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

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

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

10月,根據xx市初中化學學科協同研修活動的安排,作爲一名剛上任一個多月的新教師,我有幸作爲我們學校的主講老師講授第三單元“課題2原子的結構”,很感謝學校以及各位領導和老師給我這次學習機會。

在備課過程中,自己也很清楚地知道這節課內容雖少,但由於知識本身抽象和學生缺乏對微觀世界的想象力,使得學生對原子的內部結構的認識存在一定難度。在試講前,劉老師和李老師也給了我十分寶貴的建議:1、在原子結構發現史中的原子模型,可結合生活中的實物便於學生想象。2、在原子結構探索中不夠深入,對α粒子散射實驗的探究過少。

3、多給學生探究活動,討論和交流的機會。

因此,我的備課中,十分注重哪些地方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怎樣引導探究。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難點,播放原子結構發現史相關圖片,圖文並茂,形象直觀,透過分析和討論原子結構的科學史料,提高學生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將透過有關原子結構的圖片和課本上的表格,使得學生學會從中獲取資訊,並對資訊進行總結和歸納,透過一系列問題的探究,讓學生逐漸認識原子的構成,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試講後,大家聽後又提出了好多寶貴的建議:如李吉麟老師並指出我的一些科學性錯誤和口誤:中和電性、電子轉動等。

透過這次的講課,自己也學到了很多。如對於這樣的理論課,內容雖然是認識原子的構成,但不能侷限在原子上,應讓學生對微觀世界有一個初步印象,能整體全面地看問題,而不能侷限於一點。在教學中,要協調“講解”和“探究”之間的關係,主要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爲主。在學生活動中,不斷用問題引導他們進入思考狀態,爲他們提供討論、交流、表達、合作的機會。把教學定位在一種交往的對話關係之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此再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