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圓柱的認識》說課稿(精選3篇)

說課稿8.8K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圓柱的認識》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圓柱的認識》說課稿(精選3篇)

《圓柱的認識》說課稿範文1

一、說教材

1、授課內容:

人教版第12冊第二單元第38面至39面(圓柱的認識)、做一做、練習十的第1題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圓柱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學生對它已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

本單元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圓柱的認識是本單元的起始教材,是學生在學習圓和長方體、正方體的基礎上來認識的。學生認識圓柱,瞭解圓柱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是以後學習圓柱的表面積、體積以及圓錐和球的認識的基礎;更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爲進一步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可見,圓柱的認識教學在後繼的幾何教學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引導學生切實學好。

3、教學目標的確定:

(1)使學生認識圓柱,瞭解圓柱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

(2)透過操作、觀察、比較、探索,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和空間想象能力,理解事物間的相互聯繫,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立體觀念。

4、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及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這樣編排的:教材首先從直觀入手,透過對常見的圓柱實物觀察,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形狀,並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幾何圖形,然後介紹圓柱的各部分名稱,說明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是平的,是兩個相同的圓面,叫做圓柱的底面。對於圓柱側面的認識,先透過觀察和用手摸,知道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再把圓柱側面展開,使學生了解圓柱側面的展開土是長方形,以及它的長與寬跟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的關係。可以看出,理解並掌握圓柱的特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認識圓柱側面的特徵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5、教具準備

師:圓柱體的實物、模型和相應電腦軟件

生:自帶貼有標籤紙的圓柱形物體;剪刀、線、尺。

二、教法、學法指導

依據教材編排特點和學生已有知識基礎,本節教學的基本教學思路是:聯繫比較,建立表象——導引結合,探索新知——強化練習,鞏固新知。爲了體現這一教學思路,實現教學目標,教學時擬用“導探結合法”爲主進行教學。

充分利用課前5分鐘,透過師生比賽說長方體的有關知識,既複習了舊知,又激發了學習興趣。

在導引結合,探索新知時,改變以往怕出偏差、怕學生自己弄不懂而不敢放手的做法,根據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的特點,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他們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式,循着學生的思路去引導、去釋疑、去點撥,創設有利於學生主體活動的情景。結合“觀察、比較、操作、發現”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在自己動手摸、比、看的過程中,利用知識的正遷移,把認識長方體的方法和認識圓柱聯繫起來,發揮學生想象:如學生想到長方體有底面、側面和高,那麼圓柱有沒有底面、側面和高?長方體的對面相等,圓柱的兩個底面會不會相等?圓柱本身還獨具有什麼特徵?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發現知識的異同點、轉化點,使學生的思維進入發展區。

充分利用學生好動、好說、好表現的年齡特點,教學時,讓學生在擺一擺、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的過程中,採用發言、討論、複述、交流、演說等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如在探討圓柱上下底面爲什麼相等的方法時,學生透過操作後可能會出現下面幾種說法:

(1)把兩個圓剪出來比較;

(2)把圓柱的底按在紙上描出一個圓,再把模型倒過來,將另一個底面疊在所描的圖上,正好重合;

(3)量出它們的直徑或半徑進行比較;

(4)用線圈上、下底面的周長來比較等。在討論圓柱的側面時,學生透過操作比較,說出圓柱側面的特徵後,可能有學生會提出,圓柱側面展開圖也有可能是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並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做的和展開後的圖形與原來圓柱之間又有什麼關係。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的認識,又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針對學生好新、好奇、思維活躍、有意注意持久性差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恰當藉助電腦的多媒體作用,如演示把實物圖抽象爲立體圖、上下兩圓相同、高處處相等和圓柱的側面展開過程等,讓學生在觀察中,把對圓柱的特徵的感性認知昇華爲理性認知。同時,配合教師豐富的情感,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認知心理學認爲: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把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爲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爲了實現這個過程,還要透過有效的練習,才能使所形成的認知結構更加完善和充實。所以,在新課授完後,教師安排了針對性練習和發展性練習,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知基礎。

這樣,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參與探索、分析、說理、概括的全過程,實現了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能力,使課堂教學得到優化。透過本節的教學,力求使學生實踐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主探索新知的方法;學會觀察、分析、比較知識、抽象概括知識的本質屬性的方法;自學課文質疑問難獨立學習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說過程

爲了體現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我是這樣安排的:

(課前5分鐘,師生進行比賽:(看誰對長方體瞭解得多))

師:我說這個鐵罐(舉出)的形狀像長方體。

生:我說橡皮的形狀像長方體。

師:我說長方體有六個面。

生:我說長方體有八個頂點。

……

《圓柱的認識》說課稿範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圓柱的認識》一節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十二冊二單元的第一小節p10-12。它包括圓柱的高、底面以及其半徑、直徑,圓柱的特徵、圓柱的側面及其展開圖。教材首先從生活中常見的圓柱實物抽象概括出它的幾何圖形,然後再研究它的特徵以及各部分的名稱,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則放在後面。

本節知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柱,深入研究並掌握研究立體圖形的方法之後呈現的,它是學生進一步研究圓柱的基礎知識。

(二)教學目標:

1、認識並能指出圓柱的底面及其半徑、直徑、高、側面。

2、認識並繪製圓柱的幾何圖形。

3、掌握圓柱的特徵、能列舉生活中的圓柱形物體,並能根據圖形名稱,再現它的表象。

4、歸納圓柱的特徵,圓柱側面圖與圓柱的關係。

5、經歷探究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難點:

1、圓柱的特徵及各部分的名稱,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2、圓柱的特徵及側面展開圖的運用。

(四)課前準備:

教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形實物若干,製作投影片。

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盒子各一個,圓柱模型一個。

二、說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勇於表達。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採用“生疑——探究——釋疑”的方法,積極爲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從而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我讓學生透過觀察、擺弄實物,並同長方體、正方體實物對比,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在本課的匯入上,就抓住了兒童的這種思維特點。我先將準備好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實物放在講桌上,提問:“你們能將這些物體分類嗎?”學生會及時回答:“能。可以分成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接着我讓一名學生上前分類。這時,我不失時機地指出:“像罐頭盒、茶葉盒、藥瓶這些物體,它們的形狀都是圓柱體,我們簡稱圓柱。”然後,我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圓柱,看一看、摸一摸。初步感知圓柱的特徵。最後我根據實物抽象概括出圓柱的幾何圖形。提問:“實物與幾何圖形有什麼區別?”這樣將實物與幾何圖形對比,能幫助學生形成圓柱的概念,並加深認識。

接着,我向學生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以前我們研究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你們能自己研究圓柱有哪些特徵嗎?”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被點燃,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數學邏輯性強,教學中要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注重學生的操作實驗。在教學本節知識時,我將爲學生創設一個觀察、操作、交流的空間,讓他們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主動學習。

探究圓柱的特徵。

我先投影幾個問題:

①圓柱有幾個面?每個面有什麼特徵?

②同長方體、正方體比較,圓柱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然後,讓學生取出自己的學具,透過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觀方法,並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進行對比,研究圓柱的特徵。再讓同桌的兩個同學相互交流探究的結果,做到互相啓發。最後指名彙報,並完成板書。提問:“圓柱的高有幾條?”最後,讓學生畫出圓柱的底面半徑、直徑和圓柱的高,指出它的底面和側面。加深對圓柱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

探究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我投影問題①:

將圓柱的側面沿一條高剪開,並把它展開,會得到一個什麼圖形?

先引導學生猜想,再讓學生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後指名彙報,總結。

投影問題②:

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之間有什麼關係?

先讓學生四人一組討論,操作驗證,並歸納本組討論結論。然後分組彙報結果並板書。

提問:“除了會得到長方形,還可能得到什麼圖形?

“可能得到平行四邊形嗎?”

(三)嘗試運用、激活思維。

爲了讓學生對知識進一步深化,我精心設計了練習題。我在設計練習時,力爭體現出層次性,讓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

1、基本練習。

①辨認圓柱的幾何圖形。

②測量圓柱實物的底面直徑和高。

③一個圓柱高5cm,底面半徑2cm,將它的側面沿高剪開,展開後得到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透過這三道題的設計,訓練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拓展練習。

①一個圓柱的高是底面直徑的π倍,那麼將其側面展開會得到一個()形。

②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6.28cm,這個圓柱的高和底面半徑分別是多少?

透過這兩道題的設計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3、思考題。

爲了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對學習永遠保持旺盛的興趣,我在每節課上都會設計一道思考題。這節課的題目是:將一個長6.28cm,寬3.14cm的長方形硬紙片做成一個圓柱,有幾種做法,它的高和底面半徑分別是多少?(接頭不算)

此外,練習是要“講”與“評”上下功夫,重視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講解能力訓練。

《圓柱的認識》說課稿範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圓柱的認識是一節幾何知識的課,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包括圓柱的特徵,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教學這部分內容,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爲進一步學習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和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圓柱,掌握它的特徵,瞭解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側面展開圖。

2、能力目標:

(1)透過對常見的罐頭盒,圓木等實物的觀察,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形狀,並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幾何圖形。

(2)透過觀察和用手摸,知道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把圓柱側面展開是長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測驗展開圖形的各邊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圓柱的特徵

難點: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幾何圖形。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將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用觀察法,從直觀實物入手,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形狀:用演示介紹法,讓學生知道圓柱各部分的名稱;用實踐操作法,使學生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以及它的長與寬跟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的關係。如果按以上的教學方法實施,學生在學習中將會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去真正認識圓柱。

三、說教學過程設計

我的設計本着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的教學思想,對本課的教學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一)新課匯入

我採用了複習的方法,匯入新課

拿出課前準備的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讓學生判斷是什麼形狀,有什麼特徵?學生回答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如果將正方體的上下兩個面變成圓柱形的,你們想象一下,它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然後,老師電腦演示圖形,同學們睜開眼睛看,屏幕上的圖形哪一個與你想象的相吻合?驗證同學們想象的是否正確,上劃√號的圖形就是今天我們聆聽幾何圖形圓柱。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圓柱的特徵,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柱形物體,透過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等多種感觀來認識圓柱的特徵。(先獨立觀察思考,然後小組研究討論圓柱的特徵,再小組交流)學生探究時,教師穿梭於個小組之間,或是指導,或是聆聽

2、彙報交流結果(每組推薦一生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選擇板書)

3、透過演示證明學生討論結果是正確,加強學生的直觀認識。

4、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教師設定疑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圖形嗎?請小組合作研究後回答老師的問題好嗎?請同學們用老師發給你們的帶有商標紙的圓柱形物體進行研究,看哪個小組的發現多?

教師不強調學生沿一條高剪開,可能出現三種情況

①沿一條線段剪開,得到一個長方形

②沿一條線段剪開,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

③用手撕開,得到一個不規則的圖形

平行四邊形和不規則的圖形用割拼法都能得到一個長方形,同學們觀察一下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跟圓柱的哪些部分有關?有什麼關係?演示證明同學們的科研結果是否正確?

5、看書質疑

同學們開啟課本31頁,看完31、32頁,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學生之間相互解決重點問題爲師點撥注入。

6、反饋練習,鞏固新知

①展示(指出下列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②指出你課桌上圓柱形物體的底面、側面和高

③填空:

圓柱兩個底面是()的兩個圓,圓柱有()個側面,圓柱有()條高,高的長度都(),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形,長方形的長等於()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

(三)課末小結:

同學們非常棒,小組合作的很好。我採用了激勵討論法,討論研究的結果非常正確,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希望同學們平日多觀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你身邊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