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初三公開課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三公開課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公開課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

初三公開課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1

從這學期開始,我們學校繼續實施以“導學案爲載體,學生自主探究爲主旨”的教學模式,並在基礎年級初一、初二、初三、三個年級中全面展開。對我來講,是第一次接觸,凡是得從頭開始。

我透過以前聽說過導學案的情況,又認真學習了縣編材料——《教海引航》中有關導學案的理論知識及精神,特別是關於化學學科對於實施導學案的模式及過程或程序。學校也不時的統一打印有關材料集中學習。雖說有了大面的認識,但具體實施到每一節課中,這是一項既艱鉅又重大的工作。慢慢摸索了近半個學期,可以說現在設計一節導學案比較得心應手,但是也存在一些需進一步改進的問題,下面我就《原子的結構》這節課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透過《水的分解與合成》這節的學習,學生已經建立起分子、原子的微觀概念,知道分子、原子很小,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對於原子是否再分,學生可能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想法:有的學生認爲,既然分子可分,原子就一定可分;也有的同學認爲,原子在化學變化中都不可分,原子應該是最小的粒子。對於這兩種想法,不要盲目給出結論。可以透過再現原子結構發現的歷史,使學生感受認識物質的一般規律,培養學生對科學家的崇敬之情,同時培養學生敢於對權威質疑的科學態度。所以本節的起點應建立在瞭解人類原子結構的歷史過程,使學生初步瞭解認識物質的方法,培養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學習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上。

二、建立本節學習目標:

1、透過學習原子結構的發現史,學會用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評價科學家在科學上的貢獻;學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培養科學研究的科學態度。

2、認識原子的構成,知道核電荷數、質子數和電子數的關係。

三、導學案具體導學過程:

1、 課前準備:(1)分子與原子的本質區別。(2)分子與原子的聯繫。

2、 自學:學生帶着以下問題自己學習本節內容。

(1)原子能否再分?有哪些化學家參與了發現原子結構的過程中?

(2)誰的觀點更科學?爲什麼?

(3)請你描述出原子的結構?

(4)原子的結構中,粒子之間的關係又怎樣?

(5)學生以自己發現原子結構的身份,能簡單描述過程?

根據導學案的實施,我認爲還沒有很好的達到預期的目的,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一)怎樣幫助學生建立起原子的微觀結構問題——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原子的結構知識在初中化學中是很抽象的一部分內容,學生很難理解。只憑課本彩圖和文字描述,學生對原子的發現過程沒有很好的在腦海中建立,只是填壓給學生,爲了起到更好的效果,最好加以幻燈片或動畫演示的多媒體教學,可以這樣的問題進行設計:

1、道爾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提出了一個什麼論斷?這個論斷對嗎?

2、你如果是湯姆森,你該怎樣反駁道爾頓?

3、湯姆森提出了一個原子模型,符合實際嗎?

4、盧瑟福用a粒子轟擊金箔,他的預期效果怎樣?這樣預期的根據是什麼?最終結果又怎麼樣?

結合這4個問題的引導,以人物爲敘事線索,從師生關係入手,既能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認

初三公開課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2

本節課內容是九年級化學課標人教版教科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本課題是學生學習元素及其性質的基礎,在教科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本節課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在於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知之較少,爲探究活動製造了困難:哪些地方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怎樣引導探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相當好了。在這方面也做過一些嘗試例如:爲匯出“原子的結構”時,我適時地播放課件電解水的微觀圖示,動畫的運用使學生較爲直觀的認識了物質發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質。體會到適時的運用多媒體手段確實有助於抽象知識的教學。

但是由於知識本身抽象和學生缺乏對微觀世界的想象力,使得學生對原子的內部結構如何,一下子也難以想象,此時我又適時地播放課件α粒子散射實驗、盧瑟福的核式結構模型,然後小結原子的內部結構。透過分析和討論原子結構的'科學史料,學生們提高了想象力,激發了學習的興趣,瞭解了科學的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們領略了神奇的微觀世界,使微觀變直觀,抽象變形象,還初步知道了獲得實證的途徑,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這一課題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難點,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再結合教師設計的有關動畫效果,使抽象知識具體化、複雜知識明瞭化,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擴大了資訊面,在幫助學生領略和體驗微觀世界,提高想象力,創新能力,使微觀抽象的原子變爲直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接受這些較爲抽象的知識,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不足之處:本節課最大的缺點就是講的太多,學生探究的偏少。對於這樣的理論課,如何協調“講清”和“探究”之間的關係需要進一步學習探討。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從全方位、多角度來考慮問題、描述問題,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宏觀現象想象微觀世界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初三公開課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3

1、這一節教學內容幾乎是全新的,只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即可,切勿任意拔高。

2、本節教學中,主要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爲主。在學生活動中,不斷用“問題”引導他們進入思考狀態,爲他們提供討論、交流、合作、表達的機會。

這節內容雖然是認識原子,但不能侷限在原子上,應當讓學生對微觀世界有一個初步的印象,能整體全面的看問題,而不是侷限於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