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六年級《圓的認識》說課稿

說課稿3.22W

一、 說教材

六年級《圓的認識》說課稿

(一)說課內容

“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中的第一節課。這節課的內容包括:圓的特徵、圓心、直徑和半徑。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較系統地認識了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習曲線圖形的開始。它與“圓的周長和麪積”、“軸對稱圖形”的學習關係十分密切。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圓的特徵,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大綱要求以及學生的認識特點、年齡特徵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感性目標: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理性目標:讓學生透過觀察、實驗、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感受到圓的美。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因爲這是今後系統地學習“圓”的知識的重要基礎。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

1、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認知規律,這節課採用演示、操作等直觀方法進行教學。透過教師的教具演示和學生的畫、折、量等動手操作,使學生獲得充足的、豐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透過敘述操作過程,把感知經過思維轉化爲表象,並在教師的指導下,抽象概括出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

2、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去思考問題,掌握知識。認識圓的特徵,探索求圓的特徵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的活動中學會學習。

三、說教學程序

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閉眼聯想)八月十五,中秋,全家人團聚一起,品月餅,賞圓月當空。門前是一片平靜的湖面,一滴水從上面滴入後,在水面上蕩一圈圈水紋。在這一句話中你感覺到這些景色美嗎?那些事物與景色與本節課內容有關?

1、初步感知圓

首先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的。讓學生初步從生活中感知圓,培養空間想像能力, 形成正確表象——圓是一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二)、初步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

(1)找圓心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摺後開啟,用筆和直尺把摺痕畫出來,並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複上面的摺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後,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親手操作後,發現所有的摺痕都會相交於一點。這些摺痕都相交於一點,正好在圓的正中心,我們數學上把這一點叫作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設計意圖:透過學生的直觀操作,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動作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並有意設定一些認知衝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認識半徑、直徑,採取學生獨立與文字對話,教師組織學生分析關鍵字眼的方法進行。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閱讀文字,對話文字能力。

(3)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分組討論利用“研究發現單”定出研究目標,在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有什麼關係?透過測量和比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係,讓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關係。得出d = 2r與r = 2/d的字母公式,並在練習中透過填表強調了圓內半徑與直徑的對應關係,還要求學生在圓內一些線段中,找出半徑和直徑。 設計意圖:合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自主探索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並及時鞏固學習成果。

(三)多層訓練,深化理解

練習是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部分可透過一些拔高練習達到知識的進一步深化。有機地配合新知的學習,講練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習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

1、課後作業88頁1—4

2、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經過圓心的線段都是直徑。()

所有連結圓上兩點之間的線段中,直徑最長。()

直徑是4釐米的圓比半徑是2釐米的圓大。( )

3、猴子造車,一輛輪子是方的,一輛輪子是圓的。

(四)全課總結,佈置作業

透過“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你還有什麼知識要提出來?”來使學生進一步內化所學的知識,自主地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圓心:用字母“O”表示。

直徑:透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用字母“d”表示。

半徑: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用字母“r”表示。

在同一個圓裏 d = 2 r 或r = 2/d

標籤:六年級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