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數學《誰先走》的教學反思

數學《誰先走》的教學反思

數學《誰先走》的教學反思

科學探究,一次就夠了嗎?答案是肯定的:不夠。從一次到十次或更多,這裏面有科學的較真,有思維的縝密,有大膽的質疑,有反覆的堅韌……就如拋硬幣的實驗,大人們都知道拋硬幣的概率是50%,但同樣的實驗讓中國孩子與外國孩子做,中國孩子一般只做兩次,最多也不會超過十幾次,但外國的孩子可以多次重複,可以做幾百次,幾千次,甚至上萬次。這種現象,很多中國人認爲沒有必要,認爲可笑或者浪費時間。笑過後,想一想:“爲什麼中國人科技創新的能力不強?”也許就是我們的教學中缺少了一份較真、一份執着、一份堅韌。

所以在執教本節課中,我試着用“提問、預測、試驗、解釋、交流”這一過程來引導學生開展擲硬幣遊戲活動

我們都知道,任何活動,一次的結果都只是或然的、而不是必然的,科學現象是可以多次重複的,科學結論要經得起反覆驗證的。所以哪怕是最簡單的活動,一次也是不夠的。爲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這個規則的不公平,需要學生繼續做試驗驗證。爲了保證遊戲次數,有必要彙總全班數據。於是我就增加了一個環節,讓學生重複做好幾次看似簡單的試驗,但其實是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透過反覆的試驗,學生不但判斷出這個遊戲不公平,還能進行修改,並且也很好地體會了等可能性和不確定現象的特點。

同時,我也注意到,如果能加強對學生在活動的交流的引導,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結合起來,比較、借鑑、反思,從而使活動更有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