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資訊技術教學研究論文

論文5.43K

第一篇:資訊技術與化學課堂教學整合

資訊技術教學研究論文

一、資訊技術與化學課堂教學整合的必然性

1.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現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適應發展着的時代,適應社會的需要,在教育改革方面就提出了高要求。而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已經無法滿足這一需求,所以轉變教學方式已經迫在眉睫。此時,將快速發展着的資訊技術應用於化學課堂教學是很有必要的。不僅能夠支援新教學方法和新教學模式,還能使學生成爲學習活動的主體,使教師教學更加形象化、直觀化。

2.學生學習的需要

高中化學課程內容十分豐富,很多內容是學生已經無法透過單純的書本學習能理解領會的。要提高教學效果,應該充分加強對學生的直觀立體教學展示,利用資訊技術向學生綜合講解。而諸如音樂、動畫、圖片等資訊也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二、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資訊技術的具體應用

在化學課堂中融入資訊技術,能夠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原高危化學實驗情景,從而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在教學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爲社會培養出高智商人才的過程中提供良好的手段,具有其他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和技術性。

1.創設問題情境,增進學習動力

資訊技術能夠提供全方位的感官體驗。聲像、視頻、圖片、音樂等能夠極大程度地爲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提供情景化再現。例如,在講到金屬在空氣中緩慢氧化的課程時,可以向學生展示幾張金屬在氧化前與氧化後的對比圖片,以及一段對於金屬氧化的加速視頻,再配上一段輕音樂。學生看完視頻之後,就會十分好奇金屬爲什麼在空氣中由嶄新變成佈滿鏽斑的。在學生好奇心高漲的時候,教師向他們講解氧化反應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而在空氣中金屬會發生緩慢氧化反應。資訊技術能夠形象生動地輔助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吸收新鮮知識。長此以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與鞏固。

2.優化課堂教學,突破教學難點

化學教學內容大多數都是抽象的,一些分子之間的微觀運動是無法直接展示給學生看的,這就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理解消化造成了極大的困難,而有了資訊技術的輔助,可以變微觀爲直觀。透過計算機模擬,能夠形象生動地展現出微觀運動的運動方式。如,在講解“氫氣還原氧化銅”時,可以在講臺前做完實驗後,播放一段氫分子奪取氧原子的微觀過程運動圖。讓學生不僅知道氫氣還原氧化銅的直觀過程,也可以瞭解原子分子之間的微觀運動,在微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於還原反應的理解。形象地展現出了化學反應的實質,直接突破了化學教學的重難點。

3.將不可見轉化爲可見

化學教學內容基本以實驗爲主,雖然能夠形象生動地展現學習內容,但也由此產生了一些弊端。一些高危實驗和實驗錯誤操作是無法向學生直接展示的,給學生的理解吸收造成了困難。而利用資訊技術就可以化不可見爲可見,給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如,在加熱試管時,試管外壁有水珠會造成試管炸裂。利用動畫向學生展示這一錯誤操作,可以化不可見爲可見,加深學生的印象;也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做實驗時,提高了警惕性,阻止實驗受傷的發生,極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4.突破時間、空間限制

傳統的教學模式只侷限在課堂、書本和實驗室裏,而資訊技術可以將學習延伸到各個角落,增加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如,利用網絡,教師可把教學課件以及教學資源發到公共平臺上供學生下載學習。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在家裏用電腦進行預習和複習,知識面得到拓展。如果學生有網絡環境,也可以與教師聯網,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可以隨時向教師提問題,也可以透過網絡將作業發送到教師的郵箱。簡化了教學結構,也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使教學變得更加靈活和自由。

總之,資訊技術有其特有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它內容豐富,展示效果多樣,畫面生動。在與化學課堂整合時,能夠加快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爲主動,熱情高漲的學習態度能夠提高學習熱情,也能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探索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善於發揮資訊技術的長處。資訊技術與化學課堂的整合,在素質教育模式下,有着不可小覷的作用。

第二篇:高中資訊技術課堂教學策略

一、設疑激趣,創新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同樣的課程,有的教師可以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而有的教師則會讓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原因不在於課本的內容,而在於教學的方式,這也是考驗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筆者認爲,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必須創新教學形式,不能拘泥於“一言堂”,一定要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筆者認爲有兩種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一種是設疑,一種是激趣。如在學習“資訊技術的發展歷史時”,筆者提問學生:“同學們,在人類歷史上發生了五次資訊技術革命,你們知道是哪五次嗎?讓我們帶着問題學習,誰最先找出答案,可以舉手回答”,透過這種設疑的方式,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此外在教學中,筆者還非常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如經常在學生之間進行分組比賽,針對課堂知識點進行提問,得分高的小組會得到獎勵,得分低的小組則要接受懲罰,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比拼意識。此外,我還經常採取遊戲教學法、對比教學法等,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

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行爲,必須兼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必須瞭解學情,因材施教。對於高中學生來講,由於家庭環境的不同,學校教育的差異,其資訊技術的基礎也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資訊技術,而有的學生則完全一竅不通。作爲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在教學前,首先要在班級內進行摸底調查,瞭解學情。筆者就是這樣做的,在每個學期開始前,都會針對本學期要學的知識點,製作問卷,進行調查,掌握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然後根據學生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三、溫故知新,鞏固知識要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其實,知識就像刻在木頭上的痕跡,刻的次數越多,刻得就越深。因此,學習必須舉一反三,才能溫故知新。在教學中,很多教師一直追求教學的速度,但是有速度並不等於有效率。教學必須注重效果,而確保效果的關鍵在於對學過的知識要時常溫習。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就非常注重對已學知識的溫習,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每堂課開始時,會抽出幾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對上節課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二是在講解新的知識點時,會與學過的知識進行聯繫和比較,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如在學習對音頻、視頻資訊進行加工時,我會引導學生回顧圖片資訊加工的相關知識,比較不同軟件的區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學習的重點。作爲教師,只有不斷地引導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才能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學以致用,理論聯繫實際

知識只有在實踐中得到應用,理論只有真正的聯繫實際,才能體現其價值。要提高高中資訊技術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應該注重學以致用,作爲教師不能單純的、一味的宣傳理論,應該讓學生在實踐應用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認識,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因此,在教學中,筆者經常採用任務教學法。所謂任務教學法,就是透過佈置實踐任務,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完成,從而促使其熟練掌握所學知識。比如,在學習圖像資訊處理時,我經常在課堂上展示一些有瑕疵的電子照片,讓學生運用photoshop等軟件,對照片進行處理,並鼓勵學生對自己的照片進行處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透過實踐練習,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逐漸掌握了資訊技術的知識點,也看到了資訊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

高中資訊技術雖然不是高考的必考課程,然而對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着重要意義。作爲新時代的高中生應該認真學習資訊技術,作爲高中資訊技術課的教師,也應該認識到教學的重要性,積極動腦筋、想辦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確保課堂教學的效果。

第三篇:資訊技術與高中的政治教學整合

一、音樂或時政熱點匯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匯入是否新穎直接影響到一節課的成敗。例如,講《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時,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愛我中華》匯入新課,可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全心投入到課堂學習,真正實現樂學、易學,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而把時政熱點帶入課堂,將時政熱點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融入到教學中,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漫畫、視頻等創設情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展現漫畫、圖表等,形象、直觀、生動地創設情景,輔助教學的開展,既拓展了知識,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例如,講《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係》時,播放視頻《扁鵲見蔡桓公》,學生很輕鬆地就掌握了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這一知識點。講理財投資方式時,可將儲蓄存款、股票、債券、保險等列表比較記憶,做到理性理財。也可以圖畫形式將各種投資方式放在不同的籃子裏呈現出來,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深奧的問題淺顯化,讓學生注意到收益和風險同在,不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裏,分散投資,實現利益最大化。

三、習題反饋,檢測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課件展示練習題,習題要由不同難易程度的題組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當堂獨立完成,讓學生知道自己本節課學得怎麼樣。這與以往的方式比較起來,既省時省力又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鞏固課堂知識。另外,這個環節中還鼓勵學生把自己仍然存在的疑難問題或典型習題,以題目的形式直接提交給老師,主動請求老師的幫助,師生可以共同探討完成,以提高課堂質量,反饋課堂教學效果。例如,講《新時代的勞動者》時,可師生共同探討“如何實現自主就業”,強化課堂知識,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任何事物都有其利弊,我們要在資訊技術與中學政治教學整合的實踐中趨利避害,才能將資訊技術與中學政治教學整合的優勢發揮到最佳狀態,最大程度地服務課堂教學,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四篇:資訊技術與物理電子學科教學的整合

一、資訊技術與物理電子學科教學整合的模式

1.1基於資訊技術的多媒體計算機教學模式

計算機是教學的輔助工具。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計算機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活動的教學質量,還可以促進教育的改革開展[1]。經常運用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是操作和練習、演示教學等。操作和練習課件主要是運用在複習已經學過的物理知識課上,學生在運用操作和練習的課件時可以深化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在物理教學中運用演示型的課件可以將抽象的物理過程具體化,是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瞭解,如在演示電磁振盪這一物理的現象時,可以讓學生透過演示的課件更加理解電磁振盪的週期和規律,和在黑板上老師畫的圖相比更加的動態,教學的成效也更好;它還可以將微觀的現象放大,讓學生能夠在課件上看到自己無法看到的現象;也可以將完成過程很快的實驗進行放慢,讓學生進行仔細的察看。還有遊戲型的課件可以增加課堂的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1.2基於資訊技術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學習是一個獲得知識的過程,學習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教師教授的,也可以是透過他人的幫助,還可以是自己閱讀學習的資源。以資訊技術爲基礎可以更大的發揮出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作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目的是發展探索性的思維,以學科的知識結構爲內容,再次發現新的知識的教學方法,它的主體是學習者。

二、資訊技術與物理學科整合的方法

2.1注重物理學科特點的整合分析

在資訊技術和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應該重視課程的學科特徵,在物理學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整合。物理的實驗性很強,所以,在對資訊技術與物理學科進行整合時,要注重物理實驗和物理現象的察看,將數據整理和使用的方法理解透徹,再依據計算機對數據的檢測和處理,發現物理實驗的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2運用資訊技術進行整合過程的設計

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要重視學習過程的設計。在整合過程的設計中國,我們關注的問題是如何運用計算機和網絡去搜集、分析及處理和物理課程內容有關的資訊,以達到研究知識和解決問題的目的。

2.3綜合學習的方法

綜合學習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己主動研究和設計的能力,同時也是將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主要方法。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設計可以依據綜合學習的學習過程來進行。學生在物理問題的環境中,可以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對自己的所學的知識進行小結和整理。

2.4重視體驗學習

體驗學習是指學生處於問題的環境中,學生和問題進行相互的作用,並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資訊技術可以爲體驗學習構建一個虛擬的環境,讓學生在虛擬的環境中發現並解決問題。體驗學習的設計過程的依據是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目標,也可以依據綜合學習的學習過程。

2.5基於資訊技術的學習

在對資訊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時,要注重設計資訊技術的學習過程,設計的依據是課程的內容,在設計的過程中,主要是設計學生獲取、分析及處理等資訊的方法。

2.6協同學習

協同學習的基礎是利用各種的通信系統,它可以表現出新興技術和課程整合的特徵,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還可以運用網絡與全球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實現能力的培養。

三、如何實現教學的有效整合

3.1整合時要選取適當的教學內容

3.1.1不能有效進行的實驗在實驗室中使用資訊技術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爲有些實驗在實驗室中是無法開展的,不是使用常規的方法就可以完成的,而且在實驗時還受很大的因素影響,如實驗室設備、學校條件等,在這是引入資訊技術就可以有效的補充傳統的實驗,增加實驗的方法[2]。

3.1.2抽象的物理過程

物理的很多實驗都是抽象的,不能直接的觀察到,學生只有透過想象去理解,增加了學習的難度,但是如果透過多媒體演示等方式來演示實驗的動態過程,學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並找出規律。所以,整合教學是具有選擇性的。

3.2資訊技術與其他方式都要兼顧

資訊技術不是全能的,很多的傳統實驗和教學方法還是存在優點的,所以我們要將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實現多元化的教學。

四、結束語

資訊技術與物理電子學科教學的整合,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使物理知識更加的容易理解和直觀。資訊技術與物理電子學科教學的整合特別注重實驗的觀察和操作性,充分利用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改變了傳統教學無法觀察的細微地方。資訊技術與物理電子學科教學的整合增加了物理學科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

五篇:資訊技術與音樂課教學的結合

一、當前音樂課教學的必要性

爲了達到教學目的,教學活動透過課程科目的設立,教師透過對於教學大綱以及課程目的的把握設計,透過良好教學方式的實現,不僅能夠保障學生學習到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對於知識的渴求,讓其主動尋求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承擔教學活動開始之前的教學籌備,另外要熟悉和掌握教學知識,並能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實現課程開始前的準備工作。對於課堂教學而言,教師將準備好的教學內容透過課堂“面對面”的方式傳授,不僅要使學生學習到教學大綱的內容,而且能讓其將精力集中到教學課堂之中,實現高質量的教學效率。對於教學活動,教師是組織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規範學生的學習行爲,同時也要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爲,使其對課堂內容有所把握。課程結束後,要善於總結教學經驗。對於音樂課的教學活動,必須結合音樂科目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對於需要傳授的音樂知識,透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實現良好的教學目的,這是音樂課教學活動中需要掌握的重點。隨着素質教育的推進,對於教學要求也逐漸實現科學化的教學方式,注重對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注重素質的全面培養,綜合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建立,對於教學科目,不會出現重視程度上的偏差;對於音樂課教學,也要逐漸提升重視程度,改變以往觀念,要清楚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學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同時對其自身潛在興趣的培養也是非常有好處的。音樂課教學活動不僅夠培養學生的基礎音樂知識,而且能培養其音樂的節奏、樂感以及演唱能力,激發並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而這些在學生的綜合能力中是不可缺少的。透過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學生可以提高對於美的認識與追求,並能產生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的態度。

二、資訊技術在音樂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隨着國家以及社會各界對於教育行業的重視,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出現了較多的資訊技術以輔助教學活動。這不僅改善了教學環境,同時對於開闊學生的視野起到了輔助作用。透過教學中教學設備的逐步完善與多樣化,使得音樂教學中知識形象表現的方式更多了。資訊技術的發展帶動了音樂課教學形式的變化,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是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對於音樂課的教學活動,如果沒有形象的資訊技術展示音樂知識,只能依靠學生髮揮想象,不僅與實際教學活動有所偏離,而且容易減弱其音樂學習的興趣。而透過資訊技術中的圖像以及視頻展示,可以使學生更形象地瞭解音樂知識即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可以運用遊戲的方式,實現教學活動中的良好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能夠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而對於教學媒體而言,可以透過製作教學課件,在課堂上讓知識與教學趣味相互結合,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方向。教師透過對資訊技術的掌控,能夠實現更好的教學方式轉換。

三、尋找資訊技術與音樂課教學活動結合點

音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課堂教學目的,透過在教學活動中對於學生學習特點的把握,對於教學環節的設計依據音樂內容的特點,實現教學環節的設計。如可以將歌詞用投影方式呈現出來等,這樣不僅能方便教學活動,而且能以最直接的方式體現教學內容。對於舞蹈姿勢的傳授過程,可以透過視頻展現使學生掌握舞蹈知識的具體情況,透過快慢反覆放映,將音樂知識以形象的方式展現,而教師也能以更多的精力把握教學活動內容,實現課堂內容控制,以及對於學生不規範的動作能夠依照視頻對學生進行輔導。音樂教學中,要想將抽象的音樂知識進行傳授,必然要依靠資訊技術中的教學媒體,以及音樂視頻資料,這樣能夠實現知識趣味性以及可操作性的轉化。透過對於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展現,依照知識特點,選擇合適的資訊技術方式,能夠將枯燥的知識點進行轉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精力更加集中。讓資訊技術與音樂課教學活動有效結合,必然推動音樂課教學活動高速發展,實現良好的素質教育形式。而對於資訊技術而言,也只有逐漸發展,適應音樂課教學活動,才能夠在音樂課教學活動中更廣泛的應用。

四、結語

當前教育發展過程中,素質教育正在逐步進行,應用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資訊技術正在融入到教學課堂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教學效率的提高。而對於音樂課教學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找到資訊技術與音樂課教學的結合點,能夠培養學生對於音樂課的興趣。國家對於教育方式逐漸重視起來,在音樂課教學活動中,如何能夠運用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實現音樂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這是當前音樂課教學需要面對的問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找到促進教學目的實現的資訊技術,必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實現高效率的教學方式,這對於音樂課的教學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第六篇:資訊技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就是在遇到問題時,能夠不拘一格地想出新形式的解決方案的態度。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教學知識的層面,那麼能是我們教多少,學生學多少。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是不可能有創新意識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地創設開放式的教學環境爲學生提供思考的氛圍、機會,使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開放式的教學環境下,我們教師要適當地拋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慾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培養。例如,在教學“畫圖”軟件中的工具箱時,我先給學生介紹了幾個簡單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後慢慢引導學生一起探索其他工具的使用方法。這樣的過程,學生對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速度非常快。當學生對所有工具都有所掌握後,我就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小任務:用畫圖軟件製作一個節日賀卡。學生一聽說可以自己動手隨意設計興趣都很高,他們都能夠積極地開展製作。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做得非常模糊,主體不明確,有的甚至都看不清畫的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分別對學生進行引導,給他們介紹他們不太會使用的工具,完善他們的製作。透過這樣有趣的小活動,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出非常漂亮的賀卡,有的還掌握了文字工作的使用方法。這個教學過程,不僅使學生正確掌握了畫圖中各種工具的使用方式,還有效地鍛鍊了學習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利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新潛能

由於發展的不均衡,學生在認知能力、知識儲備、思維方式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異。我們在計算機教學中也應考慮到這種差異,讓教學設計適合大部分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們可以採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針對不用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樣也有利於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針對學生的知識層次對學生提出要求也有利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在沒有心理壓力的前提下開展學習,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在新生剛入學的時期,就針對是否接觸過計算機、掌握了哪些操作技能、學過哪些軟件、接觸過哪些軟件、家裏是否有計算機、能否上網等問題在學生中做了詳細調查,然後根據調查的結果,把學生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根據資訊技術課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實施分層教學,使各類學生都能接受,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潛能,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例如,在學習設定幻燈片背景時,我給三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對高層次的學生提出要“熟練掌握利用‘應用設計模板’更改幻燈片背景,會根據幻燈片主題的需要自行設定幻燈片的背景”;中等層次的學生要求“掌握利用‘應用設計模板’更改幻燈片背景和設定幻燈片背景的顏色、過渡和紋理等特殊填充效果”;低層次的學生只要求他們“能利用‘應用設計模板’更改幻燈片背景和設定幻燈片背景的顏色”。又如,在學習“在幻燈片中進行文字編輯與排版”時,講解完對文字進行修飾的方法後,我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重點指導中、低層次的學生如何在幻燈片中設定出錯落有序、富於變化的版式,並透過設定出漂亮的版面,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而對高層次的學生,我則要求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發揮創造潛能,製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實踐證明,實施分層教學可以在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的同時,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創新潛能。

三、教學聯繫生活實際,提高學生運用能力

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貼近生活的教學,也更容易讓學生有興趣去學習、研究。例如,在課後我經常與學生討論一些新的資訊技術資訊;學生在家裏使用電腦時遇到的一些問題也經常向我提問,如病毒問題、電腦卡頓問題、電腦設定問題、如何查詢資料等等。在發現學生有問題時,我先簡單給學生做回答,然後針對這樣的問題做全面的瞭解,在上課時把這樣的問題拋給學生看學生能夠提出怎樣的解決方案。在課堂上,學生針對這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總能想出一些跟我們不一樣的解決辦法。這樣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

當今社會資訊技術飛速發展,中學生的資訊技術教學越來越得到重視。因此,我們每一名計算機教師都要提高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研究、探索。我們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爲主的教學模式,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意識,努力在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的知識變得更加實用。

第七篇:高中資訊技術課程的教學思考

一、實際操作課程的教學

新課程課改中對高中資訊技術課程的實際操作(即上機)課程所佔百分比有明確規定,其所佔課時必須要達到總教學課時的75%或以上,正是因爲資訊技術課程的特殊應用性,所以只有透過課堂上大量的操作練習和實踐才能使得教學質量有所保證,進而達成學生能夠熟練操作的教學目的。筆者在對新課程課改的教學規劃進行分析研究以後,發現其規劃中比較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因此,“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方式被廣泛應用於高中資訊技術課程教學之中。資訊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促使計算機行業在軟硬件更新方面都十分迅速,其課程內容所涉及的知識層面也越來越廣。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顯然在資訊技術課程的教學上是行不通的,要想與資訊時代保持一致的進步速度,可以佈置給學生適當的“任務”,讓他們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來完成。在這個“任務驅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一些較爲抽象化的應用知識轉換爲實際行動,並在學習目標的驅使下去加以實踐,最終利用這一系列學習行爲來鞏固自己的學習能力,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進而提升自我資訊獲取、分析、處理以及應用的能力。據不完全的統計數據可以知道,“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方式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筆者透過親身的教學實踐體驗到,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對學習問題的分析能力、解決能力都有所增強,以下是筆者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一些體驗心得。

1、課前設計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差異。雖然計算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普及,然而在資訊技術的掌握上,同年級的學生個體之間還是存在着較爲明顯的個人差距。由於這種差距的存在,所以決定了他們的資訊技術學習能力表現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對“任務”進行設計時,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發掘一些他們比較感興趣的任務內容來引導教學,循序漸進和由淺入深是設計規劃的基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主體性質和學習積極性得以激發。

2、“任務”目標的明確。“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應用中,稍不注意就會偏離教學方向。因此,教師應該把握教學目標的總體,並將其進行分拆,細化成一個個的小型“任務”,在逐步引導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課程知識。像多媒體音樂播放的教學任務,筆者就從複習檔案的複製粘貼開始着手,一步步地引導他們掌握音樂播放的步驟和技巧,然後讓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達成教學目標。資訊技術的知識掌握是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所以在“任務”規劃佈置時,不要急於求成,要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學習,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率。

二、課外實踐課程教學

作爲課程教學的延伸部分,課外實踐教學對於資訊技術課程而言,能夠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並在親手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我的創新能力。而課外實踐教學的設計上,還是要注意幾點要求:1.要緊密結合生活實際。無論是應用軟件的操作還是簡易程序的設計,資訊課程的實踐必須要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應用成效,繼而發掘他們的創新潛能;2.要求設計要以學生的能力具備爲基礎。人類的學習能力只有在能夠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才能夠得以激發並提升,資訊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也是如此,實踐要求要以調動學生的認知興趣和好學心理爲原則,再在實踐的過程中夯實學生的技能掌握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資訊技術課程的教學,教師羣體要依據教學要求的不同和學生學習情況的實際來設計或採取適當的教學方式,以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爲首要目標,讓學生在充滿學習熱情的狀態下進行知識學習,進而達成新課程課改的教學要求。

第八篇:音樂教學與現代資訊技術相結合

一、運用資訊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利用計算機等多媒體技術輔助音樂教學,以趣味性極強的動態畫面,激發學生的視聽感覺,進一步激發學生運用計算機的廣泛興趣,提高運用資訊技術促進音樂教學的實踐能力。無論幹什麼事情,興趣是最重要的促進力量,對學習音樂藝術同樣能夠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遠遠超過教師的主觀說教,能夠使學生愉快地自覺感受音樂作品的魅力。教師透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營造能夠觸動學生心靈深處的文化理念,最大限度地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主要源於對充滿人文情趣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境界的好奇與嚮往,在具體教授歌曲時,首先請學生欣賞與之相關的民族文化內容,目的是透過對相關文化的欣賞與瞭解,讓學生對音樂及風土人情有進一步的理解,爲學習歌曲做鋪墊。因爲針對課本的單純教學不足以幫助學生理解所聽的音樂,必須充分利用計算機聲像同步特點,設計將歌曲與民族風景圖片融合在一起的課件,以便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音樂作品的魅力。教師可結合生活實踐設計一些同學們相對比較熟悉的情境,然後引導學生共同探討其中的核心問題,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同學們圍繞音樂作品大膽想象,從藝術欣賞到文化品味暢所欲言,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藉助資訊技術獲取資訊的優勢,廣泛而深入地探索大家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以利於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師根據某一階段音樂教學的需要進行有效的資訊資源收集,設計同學們感興趣的優質音樂教學課件,培養全體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想辦法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能儘可能強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勇氣,鼓勵同學們嘗試創作音樂作品,使他們知識積累由教科所轉向實踐應用。在音樂教學實踐中,經常以趣味性極強的動態視聽畫面、音樂旋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重視學生對音樂作品中民族文化精神的抒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必須重視具有民族特色音樂作品的理解,逐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力和濃厚興趣。

二、運用資訊技術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音樂教學與資訊技術結合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索勇氣和創新精神,在音樂欣賞和習作實踐中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集科學性、系統性與連續性的教學改革任務。有效激發學習興趣,正確引導學習方法,強化運用計算機的能力培養是極其重要的,教師要帶領學生欣賞多種音樂作品,讓學生模仿音樂作品中的聲音,進行音樂創作實踐訓練。資訊技術輔助音樂課程設定應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情感需求,應有各自明確的目標,並要體現出各階段的教學側重點,支援有創新的推斷和結論,促進學生求異思維,教師要根據所聽音樂,用指定音符創編節奏,再用打擊樂器選擇節奏。恰當的計算機資訊技術活動往往是激發學生探索精神和培養創新意識的主要動因,資訊技術與音樂課程的整合給學生帶來了更大的創新機會,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音樂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內容,深刻分析當前影響音樂教學的客觀因素,有的放矢地做好計算機資訊技術輔助教學活動,科學把握音樂教學實踐中的每一個細微環節,認真做好教學研究工作,弄清問題的根本原因,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纔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音樂素質。創設環境讓學生進行有創新性的實踐和發揮,除了讓學生可以提出有創新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外,各階段都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資訊技術進行有效音樂學習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在教學實踐中,利用多媒體課件的聲音來輔助音樂教學,爲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習作能力,需要對音樂學科與資訊技術進行有效整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已有的.音樂知識進行組織和歸類的能力。還可以利用資訊技術,讓學生嘗試去利用電腦軟件創作音樂作品,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音樂實踐能力。

三、運用資訊技術提高學生的美感情趣

在音樂教學改革創新等方面要進一步發揮資訊技術優勢,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能力,激發學生的美感情趣,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產生過程的進一步理解。在音樂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資訊技術能爲音樂教學創設形聲兼備的音樂美學情景,增強音樂作品的美感力量和跨越時空的文化效應,喚起學生的美感情趣,提高學生透過音樂作品欣賞美好事物的能力。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美感情趣和藝術修養,注重實踐應用和審美意識的提高,充分發揮同學們的藝術創造潛能,切實提高對音樂的審美意識和欣賞能力。在音樂教學中充分運用資訊技術,爲學生提供一個充滿美感情趣的多媒體音樂世界。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創設音樂教學情境,以啓迪學生欣賞美的能力,但光用錄音播放樂曲,很難欣賞到音樂美的所在,並可能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多方收集有關的音樂背景資料,編製成多媒體網絡教學課件,使音樂教學的美感效應突破傳統教學過程中的抽象化障礙,達到淨化學生靈魂,純潔學生心靈世界的目的,充分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強化學生對音樂的熱愛程度,提高學生的音樂實踐水平和綜合文化素質。

四、結束語

現代資訊技術與音樂教學的結合是隨着教育教學改革步伐不斷深化的,需要廣大師生在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深入研究不斷探索,儘可能充分發揮現代資訊技術的智能化優勢,爲學生提供適宜的教學環境,再現歷史背景和人文情境,擴大與音樂作品教學相關的資訊含量,對實時完成教學任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是值得探索和推崇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開闊學生適應,提高音樂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第九篇:高中資訊技術教學有效性

一、轉變資訊技術的教學理念

資訊技術是一門科學,是教給學生計算機知識的課程。但是因爲一些學生對網吧和網絡的癡迷,有些人就把資訊技術和網絡內容相混淆。尤其是一些家長也不重視學生的資訊技術教育和學習,生怕學生迷戀網絡而耽誤了學習。這種錯誤的印象尤其在農村學校和農村學生中更加普遍。所以提高資訊技術的教學效果,首先應該轉變學生的思想意識,將學習資訊技術和絡遊戲區分開。轉變了這種觀念,那麼主觀原因就解決了。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夠在興趣的驅動下完成,那麼其效果是無法估量的。資訊技術比較枯燥,學生學習起來不容易激發其興趣,所以教學中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爲教學的根本和關鍵。學生有了興趣,其學習互動就會變得積極和主動。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把資訊技術的優勢推薦給學生,讓學生看到資訊技術的魅力。比如教給學生處理文字內容時,儘量將教學內容安排得生動有趣,學生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去獲得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將實踐內容安排得豐富多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適當給學生提高上機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多動手,比單純的理論講解更具有實效性。

三、答疑解惑,幫助學生掌握技能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爲一些原因出現操作不當的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往往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勁頭和學習效率。高中生處在青春期,他們對一切新事物都會有好奇的想法。作爲計算機課程的專業教師,一定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爲備課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學要有空白,給學生一定的創新機會,讓學生體會到這種創造的快樂,那麼就會增加學習的信心。例如,在講授Word、Excel等Office軟件的基礎知識時,許多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積極性,可以安排學生上機操作,讓他們進行自我摸索探新,鍛鍊思維和學習方式。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創造時間,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對Word、Excel等Office等基本軟件應用提出他們自己獨特的想法。對於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師要給予正確的指導,答疑解惑是資訊技術教學的核心內容。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師不要急於和盤托出,而是要循序善誘,引導學生儘量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透過自己努力獲得知識的成就感。同時要讓學生明白,遇到問題不可怕,這是正常的,問題解決了,那麼知識和能力就獲得了。

四、佈置獨特作業,檢測學習效率

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評價,而評價的手段就是作業的佈置,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適當的作業,讓學生透過完成作業來鞏固所學知識。因此佈置作業就成爲教師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如何佈置作業也反映了教師教學的態度,反映了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準備程度。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要適當,要能反映教學的內容,要能體現學生的創造性。比如,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小書籤。佈置這樣的作業是針對學生對互聯網上的動態頁面感興趣,而對Word、Excel等Office靜態內容不感興趣的心理而設定的。學生自小就對動畫片感興趣,那麼教師就可以爲了學生的喜好而犧牲一點靜態知識學習的時間,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在經過複製、下載、粘貼、連結等內容的應用,獲得計算機的應用知識。

第十篇:高中英語審美教學與資訊技術整合

一、高中英語審美教學與資訊技術整合的作用及優勢

(一)高中英語審美教學和資訊技術的整合,可以調節課堂氣氛。在學習的過程中,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是影響學生成績下降的關鍵因素,拖延了教學進度,因此一個好的課堂環境是十分必要的,對此,我們可以把資訊技術運用到高中英語課堂上來,推動課堂的氣氛,促進教學進度,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可以藉助網絡技術把收集的大量資料,透過聲音或者視頻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更好地把專注點放在課堂上,讓資訊技術有效地融入到高中審美教學課堂中,營造一種最佳的學習環境和課堂教學模式,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輕鬆、愉快的學習中不斷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同時可以有效地調整和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勇於創造的精神。

(二)運用資訊技術,可以擴充高中英語審美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在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每天講解的主要內容都要在黑板上進行板書,這樣一來浪費了老師大量的精力,同時也花費了學生大量的課堂時間,然而把資訊技術運用到高中英語教學中,透過集聲、文、圖等多種教學資訊於一體,透過這種形式來吸引更多的學生,讓學生們坐在教室裏就能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以傳遞聲音和視頻的方式,輕鬆地接收更多的教學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爲老師和學生節省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可以把節省下來的時間多講一些難點和重點,增加學生的課堂教學內容,大大地提高了的教學效益,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三)運用資訊技術,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語言是人類相互溝通的橋樑,透過一定的情境中進行交流活動,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提前設計在相應的情景中所適用的交際內容。所以語言的表達形式在高中英語審美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高中英語審美教學中要想學生更好地學好英語口語,則需要在真實或假設的語言情境中不斷的重複,不斷的練習,才能觸景生情,把內心的真實想法透過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在高中英語審美教學中,運用資訊技術,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學生帶入真實的語言情景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透過看、聽、說等等不斷地練習中讓英語口語能力達到更高的水平。

(四)結合資訊技術的優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學內容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時可以透過資訊技術讓學習範圍不用受到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也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意願度在網上收集相關的學習資料然後進行整理,最後選擇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源,這樣的一個過程同時鍛鍊了學生對資訊進行處理的能力,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高中英語審美教學與資訊技術整合的意義

透過學生親身體驗來發現美、自由想象的延伸美、入情入境地傳輸美,這樣的一個過程就叫高中英語審美教學,目前很多學校都開始運用資訊技術,讓更多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進入上學生的課堂上,讓資訊技術由開始的輔助地位慢慢變成的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把高中英語審美教學和資訊技術的有效結合,來達到以美育人、以美促學、以美促教的目的,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脫離傳統教學的方式,讓新型的課堂教學成爲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這種有效的整合後,可以有效地改善高中英語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爲高中英語審美教學的改革作了鋪墊,爲實現更好的教學目標打下了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審美教學和資訊技術有機整合的作用與意義,利用多媒體的功能,以視頻、聲音等形式,在課堂上來幫助學生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大大地節約了時間成本,讓學生透過網絡瞭解更多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的課堂學習變成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同時還改善了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老師們可以不用透過板書的形式來進行課堂講解,大大地提高了教學的質量,促進了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