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分子、原子》的教學反思

《分子、原子》的教學反思

《分子、原子》的教學反思

我們都知道,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基本粒子有三種--分子、原子、離子。教學中先出現分子、原子,然後出現離子。在學生學習離子之後,就必須向學生提出:構成性質的粒子除了分子、原子之外,還有離子這種粒子。而每當這時,學生就很容易將這三種微粒進行比較。這對初中學生而言,他們的微觀想象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好多學生理解起來就產生了障礙。例如:有的學生會問:“老師,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那原子呢?”這時,我就要用許多相關的內容去給他們解釋。可很多時候學生聽後,從他們的表情中我就能看出來:他們並沒有完全聽懂。對於初中學生而言,他們剛剛接觸化學知識,想讓他們理解透徹,那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況且現在的農村教學,還沒有達到能把課件製作、網絡教學帶到課堂去幫助學生們“想象”的程度。

其實,我認爲,對於分子、原子、離子這三種微粒,只有當它們直接構成物質時,才能保持這種物質的化學性質。如果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無關的比較,還給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礙。因此,我仍贊同以前的舊教材(三年制初中教材)的說法: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這種說法最恰當不過了,因爲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微粒除了分子之外,還有原子、 離子呢!這樣,學生理解起來也容易多了。

“ 原子”的定義是: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學生理解有困難,是教學中的難點。因爲當學生在學習NaCl的形成過程中,出現了電子的轉移的情況,這時由原子變成了離子,而原子和離子的化學性質是完全不同的。結果,課後有的同學就問我:“老師,不是說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了嗎?那在2Na+Cl2=2NaCl中,從原子中‘跑’出了電子的轉移了呢?”這時我只能解釋說一種原子沒有變成另一種原子,只是變成帶電的原子,即離子。因爲事實確實如此。

所以,我認爲,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對於初級階段、啓蒙階段的初中學生而言,如何給“分子、原子”下一個更好的更恰當的定義,能夠幫助他們去更容易理解、接受這些微觀粒子,是很必要的。

標籤:教學 原子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