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記敘文快速寫作教學法(論壇精華帖)

論壇精華帖:/vbb/

記敘文快速寫作教學法(論壇精華帖)

周永壯

  

                      記敘文快速寫作教學法

               ──兼談快速作文在語文教學中的可行性

                     湖南省衡陽市衡鋼中學  周永壯  

                 一  激活思維,是快速作文的關鍵

    中國的文學史上,有人爲文章精雕細刻,“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也有人即興作賦,七步成詩,倚馬可待;更有人在大喜、大悲之後,奮筆疾書,一氣呵成驚天地、泣鬼神的傑作。

    進行精雕細刻的寫作是必要的,具有倚馬可待的能力也是可能的。據測定,十二歲的小學生腦重量已經接近成人,心理髮展水平已相當完備,已經具有作出假設,進行邏輯推理、抽象思維的能力。中學生在智力發展及心理表現上比小學生更爲成熟。中學生的頭腦還有廣闊的天地有待開發,是完全可以承受快速作文訓練,以達到奮筆疾書,倚馬可待的水平的。

    但大多數人總感覺中學生的生活單調、枯燥,沒有素材可供寫作,更不要說快速寫作了。出現這種感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都是主觀原因,決不能歸咎於我們的生活。生活中並不是沒有素材可供寫作,而是我們的寫作慾望未能激發,寫作熱情未能調動。從小學到初中,我們讀了七八年書,學過幾百篇課文,閱讀了不知多少篇課外讀物,交往結識了數以千計的同學、朋友,經歷了無數次的喜怒哀樂。能說我們的生活枯燥、單調嗎?古時尚能“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科學發達、交通便利,知識資訊密集,傳播大大加快的今天,我們學生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學生的見識應該是遠超古人的。

    但一般學生又確實感覺生活單調、枯燥,無素材可用。尤其在作文題目出得偏、窄、怪時,學生理解題目難,選擇材料難。冥思苦想,搜腸刮肚也無從下筆。因此,大多數學生在作文課中都感覺時間緊張,能在規定的90分鐘內完成作文已實屬不易,想要進一步提高速度似乎是不可能的。

    教育家贊可夫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不允許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智力、情感和性格特點去領會文藝作品,那就不能使學生們在課堂上活躍起來。”

    作文也是一種文藝作品,命題之後,我們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智力、情感和性格特點”去領會題目,就無法使我們的內心產生反響與共鳴。當然,我們也就無法使我們的思維活躍起來。思維不能活躍,潛能也就不能發揮,行文都很困難,提高速度當然更不可能了。

    由此看來,激活思維,是快速作文的關鍵。

                      二  如何激活思維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有時候,遇上了一個“容易”的或者“熟悉”的作文題,寫起來就順手多了。思路清晰,語言流暢,行文速度也大大加快。遺憾的是這種機會似乎並不多。

    實際上,任何作文題目都是我們所熟悉的,只要我們變換一下題目,改變一下思維的角度,把這些“偏、窄、怪”的題目與生活實踐聯繫起來,題目也就變得熟悉了,容易了,不成其“偏、窄、怪”了。

    所謂換題,即改換思維的角度。中考作文題《伸出友誼的手》,我們從不同角度進行題目的變換,就可以找出我們熟悉的材料來。如:從人際關係方面,可轉換成《同學情》;從社會影響方面,可轉換成《路遇》、《乘車記》;還可以轉換成諸如《鄰里之間》、《運動場上》等等。只要使題目與我們所熟悉的材料聯繫起來,選材就有了根據,就可以活躍思維,引起內心的共鳴,激發創作的衝動。

    可以說,任何作文題,都是可以透過變換來改換思維角度,激發創作衝動的。例如《小小荒唐》這一文題,它很容易使人走入死衚衕,無從下手。其實,只要瞭解了“荒唐”的詞義:錯誤得使人感到奇怪。我們就可以變換這個題目,找出新的角度,從而引起內心的共鳴,激發創作的衝動。

    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選擇:《我第一次炒菜》、《童年趣事》;也可以從人際交往中選擇:《風波》、《一件小事》;甚至從最平常的題目中,也可以找出新的角度:《運動場上》、《野炊》不都可以發生小小的荒唐事嗎?

    變換出來的這些題目,比起《小小荒唐》來,我們會覺得非常熟悉,它所要用的材料就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事。這樣,我們的創作衝動就會被激發,思維就會變得活躍起來,寫文章也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這種變換,在我們的課文中也比比皆是:《分馬》未必不是《風波》?《社戲》難道不是《我的小夥伴》?《驛路梨花》不就是《在學雷鋒的日子裏》?因此,只要使題目與我們所熟悉的材料聯繫起來,選材就有了根據,就可以活躍思維,引起內心的共鳴,激發創作的衝動。

    曾有學生在掌握了這一方法之後,將《我們面臨中考》這一作文題目轉換成《車禍》。在談構思時,他說,初三時,他就讀的某校爲了創收,將操場向社會出租,變爲夜間停車場。結果,早自習時,司機們出車,馬達轟鳴,喇叭聲聲;晚自習時,司機們回場,又是喇叭聲聲,馬達轟鳴,使學生不能安靜地自習。無奈,只好轉入一所無操場的學校,滿以爲這下可以安靜了。誰知,一個月後,學校爲了提高教師收入,改善辦學條件,破牆開店,將教室下面的房子改爲批發部做生意。每天提貨的汽車、摩托車絡繹不絕,車聲、鈴聲喧鬧不已,連上課都無法安靜了。這一“車禍”使他極爲不滿,卻又無能爲力,只能在作文中呼籲:給我們一方淨土,讓我們放下小小的書桌。救救孩子!

    《車禍》的構思極爲新穎,主題也非常積極,緊扣了我們的生活,又深刻的針貶了時弊。這就是激活思維的功效,這就做到了思維發散。這一更爲廣義的“車禍”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從熟悉的生活中去選擇材料,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了。由此可見,換題在激活思維,拓寬思路上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練習:多角度變換題目

示例1《運動會上》

變換:《他真了不起》 《啦啦隊小記》 《伸出友誼的手》

示例2《這場風波終於平息了》

變換:《鄰里之間》 《記一次大掃除》 《小小荒唐》

示例3《鄰里之間》

變換:《風波》  《伸出友誼的手》  《變化》

示例4《放學路上》

變換:《車禍》  《球迷與書迷》  《雨中情》

理解:1.題目之間是可以互爲因果,擴展變換的。

      2.換題的目的是爲了找出角度,拓寬作文的思路,以便更好的選擇材料。不能違背原有題目的要求,只能在原有題目的範圍內去變換題目。

                     三  如何選擇材料

    多角度變換題目,目的是爲了激活思維,開啟思路,從而去更快的選擇材料。快速作文時間短,我們無暇仔細思考,需要倚馬可待的功夫。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做到這一點。如何做到“胸有成竹”呢?

    作文的源泉在生活之中,生活中的素材是可以提煉出作文的題材的。小到洗臉刷牙,大到山崩地裂,都可以提煉出作文的題材。生活中的任何素材只要經過恰當的加工,都完全可以使用在我們的作文裏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洗臉刷牙,這是極爲普通的小事例。但就是這種事例,也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表現事件的主題。諸如父母的關心愛護或嬌寵溺愛,子女的勤勞樸實或懶惰任性,兄弟姊妹間的矛盾衝突或互諒互解,這些瑣碎的凡人小事,只要經過適當的加工,它們都能成爲我們作文的題材。如《洗臉》:

    你說煩不煩,洗個臉媽媽都要羅嗦。

   “擦擦脖子……洗洗耳朵……”她又不厭其煩的開始嘮叨了。

    每天都這樣,我都十五歲了,她還把我當小孩子。還不能不聽,如果略有“不軌”,她會親自動手操作。這不,洗完臉,我把毛巾一搭,還沒轉身,“你啊……你……”媽媽就過來了。一邊擰毛巾,一邊又開始數落我,“……這麼大的人了,還要……”你說煩不煩?……

    再如《刷牙》:

   “奶奶,牙刷呢?”

   “奶奶,牙膏呢?”

   “奶奶,熱水呢?”

   “奶奶,……”

    奶奶真拿她沒辦法,這小祖宗,什麼事也不會做,可就會使喚人。這洗個臉刷個牙,實在不難吧?她偏要喊得驚天動地……

    這兩個片斷,不都有積極的主題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嗎?

    生活中的素材當然不止是洗臉刷牙,還有更多更多的材料。一天當中,會發生許多事情。如果我們把它列成提綱,可以發現,它們都是寫作的材料。

    設題《我的一天》,使用記流水賬的方式列出提綱:

    1.早上起牀晚了,未吃早飯就匆忙騎車上學。    

    2.路上車壞了,總也修不好,急死了。後來一個過路人幫忙修好了車。

    3.在校門口買了早點,進校又被值勤的老師攔住,吃完早點才能入校。早自習未趕上,被班主任訓了一頓。

    4.放學回家,父母都不在家。自己煮飯,半生不熟的,只吃了個半飽。又不敢睡午睡,怕遲到,看了一中午的書,頭昏腦脹。

    5.下午上課打瞌睡,又挨一頓訓。

    6.課外活動時在走廊上踢球,違反了校規,球被沒收了。

    7.放學回家,父母回來了,看見夾生飯,數落了好一頓。不過,總算吃了一頓舒服的晚飯。

    這是一種流水賬式的材料,但稍加提煉加工,就可以化爲作文的題材。如:從材料4中,可以提煉出自己動手、不做小皇帝的主題(《我第一次_》);從材料2中,可以提煉出互相關心、樂於助人的主題(《路遇》);從材料3、4、5中,可以提煉出要注意勞逸結合,不然則得不償失的主題(《有這麼一個少年》),從材料7中可以提煉出讚美親情的主題(《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材料1和6用在《有這麼一個少年》中不也可以嗎?可見,生活中並不缺少材料,而是缺少發現。

    這僅僅是一天中的部分材料,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一天中發生的事例是遠遠不止這些的。如果我們不侷限於一天,而是從幾天,幾個月,乃至幾年中去提取材料;如果我們不侷限於自己一個人,而是從衆多的熟悉的人物中去提取,去發掘材料,那麼,材料的來源就更廣泛,真正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我們就會驚喜的發現:材料到處有,只要伸伸手。

    有時,並不是缺少材料,而是材料太多了。在衆多的材料中,我們不知道如何選擇了。例如:《運動會上》,這個題目,可寫的材料很多,百米跑啦,接力啦,跳高跳遠啦,等等。羅列出來不下十幾項,寫起來如果面面俱到,勢必會拖沓、冗長,讀來乏味。集中筆墨寫一項吧,又覺得材料太少,寫不出什麼東西。這種困擾,我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想必都曾遇到過。

    安排選材的線索,是解決這種困擾的很好的方法。

    一次百米比賽,時間不過十幾秒,這一過程確實很短。如果能以時間、空間的變換作爲選材的線索,百米比賽的過程就變長了。從賽前來選擇:老師、同學的鼓勵,自己臨賽的緊張,對手的表現;從賽後來選擇:人們的祝賀,自己的興奮,對手的沮喪等,都可以寫入文章。也可以用情緒的變化作爲線索,從興奮到緊張,從自責到自豪,或者從滿心沮喪到揚眉吐氣,圍繞情緒的變化去選材不也可以找出很多材料嗎?還可以用人際關係、見聞感觸爲線索,同樣可以很好的解決選材的問題。

    文學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生活是我們創作的源泉。我們作文時不是缺少材料,而是缺少發現。明白了這一點,“選材”就再也不會成爲困擾我們的一個難點了。

練習:記錄一天的流水賬,從中提煉出作文的題材。

  1.起牀,穿衣,疊被子,洗臉,漱口。

  2.吃早餐。

  3.上學。

  4.早讀,上課(語文、數學、物理……)

  5.課間休息。

  6.課外活動。

示例:題目《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選材料:起牀、穿衣、疊被子、洗臉漱口、吃早餐。

      題目《上學路上》

可選材料:吃早餐、上學。

      題目:《我的老師》《中學生活小記》

可選材料:早讀、上課、課間休息、課外活動。

      題目:《風波》

可選材料:吃早餐、上學、課間休息、課外活動。

理解:1.生活中的材料是原始的素材,是需要進行提煉加工的。

      2.提煉加工時要進行合理的聯想,聯想時要緊扣題目,緊扣生活,緊扣文章主題。

                     四、如何加快寫作速度

    找出了角度,提煉了材料,如何快速的寫出文章呢?

    快速作文最忌拿腔拿調的作文腔。快速作文時間有限,要想在短時間內寫出完整的文章,要用最熟悉的題材,要用最熟悉的語言。口語化的文字流暢通順,要提倡“我手寫我口”,以避免生澀、枯燥、束縛思維的文字出現。切莫端起架子作文,一下筆,只想着:我要開始寫文章了,我要寫些“好詞語”。卻忘記了自己也是在向讀者敘述生活中的見聞感觸,只不過變換了一種形式而已。結果,人爲的割裂了語言和文字的聯繫,使文字和語言嚴重的脫節,變得生澀枯燥起來。這樣,我們的思維當然不可能活躍,寫作的速度又怎麼能提高呢?

    要知道,在生活中,我們進行人際交往時,語言往往是流暢通順的。我們經常向別人講述一件事,談論某項新聞,這時候,我們是用不着寫出發言稿,再來照本宣科的。絕大多數人在進行這樣的交往時,表達上絕無晦澀不通的毛病,有時還會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平時,我們在向父母講述自己的生活見聞時,我們也往往會說得眉飛色舞,他們也會聽得津津有味。

    其實,在我們說得眉飛色舞時,所表達出來的就已經是一篇生動的記敘文了。有時,甚至是很成功的記敘文。在這篇口頭表達的記敘文中,我們往往還使用了多種描寫方法。描述肯定是生動的,中心肯定是明確的。否則,他們會聽得津津有味嗎?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每個人都具有快速作文的能力。

    因此,在寫作時避免拿腔拿調的作文腔,注意文字口語化,多使用口語化的文字,有利於思路的流暢。這樣做,不但可以加快寫作速度,而且,在不經意中往往還會有精彩的性格化的語言出現。

    文壇巨匠們在寫作中,也是大量使用口語的。我們可以看下面幾段文字:

    1.面前有個石香爐。李逵用手去掇,原來卻是和座子鑿成的。李逵拔了一回,哪裏拔得動。一時性起來,連那座子掇出,前面石階上一磕,把那香爐磕將下來,拿了再到溪邊,將這香爐水裏浸了,拔起亂草,洗得乾淨,挽了半香爐水雙手擎來,再尋舊路,夾七夾八走上嶺來。

                         (施耐庵《水滸傳》)

    2.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着,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裏,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吳敬梓《儒林外史》)

    3.更使老通寶去年幾乎氣成病的,是繭子也是洋種的賣得好價錢;洋種的繭子,一擔要貴上十多塊錢。素來和兒媳總還和睦的老通寶,在這件事上可吵了架。兒媳四大娘去年就要養洋種的蠶。小兒子跟他嫂嫂是一路,那阿四雖然嘴裏不多說,心裏也是要洋種的。老通寶拗不過他們。末了只好讓步。現在他家裏有的五張蠶種,就是土種四張,洋種四張。

                        (茅盾《春蠶》)

    4.祥子真想硬把車放下,去找個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渾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會哆嗦成一團。他咬上了牙,趟着水,不管高低深淺地跑起來。剛跑出不遠,天黑了一陣,緊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車的連一個銅板也沒多給。祥子沒說什麼,他已經顧不過命來。

                       (老舍《駱駝祥子》)

    5.他放過多年鴨,到頭來連本錢都蝕光了。鴨瘟,鴨子瘟起來不得了。只要看見一隻鴨子搖頭,就完了。這不像雞,雞瘟還有救,灌一點胡椒、香油,能保住幾隻。鴨,一個搖頭,個個搖頭,不大一會,都不動了。好幾次,一趟鴨子放到蕩裏,回來時就剩自己一個人了。看着死,毫無辦法。

                       (汪曾祺《雞鴨名家》)

   6. 我肚裏餓,身上冷,跌了幾跤,手掌也擦破了。算啦,到山崖下邊找個避風的地方蹲上一陣,天明十點鐘趕到材料廠也不遲。晚上瞎摸亂闖, 跌到深谷裏就把我這材料隊長“報銷”了。                     (杜鵬程《夜走靈官峽》)

    7.小兒馬狂蹦亂跳,兩個後蹄一股勁地往後踢,把地上的雪踢得老高。老孫頭不再說話,兩隻手使勁揪着鬃毛,嚇得臉像窗戶紙似的煞白。馬繞着場子奔跑,幾十個人也堵它不住,到底把老孫頭扔下地來。它衝出人羣,一溜煙似的跑了。  (周立波《暴風驟雨》)

    8.就因爲美術課畫什麼就不像什麼,使我的成績,在這一門上跟數學差不多。美術老師又兇又嚴肅,總是罰畫得不好的同學給他去打掃房間,那一年,我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也是常常低着頭,吃力的提着半桶水。給老師提水去啦!因爲畫不像東西……

                  (臺灣:三毛《一生的愛》)

    這幾段文字均出自名家之手,讀起來流暢生動,生活氣息濃郁,人物形象具體,絕無生澀枯燥的感覺。究其原因,文字口語化是一個主要的特點。如果我們能在快速作文中也使用口語化的文字來進行寫作,不但能準確的反映生活,而且由於使用的是我們最熟悉的語言,無須咬文嚼字,寫來親切生動,容易引起共鳴。不但易於表現人物的性格,更有利於思路的流暢。在快速作文中,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切莫“一執筆爲文,便擺起架子來,話不由衷,有現成的話不用,故意去找些不必要的詞兒作裝飾。”“寫這樣文章的`人總以爲把‘衆所周知’‘然而所以’一用上便有了文學味道,親切動人。事實上,好文章不仗着空洞的修辭來支援,而必須有生活氣息,親切動人。我們要丟掉這個架子,這個不好的習氣。”(老舍:《怎樣丟掉學生腔》)

    老舍先生的這一段話,點明瞭寫作的真諦:“好文章不仗着空洞的修辭來支援,而必須有生活氣息,親切動人。”我們的口語是我們最熟悉的,也是最具有生活氣息的,因此,這纔是親切的語言。不要去冥思苦想那些所謂的“好詞語”,具有生活氣息的語言,纔是真正的“好詞語”。

練習:片斷描寫《遲到》  《我第一次炒菜》  《童年趣事》 《他真了不起》

示例:《遲到》

    呀,都七點二十了。

    我掀開被子,一骨碌爬起來。怪了,明明開了鬧鐘的,它怎麼不響?抓過來一看,唉,只怪自己發蠢,昨晚看電視看暈了頭,把“8”看成“6”了。

    抓起褲子就往身上套,弟弟在一邊捂着嘴笑:“哥,穿不進的,那是我的褲子。”我一看,果然不錯。氣得我一把將褲子套在他頭上。他哇哇大叫,我沒有理他,來不及了,還要漱口洗臉呢。……

要求:1.運用口語,真實的再現當時的情景。

      2.綜合使用多種描寫方法(語言、動作、心理、對話等)去表現人物的性格。

      3.體會口語化的文字在活躍思維方面所起的作用。

                     五  如何寫好文章的開頭

    一個好的開頭可以觸發學生的靈感,產生一吐爲快的感覺。快速作文時間短,文章開頭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不要拘泥於傳統的作文要求,要着重訓練開門“上”山的寫法。所謂“開門上山”,即下筆就進入事件,下筆就進入主體的寫法。如《野炊》這一作文題目,一般的學生在寫作時,往往從集合開始寫,從出發開始寫,甚至從前一天的準備工作開始寫。這樣寫未嘗不可,也符合文題的要求。但要想在30分鐘內成文,時間就顯得非常緊迫了。鋪陳了數百字,文章可能還未進入正題。無疑,這是無法完成快速作文的。因此,要訓練快速入題。寫起來絕無廢話,事件緊湊而集中,一下子切入正題,進入主體,爲主體的行文創造良好的開端,進而觸發靈感,產生共鳴。

    還以《野炊》爲例。如果從洗菜開始,從切菜開始,從炒菜開始,甚至從吃菜開始。下筆就扣住題目,下筆就進入主體,下筆就出現了人物的性格。這種開頭,符合人的思維習慣,使人思路清晰,有時還會使人出現靈感,產生一吐爲快的感覺。

    有位初中生在快速作文訓練中,把《野炊》變爲《伸出友誼的手》後,開頭是這樣寫的:   

    真是越急越添亂,剛把菜倒進鍋子,“譁”的一下竈塌了。還真虧躲得快,要不非燙了腳不可……    

    這樣的開頭,下筆就進入了事件的開端,人物的性格也開始展現,主要情節也呼之欲出,思路已經很清晰了。它已經爲文章的主體奠定了基礎。在寫作文章時,有了這樣的開頭,肯定能使我們的思維活躍起來,從而提高我們的寫作速度。更重要的是,這種開門上山式的寫法,還可以避免開頭雷同,讀來頗有新鮮感。

    在我們的初中語文課本中,這種開門上山式的開頭也比比皆是:

    《羚羊木雕》

    “那隻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

    媽媽說的那隻羚羊是一隻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那是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給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這會兒,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因爲昨天我把它送給我的好朋友萬芳了。

    《夜走靈官峽》

    紛紛揚揚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間霧濛濛的一片。我順着鐵路工地走了四十多公里,只聽見各種機器的吼聲,可是看不見人影,也看不見工點。一進靈官峽,我就心裏發慌。這山峽,天晴的日子,也成天不見太陽;順着彎曲的運輸便道走去,隨便你什麼時候仰面看,只能看見巴掌大的一塊天。

    《醉人的春夜》

    “再遇到人,一定開口。”陳靜想着,擡頭望了望衚衕裏昏黃的路燈。夜深了,到處是一片片黑黝黝的怪影。“唉!這倒黴的自行車!”她從心底發出一聲無可奈何的喟嘆。

    《七根火柴》

    天亮的時候,雨停了。

    草地的氣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氣,忽然一陣冷風吹來,濃雲就像從平地上冒出來似的,霎時把天遮得嚴嚴的,接着,暴雨夾雜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點地傾瀉下來。

    《范進中舉》

    范進進學回家,母親、妻子俱各歡喜。正待燒鍋做飯,只見他丈人胡屠戶,手裏拿着一副大腸和一瓶酒,走了進來。范進向他作揖,坐下。胡屠戶道……。

    《賣蟹》

    麥黃蟹,豆黃鱉。

    麥子黃梢兒的時候,蟹子頂蓋兒肥。公的滿膘,母的飽籽,肢腳尖裏都是肉。把剛下網的新鮮蟹放鍋裏一蒸,清湯白腦兒,紫蓋紅螯,剁下姜,澆上醋,謂之薑汁蟹,實在是一盤下酒的佳餚。

練習:爲下列題目書寫開頭。

      《我第一次__》《野炊》《有這麼一個少年》

示例:《野炊》

  1.柴又溼,竈又淺,鼓搗了半天,火沒生着,反倒惹了一肚子的氣……。

  2.一揭鍋蓋,傻眼了,一股糊味撲面而來。一鍋飯煮出了三種顏色:上面是黃的,中間是白的,底下是烏黑的。 

  3.“今天我什麼也不管,就等着吃現成的,看看你們誰能表現出最高水平。”一到目的地,周老師就大聲宣佈。這可糟了,在路上不該吹牛。這下,自討苦吃了……。

提示:這種開頭可分別從語言、動作、心理、環境等方面入手,直接入題,進入事件。

要求:1.要開門“上”山。

      2.要注意語言的口語化。

      3.每個題目各寫三個開頭。

                         六  輔助訓練

    快速寫作法只是一種方法,不是武俠小說中描繪的“武功祕籍”。不要以爲知道了這麼一種方法,或者背熟了這種方法,就學會了快速寫作。要想獲得快速寫作能力,平時仍然需要進行輔助性訓練。

訓練方法:

1.提綱訓練

    一個良好的文章開頭必然伴隨着文章的構思。在完成作文開頭練習時,要結合訓練爲文章作提綱的能力。這種結合式訓練既能提高我們的佈局謀篇能力,又能及時發現並糾正我們在寫作時易犯的毛病。

2.片斷描寫訓練

    文章都是由一個一個片斷組成的,進行片斷描寫可以培養我們的選材能力、文字表達能力。這種訓練簡便易行,費時不多,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這兩種方法,是快速作文的基礎。要持之以恆的進行練習,要明白“厚積薄發”的道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能堅持不懈的練習,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會驚喜的發現,自己已經具備了倚馬可待、即興成文的能力。

 

 /v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