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說課稿

說課稿2.88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質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說課稿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的是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本節是溶解單元的第一節課。教材呈現了三個活動:活動一,學生透過觀察、比較食鹽、沙在水中變化的不同,認識溶解這一概念;活動二,透過觀察麪粉在水中的變化,加深對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活動三,透過學習使用過濾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質特徵。這一課是在三年級初步認識水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爲今後研究水是怎樣溶解物質的,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等知識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礎。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過親身實驗,細心觀察實驗過程,並能用自己的話描述幾種固體與水的混合物。

2、使學生了解有些物質可以溶解於水中,有些物質卻不能溶解於水中。

3、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幾種固體與水的混合物。

4、感知溶解了的物質是不能從水中分離出來的,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觀察食鹽、沙和麪粉在水中的溶解情況。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描述食鹽、沙和麪粉在水中的不同現象以及用過濾的方法把沙和麪粉從水中分離出來。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對於溶解是有一定認識的,例如,學生常喝糖水,早飯會喝媽媽做的雞蛋湯等,類似這種情況學生們都比較熟悉。一部分學生也聽說過“溶解”一詞,但不知道就是口語中常說的“化掉了”,更不能準確地說清楚究竟什麼是溶解,以及不能準確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溶解。

三、說教法

基於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堅持以科學探究爲核心,以生爲本,教師主導,以思維訓練爲主線安排本課教學,透過交流互動的方式,運用觀察法、比較法、發現法、實驗法進行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相互交流與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實,敢於提出問題的嚴謹科學態度,發展能力,激發興趣。

四、說學法

1、探究學習。透過實驗觀察對實驗現象進行準確描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學習。指導學生以實際生活的經驗和對教材的閱讀,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

五、說教學準備

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利用以下材料輔助教學:透明的玻璃杯、食鹽、麪粉、沙、攪拌棒、濾紙、漏斗、鐵架臺、水等,記錄紙。

六、說教學過程

爲了重點突出探究的層次性,我始終以“溶解”爲主線,安排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一)談話匯入,提示課題

課始,我拿出一包果汁粉,詢問學生能認出老師帶來的這個是什麼嗎?學生根據袋子的外表猜測是果汁粉,然後我把果汁粉倒入水中,讓學生觀察果汁粉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隨口會說出(化了),我順勢引出“溶解”一詞,那麼水能溶解哪些物質呢?談談生活中或者你的身邊還有哪些現象是溶解。今天我們就來自己動手研究驗證溶解單元的第一課: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這一環節我以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讓學生輕鬆進入學習狀態,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他們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爲學生們能以飽滿的熱情進入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設計實驗展開活動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實驗活動

活動一:食鹽、沙子在水中的溶解

讓學生利用我爲他們提供的材料,自己嘗試做實驗,自行觀察食鹽、沙子在水中的變化,並將它們在水中的現象進行對比,透過研討和彙報初步滲透溶解的概念。

活動二:麪粉在水中的溶解

讓學生利用初步形成的概念去猜測麪粉在水裏的情況。對於學生的猜測我不急於下結論,而是讓他們自己動手去驗證。

(任何的發現、發明都建立在大膽猜想的基礎上。透過猜想活動,激活學生思維,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在這樣基礎上進行的驗證,學生印象才更深刻)

(三)探究實驗過濾的過程

活動二的驗證中學生們能很容易感受到麪粉的溶解特徵處於食鹽、沙子兩種物質的中間狀態,但是學生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在這裏引出“過濾”順理成章。

我先拿出一張濾紙,給學生講解它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之後我出示這樣的課件:“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指濾紙要緊貼漏斗壁,一般在將濾紙貼在漏斗壁時先用水潤溼並擠出氣泡,因爲如果有氣泡會影響過濾速度。

二低:一是濾紙的邊緣要稍低於漏斗的邊緣;二是在整個過濾過程中還要始終注意到濾液的液麪要低於濾紙的邊緣。否則的話,被過濾的液體會從濾紙與漏斗之間的間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邊的接受器中,這樣未經過濾的液體與濾液混在一起,而使濾液渾濁,沒有達到過濾的'目的。

三靠:一是待過濾的液體倒入漏斗中時,盛有待過濾液體的燒杯的燒杯嘴要靠在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層濾紙一邊(三層濾紙一邊比一層濾紙那邊厚,三層濾紙那邊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頸部要緊靠接收濾液的接受器的內壁。

播放完課件後,我把實驗過程做適當的講解演示,特別是拆裝濾紙的方法要做示範,還要講解一些相應的操作要求。然後再讓學生分組進行過濾實驗,實驗後讓學生根據實驗現象解釋:什麼是溶解?

(設計意圖:一旦學生產生了認知衝突,就應該提供充分而有結構的材料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活動過程,收集大量的事實。這時,教師要注意覺察學生的思維困境,順勢繼續引導,開展有結構的探究活動。透過實驗讓學生認識到判斷物質在水中是否溶解的科學概念,期望學生對溶解從原來的“說不清楚”到能夠說出主要特點,也就是: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沒有沉澱物,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質分離出來。這也正是我們教學所期望的。)

七、問題延伸,深化科學概念

1、教師說:做了這麼多的實驗,讓我們一起來整理一下吧!讓學生把實驗器材迴歸原位。教師和學生一起整理獲得的資訊,最後教師總結。

2、提出:我們對溶解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我們現在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斷物質在水中是否溶解了?關於溶解,你還想研究哪些問題?課後蒐集下身邊還有哪些物質溶解於水,哪些物質不溶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