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中化學教學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的策略的教學論文

論文1.21W

【摘 要】探討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的策略:創設問題情境、形成知識網絡、“一題多變”和“一題多解”、開展實驗教學和第二課堂活動

高中化學教學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的策略的教學論文

【關鍵詞】高中化學 學生 發散性思維 培養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B-0114-02

發散性思維又稱擴散性思維、輻射性思維、求異思維,是一種從不同方向、途徑和角度去設想,探求多種答案,最終使問題獲得圓滿解決的思維方法,其實質是思維材料和知識的遷移。它包括了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和精緻性。發散性思維要求學生放開眼界,對已知資訊進行分析、推理,從而收到“一個資訊輸入,多個資訊產出”的功效。

爲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積極參與化學課堂活動,高中化學教師應在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方法上合理分配佈局,巧妙設計構思,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透過溫故、聯想、求同、存異、理解和發散,提高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吃透教材,鞏固“雙基”,創設問題情境

教科書的知識是所有考察內容知識衍生的基礎,因此要善於利用教材,鞏固“雙基”,求同存異。創設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催化劑教材這樣下定義:催化劑是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改變的物質。筆者設定如下的情境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催化劑是否參與了化學反應? “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是指加快反應速率還是減慢反應速率?本身的質量不變是指始終不變還是指反應過程中也可以改變?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思考、總結,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再如,氣體摩爾體積的定義是: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佔有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從字面上很難理解其中隱含的深義。因此筆者啓發學生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思考:氣體摩爾體積對固體和液體是否也適用?佔有的體積是多大?物質的體積跟什麼因素有關?標況下的氣體摩爾體積是22.4 L/mol那麼其他狀態下是多少?只有標況下才有氣體摩爾體積嗎?學生逐一思考,抽象的理論有了實質的再現。採用發散的思維方法,多層次、多角度地分析才能去糟存精,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歸納總結,形成知識網絡

系統記憶,形成知識網絡是高中階段必要且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在解題過程中善於總結、歸納、聯想,找出同類習題的解法,相似題型的累積可以發現知識點的變通與應對方法。例如,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時,可以透過“元素→單質→氧化物(氫化物)以及水化物→存在、性質、用途”等爲主線來學習。對於具體的`某一種物質的學習,可以透過“結構→性質→用途→製法”爲主線進行思考掌握。同時,透過元素週期律和週期表將元素化合物知識組建成完整的知識網絡,找出規律,加強記憶。

又如,對於有機物的學習,可以透過掌握官能團的性質來分類記憶。如掌握了乙烯的性質就可以掌握所有含C=C的物質的性質。透過醇、酚的性質比較,以及苯、甲苯的性質比較等,來理解連接不同的烴基對官能團的性質有什麼影響。熟悉了各種官能團的性質就可以把握各類有機物之間的衍變關係及相互轉化,從而將知識連接成網絡。如掌握“鹵代烴→醇→醛→羧酸→酯”這一主線的變化來掌握有機物之間的衍變。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將零散的知識結成網,串成線,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並多角度、多途徑地思考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的目的。

三、“一題多變”和“一題多解”

知識的應用是無限的,教師要善於啓發學生理清各知識點的關聯,精選質量好的習題來進行發散思維的培養,從而拓寬學生思路,克服思維的單向性和平面性,促進思維的遷移。比如實驗室制Cl2時,提出以下問題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反應中濃鹽酸體現了什麼性質?可否用濃鹽酸與實驗室制O2的殘渣製取Cl2?如何得到純淨、乾燥的Cl2?以H2,O2及Cl2的製備爲例總結出氣體的發生裝置有哪些?如何鑑別鹽酸和氯水?“一題多變”的發散思維培養可以拓寬學生思路,便於深刻理解知識的本質,從而提高學習興趣,使思維和智力得到昇華。

心理學認爲,“一題多解”是培養和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之一。“一題多解”所使用的化學知識是多維的,不是在同一認識水平上轉圈。 “一題多解”的訓練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有利於培養學習興趣,使思維靈活、認知深刻。例如,鑑別Na2CO3,NaCl,NaBr,KI要求學生根據四種物質的特性設計不同方案。選出幾種不同的鑑別方案進行實驗探究、鑑別。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透過不同方案的設計,學生開闊了思維,實現多種途徑解決同一個實際問題的目標,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了充分訓練。

四、開展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化學是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學科,正如戴安邦所說:“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透過實驗,引導學生由直觀現象上升到抽象思維。例如,在鈉的化學性質教學中,先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學生觀察到鈉浮在水面上,四處遊動,併發出響聲,火焰黃色的。啓發學生思考反應本質。設問:鈉可否從CuSO4溶液中置換出Cu?學生實驗驗證發現得到的並非是銅,而是Cu(OH)2沉澱。新舊知識的尖銳矛盾擺在學生面前,誘發學生去思考探索,學生的發散思維也由此展開,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透過判斷推理獲得真知:Na先與水反應生成NaOH,NaOH再與CuSO4反應生成Cu(OH)2而不是置換出銅。

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第二課堂是主課堂教學有益的、必要的補充,它彌補了教材的不足、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慾。比如從植物的花、葉、根中提取花青素,製成酸、鹼指示劑;透過測定捲菸中一些有害成分,瞭解捲菸的危害,等等。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發明創造:如用注射器、輸液管、廢藥瓶製成可控性固、液發生器;用蠟燭、鐵絲製成甲烷、乙烯的球棍模型;用土豆和鐵釘製成電池等。透過這些富有創意的探索實驗,學生的個性特長、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揮,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與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方法和機會很多,如果經常訓練,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大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不斷地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龍安。創造性思維與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

[2]郭卓羣,等。化學教學心理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8

[3]袁金坤,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1-2)

[4]嶽曉東,龔放。創新思維的形成與創新人才的培養[J]。教育研究,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