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找到“神奇子彈”的人優秀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2.92W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找到“神奇子彈”的人優秀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找到“神奇子彈”的人優秀說課稿範文

一、教材分析

《找到“神奇子彈”的人》是新教材第十冊中的一篇課文,講述的是1908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德國醫學家歐立希看到當時社會傳染病嚴重危害着人類,他以解救人民疾苦的堅強信念,以對科學實驗百折不撓的勇氣,終於找到一種只殺死病菌,而不傷害人體的“神奇子彈”的故事。

《找到“神奇子彈”的人》文章條理清楚,重點突出,1-3小節講述了歐立希看到傳染病嚴重危害人類,下定決心要找到神奇的子彈。4-9小節是文章的重點,寫歐立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找到神奇子彈的“幻想”。這段話圍繞中心詞語“廢寢忘食”與“不折不撓”展開,不蔓不枝,體現了歐立希堅強的信念和百折不撓的勇氣,是他獲得成功的關鍵。如何讓學生理解堅強的信念是他成功的內驅力,廢寢忘食地學習是他成功的基礎,百折不撓的實驗勇氣是他成功的意志力呢?如果學生能在文字的研讀過程中瞭解歐立希尋找“神奇子彈”的原因、過程與結果,並從中感受歐立希的人格魅力,那麼教學也就水到渠成了。

課文以事情的發展順序記述事情的原委,以先概括後具體、先具體後概括的表達方法寫了學習和實驗的過程,突出了文章的重點,表明了文章的主旨。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獨立學習能力,在字詞學習方面的能力更強。教學中,教師可透過相關的預習組織學生自主識字,在課堂中可分別就字詞的音、形的難點稍加指點即可,應更側重詞語的理解上,學生雖已學習了不少方法,但比較習慣查字典理解,對一些重點詞語還需結合課文加以理解,讓學生的理解更到位,突顯教學的價值所在。

在理解與表達方面,學生具備一定的概括、表達、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學生與學生之間仍有差異。學習能力強一些的學生已能獨立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清晰、完整地表達自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文章內涵的感悟,對人物精神的體會等。而對學習能力的較弱的學生也許還需要老師的指點作爲柺杖達成訓練目標體現教學的實效性。

在理解重點語句方面,學生一般都能依據問題找到關鍵語句,而對語言的理解因學生的差異而會有理解深度的差距。教學中,教師可透過設計各種有效的語言訓練,針對該年段學生思維深度、言語概述能力的特點,針對性練習。最終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從內容的理解而落到思維的訓練,語言的感悟與內化,情感的認同。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能運用已掌握的合適的學習方法學習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和積累“廢寢忘食”、“百折不撓”、“層出不窮”、“爲非作歹”、“橫行不法”、“一籌莫展”等詞語。

五年級的教學雖然不以字詞教學爲重點,但基礎教學還是需要夯實,教師需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學做針對性地指導。在學生獨立自學的基礎上把重心應在在關鍵詞語聯繫上下文的理解上,爲文字理解、感悟掃除學習障礙。

目標二:根據所給的“層出不窮”、“爲非作歹”、“橫行不法”、“一籌莫展”等詞語概括課文的相關內容。

學生的概括能力是指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準確、精煉地把握住和表述出給定材料所含的主要資訊,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體現之一。“層出不窮”、“爲非作歹”、“橫行不法”、“一籌莫展”四個成語是串聯19世紀傳染病危害人類的關鍵,讓學生圍繞關鍵詞語,用連貫、簡練的語言概括,不但體現了教學的訓練性,還能在概括中提升學生對文字語言的理解。

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但由於年齡、知識水平的限制,但部分學生的概括會出現過於簡單或過於煩瑣的現象,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給予指導。課堂中就是引導學生提煉四個關鍵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透過朗讀、感悟,再概括,體現訓練效果。

目標三: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瞭解圍繞一個關鍵詞語展開內容的表達方法。瞭解歐立希,學習他解救人民疾苦的信念和探究科學,百折不撓的勇氣。

文章5、6、7節表現的是歐立希廢寢忘食地學習,百折不撓地實驗勇氣。學生僅僅透過對“廢寢忘食””和百折不撓“的字面意思的理解是不夠的,是無法深刻理解其中的內涵的。因此,在字面理解這兩個詞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文字的反覆朗讀,圈劃重點詞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並運用”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說說歐立希百折不撓實驗的點滴,體會在不斷的學習、實驗中,歐立希遇到了無數的挫折與失敗,但他依然堅持實驗的勇氣着實讓人佩服,敬意油然而升。

目標四:展開想象,說說在研究碰到困難時,歐立希鼓舞助手們的情景。

歐立希堅強的信念、百折不撓的勇氣都是令人折服的。他向學生傳遞的這份信念與勇氣可以透過學生的想像說話檢測學生的.感悟與收穫。讓學生的體悟與語言的實踐活動中在有效訓練中同時達成,一舉兩得。

四、教學設計

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詳見關於教案設計部分),着力體現以下兩點:

(一)抓住課題,反饋預習,整體推進.

研讀語言文字,讓語文課體現濃濃的語文味是語文課堂永遠追求的目標。本文的課題有着統領全文主要內容的作用。爲此,在佈置預習作業時,我針對課題,要求學生圍繞課題自己質疑解答,培養學生一定的質疑解惑能力。教學伊始,我就以檢查預習爲基礎,從“子彈”入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認識說說子彈的用處,再抓住課題中的這對引號的作用,把問題推向課文,說說課文中的子彈究竟指什麼?它有什麼神奇的作用?找到它的人是誰?三個問題一下子就把課文的主要內容提煉出來了,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一個比較整體性的概括認識,爲歐立希這位偉人的認識奠定了基礎。同時,在檢查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與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二)抓住成語,豐富認識,運用表達.

歐立希決心找到神奇子彈的原因雖然不是文章的重點,但對文章的中心句的理解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當今社會的學生根本不理解傳染病的危害,自然不能深切理解歐立希的解救人民疾苦的堅強信念。爲了讓學生對此有一個比較直觀、真切地感受, 我以四個關鍵成語爲抓手,以“層出不窮“的理解帶出當時傳染病的資料圖片,感受傳染病的種類之多,危害之大;以“爲非作歹”、“橫行不法”的理解,結合文字的朗讀,感受當時傳染病的猖獗;以“一籌莫展”的理解,瞭解當時醫學水平的有限,讓傳染病成爲了人類的禍害。歐立希的信念就是由此而來,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體會歐立希的決心,並運用以上四個成語,依託文字語言,地說說當時人民所面臨的疾苦,讓文字語言在表達中內化,在內化中吸收,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抓住重點,研讀語言,深化認識.

課文4—9小節具體寫了歐立希用實際行動找到了“神奇子彈”,是文章的重點,字裏行間流露着他的堅定信念與百折不撓的勇氣。因此,這一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突破呢?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首先,結合課文5、6、7小節的閱讀,找到他學習與實驗的態度的詞“廢寢忘食”和“百折不撓”,透過交流討論,幫助學生理解詞義,理清兩個層次。

其次,藉助“廢寢忘食”這個詞邊閱讀,邊具體找找他是怎樣廢寢忘食地學習的?從文中找到的他閱讀的大量書籍、隨時隨地的記錄,在個別讀、引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他學習的精神。再採用小組交流的閱讀方式,運用“雖然……但是……”說說歐立希百折不撓地實驗的過程,研讀語言,感悟人物的勇氣。

再次,用自己的語言想像說話,說說歐立希是如何鼓舞助手們的士氣的?讓學生對人物精神的感悟透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讓認識與表達在訓練中提升。

最後,在齊讀中瞭解歐立希努力的結果,正如馬克思所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纔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學生在老師的巧妙設計、引領下,透過多種方式,反覆多次的朗讀,真真切切地感受歐立希的堅強信念與勇氣,最終創造了奇蹟,找到了神奇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