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培養學生繪畫發散思維的論文

論文2.27W

" 記得有一則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坐井觀天》,它的結尾是這樣描述的:小鳥笑着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到井口來看看吧!”正是這則寓言,老師曾讓我們多次爲其續尾。當時只覺得新奇,不理解老師的用意,現在看來,這正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

關於培養學生繪畫發散思維的論文

其價值在於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從多方面尋求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答案,是一種展開性思維方式,它有利於排陳出新,產生大量的奇思妙想,被認爲是創造思維的核心,因此,在兒童美術繪畫中,應當重視發散思維的培養,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

 一. 從興趣出發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重要條件。

1. 選取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描繪

學生一般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感興趣,喜歡錶現自己會畫的內容。所以,我們要在選擇內容時密切聯繫學生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經驗,以體驗來獲得感受。利用啓發的教學方式,因利勢導,激發學生好奇心、求知慾,引導他們新的探究活動。例如:由於低年級對生活的感受性較小,我設計了《手、眼、腳變魔術》的遊戲課性質的內容。學生隨意合作。經過討論、探究,利用他們最熟悉的自身的活素材,透過做手影、變換手的姿勢、角度及對眼睛和腳進行聯想,(聯繫他們的認知世界)進行組合,變異等。經過啓發式教學,學生有的用兩隻手組合成一隻飛翔的小鳥、有的把腳變成了一條美麗的小魚,上面還有眼睛組合的圖案呢!這種建立在學生自主之上的合作方式使得課堂活躍,教學內容完成的更加趨於完善。

2. 繪畫內容要有趣味性

要給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安排課程內容。可融入一些歌曲、表演、謎語、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3. 創設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

教師應當把自己充分釋放到學生中去,成爲他們中的一員,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豐富的情感來感染學生,與其形成一種無形的互動關係,獲得師生的共同發展。

二. 重視發散思維在美術課堂中的作用

發散思維就是在思維過程中充分發揮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知識圈,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透過知識、觀念的重新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的答案,設想或解決的辦法,實際上,凡是大有作爲的人除了在專業上有很高的造詣外,都表現出思路開闊,妙思泉涌,思維能迅速從一類對象轉變到另一類內容相隔很遠的對象。

許多畫家正是憑藉這種思維的靈活性,在美術史上創造了不少奇蹟。如立體派大師畢加索,他的繪畫風格多變。有人說“上帝第六天造人,第七天休息,第八天創造了畢加索。他的繪畫集現代藝術的各種流派於一身。如果沒有畢加索,現代藝術將整個改觀!他擁有着可以任意揮霍又取之不盡的天分,他只需靈感一動,便洶涌潮湃的透過臂腕,顯現於畫布”。他一生擁有作品6-8萬件,是一個多產畫家。我想他一定有着與衆不同的思維方式!《牡牛頭像》是利用一個廢棄的自行車座和車把組合而成,這種思維的變異與創新正是作者超出衆人的本質。擁有了發散思維會使人很容易從不一樣的角度看一個問題,從而就有了創意。而想擁有發散思維就必須有比較廣博的知識面,見得多了,自然也就想得多了,對一個問題就不會只有思維定勢的結論。

也有一些名垂青史的重大科學成就也是“隔行如隔山的門外漢”的作品。如:現代西方主要哲學流派語言分析哲學的代表人物:奧地利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最初卻是工程師,我國大文學家魯迅早年卻學過醫學。因此,不能想象,一個思想呆滯的人會在某個領域裏有所建樹,做出什麼創造來。

著名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在創造思維研究過程中,透過因素分析發現發散思維。他認爲與創造思維和創造力最有關的就是發散思維的操作過程。並進一步把發散思維定義爲: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從已知資訊中產生出大量變化的,獨特的新資訊的,一種沿不同方向,向不同範圍不因循傳統的思維方式。吉爾福特認爲,經由發散性思維表現於外的行爲即代表個人的創造力。可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造就創造型人才已提到日程上來了。

三. 如何在繪畫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是提高創造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吉爾福特的觀點,發散思維具有三個特徵:變通性、獨特性、流暢性。

1. 變通性:指的是具有創造力的人,其思考變化多端,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易受思維定勢和功能圍着的束縛,並且能提出不同風格的新觀點。例如:著名的“司馬光破缸救友”的故事就是思維變通行的具體體現。

人腦進行思考活動時總是要受過去生活經驗和已有思維方法的影響,某種思考方法的經常利用。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思維軌道,思維定勢。跳不出老框框,所以只依靠貯存的資訊還不足以構成發散性思維,那麼,就要擴充自己的資訊貯存量。

(1)重視學生的想象力與聯想力,加強形象思維能力的訓練。特別是在美術創造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與形象思維能力,使得課堂“活”起來。例如:在上《眼睛的聯想》一課時,有的學生擺脫不了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陰影,對我說:“老師,你能爲我畫張範畫麼?”看着孩子們求助的眼神,我矛盾了。這種思維方式下教育出來的學生沒有創新意識,沒有自己的思想,始終處於思維僵化狀態。而有的孩子大膽想象,由眼睛變成了魚、橋、小草帽等,畫面生氣盎然,透着一種靈動,一種生命的氣息。

(2)培養學生善於從多角度觀察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巴甫洛夫曾經說過“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前提。”以往那種臨摹式的教學套路,束縛了學生的頭腦,使孩子們變成了一個個的copy版,沒有鮮活的個性,沒有應屬他們的純真與稚拙。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多種思路、從不同的方法動手實踐。

2. 獨特性:表現爲對事物超乎尋常的見解,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觀點認識事物,反映事物。獨特形勢發散思維的核心。因爲發散思維的主要特徵是對事物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獨立見解,提出與衆不同的新觀點。才能使發散性思維成爲創造行爲的關鍵部分。每一位畫家的獨特性在思維方式中是最突出的。因爲每個人都擁有與衆不同的創作風格,有着獨特的表現慾望。例如:夏加爾是以夢幻爲主題進行創作;凡高是以熱烈的色彩,飽滿的情緒,流動的筆觸在營造畫面;而德拉克羅瓦則是浪漫主義的先驅。他們的獨特氣質與表現體裁大有不同,開闢了美術領域的先河。

(1)教師應鼓勵學生的奇思妙想,多樣性和創造性。創造出一個百花齊放的.自由氛圍,因學生的個性而議,選擇接受、探索、模仿、感受等方式。爲他們提供最大限度的機會,尊重學生,允許每個學生按自己的計劃進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例如:我們在學習《有趣的小泥壺》(泥塑)一課時,透過多種媒材進行啓發引導,學生依據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經驗,有的與自己喜歡的動物結合,製成小豬型的水壺;有的與自己設計的服裝相組合……作品形式新穎,生動活潑。

3. 流暢性:指創造能力強的人,心智活動少阻滯,能在短時間內表達出較多觀念,反應迅速而衆多。

流暢性因素主要依賴於記憶中貯存的資訊量。柏萊因斷言:一個天才勝過常人,因爲它又一個豐富的圖式,從創造力強的人如:作曲家、藝術家、作家、科學家等做的許多次心理研究表明,聽覺記憶和視覺記憶等在創造活動中最重要。一個藝術家只有把所有的藝術表現形式盡收眼底,才能創造出與衆不同的藝術作品,如:徐渭的“搜盡奇峯打草稿”。就是古人對它的論證。讓一切瞭如指掌,擁有了大量的素材才能創造出最美的藝術作品,編制出多彩的樂章。

(1)教師要儘量擴大學生的視野範圍,加強學科的整合效應,學會從多方位,多角度考慮問題。例如:在繪畫中融入語文學科的甲骨文知識,利用這種用文字元號畫畫的方法,也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樂趣。我們透過對甲骨文的賞析、瞭解、對它的由來及發掘等一些類問題的探究,提高了審美情趣,然後由學生自行創造,利用畫面的構圖,文字的疏密等構成知識來組合畫面。有的學生用自創的文字寫了一篇“甲骨文”後傳,有的學生把甲骨文進行了大改編,組成了有情節的畫面。例如劉暢同學的《甲骨文的故事》畫面由大小不一的象形文字構成,講述的是在大雨滂沱的夜晚,一對人馬歷經艱險,從河邊的樹林穿過,突然一個驚雷……戲劇性的畫面令人回味。這種畫法使學生有極大的創作慾望,他們擁有了想象的自由空間,畫面不但擁有豐富的情節,而且色彩豔而不俗,十分富有裝飾味。

(2)要培養學生不斷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給於學生最大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發揮,透過各種途徑掌握多元的資訊,豐富知識含量。

四. 培養髮散思維的先導條件

1.課題的選擇要具有發散性

課題的設定是關鍵,關係到能不能透過視覺直接引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創作熱情的先導。例如:《變臉》一課,從學生熟悉的人的面部出發,透過已知的自身體驗,進行變通,結合自己的直接經驗,把臉上的五官用其它事物或形式進行替換,然後在變化之上再進一步深化,進行二次添加。如人的頭髮可以變成“麪條”,而“麪條”經過添充又形成了一座座的小橋或是高速公路,上面行駛着汽車,飛艇,下面過往着漁家小船 ……

2.利用肌理質感不同的材料激發發散思維

如製作泥塑《有趣的面具》一課時,一班學生只是利用有限的陶藝泥製作,效果一般;而二班做了充分的課前準備,帶來了彩紙、羽毛、小布塊、鐵絲、各色彩繩、玉米秸等。他們爲面具插上了羽毛,爲它配置了五彩的裝飾璉,利用粗布的紋理製作特殊的肌理效果……透過加入各種材料創造出的作品,格外生動,富有靈性。

3.利用多種媒體手段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先進的資訊技術將圖、文、聲像等多種教學資訊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從科學與藝術相融的視覺中感受抽象、理解複雜。有利於開拓學生思路,形象生動直觀,激發想象,並在想象之中產生聯想。

(1).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由學生把畫好的圖像經過電腦掃描進入photoshop軟件,透過工具欄選項進行編輯,然後選擇路徑特效,選擇變化風格,學生會在這樣自由輕鬆的教學中自由運用,不再接受傳統式的臨摹訓練,大膽創造,品味成功的喜悅,提高自我的信心,感受到自身價值,滿足不同學生的求新求異的心理,學生會在其中自得其樂,獲得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

(2).可利用網絡學習,引導學生自行上網查詢資料,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豐富了發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爲發散思維的培養提供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4. 在教學效果表象上,注重引導學生髮散思維

教學效果的表象即作業完成以後其社會價值的體現,表現“物以致用”的思想。例如:手工課《包》,透過學生課前的蒐集和賞析,獲得對包的感性認識後,教師利用簡短詼諧的媒體引導、啓發,大大提高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熱情。在課堂上,教師沒有講授製作方法,而是由學生自主合作,大膽探究,進行討論。課堂效果可以用“熱火朝天”一詞來形容,同學們有聲有色的進行着研究、辯解。接近尾聲時教師還大聲叫賣,進行買賣包的遊戲,猶如央視強檔節目“幸運52”中的答對即送的搶購形式,這種形式起初我有些不敢苟同,但經過仔細的揣摩,我明白了這是新課改中的重要轉變----“學以致用”。教師巧妙的把課本知識進一步拓展、延伸。與其相關的社會活動相結合,學生在課中不僅探究到了包的製作方法,學會合作,而且也使學生明白了物品它自身的價值在社會中的表現形式,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漸漸瞭解社會,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

俗話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只有那些擁有思想靈動的人,他們纔會真正的感受到思維自由馳騁的幸福!從已知的領域去探索未知的境界,是多麼的神奇!這是一種開放性的思維。所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使他們靈感的產生,運用在他們的生活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態度、能力,而且對於他們全面的發展,都將是一種無形的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