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六年級數學《圓的認識》的說課稿

說課稿9.96K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說課稿】則是爲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下面是六年級數學《圓的認識》的說課稿,請參考!

六年級數學《圓的認識》的說課稿

六年級數學《圓的認識》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圓的認識是小學數學六年級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過平面直線圖形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教學是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和麪積的重要基礎,同時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很重要。

這節教材的內容有: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認識,圓的特徵。

二、說教學目標和學習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感受並發現同一圓內半徑和直徑的特徵以及它們的關係。並提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讓學生經歷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透過活動曾強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圓與生活的聯繫,從數學的角度感受圓的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學習目標: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知道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係。

教學重點;學生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同一圓內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教學難點 :半徑、直徑、及其關係。

三、說教學方法

1.教法。

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讓他們探索、發現圓的特徵。

2.學法。

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我在學法上安排: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等方法。教學圓的特徵時,主要採用操作法,學生藉助圓形紙片,透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發現特徵後,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能自學的儘量讓學生自學,教學圓的畫法時,採用嘗試法與操作法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嘗試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我首先讓學生欣賞圖片,並抽象出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的。從生活圖片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探索新知部分

(1)找圓心、認識半徑、直徑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摺後開啟,用筆和直尺把摺痕畫出來,並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複上面的摺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後,問:“你發現什麼?”透過自學課本讓學生自己去解它們的名稱和特徵。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研究圓的直徑半徑的特徵以及相互關係。

我想讓學生畫幾條直徑和半徑,並讓學生量一量,比一比,把自己的發現先在組內交流再大組彙報,學生彙報時讓學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任何直徑都是半徑的2倍呢 能舉例說明嗎。我出示兩張大小完全不同的圓形紙片,問:“這兩個圓的半徑相等嗎?”學生恍然大悟,必須加上“在同一個圓內”這個前提。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圓的特徵,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接着讓學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係。我這樣設計意在於讓生學生透過動手、測量、觀察、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知道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

總之我在自主學習是儘可能的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不要讓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在展示交流時要儘量把展示的機會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展示中不斷獲取知識和方法。我要儘量做到調控和把握。在檢測時我在把握基礎的同時注意提升性練習針對易錯點設計判斷,選擇生活應用等題型,從不同角度,不同知識點對學生進行考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