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培養學生利用資訊技術進行自主學習論文

論文3.13W

隨着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步入學校和家庭,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資訊技術爲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地點和學習方式提供條件,爲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提供方便。借用現代資訊技術教育,把網絡技術與教學內容結合,改進教學方法,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並透過 “課內——課外”相結合、“個體——合作”相結合, 提高獲取資訊、分析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培養學生利用資訊技術進行自主學習論文

所謂的“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是相對於“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在這種學習模式中,教師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學習者的指導者和顧問。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需要;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一刀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很顯然不符合學習的客觀規律。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自主學習。

教師有必要將網絡技術整合到教育中來,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上做到推陳出新,爲學生創設更爲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基於資訊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就是以化學爲載體,把資訊技術與化學教學有機結合, 融爲一體,發揮網絡優勢,以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爲目的,以解決問題爲中心,着重培養學生獨立鑽研的精神以及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一、透過網絡獲取資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網絡是我們獲取有效資訊的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同時也是現代社會資訊交流的主渠道之一,因此爲支援學生的主動探索知識的願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就要爲學生提供各種資訊資源。這裏利用的媒體和資料並非用於輔助教師的講解和演示,而是用於支援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搜尋引擎來獲取網絡資訊,必要時利用關鍵詞搜尋出自己想要的資訊結果。

當學生掌握了正確的獲取資訊資源的本領後,不僅對於將來增長計算機知識有幫助,而且爲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更爲廣闊的空間。教師還要及時和學生交流資訊,因爲網絡中的資訊量實在是太龐大了,教師不可能將所有的資訊都挖掘出來,所以和學生一起探討,互相交流已經成爲了現在的一種主流。在一種平等、交融的氛圍下來共同瞭解新的資訊動向,研究問題解決的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用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多資訊,更能使師生間的感情得以更好的得到發展,當然由於現代資訊技術與化學融合尚處於初級階段,學生的資訊水平低,計算機操作不夠熟練,學生對所需資訊獲取分析能力差。基於此,在課前可將相關資源作一些整理,儲存在檔案夾下或學校局域網絡上,讓學生訪問該檔案夾或網站去獲取有用資訊。隨着學生資訊水平的逐漸提高,可爲學生提供網址、搜尋引擎等,讓學生透過互聯網到資源庫中去搜集素材。

二、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主體教育、 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民主化教學也成爲廣大教師的日常話題。但是許多學校, 許多老師只是轟轟烈烈地去講,而沒有實實在在地去做,老傳統老方法照用不誤。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難於得到發揮。

然而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則是交互性、開放性、多媒體化、全球化的全新視野。網絡下的協作學習便是其中一種,它有利於促進學習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助於學生協作意識、技巧、 自主能力、責任心等方面素質的培養。計算機網絡爲資訊技術與學習方法的整合,實現協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和支援環境。它大大擴大了協作的範圍,減少了協作的非必要性精力支出。在基於互聯網絡的協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透過競爭、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進行協作學習。

1、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生渴望獲得知識的情感意向,是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的核心,是學習的強化劑。教學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心理,讓學生滿懷喜悅地去學習。例如:我們學習氨的性質時,先用課件《氨的噴泉實驗》引入,學生們看到這漂亮的紅色噴泉很興奮,從而引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是怎樣形成噴泉的?爲什麼是紅色的?問題一一產生,讓學生們帶着問題去學習了。

另外,“原子結構”知識的教學中,原子核外電子運動是微觀的、高速的和無規則的。 由於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無法觀察其運動狀態,因而就難以形成概念。對傳統教育方式,用flash製作的教學軟件--氫原子核外電子運動及照片疊加形成的電子雲圖。可使學生在模擬環境中完成觀察過程,從而很快在其頭腦中構建出電子雲概念和電子運動規律。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該軟件可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一來就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

2、透過現代教育技術,增大課堂資訊容量

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決定課堂容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的接受能力,多媒體手段給學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觀教學,加快了學生理解進程,相當於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縮短了學生對同樣內容的接受時間,爲增大課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另一方面,課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書方式、速度的影響,尤其是當需要板書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圖比較多的課堂上,粉筆書寫和作圖對課堂的速度起到了較大的制約,利用多媒體技術存儲功能可以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等預先存儲在電腦當中, 課堂上適時地在學生面前再現出來,還可以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資訊的特點,在課堂上快速、準確地進行作圖,爲課堂增加知識容量。透過計算機軟件,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資訊實現適時控制,可以在任何時刻讓某段文字、某個圖形出現或隱去;可以隨機作出圖象;可以對屏幕上出現的運動對象隨時干預,象電影定格一樣使之靜止在某一畫面上,以對某些需要強調的運動結果進行特寫;可以對圖形(或圖象)進行局部放大等等。

這樣大大豐富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課堂效率。如:化學教學複習課講授時,我們可以事先把知識脈絡用幻燈片形式製作出來,並且每個知識點都設計例題、習題以連結形式連結起來,想講什麼就點什麼,想練什麼就練什麼,強化訓練,提高了課堂效率。另外,利用現代資訊技術和網絡資源可以把化學科教學中的實驗過程以虛擬的方式展現在課堂中。透過這一方式,可以把一些難於觀察的、微觀的、危險的化學過程模擬出來,從而使抽象問題具體化,複雜問題簡單化,避免了許多繁瑣的講解過程。

三、“課內——課外”相結合,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爲 “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徵的過程,不爲基礎,透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爲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教師要想辦法開闢新的學習空間,藉助網絡技術,將文字資料和電子資料有機結合,將課內外知識相互滲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條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品嚐成功的樂趣,提高探究的能力,根據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的需要,獲取作息的途徑爲:校內外資料平臺和資料庫;教師提供的相應網站;教師創設的虛擬的學習環境;學生自主暢遊因特網蒐集資料。

學生蒐集資料的地點既可以是課堂,又可以是課外。依託資訊技術,學生在資訊的海洋中自由地探索、發現,並對所獲取的大量資訊進行分析、評價、優選和進一步地加工,然後再根據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利用,因而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都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或者課後進行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