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快速構思法議論文

議論文2.4W

議文的快速構思法衆所周知,寫文章,尤其是議文,是費心的是行文前的構思,最關鍵的也是行文前的構思。

快速構思法議論文

        1、思維聚散法寫作的過程,說到底是一個思維的發散與聚全的過程。所謂思維聚散法,就是指思維的輻射和思維的聚合。 思維的輻射,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劉勰在《文心雕龍·深思》中說的:“夫神思方運,萬途竟萌,規矩虛位,刻鏤無形。……”《神思》這段話,非常形象和生動地反映了思維的輻射。所謂:“邁途竟萌”就是說在構思時,速度要快,要思如泉涌,要把頭腦中所貯存的資訊全部挖出來,暫不考慮是否全部運用到文章中去,以免干擾思維的流暢性。所謂“規矩虛位,刻鏤無形”就是說要充分使思維“發散”開去,把所有的資訊全部調集到面前,達到各種資訊都任調譴、安排的境地。可見,思維輻射就是各種資訊都圍繞一箇中心,從頭腦中儘可能地快速廣泛地挖掘資訊的方法。在寫作過程中,發散思維有利於開拓思路,使作者不拘於眼前的具體事物,能在更大的範圍內、更廣闊的背景上保持事物與事物的聯繫,從而爲寫也立意新穎、境界開闊的文章打好基礎。思維的聚合,是從不同的資訊源上起始,向一箇中心聚合,即思維主體把從不同渠道得到的資訊聚合起來,重新加以組織,像車輻集中於車轂一樣。思維聚合,就是以某個思維對象爲中心,從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將思維指向這個中心點。也就是要求寫作者將大量、豐富的資訊加以集中考慮。聚集在一點,成爲文章的中心思想。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大量資訊像輻射一樣向中心聚集。……思維集中法要求在較短時間內,得出一箇中心,這是一種理性的抽象思維,需要先概括出每一個資訊源的中心意思,再看這些中心意思是否與文章的中心相關或一致。爲什麼運用思維集中法對資訊提煉和加工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呢?因爲它不是死板的機械的思維方法,不是有條不紊地把大腦中的資訊源逐一分析、比較,然後決定取捨,再從初步選定的資訊源中概括、綜合、提煉。它是由思維的深刻性和決定性來主導,將思維的閃光點一下子集中起來,聚成一個極亮的光點,使文章的主旨和選取和資訊幾乎同時得到解決的思考方法。思維發散與思維聚合在思維過程中常是一對配合默契的“夥伴”,它們常常是互相促進、互相溝通、互相補充的。因此,思維發散要與思維集中結合運用相輔相成。在寫作過程中,光靠發散思維是不夠的,因爲一味發散不知收縮必然導致四面出兵,兵力分散的局面。當很多的思想點一旦紛至沓來之後,必須即刻進行“集中”,以使作者的思考力集中在一個方向上進行突破,從而使構思得以深化。思維的發散和集中,還適用於立意後的選材。……選材時的發散與集中,當然應首先是着眼於生活和社會之中,其次也可從自己所寫過的作文中“覓寶”。分析自己寫和的得失,同時熟悉了已佔有的材料,這種“溫故而知新”的做法,對寫好考場的“快速作文”大有裨益。訓練題目:《習慣》《想起了關羽》《談“美”》

        2、多角度立意法輻射思維(發散思維)在寫作過程中體現爲多角度立意。一個角度體現爲思維的一個出發點,就是指反映客觀事物基本特徵的某個側面,也就是看問題的着眼點。任何一個事物,就其特徵來說,往往是立體感的,多側面的。“橫看成林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的這兩句詩,精闢地道出了每個客觀事物都具有多側面(多角度)的固定特性。發散思維有助於從某一事物不同的角度去描寫事件,說明事理,發表觀點,這正如一面多棱鏡,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折光來。訓練題目:《生活是寫作的老師》《功夫在文外》《談人才》

        3、思維求異法 所謂“思維求異法”,就是關注現象之間的差異,暴露已知與未知之間的矛盾,提示現象與本質之間的差別的一種思維,即多方向、多角度、多起點、多層次、多原則、多結果地思考問題,並在多種思維的比較中,選擇富有創造性的、最能有效地表達造就思維的思路。在寫作上,清代劉熙載在《世概·詩概》中提出的“寫反面”,魯迅於詩中常用的“活剝”術,現代作家讚賞的“反彈琵琶”法,都屬於“求異思維”的範疇。“求異”的特徵,一般而言,一是對人們認爲是完美無缺的定持懷疑的態度;二是能打破思維的程序。其具體表現爲:“富有獨創性——思路不落俗套,善於標新立異、獨闢路徑;富於多向性——思路寬闊輻射,善於多方求索,別具一格;富於靈活性——思路活潑多變、善於聯想推導,隨機應變。”這裏所說的“求異”思維,裨上是創造性思維。常見的有縱向求異、橫向求異、逆向求異和多向求異等幾種形式。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由表及裏,由現象到本質,由歷史到未來,不斷揭露事物的矛盾,對一些舊的傳統和舊的觀念,隨着時代的變遷和人們認識的深化,常常能從中求出新意,這點與之相似的相關的他現象或他事物,經過比較和聯想,產生新的思路,進行新的創造,這種思維發現某人們不知道和彼此相似的東西,並把該事物的特徵轉嫁於另一事物,從而產生新的飛躍。瞭解了這一點,平時在寫作練習中,便可以抓住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繫,深入發掘,展開聯想,寫出內容豐富,觀點新穎的文章。在快速構思中,這是一種巧妙和但有風險的方法。“求異”思維即有意識地脫離習慣的思維軌道,向不同的思維方向發展。譬如,某商品很有特色,求異思維者卻偏說它沒有特色。某事物很有吸引力,沒有人理睬。這種方法構思出的文章往往很有特點,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主要在於利用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般人共有的心理狀態,譬如,越是禁映的影片,人們越是想看;明知吃河豚危險,想嘗試的仍然不乏其人。訓練題目:《也說“難道糊塗”》《爲驕傲正名》《言者未必無罪》

        4、聯想運思法所謂“聯想運思法”,就是根據事物的內在聯繫和外部特徵,由一個事物聯想到另一個事物,或兩個以上的事物,並將他們有機地組合成一體,建立某種關係的運思過程。聯想運思在寫作過程中經常用到,它是從事寫作的一種不可或缺,極爲重要的能力。聯想主要是以表象爲基礎的,因此也稱爲“表象組合”。所謂表象,就是人腦記憶中保持的客觀事物的形象,它直接反映客觀事物的形貌。由於事物的聯繫主要有縱向聯繫、橫向聯繫等,所以聯想的具體方法主要包括縱向聯想法和橫向聯想法。縱向聯想法,主要依照事物的產生、發展、結局的各個歷史過程中各個階段的順序進行聯想。運用“聯想運思法”構思文章,有助於瞭解事物發展的脈絡,提示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基礎。同時,瞭解事物的過去,也便於掌握它的現在,預測它的將來。橫向聯想法是從一種事物推及到其差不多同時存在的另一些事物的聯想方法。橫向聯想法主要包括相似聯想和反向聯想兩種,人們常用的'信念是相似聯想法。訓練題目:《從_____說開去》《_____聯想》《從_____談起》             5、劈柴法“劈柴法”,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它是指在述時要有豐富的層次。古人在文章寫作時,要求一篇文章做到“博而能一,一而多能”,就是說主題要集中、專一,層次要多、要豐富。復旦大學系博士生導師俞吾金在談到訓練辯隊隊員快速反映時,曾採取一種“劈柴法”,即對無什麼題,都要劈成幾個層次進行闡述,這實際上就是所謂的分析。“析”者,“剖木也”,經剖析的幾個層次,或並列,或遞進,或正反,或轉折,幾層意思合起來,把要述的觀點說得明明白白。例如《機遇》,一般考生往往只寫一個層次:“機遇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要努力學習迎接機遇”,這樣的文章顯得既膚淺又單薄,證在一個層面上,文章寫得再漂亮,也難得高分。但有的考生則對題目進行了多層次的分析。比如,機遇需要人的主觀努力去抓,這是一個層面;能否抓住關鍵在於是否有“準備”,在於自身素質,這又是一個層面;每個人的機遇因環境條件不同而有別,這是一個層面;什麼樣的素質,就有什麼樣的機遇,素質越高,機遇越多,這又是一個層面。大的層面中還可以有小的層次,比喻證是一個層次,舉例證也是一個層次,因果分析又是一個層次。文章內容豐富,多而不亂才見其思維的條理性、豐富性和深刻性。訓練題目:《父輩的追求》《讀書主要靠自己》《要學會關心別人》         6、模式定位法模式,是一種“反覆出現的,以一定格式排列的事物”,是“以特定方式組合的有規律的系統”。得意雯,模式就是篇文章的大輪廓,就是文章層次與層次與層次的組合關係。議文的寫作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它的結構方式大致有總分式、對照式、層進式、並列式等,其實這就是一定的模式。議文寫作只是要掌握了它的基本模式,寫作速度就大大加快了。下面介紹議文構思的幾種常見的模式定位方法。

     (1)橫式結構的模式定位橫式結構,也叫基本式,或並列式。它包括總分式、對照式和並列式。這種基本式結構的文章在本部分的幾個層次段落之間關係是平行的,這種平行,既可以是分點之間的並列,也可以是材料之間的並列,總之是橫向的擴展,是從中心向四周多側面的擴散和輻射,以此拉開認識的半徑,分門別類地擴大思考的範圍。橫式結構的結構的模式定位一般由厂部分組成:第一,提出點或概括材料;第二,列據證明;第三,歸納析理。訓練題目:《要學會用智》《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

     (2)縱式結構的模式定位縱式結構,又稱層進式(層遞式),這種結構的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是層層遞進的,就是本部分的關係或是因與果的關係,或是現象與本質的關係。縱式結構的議文一般都按照“是什麼——爲什麼——怎麼樣”的思路順序安排層次。所以,快速寫作議文時,就要把握住這樣的結構順序構思成文。訓練題目:《嫉妒之心不可有》《要做老實人》

      (3)“引提議結”模式定位“引提議結”模式定位常用於材料作文中的讀後感。讀後感是一種在閱讀原文,領會原文主旨的基礎上,提煉出觀點,然後展開述、發表感想的文章。所謂“引”(或稱“敘”),即用概括、簡潔的語言引述原文;所謂“提”,即在原文中提煉出中心點,作爲全文“感”的中心;所謂“議”(或稱“聯”),就是聯繫原文,聯繫現實進行分析議;所謂“結”,就是結,或全文,或展望未來,發出號召。

標籤:構思法 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