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學生利用資訊技術自主探究學習語文的可行性論證a href=/friend/list.php(教師中心專稿)/a

原文地址:

學生利用資訊技術自主探究學習語文的可行性論證a href=/friend/(教師中心專稿)/a

/friend/write.php?id=1009

作者:高正峯

對於學生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是自主探究、分工合作地學習。合作探究式學習充分關注教學中的“人”的因素,摒棄了認爲學習是個體活動的傳統教學觀念,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而基於資訊技術特別是網絡環境下的自主探究學習面臨着許多現實的問題,如:學生的學習習慣問題、學生的組織問題,如何指導相互協作問題等等,針對這些問題,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對這種學習方式的可行性作一個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和粗淺的論證。

1.教學的積澱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我們對我校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現狀、學生獲取資訊、運用資訊、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現狀有較爲全面、客觀的瞭解,在展開課題研究之前,我們廣泛查閱資料,並向一些專家請教,然後集體商討,針對高一、高二年級及廣大教師實際,設計了調查表。從調查的數據分析情況來看,雖然學生的獲取資訊運用資訊、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還不夠強,但廣大師生對運用資訊技術開展自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都很充足,這進一步堅定了我們開展課題研究的信心。在課題實施過程中,我們又採用個別訪談等方式,調查瞭解師生對課題實施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對課題加以調整,並圍繞課題研究的效果以及現代資訊技術的作用問題開展了一些調查活動,爲師生自主探究學習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資訊化時代的語文教師必須有更高的素質,除了一貫強調的對教材、教法、學生的把握,更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如教材的處理、學生的新特性、教法的變革等。我校大多數老師都透過了省級資訊技術考試並取得了合格證,而且都能積極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資訊技術和素養,他們在課餘加強學習管理、加強課外輔導,尤其重視基本語文能力的培養,重視對高考策略的研究,這一點也爲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來,我校逐步實施了語文自主閱讀改革,每週在閱覽室開設的一節閱讀課很好地培養了學生自主獲取材料、資訊的能力,高二年級每週一節的名著閱讀,既順應了高考的加試要求, 也提高了學生們的自主合作能力。學生學習語文更積極主動了,語文的成績有了相應的提高。特別是因爲學生的閱讀的數量和質量提高以後,學生對寫作更感興趣,消除了因閱讀過少而造成的寫作素材枯竭的現象。在這兩年的高考作文中,許多同學對寫作非常從容,寫出了很多質量較高的文章。其實這些成績都離不開平時在自主閱讀中點點滴滴的積累。這樣基於資訊技術特別是網絡的自主學習可有了一個強有力的保障,方便快捷的方式,讓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更濃,學習的效果更佳。

2.良好的學習環境能保證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我校語文教師人手一臺筆記本電腦,每一臺電腦都能自由連接inter網,學校有三口供資訊技術學習的網絡教室。室內裝備了多媒體電腦,學生二人組成一個協作小組,共享一臺電腦,八人形成一個大組,便於合作、交流。教師機裝有“優異”軟件,便於教師對整個教室電腦的監控,掌握學生學習進度,調節教學節奏,個別指導學生學習。室內裝有大屏幕投影機,教師可以更直觀地演示,強調重點,可在屏幕上直接寫字、作圖,可彌補課前製作的多媒體課件無法預計課堂突發情況的不足。教室內還配置了80G的電子圖書。爲了更體現文學修養,內部的裝修既有現代氣息,又不乏古典美。

教室中每臺電腦均是百兆以太校園網的一個網絡資訊點,學生既可透過內部IP在校園網內部高速交流,充分利用本校資源,突破互聯網速度瓶頸的限制,同時也可透過寬帶與因特網相聯,漫遊整個世界。當然我們也考慮到網絡上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資訊,因此我們專門購買了網站過濾軟件,使不健康的網站儘可能的被擋在校園之外。

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我們建立了學校網站--hppt://,其中有學生專欄,部分老師還擁有自己的教學網站,如高正峯老師的高興語文網()、朱海英老師的紅葉教學網頁等。

我們利用資訊技術創設了一個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並透過網絡與外界相聯繫的學習環境,可有效地改進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從而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協作能力和創新思維,使資訊技術的運用成爲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獲取、選擇、傳送、加工和利用等資訊素養,同時也能促進班級內學生的合作交流,開闊學生的視野。

3.語文學科的特點方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是一門基礎課,其能力大致可體現爲: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現在的資訊社會中,賦予語文課教學的必然有其新的特點。

中國閱讀學會會長曾祥芹教授從未來教育的角度,分別從閱讀的深度、廣度和速度這三個層面上提出了閱讀的三種方法:精讀、略讀和快讀。因此,如果我們根據資訊技術的資源量大、形式多樣的特點,把資訊技術與語文閱讀能夠很好地進行整合的話,那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有非常大的.幫助。

資訊技術具有相當強的交互性和開放性。隨着互聯網漸漸爲人們所熟悉和利用,電子系統交換資訊將成爲人與人之間的重要交流方式之一。寫作教學會隨着資訊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深入而面目一新:其一、學生寫作的指導者將不再是固定的一位教師,能夠指導學生寫作的可以有全國甚至全球的著名學者和專家。其二、寫作的素材收集也將變得非常便捷和豐富,學生可以自己在網上瀏覽和下載素材,而且現在的許多搜尋引擎會使收集工作更快、更準確。另外,學生作品的相互交流會速度更快、範圍更廣,從而可以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迅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在資訊社會中將被視爲獲得並保持職業的主要技能之一,誰想獲得高職位,就得學會如何與不同地域、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人進行交際。特別是自己母語口語能力更應加強和重視,可以想象一個連自己母語都說不好的人,在用外語交流時能夠做到有條有理、清清楚楚。資訊技術的交互性、開放性就可以使得我們的學生能夠與不同地域、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人進行充分的交流。例如利用ICQ、BBS、MSN等網絡通訊軟件可以實現文字、語音以及視頻的交流。這樣的學習是開放性的,學生能同數量更多、範圍更廣的同學、老師和朋友們進行更爲廣泛的資訊交流。

由此可見,資訊技術與我校的語文課程可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整合,從而讓學生進行基於網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語文學習。

當然自主探究式學習對師生均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從模式方面看,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教學內容問題化。根據語文課程性質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由教師和學生將教學內容轉化爲各種形式的有價值的問題,並在透過多媒體呈現出來,爲學生在課內外的探究性學習設定邏輯起點。

教學過程探究化。學生主動地獲取由教師彙編整理並放置在網絡上的相關資料以及其它的網絡資料,在獲得基本知識之後,在課堂教學中,圍繞着相關的問題進行自我探究或集體討論,教師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和引導學生的討論,使教學過程由傳統的傳承型轉變爲合作探究型。

教學活動網絡化。在教學活動中,改變過去教學內容主要來自於教科書的單一狀況,強調培養學生從網絡資源中獲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組、創造教學內容的能力,養成學生從網絡獲取資源的能力和習慣。

教學結果創新化。網絡只是環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上述的改革,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的確立,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合作性得到發揮,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格。

而它的表現形式也靈活多樣:

課文要精讀。傳統教學非常重視對課文的精讀,在網絡環境下同樣不可忽視,因爲精讀可強化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在這種閱讀中強調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師可提供相關資源供學生參考,可用習題當場進行閱讀效果的檢測並由電腦作出即時評價。

主題式研讀。主題式研讀指的是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按照點圓式資訊傳輸路徑閱讀大量有關文字。這種閱讀主題豐富靈活,資訊容量大、外延寬,傳輸路徑具有輻射性。教師可提供經整理的大量資源,學生可在網上獲取相關資源,可在BBS上交流心得。

選擇性閱讀。學習主體在網上快速閱讀,然後根據需要選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進行精讀,這是一種由“面”及“點”的資訊輸入方式。選擇性閱讀的結果往往透過寫作表現出來。

情境寫作。多媒體電腦爲作文情境的創設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援,“情境呈現--討論交流--網上寫作--網上評價”是常用的教學流程。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使資訊技術課的教學更多體現資訊社會知識發展的特徵,更好更合理地實施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透過我們的探討,就目前的大環境和我校的條件,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特別是學生的學習現狀,我們認爲是切實可行的,而且也會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