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數學的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的教學反思

數學的教學反思1

上了《6和7的認識》後,我更加體會到興趣對於孩子們學習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我以“趣”爲中心,設計課堂教學。

一、創設新穎、有趣的童話情境。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來說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爲了讓學生們掌握這些知識點,教材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師生打掃教室的情境圖、尺子、數金魚圖,還有利於學生從圖像抽象出數的點子圖、小棒圖。

由於教材呈現內容相對來說較多,相互之間的缺乏聯繫,對於新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學習起來比較困難。6、7歲孩子的有效注意時間短,如果我們在一節課內呈現的內容、形式、太多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差。所以我設計了這個“水果王國運動會” 這個主題情境,將書本中的一系列相關知識點用這個虛擬的童話情境用不同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並將各知識點串連在一起,成功地激發學生的參於,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學習《6和7的認識》。

 二、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的數學教學除了使學生正確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外,關鍵的一點是要讓他們覺得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1、猜數、寫數的樂趣。爲讓學生建立良好的數感和符號感,能用數學符號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讓學生們觀察情境圖,從“水果王國運動會”裏,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水果運動員,用小棒把它的數量擺一擺。擺好之後,請一個學生到黑板上擺出他喜歡水果運動員的數量,讓其他的學生們猜一猜,他喜歡的水果可能是什麼?低年級的學生們好奇心很強,很想知道同伴們喜歡的是什麼,非常感興趣地到教學中來。

寫數時,讓學生聯繫生活說一說這6根小棒可以表示生活中數量是6的物體個數,並與寫數相結合,讓學生邊說邊寫,將枯燥的寫數過程變得有趣。

2、動腦的樂趣。

在學生已經擺出6根小棒的情況下,讓學生用最快的速度擺出7根小棒。讓學生們猜一猜,擺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樣擺的。透過學生動腦操作、敘述,使他們充分感知6與7的聯繫。

3、助人的樂趣。學生們對10以內的序數很熟知,在教學我透過讓學生幫助水果運動員按照一定的順序排隊入場、當小裁判報比賽結果的名次和幫助香蕉隊評選“運動明星”,讓學生感到可以用自己懂的數學知識幫助別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他們感到學習數學既有趣又有用。

4、在遊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在課中我設計了一場拔河比賽。選人蔘加比賽時,第一次蘋果隊5人,桔子隊6人,讓學生髮現數量的不等而引起爭議,讓學生們提出解決方案,有生提出“再加上一個人”,針對學生不完整的敘述,我故意在兩隊原有人數的基礎上各增加一個,再次引起數量的不等而引起爭議,然後再學生們正確的敘述中,爲蘋果隊再增加一人,公平地開展比賽。從這個活動,學生們充分體驗了5、6、7三數之間的大小,同時也注意到數學語言的敘述要準確到位。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達到了預設的要求,整節課學生學得輕鬆快樂,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地方,在基數序數意義的區別這一環節。雖然我讓學生爲香蕉隊評選“ 運動明星”,滲透基數與序數的含義,但二者的區別學生只是浮於表面上的感知。反思教學,如果讓學生對“第一名是左數第( 6 )個,有( 7)塊獎牌。”中的6和7進行意義上的解釋,就可以讓學生能更進一步的明確二者的區別。

數學的教學反思2

這是我第三年帶高三,前兩次都是在老家江西。出來後這幾年正好趕上新課改。年復一年的教高一高二數學。有時還跨頭教高一高二。對江蘇版新教材非常熟悉。07—08學年這一年總的說來,我是在忙忙碌碌地充實工作中度過這一學年的。我在工作的磨練中逐漸走向成熟。從小事出發,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名教師,是學生的榜樣。

在高二上學期時,理科班把高二下學期的導數與定積分先講,高二下學期文科內容不多問題不大。理科數學(選修2—2,選修2—3,三本選修書幾何證明選講座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選講五本書)旁人很難想象的認真的教完了全部高中課程,這跟我們的高二下學期計劃緊湊安排是密切相關的,爲高三數學複習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作爲一名高考數學教師,要全面理解考試大綱,第一輪複習時我們全體數學老師學習了07年廣東的高考考試大綱和07—08適合我校的數學複習計劃,08年3月又認真學習了08年廣東的高考考試大綱。有的老師雖然教高中數學好多年,但對廣東教材不熟。所以我們要求所有老師要熟悉全部教材,明確教學目標,並透過教學實踐逐步制定出雙基訓練與能力培養的綱目,要把握住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單元備課要高瞻遠矚;每課時備課要落到實處;課堂教學則付諸實施,並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輔導要有針對性;認真批改作業,力求全批全改;輔導與作業是檢測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應隨時記錄在案,積累資料。所以我每天早起晚睡,爭分奪秒的搶時間。有時問題的學生多,我就耐心地給他們解答,做到了讓學生高興而來,滿意而去。在教學上我立足於全局,讓學生各有所得。適應課改要求,把握高考特點,進行有效教學。

研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到了高三,複習資料多如牛毛,如果陷入題海戰術,勢必”事倍功半”。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的教學特點,對資料作出恰當的、獨到的二次加工;能夠根據課堂上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對教案作出及時的、靈活的調整與改變。也就迫使我實現從教材到教案,從教案到教學的兩個創新。一輪複習我們選了寶安區的20xx年廣東新高考總複習並選了07年廣東各地高考模擬題與07年廣東高考題,二輪複習我們選了20xx年廣東高考數學(文理科)零距離突破—專項提高與測試,三輪複習我們選做廣東各地08年高考模擬題與寶安區下發的資料,這其中我們還要求在總體計劃不變的前提下各班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選擇性的做題。

爲了適應要求,我努力做到:不急於求成,從課堂教學點點滴滴的改進做起。課改要求我們“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這無形中給高三的老師帶來很大的工作量,上網,查閱參考書……真可謂披星戴月,有時爲了一道例題,剛躺下,靈感一來又爬起來……

對學生,我堅持從嚴要求,講求複習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衆所周知,高三數學練習測試幾乎每週一次,利用好這些測試機會可以發現學生數學學習中的很多不足,教會他們分析試卷:將存在問題分類,建立錯題本,總結經驗教訓,注重質量和實效。

提高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應及時發現自己在業務上與教學上的空缺與弱點,有的放矢地參加業務進修。區裏和市裏的會議我都積極參加,並且在聽課的過程中認真聽講。“學然後知不足”,透過教學,我更加清楚教學相長的意義,更加清楚教師的“一碗水~和一條溪流的辨證關係”。我相信在全體數學老師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高考中我們年級的數學成績一定會達到複習計劃中的目標,在今後我們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數學的教學反思3

在這個活動中我透過闖關遊戲的形式進行,孩子都很感興趣。從活動中孩子的表現看,孩子對上下疊置的空間位置關係都很明確,能清楚地分辨從上往下數與從下往上數的位置關係。在這個活動中我還注重一點就是根據我班孩子合作能力比較差這一點,所以我設計的這個活動大多數都是以合作的形式進行,如在第二個環節的闖關遊戲,從4人到8人一組,在第一次遊戲時有個別喜歡錶現的孩子(鍾鎮陽、陳朗)不理同組的同伴,自己拿了積木就搭,結果他們組是最後一個完成的,於是我與孩子一起分析了原因,爲什麼?引導孩子商量着怎樣合作完成任務。在後面的兩個闖關遊戲中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商量合作完成任務,而且每一次完成任務後孩子都很有成就感。在最後一個環節與孩子一起發現生活中疊放的物品時,孩子們的發言也非常積極,也發現了疊放的好處,如佔用的空間少,又美觀等。

從這個活動的效果看,孩子對空間位置都比較熟悉,疊放的物品會比較節省空間,同時也很整齊的道理孩子也懂,如果能把重點放在實踐學習如何利用空間位置上,如讓孩子擺放積木,讓孩子思考怎樣擺放可以裝得最多,把各種不同大小的玩具放進櫃子的那一層最合適等,對我班的孩子挑戰性會更大一些。

6、大班數學《認識時鐘》教學反思

對於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說,認識時間十分重要。因此我們本次的數學活動內容爲認識了時鐘上的整點與半點,知道了整點與半點時分針與時針在鐘面上的位置。所以在本次數學活動《認識時鐘》中,在設制目標時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爲認識整點與半點,並能準備地說出時間,我把活動的難點定爲了讓孩子知道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那麼在活動開始時,爲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引題的時候引用了遊戲“起牀了,上學了”,讓孩子在我出示的圖片中說一說自己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是幾點鐘,接下來我引出了鐘錶,讓幼兒認一認鐘錶的結構,並且找一找鐘面上整點與半點的時針與分針的位置是否正確,如有錯誤之處請幼兒幫助改正,透過這樣的一個遊戲使幼兒又一次鞏固認識了整點與半點,而且在遊戲上學習幼兒的興趣也很濃厚。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要來引出今天活動的難點,讓孩子掌握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所以在活動中,我出示了一個時鐘,讓幼兒透過實物來掌握所學的知識。首先我先讓幼兒瞭解了在鐘面上時針是哪一根,分針是哪一根,並且瞭解了在鐘面上走了一圈是什麼概念,從而引出後面分針走一圈時針有什麼變化,讓幼兒透過自身的觀察得出結論,知道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也就是一小時。在認識時鐘的活動中,個別幼兒對於整點半點了解的還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學習過時針分針的運轉關係之後,再來說一說整點半點,讓孩子瞭解在半點時,分針走到數字6時,時針也是在走動的。也爲下面幼兒的操作部分打下基礎。

在整個數學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對於學習鐘錶的興趣濃厚。但是我覺得在活動結束之後也可以加上一個遊戲活動來呼應前面部分,那麼結束時用遊戲活動也可以更好的幫助幼兒鞏固本次活動所學到的知識。在活動中可以要求每一位幼兒準備一個可以撥動的小時鐘,這樣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教師報出的時間親自動手撥動,也能更好的認識時間。

數學的教學反思4

三分教學,七分管理”優秀教師的經驗總結裏總會有這句話。是的,有效的課堂管理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我所欠缺的就是對課堂的有效管理,怎樣才能做到有效呢,由於個人能力有限,一直不能很好的做到對學生的有效管理。

今天拿起《有效教學》隨手翻到84頁,恰好是有效管理一章,就認真的讀了起來從中知道了: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管理得好,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提高,反之,會起到事半功倍,甚至徒勞無功。如何做到有效的管理呢?課堂需要規則,要管理好課堂,首先要建立好課堂規則,使學生明白自己在課堂活動中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當這些規則變成學生的一種習慣,就會形成愉悅的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需要鼓勵,實踐證明利用懲罰式的管理來控制課堂效果是最低的,應該採用激勵方式,形成積極向上的氣氛,才能調動學生的專心投入的熱情,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提高。

課堂需要協調,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皮爾遜說“爲了得到教師的愛,學生可以去做各種教師所喜愛的事,甚至去學習他最不感興趣的科目”可見師生關係的融洽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數學的教學反思5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爲人們的常識,因此,數學教學不能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這樣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學生學知識是爲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爲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老師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纔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啓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爲"用數學"。

合作探究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例:"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爲單位,調查、瞭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必須透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透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採訪或查閱資料,經歷蒐集數據的過程,蒐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第26頁3題的作業爲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圓、多邊形設計一幅圖,並說明你想表現什麼。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佈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爲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後,老師作爲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着求知慾和表現欲。

數學的教學反思6

不知不覺中,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現已結束,感嘆時間的飛逝。歲月如流水,容不得一刻停歇!回顧這學期的工作,有付出,有收穫。由於初接本班,二年級上學期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挑戰意味着更大的付出,雖然忙碌,但也充滿歡樂、充滿喜悅。新課程呼喚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在反思中經驗纔會得到提煉和昇華,才能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總結,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不僅在課前、課中要反思總結,尤其是課後更要反思。現對於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進行全面的反思:如何讓學生樂學、願學、學會,我覺得興趣是關鍵!可以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啓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鬆學習。例如:教《觀察物體》時,讓孩子們準備自己喜歡的玩具,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然後給其他小朋友示範講解,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發展孩子的空間概念。在學習《鏡面對稱》時,請小朋友上講臺表演,感知鏡面對稱的特點,使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對日常生活中直觀現象的直觀體驗。

二、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數學思考。

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吸引學生的身心,讓學生主動關注學習的內容;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經驗,爲學習新知拋磚引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數學思考。創設的問題情境,首先要有現實性和思考性,其次還要有針對性和挑戰性,最後,更要有趣味性。例如:教《乘法的初步認識》時,透過問:“小朋友們,你們去過遊樂場嗎?”把小朋友帶入到遊樂園的情境中,(出示遊樂園情境圖)問:“你看到了什麼?這些小朋友們在幹什麼?”,“那你能算一算玩摩天輪、玩過山車和開小火車的人數嗎”引入到計算摩天輪、過山車和開小火車的人數,在此基礎上列式計算認識乘法,建立概念。這樣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有用處,就容易激發興趣。學生產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慾望,從而匯入新課,學生躍躍欲進,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爲探究新知創下良好的開端。

三、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摘桃子”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例如:教《5的乘法口訣練習課》時,針對孩子們喜歡比賽,喜歡得五星的心理,創設了奪星比賽情境。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回憶5的乘法口訣,並進行了齊背、抽背和口算題搶答。旨在喚起學生的記憶,針對較難的幾句口訣進行進一步的複習和鞏固。學生的參與面較大,積極性也較高。在學生的知識和情緒熱身之後,透過由淺入深的四輪比賽(口算、看圖解決問題、比大小、應用題),使學生在比賽中積極參與,積極比賽,從而理解、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穫,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交流合作,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在教學時,放手讓學生交流合作,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會大大出乎我們意料之外。透過小組討論交流,一方面,有助於學生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相互接納。學生的合作與交流,不僅使學生吸納與同化他人的優點,優化自己的做法,更透過交流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化,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同時還使大家分享了共同進步的快樂。例如:教《統計》時,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到數據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學生的親身體驗。在這節課中,怎樣才能知道喜歡各種動物的人數,很自然地引入統計,然後學生又根據數據製作統計圖,當由以前的一個格子表示一個人過渡到1個格子表示2個人時,充分讓學生討論“格子不夠了怎麼辦?”這一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想辦法,最後得出了在數據比較大時可以用一個格子表示2個單位的辦法。使得教學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發了學生創新意識。

五、激勵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本學期中我採取了激勵政策,透過獎勵小紅花的方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如果某個學生上課表現好積極思考回答問題或者作業做得好,就獎勵給他一個小紅花,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論什麼樣的學生都有獲得獎勵的可能,只要他在進步,就會獲得獎勵。

以上是我對本學期的教學反思,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會繼續努力,邁上新的臺階。

數學的教學反思7

上個星期五,張老師對我們進行了數學第二單元的測試。

很多同學被填空題和操作題難住了。有的人這邊問問、那邊問問,有的人東望望、西望望,沒一個認真的!我想,這都是因爲平時張老師叫我們背的定義沒背,家庭作業不認真做上課不認真聽講的緣故啊!

試卷發下來了,我看到大部分同學都考得很差,連一個考滿分的也沒有!教室裏所有的同學都在問答案。我回到座位上,我的試卷也被齊朵朵拿去看了,唉!

考試時,我也被填空題的第四題給難住了,我睡在桌上瞄同桌的卷子,但我絕望了,因爲我同桌也被難住了。做操作題時,我用三角板拼角時,心裏就急得很,想!快做完了,要快一點!就把角的頂點畫彎了。最後一題我不該錯,全班就只有我沒有寫等於符號,白白的丟掉了0。5分。

我做錯的原因就只有一個,就是:心很急。因爲我心急,把定義忘記了;因爲我心急,畫錯了角;因爲我心急,沒有寫等於符號!爲什麼心急?是因爲我一直想着要比別人速度快一點,一直想着不能輸給別人,我還沒有得過第一,所以我的心就變得更急!

我覺得,跌倒了還要爬起來才行,因爲失敗是成功之母,所以,以後我們還能是全年級第一!

數學的教學反思8

實踐活動課以鞏固、應用、拓展數學知識爲目標,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學會數學的思維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課學生走出教室,透過遊戲的形式,在玩中學、玩中悟,體會到數學的奇妙和有趣。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在實際體驗中激發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爲:“學習是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的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也就是說當學生有積極的態度和情感時,才能使大腦的活動得到促進,使各種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興趣是思維的原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依據實際情況用遊戲形式將教材提供的內容活動化,如投圈記錄、走迷官等,使學生個體全身心地置身於真實的數學活動中,切身感受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體會做數學的快樂。

2.嘗試嶄新的教學組織形式。

就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說,要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不但要從觀念和方法上進行變革,還需要組織形式上的創新,實現教學形式上的多樣化。

A、離開課桌,走出教室。

在本節課中,我根據內容的需要,讓學生離開課桌,走進教師爲他們設計的遊戲活動中,把學習內容與遊戲緊密聯繫,使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學數學、用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爲學生的探索學習和技能訓練創設了一種愉悅、和諧、自主的氛圍,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主動參與新知識的構建過程。

B、多人上課,共同輔導。班級授課的缺點有樣一個缺點:過分強調整齊劃一和集體統一,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爲了改進這一缺點,本課分組活動時,一位老師負責一組同學的指導工作,嘗試着多位老師一起管理和指導,以提高活動的效率。

3.把握靈活的教學內容要求。

教師在把握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處理了教材,把序數、計算、統計等學習內容融於各項活動之中,在統計上要求學生自己或他人幫助能記,會看懂誰幾個;在走迷宮中初步感受到同一問題有多種不同的答案,同時指導學生要有序地思考一些問題。由於要求簡單,把教學任務融於數學活動中,既能完成教學用書上所有的教學要求,又能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滲透數學思想。

4.感受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

本節活動課涉及的內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10以內數的基數、序數含義,數的組成、比較大小;10以內數的.加減法;簡單的統計思想等等。儘管教材中將上述內容安排在一個一個具體的遊戲中,但由於篇幅的限制,許多創意不可能都寫進教材。根據本節活動的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徵,採用了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開展各項實踐活動,獲得了較大的成功。如回答問題的提問方式、做走迷宮遊戲、投圈統計等。強調學生參與現實、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體現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數學意識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這節課中,所設計的各項活動,均爲學生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提供了平臺,爲學生的相互交流、表現自我創造了機會,使學生能夠用自己所喜歡的方式方法去解決問題,體驗成功所帶來的樂趣。

數學的教學反思9

時間與生活是息息相關,而大班孩子再過幾個月就要進入小學,認知時間,體會時間與日常生活的關係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單純地對孩子說你要好好把握時間那就更顯得十分抽象,因而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將認識時鐘、學看整點、半點定爲主要的學習內容,並在學習的過程給予孩子無形的時間觀念,在本次學習活動,班上孩子基本可達到學習目標,分析有下列幾點:

1、具象思維轉爲抽象思維:在本次教學中,我先引導孩子認知具象的時鐘,(其中包括時針、分針、秒針及刻度)給予孩子一定的知識經驗,緊接透過時針、分針賽跑的遊戲,引導幼兒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從而爲幼兒認知整點、半點奠定基礎,這個遊戲不容忽視,因爲這是本次活動重點突破的關鍵點。這使幼兒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幫助他從具象思維轉爲抽象思維。

2、幼兒學習形式多樣化:本次教學採用了集體學習、小組學習及個人學習,孩子都樂於,當中的小組競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幼兒的團隊精神。

3、生活經驗遷移:數學活動最終落腳點應是生活,在本次教學中,我多次讓幼兒與生活相聯繫,如第一情景引入,讓幼兒意識到時間對生活的重要性,在活動最後環節,讓幼兒都來說說除了時鐘還有什麼可以知道時間,幼兒說了非常多(手機、電話、電飯煲、電冰箱、超市裏電子錶等等)同時我還結合古代人感知時間的方式(沙漏、竹杆、報更)及自然界的時鐘,這些更是深深吸引幼兒。

數學的教學反思10

一以幼兒熟悉的兒童節目入手,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透過觀察、交流,讓幼兒初步感受大於號的方向性和外形特徵。

三結合上圖觀察、比較、交流,讓幼兒初步感受小於號的方向性和外形特徵。

四以比較的方式,運用語言、肢體動作等,引導幼兒進一步發現、感受大於號小於號的方向性與外形特徵。

五透過課件學習和動手操作,使幼兒理解了符號的含義,並在數的比較中學習兩個符號的運用,從中培養幼兒比較、判斷的能力。

六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靈活運用新知識。

數學的教學反思11

擔任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半年來,在不斷地摸索和學習中進行教學。認真回顧這半年的教學工作,現對自己的觀點和做法進行重新思考,將反思所得總結如下:

第一,摒棄舊的教學觀念,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改變了自己在以往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角角色:將要講述的內容爲自己編好“劇本”,然後自己在講壇上盡情演繹,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現在是給學生編好“劇本”,爲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充當主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演繹,自主、合作地獲取知識。

第二,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要讓學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須爲學生設計好適合學生演繹的劇本。因些,本人認真鑽研教材,爲集體備課和學習材料的設計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三、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標努力提倡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差別,不挖苦、不譏諷,相反在問題情境的設定、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中,都要儘可能讓全體學生能主動參與,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所爲和有所不爲或有能者有大作爲,小能者有小作爲的練習。如在七年級第二學期,學完“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後要求學生完成一些給出方程編寫聯繫實際的應用題,並讓學生交流評議,這樣有能者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題的背景透過借鑑書本完成。

第四、在課堂教學上突出了精講巧練,做到堂上批改輔導和及時的反饋。

由於人數較多,新學生的數學層次參差,有針對性的輔導還不完善。另學生學習的參與度還可以提高,體現在小組討論、新知識的舉例交流等合作學習,今後還可適當增加。七年級的學生學習方法較單一,可加強學法的指導。

第五、改變單純以成績高低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的傳統評價手段,逐步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手段與形式: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又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

數學的教學反思12

這個月主要進行了函數的應用,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的教學,中間歷經了期中考、校運會等。

有關必修1最後一章函數的應用主要突出了應用,教材透過對幾種不同增長的函數模型的學習,解決了一系列的實際問題:獎金的分配方案問題、投資分析問題、計算機病毒傳染問題,人口增長問題中有關的運動問題,銷售量問題、體重身高分析問題、考古問題等等,緊緊把握了課標的要求,將具體要求很好的落實到了教材的實際內容當中,透過大量豐富有趣的實際問題的分析解決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積極性。在必修2的空間幾何體中,教材改變了以往教材中過多涌現概念使學生難以理解望而生畏的局面,採用針對具體的空間幾何體來認識其結構、特徵,再透過解決有關比較簡單的問題,使學生自然的形成有關的概念,這樣便於學生正確的理解和辯別,更注重了數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更現實化、大衆化。另外,透過從簡單幾何體的結構到畫出比較簡單的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以及對一些比較簡單的幾何體的表面積,體積的計算,真正體現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數學也是科學嚴謹的,具有很強的邏輯理性的,重基礎並不等於不講嚴謹。

另外,覺得對學生的要求是得過高,應該要切合學生實際來要求。教材的部分地方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過高,例題與習題脫節,有些題目上升的梯度太大,使教學不易進行,導致或多或少的用拖延課時來彌補的狀況。

最後希望加強對新增內容的教學指導,現在,對於新課程我們都處於摸索狀況,對新增內容不能很好的把握。因爲這些內容有的接觸很少,有的內容教師自己都沒學過,所以希望教材中能努力的澄清一些模棱兩可的問題,以不同的形式儘量幫助一線教師領導悟教材的意圖和所要達到的目的,從而使新課程的實施更加廣泛,更加科學。

數學的教學反思13

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這個學期的新課改歷程,有很多感悟。這一學期,我們繼續實行“三五五’模式教學,並將各個環節逐漸完善,身爲第一線的科任老師,從課改理念的學習,到深入課堂進行課改實驗,我從中受益匪淺,可以說“在數學教學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一下反思:

1、認真把握教材重點難點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認真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哪、與前面的知識有怎樣的聯繫、與後面的知識又有怎樣的關係?教學難點難在哪?是難在所要學的知識比較抽象,還是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在分析了教材,思考了自己、他人已有的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再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方可編寫學案。另外,學案內容設定上要有層次性,讓每個學生每一節課都有收穫,尖子生也能吃得飽。教學中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學習的意義與價值。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繫,以致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而我是一名課改教師透過學習和實踐,基本上能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從生活中匯入,在生活中學習,到生活中運用。如:開始曲線與方程一章的學習時,我就這樣引入:“錐曲線與科研、生產以及人類生活有着緊密的關係。早在16、17世紀之交,開普勒就發現行星繞太陽執行的軌道是一個橢圓;探照燈反射鏡面是拋物線繞其對稱軸旋轉形成的拋物面;發電廠冷卻塔的外形是雙曲線……爲什麼圓錐曲線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呢?我們可以從它們的幾何特徵及其性質中找到答案。”

另外,在對教材有較準確的把握後,教師應思考自己、他人已有的實踐經驗,即自己在以往教學這部分知識時,是怎樣組織教學活動的,有哪些成功和不足之處,需要怎樣改進;別人在執教這節課時有哪些精彩之處,哪些方法可以直接借用,哪些方法需改進。從而,逐步篩選出本節課的教學方法。

2、“三三五”模式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水平。

透過學習新課改的培訓材料,我意識到:“學習方式不僅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而且成爲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傳統課堂一味地採用灌輸和強化訓練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學生是踏着別人踩出來的路走,而新的學習是要學生自己去找路走。課堂教學中我不僅能關注讓學生獲取知識,同時也能關注學生獲得這些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水平和能力。

3、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組織學習活動還不夠到位。由於學生人數過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參與面不是很廣,往往讓少數學生參與,而大部分學生成爲“旁觀者”;二是關注弱勢羣體不夠,課堂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有部分學生能積極舉手發言,能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能熱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課堂舞臺的主角,能給課堂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但細細觀察會看到,在這熱鬧的背後又隱藏着許多被遺忘的角落,總有一部分學生在成爲觀衆和聽衆,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根據兩點所想到的:要想改變上面的狀況,我認爲:首先要深入學習《數學課程標準》並進行理論聯繫教學實踐的深入思考與研究。教學中設計的學習活動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現實性、挑戰性;而應該設計具有層次性和開放性的活動,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穫,都有體驗。再次在教學中我們不能純粹追求活動數量的多少,而應以追求活動的質量爲宗旨,這樣纔可以保證各個學習活動都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還可以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力爭做到“好生吃得飽、後進生吃得了”,可提供各種層次的彈性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選擇、實踐和解決。

4、在每一節課之後,我們都應認真反思教學方案的實施情況。透過本節課教學,教學的目標是否達成,教學的效果如何?哪些地方處理得較好,哪些地方需進一步改進。有空多聽其他老師的課,揚長避短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新學期,我會逐漸摸索,進一步完善新課改。

數學的教學反思14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爲人們的常識,因此,數學教學不能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這樣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例如: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之前佈置了一個作業:詢問銀行的叔叔阿姨當前存款的種類、好處、方式方法等,如果自己的爸爸媽媽是銀行工作人員那可以直接詢問或請他們到我們的課堂上來親自給我們講一講,再準備幾張空白存款單。第二天,我上課之前檢查同學們的準備情況,發現同學們準備的非常充分,因此,這堂課同學們非常的活躍,積極性非常的高

學生學知識是爲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爲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教學“圓的認識”後,我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到操場上畫一個半徑爲5米的圓。有的學生想到兩個人用一根長繩畫圓,有的想到一排人轉一圈畫一個圓,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圍一個圈,沿這個圈畫出一個圓。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解決“爲何現實生活中車輪都做成圓的,而車軸都裝在圓心上?”、“當有人在表演時,觀看的人羣自然的圍成一個圓,這是爲什麼?”“爲什麼羊吃到草的最大範圍是一個圓形?”這些實際問題。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爲“用數學”。

數學的教學反思15

在一段時期的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着幾點問題:

1、很多問題都要靠我講他們聽,我講得多學生做得少,同學們不善於擠時間,獨立動手能力比較差,稍微變個題型就不知所措,問其原因,回答不會,做題沒思路,一沒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時做題少,很多題型沒有見過,以致於思維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做起題來有困難。

2、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紮實,有些該記憶的公式沒有記住、該理解的概念沒有理解,尤其是立體幾何基本問題的求法,複合函數的求導法則等,導致做題時不知該用哪個公式,還得去翻書。

3、上課聽課的效果不好。大部分同學都說,課堂上我講的東西極大部分能聽懂,但一到自已做題就不會。其實這部分同學聽懂的只是對某一道題表面上的東西,其實質的東西,它所蘊含的思想方法,沒有融入到其大腦中,不會舉一反三,沒有從問題的表面看到本質,思維沒有得到昇華,課下又不鞏固複習,導致講過的題型仍然不會做。

4、現在有少數學生比較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問題他知道思路後,就只知道說不動手,數學課桌子上不準備草稿紙,以致於每次考試都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不了高分。

標籤:反思 數學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