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中學資訊技術教學策略探討的論文

論文2.15W

一、細化教學目標,並使之具體化

中學資訊技術教學策略探討的論文

教學目標作爲教學活動的歸宿與導向,每一門課程都有着自己的課程目標與單元內容,不過這些內容概括性較高,是對整體教學活動的總要求。所以,在中學資訊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樂學”策略,需要將教學目標細化和具體化,應該將其優化爲學生容易理解與接受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他們“樂學”資訊技術知識。目前,在各個教育階段都倡導素質教育,以技能和知識、方法和過程、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爲核心是中學資訊技術教學的總目標,設計理念新穎,不過僅對每個模組設定的有總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並且對各個具體章節以及知識內容的目標與要求,則無法給出相應的規定。因此,資訊技術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細化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具體特點進行編寫,使教學目標具體化,從而透過多個方面的資訊技術知識讓學生樂學。

二、豐富教學內容,並使之生活化

在中學資訊技術教學中,爲促使學生“樂學”,教師應該從教學內容方面着手,以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而且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對學生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並且容易被他們接受。資訊技術課程在生活化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現階段,資訊技術應用的十分廣泛和普及,包括生活、學習、娛樂和工作等都需要。中學資訊技術教師在豐富教學內容時,對實例進行擴充講解與精選十分重要,同時需要注意隱蔽性的課程,這也是豐富教學內容的有效途徑之一。在通常情況下,隱性課程指的是教材和課堂之外的相關資訊技術知識,有校內的也有校外的。對於資訊時代的今天來說,資訊技術知識含有豐富的隱性課程內容,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資訊技術知識、校園網建設中的資訊技術知識和課程整合中的資訊技術知識,教師應該針對這三個方面進行挖掘和生活化。

三、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

事實上,在中學資訊技術課堂教學中,很少教師採用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一般都是在微機室內開展教學活動,將理論知識與上機操作相整合。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有一定的進步,不過在微機室上課時也面臨着不少問題,像學習任務無法順利完成、課堂秩序難以維持和學生上機操作不規範等。因此,資訊技術教師應該科學合理的創新教學模式,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像移動式、網絡探究式和任務驅動式等新型資訊技術教學模式,可以促使他學生樂於學習資訊技術知識,提升教學效果。例如,移動教學模式主要是利用移動終端和移動網絡,獲取教育資源、教育資訊和開展教學服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優勢在於移動終端和移動網絡比較普及和發達,平常學生都是利用這些工具進行娛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學習資訊技術知識,從而對移動設備的.認識更加全面,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

四、運用差異策略,激發學生動機

在中學教育階段,資訊技術學習與其它課程相比,學生的學習水平差異較大,有的學生在上學之前已經接觸過計算機,有一定的資訊技術基礎,有的的學生則是在中學階段在初次接觸計算機,。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需要重點照顧學困生,因材施教,運用差異策略,採用分層教學的模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促使整體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資訊技術知識的學習,使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中學資訊技術教師在運用分層教學模式時,需要從多個方面出發,包括對學生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作業設計分層和教學評價分層等,從而能夠面向整體學生,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正視自己,透過相互激勵,在學習資訊技術知識過程中互相競爭,激發學習潛力,並且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與喜悅感,樂於學習資訊技術知識。

五、總結

總之,在中學資訊技術教學過程中運用“樂學”策略,教師應該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和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靈活運用這一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資訊技術知識的樂趣,樂於學習這門課程,從而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