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古代漢語的興趣論文

論文2.05W

摘要:古代漢語具有繼承性和穩定性, 因爲它的悠久與生澀,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許多學生對於古代漢語的學習缺乏興趣.如何激發和提高學生對古代漢語的學習興趣成爲了值得思索和探討的問題.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古代漢語的興趣論文

關鍵詞:古代漢語; 激發; 興趣;

語言的發展是與歷史、生活水平、社會環境、人文道德等等很多方面的變遷和變化有着密切聯繫的.古代漢語作爲傳統的漢語繼承, 我們在學習時必須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點, 瞭解其"脾性", 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激發學習的慾望.

一、樹立歷史觀點, 觀古通今

古代漢語這一門課程在院校中之所以會造成大多數學生提不起興趣的學科, 主要是因爲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理解古代漢語真正的內涵, 產生一種與現實脫離的感覺, 對於古代漢語的歷史和存在沒有更多的瞭解, 基於一種死板硬學的模式在進行枯燥的學習.其實不然, 古代漢語與現代生活或個人之間不是完全沒有聯繫的, 因此, 我們在學習古代漢語時必須首先對古代漢語的歷史意義和存在價值有所瞭解.

舉個例子來說, 在古代漢語中有很多文字與現代的寫法、讀音一樣, 可是意義和使用上卻有着天淵之別.池塘的"塘"字型, 在唐朝之前的意思就和現代很不一樣, 原先的"塘"字是指的河道旁邊的水堤, 唐詩崔灝的《長幹行》中便有一句"君家何處住, 妾住在橫塘", 此句中的橫塘是一個地名, 指的就肯定是住在河堤旁, 而絕對不可能是住在池塘裏吧, 而在現代, 塘這個字通常是組合而用的, 一般指的也是在其中的意思, 這古現的意義就非常不一樣了, 連同用法也就不一樣了.

二、情景表演, 感性與理性相結合

在很多古代漢語教材中會涉及很多的人物形象, 如果只是單純的以講授的方式去教學, 很多學生是沒法對於故事的情節理解到位的, 很多時候沒法代入就無法留下印象, 從而造成對相關的知識點也提不起興趣, 無法跟着教師的思路去進行良好的記憶.針對這種情況, 我們應該從課本中選取部分故事內容, 組織學生進行情景表演.這種形式我們一般理解爲感性教學, 它對於一些比較難懂的知識點有着更直接的表現, 不是死記硬背的通篇記憶.

我們舉例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這本教材中的'《鄭伯克段於鄢》這一段, 這一段主要講述的是莊公縱容其弟, 姑息養奸, 欲奪王位而後用奸計打敗段於鄢.這當中的人物關係和稱謂都比較多, 很適合用於情景表演, 而且其故事性強, 若只是照文直述學生就會覺得很枯燥, 運用情景表演, 使學生投入角色演出, 由被動轉爲主動學習, 並能夠帶動對於課文產生新的觀點和思考.

在情景表演中, 我們可以讓學生多以白話的形式去進行, 這樣學生不用直述教材、照本宣科而顯得生硬死板, 更多的是學生透過自己的理解去塑造情景中的角色, 達到了文言文翻譯的效果, 對於比較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點, 在表演中也可以很直觀的發現並糾正過來.

三、朗讀與書寫相結合

古代漢語記載着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它是中華文化最豐厚的載體.學習這門課程以朗讀與書寫的形式相結合, 是最能感悟到其底蘊的形式.朗讀能夠提高感性的認知, 在反覆的朗讀中, 學生能夠更深的理解和體會到古代漢語的意義.當累積到豐富的語言素材之後, 就能夠做到"厚積薄發".因此在教學中, 特別是一些散文類的像《論語》《孟子》等課文, 運用朗讀的方式去學習, 讓學生帶着感情去表述課文的文字和語句, 這其中可以是日常課程插入, 也可以是一場小型的朗讀比賽, 可以給予朗讀優秀的學生一定的獎勵, 不只提高課文的學習能力也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與朗讀有着遞進關係的書寫環節, 在教學中可以偶爾運用, 對一些常用的簡單古代漢語掌握了之後, 便可以安排幾次書寫的作業, 讓學生透過自己所掌握的詞彙進行文字的表達和回憶, 例如可以是家書的形式, 或者是小故事的形式.這種書面的知識匯聚, 使得學生的學習成果一目瞭然, 教師對於糾正和提點的形式也變得更加直觀.

四、總結

古代漢語的學習對於學生了解中國漢語文化和歷史文化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儘管學習時會遇上各種難以切入的問題, 越是悠久而帶有傳統性質的文化越是值得更好的去了解, 因此激發學生學習古代漢語是一項很重要的探討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