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論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的俱樂部制教學模式論文

論文9.51K

論文關鍵詞:俱樂部制;教學目標;終身體育

淺論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的俱樂部制教學模式論文

論文摘要:對俱樂部制教學模式與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關係進行分析,從而驗證俱樂部制教學是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較爲適用的模式。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稱“綱要”)是國家對大學生在體育課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時期普通高等學校制訂體育教學大綱.進行體育課程建設和評價的依據。“綱要”對體育課程的性質、目標、結構、內容與方法、評價及課程的建設與資源的開發等方面均作了較爲明確的規定。如何實現“綱要”提出的目標,構建何等教學模式來實現,透過問卷調查、查閱文獻資料與實踐研究認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是實現綱要總體要求,完成現代體育教學功能較爲適宜的形式。

1 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的構成

“俱樂部”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爲:“進行社會、政治、文藝及文化體育娛樂活動的團體和場所。”本文所講的俱樂部制教學模式,是指體育課以俱樂部的組織形式進行體育教學。體育課俱樂部制的教學模式旨在教學的指導思想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發揮教師的專長;在教學目標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己選擇學習項目,選擇老師,自己確立目標,自己評價,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爲主動參與;在課程設定上,學校面向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採取新生一入學即按個人興趣、志向選擇專項,打破原有系別、班級建制,甚至年級界限,重新組合上技能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達到學體育知識、技能,增進健康,享受娛樂,參與競技並進的目的,而將1、2年級課程列爲必修課,3,4年級、研究生課程列爲選修課;把校代表隊及確有專長學生的專項運動訓練列爲專項的高層次體育課程教學,兼顧特殊學生羣體,開設康復、保健爲主的體育課程一體化的全新體育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由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教學程序、教學方法、課程設計、考試方法等構成。我們考察俱樂部制的教學模式可否適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其核心就是考覈其能否實現現代體育的功能,即學生全面身心素質的提高,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符合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的規律。

2 俱樂部制教學模式與體育教學目標的銜接

2.1 俱樂部制學習的遞進性,適應體育教學目標的層次性

對吉林大學2001級來自21省、市300名大學生在中學(初、高中)階段體育授課內容、教學形式及對大學階段教學模式的評價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

(1)在來自21個省、市的288名學生中,在初中階段學習體育的19個項目中14項均有接觸,體育項目學習人數最多的分別是籃球、田徑、足球、排球、武術、速滑、乒乓球,而對休閒項目(網球、馬術)要求場地條件較高的項目相對較少,反映初中階段體育課教學的狀況;而在高中階段體育項目學習人數最多的分別是田徑、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術、游泳項目,仍是休閒類項目較少,同樣反映了在高中階段,簡單易學、喜聞樂見的項目開展較好。教學形式,每週2次體育課,每次50min,結果表明,中學階段學生對體育項目雖然接觸不同,但對一項或幾項都有學習,入大學後,基本具備了專項教學的基礎。

(2)對體育課內容、上課形式的評價表明:傳統式,即以自然班上課、教學,以技術、能力爲考試標準進行考覈,同學對其評價最低,贊成率僅佔11%;而俱樂部式教學,入學後即按個人興趣選專業,按專項能力組織不同層次班進行教學,以個人學習爲主,教師爲輔,上課時間自己選擇,依完成規定的鍛鍊時間、技能、體能評價體育成績的教學形式,贊成率達61%。

(3)採用傳統式教學與中學教學形式沒有更大差異,普修課教學內容比較全面,是對中學所學項目的簡單重複,學生既不能產生學習興趣,又對一些動作難以掌握,接觸運動項目多,如蜻蜒點水,很難達到教學目的。

俱樂部制教學根據個人興趣、體質及運動水平選擇項目分層次學習、參加訓練,遵循了增強體質、循序漸進的原則,掌握體育技術由簡到繁、學習體育理論知識由淺入深的原則,符合認知規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 俱樂部制學習項目的專一,適應了教學目標的系統性

俱樂部制學習,採取單一的專項學習,在尊重個人興趣與身體條件和運動水平的前提下,對某一項目進行系統的學習,設定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開始,到學習基本戰術或高一層次的技術,以至成爲該項目的校一級的代表隊或國家等級運動員。即從初級班到中級班,再晉升爲進階班,這些晉升是根據個人身體素質、能力及技術掌握的程度而定。身體條件好、技術水平高的同學,一入學即可進行相適應的中級班或進階班學習,甚至進入校代表隊接受更高的身體、技能訓練。這樣一來,使得在中學階段建立起來的體育興趣繼續提升,使得已掌握的體育技能得以進一步提高。就個體而言,是一個體質不斷加強、運動技能不斷提高、體育興趣不斷加深的動態過程;整體上就形成這樣一個體育教學目標不斷提升、遞進的體系。

體育學習的目標具有系統性,目標的確立,應根據人體發展的客觀實際和掌握體育技能的水平來確定,即根據個體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性和技巧等方面來確定,人在身體不同發展階段應有不同的體育目標,表現出階段性、遞進性、相關性,即身體不同階段應選擇不同難度的不同項目來學習。不同階段應有不同階段的要求,小學、中學、大學不但在學習內容上應有差別,而且在同一內容的要求上也不應完全相同,如果說小學階段是以遊戲、玩耍爲手段開發體質;而中學應是學習、熟悉多項體育運動項目,增強體質;到大學應真正較系統學習一、兩個體育項目,並有一定的特長,成爲終身體育鍛煉的項目。遞進性,指隨着年齡的增長,體育鍛煉的強度、技術動作的難度都應較中學階段有明顯提高。有目標,纔有動力,纔有新的進步,纔會使興趣不斷提升。所謂相關性的特點,即體育項目儘管有幾十項,但都是以力量、速度、靈敏性爲基礎的,全面提高身體素質並不意味着全面學習所有體育項目,而是在具有基礎素質後,再透過專項素質的提高,掌握其他專項技術也就不難了。而且與同一項目的同一層次的同學在一起學習、訓練和比賽,由於身體素質條件、技術基本接近,除了便於組織教學,發揮教師專業特長的優勢外,更容易激發同學的學習激情,可比性強,利於競爭,充分發揮同學自身的潛能,與其他文化課按所報專業錄取,分數相近,在一個起點上學習的模式統一起來。

2.3 俱樂部體制學習寬鬆,適應體育教學目標的靈活性

傳統的體育課每週1次學習,如因身體或其他原因不能參加,就沒有彌補上課的機會。俱樂部制使得上課時間大幅度地延伸,從早上6:00至晚上8:30,每週從週一至週六,每次教學時間爲60min,每週2次,每學期完成規定的學習時間(比較適合普通學生),自主確定具體上課時間,使得學生在參與學習的時間上具有靈活性的選擇。

管理的靈活性。由於個人體能、技能的基礎不同,每個學生可根據自身基礎條件參與一個專項的不同層次班級學習,掌握較快的學生可以提前晉升到高一個層次學習;反之,掌握較慢的同學可以在該層次上反覆訓練;身體條件好、素質好的同學,在完成必修課的同時,還可以選擇其他項目學習.靈活管理。

學校應儘可能創造條件設定更多項目體育課程。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擔當得心應手的項目教學,把標準的示範動作展示給學生,簡捷明瞭地講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根據自己愛好與特長,根據自己的評價,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教師。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如近期學習負擔、身體狀況,自我調整參與俱樂部的時間,調整運動負荷,這會更好地做到體育鍛煉與腦力勞動相結合。

3 俱樂部制教學與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

3.1 俱樂部制教學使學生的體育意識上升爲專項興趣

調查結果表明,經過從小學到高中的十幾年的體育教育,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價值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的認識都是比較清楚的,但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的人不多。俱樂部制教學,給同學提供了個性、愛好發展的廣闊空間,在教師指導下,自己選擇學習項目、選擇教師、選擇自己的學習時間,使得每位學生個人興趣得到滿足,主動性得到極大加強,學生會全身心投入,會利用更多的時間學習。選項課又使得教師的業務專長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的標準示範、精煉的講解,對學生興趣的促進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吉林大學南嶺校區2001一2.002兩個學年4262名學生進行選項教學試驗,共開設16個項目,第一學期報名參加1274人,佔總人數的29.9%,第二學期人數達到2980人,佔總人數的68.8%,超過半數的學生自願地選擇專項課,說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樂於接受。傳統教學模式,教學項目較多,每項學時分配較少,學生根本無法掌握基本技術。只有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從基本技術到專項技術逐步提高,從一般身體素質到專項身體素質的不斷加強,使學生體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再參與各類競賽活動,在競爭與對抗中體驗樂趣,不斷提高運動能力,不斷挑戰自己、戰勝自己,特別是得到周圍人羣、社會的承認,就更能體驗到體育的價值。即便是跑步,在一些人眼裏看似枯燥,但對於有長跑習慣的人來說,則是一種享受、一種樂趣,那種每次活動後的愉悅感、輕鬆感,只有經過磨鍊的人才能體驗到。觀察也發現,凡是常年堅持體育鍛煉的人,絕大多數都堅持某一、兩個項目,也是他最喜歡的項目,常常又是有點成就的項目,而很少有每個項目都去參加的人。實踐又證明,透過4個學期的專項學習,學生基本可以掌握1個項目的體育技能,隨着技能的提高,參與興趣會更濃,運動的強度也會加大,形成對某項運動的偏好,這時學生會自覺地安排自己的健身時間,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可能形成。

3.2 俱樂部制教學,適應了大學生的身心要求

所謂的身心要求,是運動者對運動的強烈慾望,在訓練中掌握體育技能的強烈的成功欲,在參與運動比賽中的強烈競爭意識和表現欲。運動後身體輕鬆,心情愉悅,精力充沛,運動成了一種享受,繼而形成了一種相對穩定的鍛鍊習慣,保持鍛鍊的激情。而俱樂部制教學,由於課程設定多樣化、個人學習項目的專業化、學習過程的層次化、成績考評的綜合化,使得學生的慾望得到充分的滿足。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按自然班教學,開設項目輪轉頻繁,各項目教學始終是在基本技術上打轉轉,即使是喜聞樂見的籃球、足球這類課程,在一個自然班教學中,總有一部分同學根本不感興趣,有一部分同學沒有任何基礎,也會有部分同學興趣濃厚、技術較好。在課堂上,老師教的是籃球,某些同學心理想學的是足球,或其他項目。教師在內容的安排、練習方法,難易程度上不得不把標準確定在中間層次,照顧大多數,使得興趣濃厚,技術、體能較好的同學不能盡興,甚至達不到提高的目的,無法充分的表現,慾望得不到滿足;而對於技能較差的同學,又無能力去表現,甚至沒有慾望,教學對象的差異性過大,無論是場地器材的保證能力,還是教學方法的改進。都難以使得每個同學慾望充分滿足,體能得到充分調動。

秦勇、翟奕軒二同志對中原工學院2000級本科生1200學生中進行兩輪兩種不同形式的問卷調查(選用日本早稻田體育課效果調查表),結果表明。對體育課的愉悅方面,一年級普修課可能因爲運動項目較多,練習的心理、生理負荷較大,也可能是由於場地、安全因素的制約,課堂教學較嚴格,對學生的身心解放感、參與樂趣、人際交往的體驗、對體育課自主思考等項目得分較低;而二年級專項課中,除課時無變化外,其他項目較普修都有提高。在對體育課的評價方面,普修課與專項課相比,協同意識、懂得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心情激動等因素有提高,表明學生對於學習要求不僅僅停留在“自己學”的水平上,更在於“共同學”。在體育課的價值方面,學生對普修中集體配合、集體凝聚力、集體樂趣、利己主義的限制等評價不高,而對於專選課,這幾項得分都有明顯提高。學生對這兩種形式的體育教學的態度變化表明,在完成教學目標、內容的前提下,學生更看重學習的氛圍,學習內容的功能、規律,而不是運動技能上的簡單傳授,更注重心理體驗。

3.3 掌握體育技能的成就感,參與競賽的榮譽感,身體素質增強的自信力,使得體育鍛煉成爲習慣

每項體育運動都由若干體育動作組成,掌握一個技術動作需幾十次、上百次甚至上千次反覆練習,要花費大量的心血和氣力,隨着動作的掌握,也標誌着力量素質、靈敏性、柔韌性的提高。俱樂部制教學運作方式給同學提供了掌握專項體育技能的條件,因爲專項選修,使得掌握技術動作時間基本有了保證。透過4年的學習,對該項運動從理論知識到實踐有了充分的理解,對該項運動產生了難以忘懷的感情,並能自覺地反覆實踐。

由於俱樂部制教學是按學生個人興趣、身體條件、技術掌握程度而組織的集教學、訓練與比賽爲一體的教學,每個同學的起點相近,參與比賽具有廣泛性、公平性,更具競爭性。組織競賽,是所有體育教育過程中最有魅力、最有挑戰性的活動,既是對教學效果的檢驗,也是激勵同學努力提高技能、刻苦鍛鍊的最好手段。同一項目的同一層次學生間的比賽,使得同學們體驗到參與競賽的榮譽,晉升高一層次的勝利,使同學們體驗到成就的快樂,身體素質增強,學習精力充沛,學習效果好,對於克服生活、工作、學習中的困難就更加自信,挑戰自我、參與社會、征服大自然的信心和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