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圓柱的認識》說課稿

說課稿3.12W

一、教材簡析

《圓柱的認識》說課稿

《圓柱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的內容,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圖形的認識部分,學生在低年級已經初步感性認識了圓柱,能夠辨認圓柱物體。在學習了圓等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基礎上,本課進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幾何形體——圓柱。

高年級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瞭解,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圓柱的各部分名稱、特徵和側面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判斷和製作圓柱模型;

過程與方法:在“做圓柱”的活動中進一步探索圓柱的特徵,體會圓柱側面和底面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情感與態度:體驗圓柱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透過同學間合作做圓柱,共同進步,體驗成功。

三、教學思路

“做數學”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我想讓學生在直觀認識圓柱的基礎上,透過做一個圓柱來深刻認識圓柱的特徵,自主獲得數學知識。

基於以上思考,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 匯入課題;自主學習,初步認識;動手操作,深化認識;實踐運用,拓展延伸。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匯入課題

同學們:課前,我讓大家在生活中尋找圓柱,你們找到了嗎?誰願意來展示一下。

李老師也找到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

(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圓柱圖片)

生活中的圓柱可真多呀!爲什麼要把它們要設計成圓柱形呢?

學生可能會說:因爲圓柱沒有棱角,很光滑,所以欄杆、柱子要設計成圓柱形;因爲圓柱可以滾動,所以壓路機、刷牆滾子設計成圓柱形……同學們,你們說得很好,圓柱有這麼廣泛的用途,今天讓我們進一步從數學的角度來認識圓柱。(板書“圓柱的認識”)

2.自主學習 初步認識

接下來,我讓學生結合自帶的圓柱自學教材第10—11頁上的內容。

指導學生學會看書,從書本上獲取知識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感性認識圓柱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透過自主閱讀獲取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同學們:透過自學,你們都獲取了哪些知識?請拿着手中的圓柱來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彙報整理出:

兩個相等的圓面是圓柱的底面;

周圍是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

(動畫閃爍:底面,側面,高。)

其實,我們還可以這樣來看:長方形以它的一條邊爲軸旋轉一週形成一個圓柱。

請拿出學具小旗,轉一轉,試一試。

3.動手操作 深入認識

爲了突破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長和底面周長之間的關係這一難點,我設計了自制圓柱模型的活動。

同學們:我們現在對圓柱有了一定的認識,你們願意自己動手做一個圓柱嗎?請看活動要求:

要求:

①同桌兩人爲一組,藉助課前準備的卡紙等工具,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一個紙圓柱。

②接縫都不要重疊,只需用透明膠紙粘貼。

③二人小組彙報,彙報時請指出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各是多少?

在學生製作的過程中我會重點關注每組學生所用的方法、遇到的困難,對有需要的小組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學生做圓柱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形:

(屏幕分兩格分別顯示)

a. 利用參照物做

有的學生可能會選擇用圓柱物體做參照物來做,有了實物做參照,能輕鬆得到兩個圓形底面,對於這種做法,我會重點關注他們如何得到圓柱的側面。

學生可能會採取用卡紙在圓柱上圍一圍,或者採用把圓柱在卡紙上滾一滾的方式感受到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在接口做上記號,得到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再剪下和底面進行粘貼。

b. 不用參照物做(也有的學生不用參照物做)

①先做底面,後做側面

有些先畫出兩個圓做底面,再做側面,沒有參照物,側面該怎樣做呢?透過嘗試他們會發現,用長方形捲成一個圓筒可以形成圓柱的側面。那麼,這個長方形該做多大才能捲成和底面大小合適的圓筒呢?

②先做側面,後做底面

還有些學生可能先做了側面,那又怎樣確定圓柱的底面呢?如果直接沿着圓筒底的周圍去畫一圈,會發現由於紙筒很軟,很難畫出標準的圓。底面怎樣才能畫得又圓又大小合適呢?

不管以上哪種做法,都會促使學生思考側面與底面之間的關係。在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做圓柱後,我再組織他們進行彙報、交流。展示他們的作品,說一說成功的經驗和遇到的困難。

展示中也許會出現這樣的一些作品:

有的製作非常標準,有的或許存在着一些問題,比如:側面小了包不住、上下底面不一樣大、底面和側面接不上……

學生出現的錯誤是教學的重要資源,我緊緊抓住這些問題,讓他們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說一說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讓學生幫助學生,把所做的圓柱修改完善,體驗成功。

同學們:透過做圓柱,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在做圓柱和交流的過程中獲得了大量的資訊,對圓柱的特徵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很快歸納總結出:

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

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

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周長。

在這個環節中,我透過讓學生做圓柱更深刻地感受圓柱的特徵,體會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長等於底面周長,在側面的展開和圍成的過程中,不斷經歷二維和三維空間的轉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4.實踐運用 拓展延伸

最後一個環節我分層次設計了兩個練習和一個活動。

(1) 判斷下面哪些是圓柱,並指出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第一個練習是鞏固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在不同的擺放方式下,能指出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 這裏有一些做圓柱的圓面和長方形,哪些可以搭配做成圓柱?可以做成幾種形狀不同的圓柱?

這個練習是鞏固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長等於底面周長的知識,體會側面由不同的捲曲方式可以形成不同形狀的圓柱,對應的底面大小也因此而改變。例如:(2)號長方形可以分別和(1)、(3)號圓搭配做成不同形狀的圓柱。

課後活動:

先用蘿蔔製作一個圓柱,猜一猜它的橫截面、豎切面、斜切面各是什麼形狀?

再切一切,驗證自己的猜想。

這個活動,是課堂做圓柱的進一步延伸。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以上描述的是我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我主要是讓學生透過做圓柱來認識圓柱。

製作圓柱的過程,是一個探究與發現的過程,是一個實踐與創新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互動、合作共享的過程。

我相信:聽過可能會忘記,看過也許能記住,做過就能真正理解。

標籤:說課稿 圓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