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家庭教育

正確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發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正確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希望有所幫助!

正確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教育光靠老師,家長甩手掌櫃

現在很多父母,因爲自身工作等各種原因,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到了其他方面,把教育的所有責任都推給了老師,完全指望老師教育好孩子。

許多父母都貫徹這一觀點:“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但是他們卻忘了,還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遠遠大於老師,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於學校教育。

教育界有一個著名的“5+2=0”公式,說的就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所謂的“5+2=0”,指5天的學校教育頗有成效,但2天的家庭教育如果沒有跟上的話,那麼孩子的教育始終會在原地打轉,甚至會變得越來越差。

在學校裏,孩子上的是一樣的課,接受的是一樣的教育,他們的水平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可是回到家裏之後,父母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孩子的學習效果自然不同。有些父母給孩子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自己也起到了榜樣作用,孩子自然好好學習。而有些父母看電視玩手機,孩子便有樣學樣,不好好學習,如何提高成績?

教育部陳寶生說:“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教育若只靠老師,那就真的是耽誤孩子。教育具有雙向性,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相互配合。

正如一位資深教育專家所說:“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千萬不要覺得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

成就一個孩子,是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

不捨得教育,無條件放縱孩子

現在生活中動不動就聽到“熊孩子”這個詞,特別是近些年來,“熊孩子”頻頻上新聞頭條。深入分析事件的背後,幾乎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些“不計較”養育的父母。

有人說:“孩子還小,不懂事”,這是父母對孩子說的最殘忍的話。孩子是小,但因他們不懂事對別人造成的傷害,卻是無法挽回的。而正因他還是個孩子,不懂事,所以才更需要教育。孩子小的時候或許沒有對錯的界限,沒有形成醜惡的分辨。如果父母不教育他,長大後,他們就會被社會狠狠地教育。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錯誤的教育方式和缺位的父母。

教育的底線是什麼,就是起碼不讓孩子變熊。

遵從孩子意願,任由他快樂成長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父母越來越尊重孩子,越來越崇尚快樂教育。

他們認爲,孩子的感覺最重要,應該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如果孩子對學習感到痛苦了,那麼就不要逼着孩子學習。殊不知,看上去是對孩子的尊重,實際上卻是對孩子的`放任,這是父母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

歌手劉歡在某次採訪中說起女兒的教育問題,他十分後悔當初沒有逼女兒一把。因爲一直和妻子秉承着所謂的“快樂教育”,覺得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劉歡的女兒是那種喜歡彈琴,但吃不了苦,不願練琴的人,於是他們對女兒妥協了。如今的他感嘆:“從小沒有迫使她學音樂,我覺得有點後悔。”此外,劉歡還奉勸那些有心栽培孩子的家長們:“其實你迫使孩子練一練,他可能就很好。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還是可以推一把的。”

世上沒有後悔藥,孩子學習的最佳年齡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要知道,任何學習過程必然要經歷一點枯燥且乏味的階段,這時候父母尊重孩子的意願,那麼孩子的學習就永遠只能停留下淺嘗輒止的階段。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什麼都學不會,什麼都做不成。

現在的社會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如果不好好努力,不堅持學習,最終只能被社會所淘汰。所以爲了孩子好,父母千萬不要在學習上放任孩子,鼓吹快樂教育。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父母做什麼。父母一定要狠下心來,適當逼孩子一把。要相信,長大後孩子一定會感激你們當年的嚴厲和堅持。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短短的十幾年,願每一位家長都不要錯過。千萬不要奢望等孩子長大了再去努力、彌補,那個時候就爲時已晚了。

缺少陪伴,撫養有老人代勞

陪伴,這個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在當今的親子關係中卻極爲“奢侈”。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如此,父母早出晚歸,工作忙碌,陪孩子的時間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父母沒有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那幾年和他建立親密的聯繫,這就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疏離。

正如龍應臺所說:“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賴的十年裏用心教養,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長到青春期,父母再怎麼努力,也再無法提供實質性的影響。”

父母在撫養孩子這件事上偷懶,缺席了孩子成長中最爲關鍵的那幾年,以後會有更多更大的麻煩等着你。

要知道,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來自父母的陪伴。

孩子需要和父母建立親密關係,它對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需要在每天固定時間雙方一起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來,無論是聊天,要進行一定時數的有效陪伴,我們這裏說的有效陪伴是能夠真正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不是指爸爸媽媽坐在一邊,讓孩子自己活動,也不是簡單的詢問孩子今天做了什麼啊,吃了什麼啊等類似話題,而是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與孩子互動。

標籤: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