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說課稿

說課稿2.67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理數的加法法則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說課稿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1.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2.理解並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3.應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準確運算。

能力目標:1.讓學生體會數形結合思想、轉化思想與分類思想,2.培養學生準確運算能力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透過豐富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重點:

有理數加法法則的理解和應用。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體手段,藉助於動畫演示,化抽象爲具體。

2.講清楚探究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方法和過程。由於七年級的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帶有符號的兩個數相加,必須克服小學里長期形成的算術加法運算的思維定勢,而解決異號兩數相加時有關符號和絕對值的問題有一定難度,因此,本節課的難點是對異號兩數相加加法法則的理解和應用。

突破策略:

1.精選各種有趣體型,讓學生透過訓練,嘗試成功。

2.利用多媒體手段,藉助於動畫演示,化抽象爲形象,化難爲易。

根據弗賴登塔爾的數學教育理論:“數學起源於現實,數學教育的過程是學習‘數學化’的過程,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所以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引導——發現法”並藉助於計算機課件,透過“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

七年級的學生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並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我抓住學生的這一生理特點,努力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並適當運用多媒體演示,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爲能更多地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個環節發現新知,在這個環節裏我設定了兩個活動。活動一,根據“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我選用學生感興趣的足球比賽引入課題。讓學生透過對得分的觀察,體會到如果加法運算僅侷限在小學當中的算術加法運算是不夠的,從而順理成章的引入今天的課題:有理數的加法。

活動二:探索交流。

美國學者奧蘇伯爾稱:必要的經驗和預備知識,爲先行組織者,而學生已經在2.1至2.5中學了有理數的意義,這些都爲學生探索法則架起了橋樑作用的組織者,在此基礎上,我設定了六個探究活動。即以原點爲起點,一隻小狗在數軸上左右走動來表示情況,規定向左爲負,向右爲正。這樣藉助數軸幫助學生理解。既滲透了分類思想又滲透了數形結合思想,最後再由學生對整個規律進行總結歸納補充,從而得出了有理數加法法則。

法則得出後,我設定了一個小活動,比比誰聰明,讓學生觀察法則中1、2用簡短的兩句話進行概括,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的回答後給出:同號不變值相加,異號取大值相減。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熟悉法則,教師繼續強調符號與絕對值。

這時只能說學生對法則有了初步的瞭解,爲了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我設定了第二個環節再探新知。整個法則中尤其強調的是符號與絕對值,爲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這一點,我讓他們解決創設情景中的動漫表格的問題,以個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透過表格的填寫,體會到整個和的組成就是由符號與絕對值兩部分,從而體現了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加深了學生對法則的理解。

在此基礎上,我設定了第三個環節應用新知,首先我設定了一道例題(1)(-6)+(-8) (2)(-3.4)+4.3 (3)(+1/2)+(-2/3),由於課前有讓學生預習,所以例題是由學生自主完成,作完後由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進行板演,對於板演時出現錯誤的題目,可由學生自行更正,最後師生共同評述。例題以這樣的形式完成,可以使得全體學生尤其是學有困難的學生都能達到基本的學習目標,獲得成功的喜悅。

緊接着,我設計了練習。課前我按照學習程度均衡的原則,將本班分成A、B、C、D四個小組。我設定了一道搶答題,由組間進行搶答,對於搶答成功的小組給予福娃獎勵,最後以福娃個數多的小組獲勝,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爲能更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興趣,我還設定了這樣一個活動:男生出題,女生回答;女生出題,男生回答。將整節課推向了高潮。在學生興趣正濃時,我設定了一個小遊戲,玩有理數牌,請同桌間的兩個同學,各自抽取一張牌,進行求和比賽,看誰算得又快又準。教師在學生之間巡迴參與活動。這樣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遊戲,體現了新課改理論,讓學生在“學在玩”在“玩中學”。

設定練習時,除了在形式上做了充分的考慮之外,我還注意到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除了剛纔所設定的基礎訓練之外,我還設定了變式練習。第一題((-5)+( )=-8)以填空的形式出現,如果題目是 ,那麼大部分學生馬上可以得到-8,所以以這樣的形式出現就對學生的解題造成了困難。透過對這道題目的解答,可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併爲緊接着要學的有理數減法作好鋪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第2題(一隻小狗在一條東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0米,又走了30米,他現在位於原來位置的哪個方面,與原來位置相跑多少?)與之前的探究活動相呼應,須分四種情況進行討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分類思想。

爲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我設定了這樣一道應用題(星期天,小明與爸爸在安溪中國茶都代售茶葉,爸爸獲利120元,而小明卻獲利-20元,問這一天他們共賺了多少錢?)透過此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此節課的教學,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設計方案.大體上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較快地由教師給出法則,用較多的時間組織學生練習,以求熟練地掌握法則;另一類是適當加強法則的形成過程,從而在此過程中着力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能力,相應地適當壓縮應用法則的練習,如本教學設計

這種方案減少了應用法則進行計算的練習,所以學生掌握法則的熟練程度可能稍差,這是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問題.但是,在後續的教學中學生將千萬次應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計算,故這種缺陷是可以得到彌補的.第一種方案削弱了得出結論的“過程”,失去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能力的一次機會.權衡利弊,我們主張採用第二種教學方法。

總之,整個教學旨在,透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觀察、分析,進而歸納從具體到一般的規律,得出有理數加法法則,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充分讓學生感受、體會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注重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用於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