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原子的構成的教學反思和建議範文

教學建議:

原子的構成的教學反思和建議範文

1.本課題內容是學習化學的理論基礎。對學生而言,研究一種看不見的粒子的構成會有很大困難。因爲學生缺乏粒子的觀點,我們在第三單元講解水的組成時,就藉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水電解的微觀模擬動畫以及解釋圖片,這個模擬動畫可能會使學生從感性上認爲原子是一種實心的球體。因此本節課我們仍然建議教師們採用多媒體教學,尤其是透過動畫讓學生觀看原子內部的模擬圖。

2.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想像能力,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上面也講到本節課抽象內容比較多,要求學生在腦海裏要建立一個立體原子的原子內部模型,因此,也可以自己動手製作一個原子的立體模型等。

3.對於質子、中子、電子的質量及電性的關係,建議透過學生閱讀原子內部的帶電情況圖進行自我歸納。特別是關於“原子爲何不帶電這個問題”可以用具體的原子進行說明,指出原子中質子所帶的具體電荷、電性,及電子所帶的具體電荷、電性,從而得出原子不帶電的結論

4.關於原子核體積和原子體積的相對大小,除了教材中的類比思維,還可以透過學生活動建立直觀印象,如:在一張紙上畫一個圓圈代表原子核,那麼按照想想象製做原子模型,則景外邊緣應該在哪裏?是否超出了這張紙?是否超出課桌、教室、教學大樓、學校

5.讓學生聯繫生活中、透過討論提出“應如何使原子質量的大小表達得更方便、更直觀?”的方法,然後提出化學中的方法和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值的獲得,可以滲透講解化學史中對相對原於質量標準的規定的演變過程。爲了建立“碳12原子的1/12”定義爲標準的印象,建議直接給出數據,利用公式帶入數據算出性對原子質量,最後歸納出“碳12原子的1/12對所有原子都是不變的”,是一個固定值,從而幫助學生理解。

6.對比電子、質子、中子質量時,可以給出實際的數據並得出結論“一個質子質量=1832個電子質量,從而得出原子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中。

7.類比、歸納是不錯的.方法,將教學過程設計成圖表,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得出規律。對比電子、質子、中子質量時,可以給出實際的數據並得出結論”一個質子質量=1832個電子質量,從而得出原子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中。

本節課的優點:

1. 本教學設計運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模式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更有效地提高學生解決化學開放性題目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

2.這節課的內容較爲抽象,要讓學生掌握原子內部結構及微粒間的關係,我們透過數據的量化、科學的推理、真實的圖像讓學生認識。“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的結論需要經過推理完成。

3.這節課充分利用圖片、動畫,化抽象爲形象,讓學生認識微觀世界,又透過多種表格,讓學生認識微粒間的關係,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4.邊學邊練,讓學生牢固地掌握新知識,內容充實,課堂容量大,學生小測反饋情況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不足之處和改進設想:

在細節的處理上不夠果斷、靈活,時間的安排還有不夠合理之處。整節課的內容較簡單,設計的練習題欠梯度。假如能加入英國化學家盧瑟夫所做的α粒子散射實驗,即可以增加趣味性也可以提高難度,更接近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