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合作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論文

論文2.7W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合作教學正是基於這種理念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能改變傳統課堂模式,透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相互作用,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技能,發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下面我從合作教學在數學教學中使用的誤區及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應用加以分析和探索。

淺談合作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論文

一、合作教學在數學課堂的誤區

由於各地在教學設施和觀念上的差異,在運用合作教學的模式時歸納起來有以下五個方面的誤區。

1、重“合作”,輕“個性”。

某些課堂合作教學由少數優生唱獨角戲,大多數學生基本上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他們的思路也不由自主地受小組組織者的指向。某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這樣的環境中往往得不到認同,富有個性色彩的創新思維也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和肯定。

2、重“結果”,輕“過程”。

在組織合作教學時,有些教師只求合作的結果,不重視解決問題的過程。當學生說出預定答案,教師就匆匆收場。對於學生的創新結果往往採取迴避的方法,使學生積極性得不到激發。教師在評價合作小組時,也只注重哪些小組得到正確結果,忽視對學生合作過程的評價。

3、重“主體”,輕“主導”。

合作教學有可能走向另一極端,那就是放任自由,而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由於過分強調學生“合作”的意義,教師往往不能積極參與並導向學生“學”的全部過程,致使教學活動出現偏離主題,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4、重“課內”,輕“課外”。

在數學合作教學中普遍存在着一種觀點:在課內的四十五分鐘透過合作教學解決全部的問題,掌握全部的知識,獲得全面的理解,即所謂當堂解決問題。許多教師在備課時把注意力只放在課堂教學上如何啓發指導小組討論合作,而忽視了課外合作活動的設計、組織實施和反饋評價。事實上,課內合作並不是合作教學的全部,因爲它不能包辦一切的學習過程。課內合作與課外合作是相輔相成、互爲補充、相互促進的。

5、重“形式”,輕“實效”。

不少教師知道現在提倡合作教學,爲了追求合作氣氛,順應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員的賞識,於是課堂上經常採用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沒有討論的必要。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研究的時間。甚至有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或者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卻沒有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合作,表面上沸沸揚揚,實質上是流於。合作教學中,有價值的問題或主題是適宜的“土壤”,教師的有效形式。實施合作教學,需要有適宜的“土壤”、“溫度”和“水分”指導是適宜的“溫度”,獨立思考是合作教學適量的“水分”。

二、對課堂合作教學的一些建議

根據對以上合作教學中的五點誤區,談四點改進課堂合作教學的建議。

1、合理分配組員,建立合作小組

學生合作要求人人蔘與,因而合理配置人員,達到最優化是首要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合作教學的效果。組建學習小組時,應先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家庭情況、性別,進行綜合評定,適當運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搭配成若干小組。由一人擔任小組長。小組長可以按月輪流上崗,以促進每一位學生在合作意識、口頭表達、組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組間沒有明顯差異,力求均衡,便於公平競爭。組建後,要求每個小組中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見、民主平等,並適時組織一些遊戲,使學生在遊戲中時時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與相互關愛的真摯情感,既學會了合作又增強了自信心。

2、合理佈置合作任務

雖說現在提倡合作教學,但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需要合作。對一個沒有合作價值的問題而言,合作僅僅是一種重複勞動,會使學生厭倦。最適於小組討論的任務是課本中沒有直接告知,而是透過推想才能得出結論的問題或概括性強的問題。

3、適當把握合作的全過程

首先,教師必須把握好合作的契機。

①在新知識探求過程中組織合作。在探求新知過程中,運用討論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動口討論,發表自己的感受,充分體現其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能夠主動地獲取知識。

②在知識的重點、難點處組織合作。越是教材的重、難點處,越要透過討論讓學生主動學習。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攻克教學的重難點。

③在運用概念、性質或定律等數學知識去判斷、辨析正誤時,組織合作。這樣的.形式往往能引起學生更濃厚的興趣併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

④在學生僅靠個人的思考不全面時組織合作。數學內容是較爲抽象和深刻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由於學生個人認識問題的侷限性,單靠一個人往往很難將問題回答全面,這時可考慮小組合作的形式。讓組內的幾個成員相互討論,相互補充,從而對數學問題認識得更加深入和全面。

其次,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與解決纔有了自己的見解,於是才他們有話可說,並有助於把問題研究深刻,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提高合作效率。而不至於因從衆心理,由個別學生的誤導性發言而造偏差。

再次,要讓合作小組參與預習。讓學生先獨立預習,然後在小組中交流預習中應該知道什麼,並提出預習中的疑難點在小組中討論,最後把小組的問題彙總在課堂上提出。比一比,哪些組提的問題最好,哪些組解答得最好。在這樣的合作中,預習的目的不難達到。同時,圍繞課本知識,讓合作小組課外展開調查、統計等實踐活動,既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提供小組討論或調查的問題或任務時,教師充當的是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在小組開展合作與交流時,教師的角色又變成一個促進者和合作者,有時也根據學習任務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充當指導者。要使小組討論真正有成效,教師除適時組織外,還必須置身於學習小組中,參與到學生的中間去,在內容、時間、學生的情緒等方面,適時進行調控,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採用一種友好的、建設性的態度和行爲,既不能過多地干涉學生的學習過程,又對學有困難的學生不能袖手旁觀。在指導全體同學共同完成對新知識的總結和應用,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一個指導者。教師學要傾聽學生的總結髮言,給予及時的反饋和建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總結和概括髮現的結論,提供學生應用新知識的情景等。

4、形成開放的評價體系

將本組討論的結果向全體學生彙報。一成羣體的認知般程序爲學困生髮言,中等生補充,優等生總結。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和分析、綜合能力。還可以書面考查,要求學生討論後單獨考試,以小組的平均分作爲每個成員的得分。爲保護後進生的積極性,可根據後進生的進步情況給全組增分。這有利於培養團體對個人以及個人對團體的責任感。還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鼓勵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評價,讓他們不僅對同學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也對老師與同學的評價進行再評價,形成立體的、開放的評價體系。這樣,對學生的發展將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現代社會清晰地向人們昭示,隨着科技的日新月異,只有學會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啓迪,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個人潛能。在數學教學中,從小培養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學會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創造性的解決問題,有利於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和人格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