圓的和圖形很像,這種像圖形一樣的文字叫象形文字。而出現在我們書上的這個日是方方正正的,看上去比較工整,這樣的文字叫漢字。漢字是從圖形慢慢變成象形字,然後在轉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漢字,現在你們知道漢字是怎麼來的了吧?

教師繼續出示彩圖月亮,引導幼兒再次感受漢字的演變過程。

(三)幼兒根據圖形造象形字教師:倉頡他造了好多字,那小朋友想不想也來造造看呢?

教師出示實物彩圖水、火、山、目、人、口、羊。

教師:老師這有幾張圖片,等會請小朋友根據事物的外形也來造個象形字。

教師先示範,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圖片的外形特徵,然後進行造字。

教師:這張圖片畫了什麼呢?(出示羊圖片)它的形狀看上去是怎樣的?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畫出象形字羊,再請幼兒上黑板繼續造剩餘的象形字。

教師小結:幾位小朋友可真厲害,能根據圖片的外形特徵造字啦,真像個小倉頡。

(四)象形文字與漢字連線匹配教師:老師這有張操作紙,上面有兩排文字。前面一排像圖形一樣的文字是象形字,後面是漢字,可它們的順序打亂了,現在要請小朋友給象形字寶寶找找它的漢字好朋友,找到後並把它們用線連起來。

教師先示範如何操作,然後在讓每個幼兒進行操作,最後進行講評並認讀。

(五)拓展中國文字,瞭解文字給人類帶來的好處。

教師:小朋友今天認識了一些簡單的漢字,但是中國的漢字還有很多。而且這些漢字只有中國纔有,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國漢字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就連外國朋友都對它讚歎不已。中國的漢字真是了不起。那學習漢字對我們小朋友有什麼好處呢?

教師小結:小朋友認識了字後,可以自己看書、讀報,從書中學到一些知識、道理,而且能夠使小朋友之間的交流變得很方便。

活動延伸:

1.區角活動:提供象形文字和現代文字圖片各1套,讓幼兒在語言區進行匹配閱讀活動。

2.環境創設:將師幼共同收集的象形文字和現代漢字展示在牆面上,讓幼兒感知、閱讀漢字,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造字的故事》 篇6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故事、動畫,瞭解漢字的起源。

2、學識一些簡單的象形文字,並能與之對應的現代文字進行匹配,樂於參與活動。

3、知道漢字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從而萌發身爲一箇中國人的自豪感。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準備:

掛圖54號、《倉頡造字》故事改編、動畫短片(網上下載)、象形文字與對應的現代文字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出示象形文字字卡“⊙”。

提問:這個圖案像什麼?

2、小結:這是古代的一種文字,叫象形文字。

引問:它們是怎麼來的呢?

二、欣賞故事及動畫,瞭解中國文字的起源。

1、教師結合掛圖講述故事。

2、提問: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古代的人們是用什麼方法來記錄事情的?這些方法好嗎?

倉頡又是怎樣想到用圖畫符號來表示事物的呢?

3、小結:象形文字是倉頡這個人造出來的,是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

三、學識象形文字與對應的現代文字。

1、欣賞動畫。

2、猜測、驗證。

根據動畫中出現的三十六個活動的象形文字,以鼠標點擊、停頓等方法讓幼兒進行猜測。

如當出現“⊙”時,動畫表示爲暫停,讓幼兒透過剛纔的動態畫面,感知這是水在流動,象形文中如何表現?它又與我們現代文字中的哪個字相匹配?之後動畫中出現現代文字。

3、提問式小結:從古代的象形文字,到今天的現代文字,都是誰造出來的?(是我們中國人智慧的結晶)

補充:現在,世界上有好多人都在學習我們中國的文字。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文字還會成爲世界上的通行語呢!

四、延伸活動:

區角活動:找朋友(意在進一步激發幼兒對中國文字的興趣)

在區域角中擺放上象形文字卡及相對應的現代文字字卡,讓幼兒開展“給文字找朋友”活動。還可滲透一些不曾認識過的象形文字字卡,讓幼兒根據圖形(象形文字特點)來找出與其相匹配的現代文字。

活動反思:

1、我執教的這節課時間有點晚,是因爲剛好那天去了烈士陵園,不過晚有晚的好處,我可以基於其他教師課堂上的經驗與反思,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修改。

2、當然,活動前我對象形文字的相關知識也進行了考究。知道了象形文字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是老祖宗們從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記錄方式的一種傳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變至今儲存最完好的一種漢字字型(據我瞭解,埃及的象形文字比我國還早)。是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

3、晨間活動時,我就帶了孩子去幼兒園的“文字牆”接觸了象形文字(如:這個字像什麼?)。因此當活動中出現“⊙”的象形文字時,小朋友很容易就說出來,這像太陽,於是很自然地引出故事《倉頡造字》,由於故事本身編寫得比較枯燥、口語化不強,不爲幼兒所理解,於是我根據三張掛圖對故事進行了改編,使之簡單、易懂。活動中透過提問,幼兒基本能理解故事內容。但是,如果單憑故事中(包括結合圖片)的闡述想讓幼兒瞭解象形文的由來,以及找與之相對應的現代文字,對幼兒來說比較抽象,比較難。即使一時間幼兒能理解,但他們的理解也是膚淺的、表面的。於是我又從網上找來了動畫短片(老師所說的倉頡造字短片我找不到)——父親教兒子識字。生動、形象的講解,不但讓幼兒更進一步地瞭解了中國文字的起源,還透過動畫中活動的象形文字,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了象形文字和與之對應的現代文字的關係,猜測環節就得到了這一驗證。在幼兒對中國文字興趣盎然的時候,我順勢而下,運用提問式小結,把活動帶向更高一個境界——讓幼兒自然地萌發“身爲一箇中國人的自豪感”。爲另一個目標的達成做了服務。

應該說整個活動是比較成功的。只是本人略有困惑:在這個活動中,有兩個概念如何詮釋?一是現代文字;一是漢字。在活動中如何轉變?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造字的故事》 篇7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會寫“描、創、章、刃、疊、澇、妨、愧”8個生字。

2.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並逐步學會透過合作學習,解決疑難問題。

3.瞭解造字大王一家創造漢字的方法,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默讀課文,瞭解漢字的造字方法,進一步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

2.聯繫學過的漢字,理解幾種造字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題

1.師:同學們,你一定有一個溫暖的家,我也有一個幸福的家,我熱情、開朗,丈夫細心、幽默,兒子活潑、可愛,我愛我家。你們呢?仿照老師的句子,請你說說關於你的家。

2.你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老師也覺得開心。今天我們要去幾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看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題質疑:

1.讀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些什麼?

2.(學生暢所欲言後,教師歸納)大家都想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到底有哪些人?造字大王是誰?我們一起去課文中尋找答案。

三、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詞語,並在課後生字表上給生字註上拼音,多讀幾遍。

3.檢查自學效果。

(1)同桌互相認讀生字。

(2)出示卡片:

描畫創造文章刀刃疊起來洪澇妨礙當之無愧

(3)小老師領讀,齊讀。組織學生交流:要讀準這些字音,你要提醒別人注意哪些字?如主意“創、章”是翹舌音;“澇”的聲母是l,不要讀成n;“創、章、妨”是後鼻音等。

(4)把生字帶入課文,再自由輕讀,要求正確、流利。

四、細讀課文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第1~5自然段,同桌交流:這一部分主要講了造字大王一家中誰的造字方法?

2.(課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結構圖)你們想去“象形爺爺”的房間看看嗎?(課件出示“象形爺爺”房門,門上有這些字配圖:日、田、山、水、目、土、口)

3.引導觀察,瞭解“象形爺爺”造的是哪些字,根據圖連線。組織小組交流:你怎麼知道“象形爺爺”造的是哪些字?“象形爺爺”這個名字的來歷你知道嗎?從課文中畫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4.自由讀第2~5自然段。

(1)思考:

1、大家對“象形爺爺”造出的字有什麼反映?引導學生比較句子,讀出感情。

人們用這些字來記事,多方便啊!

人們用這些字來記事,很方便。

2、“象形爺爺”有什麼難處?指導讀好句子:“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並練習換個說法,而使句子意思不變。

(2)小組合作模擬表演。選做題:

1、想像人們請求“象形爺爺”創造出更多漢字的情景。

2、想像“象形爺爺”把任務交給三個兒子的情景。

(3)小組練習,教師巡視,引導學生體會,並根據人物的心理表演好人物的動作、神態。

(4)小組彙報,練習朗讀。引導學生體會“象形爺爺”當時的心情,讀好第5自然段。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會寫“描、創、章、刃、疊、澇、妨、愧”8個生字。

2.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並逐步學會透過合作學習,解決疑難問題。

3.瞭解造字大王一家創造漢字的方法,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默讀課文,瞭解漢字的造字方法,進一步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

2.聯繫學過的漢字,理解幾種造字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細讀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部分,同桌交流。互相說說你怎麼給“象形爺爺”的三個兒子取名的。請說出名字的由來。(課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結構圖)教師引導學生畫出課文中寫老大、老二、老三創造漢字方法的句子,再讀一讀。(師生共同板書)

2.默讀課文第二部分,引導學生透過“找房間”聯席,初步瞭解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師:這些漢字都是“象形爺爺”的三個兒子創造的,可它們都找不到自己的房子了,請你們幫幫他們吧。(課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結構圖和課後練習第2題中的漢字,學生找對一間,房門就開啟)

3.指導朗讀第二部分。

(1)(師生合作讀)三個兒子創造了這麼多的漢字,回到“象形爺爺”身邊彙報自己的成績。你們能想像他們當時的心情嗎?老師讀作者的敘述,哪些同學願意扮演造字大王的一家?

(2)小組合作讀人物的對話。要求體會他們當時的心情加上自己動作、神態。

(3)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再練讀。

師質疑:老師不明白,兩位哥哥不想當造字大王嗎?爲什麼說三弟當選當之無愧?你能結合上下文,說說“異口同聲”、“當之無愧”的意思嗎?趕快和你的學習夥伴交流交流,再練讀這一自然段。

4.結合自例體會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1)從本冊中找出學過的形聲字。

師:老三當之無愧地成了造字大王,是因爲他創造的漢字最多,你們組能從本冊生字表中找出形聲字來說服別人嗎?能發現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嗎?老師給每組3分鐘時間,哪組找得最多,哪組的發現多,我們就封他們爲識字大王,好嗎?

(2)教師巡視指導,小組彙報。引導發現,再讓學生回憶學過的記憶形聲字的口訣:“形聲字,真好記。音形義,有聯繫,聲旁幫着讀字音,形旁幫着表字義。學習形聲字,辨認要仔細。”在引導發現的過程中結合字例提醒學生形聲字不能什麼字都認半邊。

二、學習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1.齊讀第16自然段。

2.小結過渡:今天我們參觀了幾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認識了他們的家庭成員,並瞭解了四種造字方法,這對於我們學習漢字很有幫助。

三、總結全文,運用方法

1.運用方法識記生字。

師:你能運用今天的新知識記住今天所學的8個生字嗎?同桌比比誰的方法好,點子多。比如今天所學的8個生字中就有5個形聲字“描、創、澇、妨、愧”,可以運用形旁加聲旁的構字方法記住讀音和理解字義。

2.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的漢字,鼓勵學生試着根據構字規律去識記它們。

3.(課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字例)引導留意觀察生活中所見的漢字,試着運用方法自主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