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幼兒園大班音樂優秀教案《雷神》含反思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優秀教案《雷神》含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音樂優秀教案《雷神》含反思

設計意圖:

《雷神》即爲英國作曲家愛爾加所作的雄壯有力的《威風凜凜進行曲》,是大班打擊樂演奏活動,這首進行曲非常形象,有感染力,所以現在已經爲許多國家軍隊儀式所採用。全曲速度雖然過快,但是曲調是大調式,節奏也爲較簡單的2∕4拍。樂曲分爲三個部分,是ABA結構,幼兒較能掌握。本活動是按照第二教時設計,它需要幼兒在運用身體動作和樂器演奏的同時嘗試爲樂曲配器和指揮。活動重點是根據節奏朗誦內容匹配相應聲勢動作,如:搖手、拍腿、拍肩、拍手、拍頭等動作,在熟練掌握節奏的基礎上,根據所提供樂器的特點進行匹配演奏,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在分段欣賞樂曲的過程中,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理解、表現音樂,用動作讓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更好的幫助幼兒理解和表現。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及性質,學習語音總譜和身體動作。

2、能根據總譜的結構及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進行節奏表演。

3、表演中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使自己的節奏與同伴保持一致。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1、《雷神》圖片、樂曲圖譜。

2、樂曲《雷神》。

3、幼兒人手一個樂器。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雷神》的兩幅畫面場景,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快看:天上怎麼了?

幼兒:閃電、打雷、下雨……教師:那打雷時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誰來學一學?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學念句子:雷聲轟隆隆。

教師:下過了雨,天又會變得怎樣?小朋友的心情呢?

幼兒:開心、高興……教師小結:有一首樂曲講得就是打雷、下雨、天晴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評析:透過兩張簡單的圖片,在幼兒直觀感知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單的交流,然後直接進入主題,引出《雷神》這首樂曲。)

(二)幼兒完整欣賞樂曲《雷神》。

教師配上說詞和身體動作表演。

(評析:這個環節是爲了讓幼兒對樂曲有一個大概的瞭解。採用視聽欣賞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透過大的圖譜,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着喜悅、好奇之心進入作品的美好意境裏,併爲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

(三)理解A段音樂,嘗試用語言圖譜和身體動作來表演。

1、教師配樂念圖譜。

教師:樂曲中都說了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卡,並逐句練習。)(評析:這一環節教師起到了示範作用,爲下一環節幼兒跟念做好了鋪墊。)

2、幼兒跟着音樂念圖譜。

教師:小朋友也一起跟着樂曲說一說吧。(播放音樂,幼兒集體念語音圖譜1—2遍。)

3、教師示範身體動作。

教師:現在小手也想來參加呢!我們一起看一看。(教師示範動作。)教師:剛纔小手都做了哪些動作?

幼兒:搖手、拍腿、拍肩、拍手。

教師:你們想來試一試嗎?我們來試試看。(教師可用誇張的動作提醒幼兒注意音樂的轉換部分。)

4、幼兒聽音樂做身體動作。

(評析:本環節教師結合譜圖透過自身的示範,幼兒模仿並創編多種方式的節奏表現形式,既避免了幼兒單調的節奏練習,同時又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理解B段音樂,並練習身體動作。

1、傾聽B段音樂,猜測故事情節。

教師:轟隆隆的雷聲過後下雨了,雨滴會滴在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呢?雷聲又會在什麼時候再次響起呢,我們從第二段音樂中聽一聽,找一找。

教師:從這段音樂中,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找出雨滴落到的身體部位,雷聲響起的`節奏點)

2、幼兒嘗試練習身體動作。

教師:我們把這段音樂也用小手錶演一下,雨點落在頭上我們做什麼動作?落在肩上做什麼動作?落在腿上做什麼動作?落在全身又做什麼動作?雷聲響起做什麼動作?(引導幼兒分別用拍頭、拍肩、拍腿、拍手等動作來表示。)

3、難點過渡句練習。

教師:小朋友有沒有發現雷聲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前面兩次打雷分別發出一聲,後面的兩次打雷分別發出兩聲。)

教師:聽一聽,前面兩次從閃電第幾聲開始打雷,後面兩次從閃電第幾聲開始打雷。(教師動作示範,引出前面兩次從閃電第四聲開始打雷,後面兩次從閃電第二聲開始打雷。)教師:我們來用小手試一試。重點練習。

(評析:這個環節是一個難點,教師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幫助幼兒理解、表現音樂,用動作讓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一定的情境也使幼兒在學習起來能保持良好的興趣,透過細緻的引導幫助幼兒辨別和記憶雷聲的不同。)

(五)教師出示C段圖譜,引導幼兒學習語音譜C段和身體動作。

1、教師朗誦語音圖譜。

教師:雷聲停了,天氣終於放晴了。我們聽聽第三段音樂說的就是這件事。(教師配樂朗誦圖譜。)

2、幼兒跟着音樂朗讀圖譜。

3、幼兒自主看圖譜做身體動作。

教師:你們能看着圖譜動作提示,讓小手也參加第三段的表演嗎?("陶陶"這個地方用什麼動作表演,拍手。)教師分別問:這是什麼動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目標定位明確,能夠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幼兒能夠用樂器爲音樂演奏,並能夠進行分聲部的合奏。在教育活動的設計上層次清晰,步步深入。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