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資訊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

論文2.92W

【摘 要】 資訊技術課程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爲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資訊技術教學要力求匯入及時、亦師亦生、禁忌代勞,從而更好地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淺談資訊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

【關鍵詞】 學習自主性、教學模式、課堂探究

在資訊社會大背景下,以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育爲核心的資訊技術教學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尤爲重要。但是現今的中學資訊技術教學過分重視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卻忽視了資訊技術教學中的學科特點,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1課堂教學模式的分類

1。1教師演示課件爲主,學生動手操作爲輔。通常情況下,一節課45分鐘,教師利用課件授課佔用20分鐘,給學生演示佔用10分鐘,學生自主完成一定的課堂練習佔用10分鐘,剩下的幾分鐘時間,老師做總結評價。這樣的課堂模式,往往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不能正常進行。比如:現今的中學資訊技術教學,大多都是一個老師帶多個班級,這樣一來,由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的平行班級的不平行性,就會給課程進度帶來很大的影響。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課程進度不一致的結果。而形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教師的課件單一,不能兼顧學生的差異性;課堂以教師爲主,不能充分鍛鍊學生的自主性。

1。2教師講與學生練交替,課件演示貫穿其中。具體操作過程中,老師邊講授邊分配任務,學生在老師講的同時,利用所學知識完成一定的練習,在這期間,教師會利用課件將課程的知識點全部展示出來。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是,教學任務的完成沒有把握。這種情況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積累問題,卻沒有時間去解決。而老師呢,完成了課堂教學,卻不能達到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目標。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課堂教學程序繁瑣,使得學練不能結合。

1。3以任務驅動學生學習,配合教師課件演示。這其實就是所謂的“任務驅動法”,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強調這節課的重點、難點,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學生由此任務牽引,獨力探索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以此達成教學目標。但是這種方式的弊端也是明顯的:任務單一,不能充分照顧全體學生的個體能力培養;課堂開放,導致課堂紀律鬆散,不能保證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

以上幾種課堂教學模式,都不能達到整體培養學生資訊技術素養的目的,不能體現當今資訊技術教學的“整合”的觀念,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建構主義理論認爲,知識不是透過教師傳授,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透過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同時,強調學生是認知即資訊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

2加強資訊技術教學的整合觀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

2。1課堂匯入需要意境,課題引入需要直接。現今的學生們喜歡上資訊技術課,但是他們喜歡的原因並不是因爲這門課能夠帶給他們類似於體育課的輕鬆自在,也不是因爲資訊技術教材上的內容多麼吸引他們,而是因爲這門課的學習內容相對輕鬆(幾乎關係不到他們在高中的任何一次教學質量調研)、計算機和因特網的魅力以及他們想當然認爲的上資訊技術就是上網的魔力。所以真正增強他們對這門課的興趣就顯得尤爲重要。

客觀地講,計算機課教室要比一般教室大很多,同樣的50個學生,師生間的距離就要比在一般教室裏遠些,因此,教師對於學生的約束力就相對小很多。有好多學生上課時都不喜歡坐在離教師近的位子上,似乎遠離老師而坐,就可以不受課堂的約束。而且大部分學生剛進到機房的時候,往往壓抑不住一路走來所引起的興奮,總是在忙着和鼠標、鍵盤親密接觸的同時還不忘和旁邊的同學拉呱聊天。在這樣的情況下怎樣引導學生迅速地進入課程內容,讓這寶貴的“每週一課”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益呢?我認爲關鍵是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匯入語。

導語的設計要體現學科特點,我們教的既然是計算機課程,就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這一資源。我們每節課都有事先準備好的課件,這些課件就是我們用來抓住學生注意力的關鍵。利用Powerpoint製作的課件不只包括文字,還有聲音、動畫、視頻等內容,充分利用這些元素,會使我們的課件生動起來,起到代替老師與學生交流的作用。比如《5。2音頻、視頻、動畫資訊的加工》這一節課,主要內容是介紹音頻、視頻、動畫等資訊,並瞭解一些處理工具。在做課件的時候,我就在導語部分加入了一段音樂,在學生進入機房的時候,看到的是計算機上顯示的`課件,聽到的是飄蕩在機房裏的流行音樂聲。這樣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的注意力,課堂匯入圓滿完成。

2。2亦生亦師,爭當課堂主人,激勵學生主動探究。如今的學生越來越強調自我,在課堂上也是如此。他們不再完全聽從於教師的課堂教導,開始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創造力都不相同,如果給他們每人一個平臺,他們都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絢麗色彩。在課堂上,面對同樣的問題,他們可以發現並利用不同的解決方式,可以從中挖掘出不同的難點、疑點。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也曾和大多數老師一樣,採取的是“佈置任務——完成任務——講解任務”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只需要完成任務,他們最終所獲取的答案都是我給與的唯一的一個。但是資訊技術是一門開放性很強的科目,其中很多內容都來源於日常生活,甚至還有好多來自於其它科目的知識積累,個人理解能力和知識涵蓋面的不同會使一個問題有多個解答。因此,在後來的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軟件中的“學生演示”功能。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只做補充、提點、指導的工作,等到他們完成任務以後,我則找一部分學生來演示自己的成果。或許學生的演示結果並不理想,也不能完全符合任務要求,但只要是學生自己完成的,就一定具有代表性。我以此爲契機,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認真地點評他的優勢和不足,優點加以表揚,不足加以更正。這樣,在課堂上,我和學生共同學習,亦生亦師,爭當課堂主人,充分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性。

2。3多激勵,少提醒,放手去做,禁忌代勞。在課堂上,學生完成任務往往不會很順利,遇到困難的時候,學生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向老師詢問:“我怎麼做不出老師做的那個樣子呢?”“這個頁面怎麼設定啊?您幫我做做行嗎?”類似的問題很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老師躬身示教,並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演示給學生看,那麼幾乎要佔用整節課的時間。而且老師做完以後,學生並不見得能夠掌握,以後自己再做的時候,可能還是一片茫然。

在教學中,我嘗試着拒絕學生提出來的某些問題,不再“有求必應”。當學生問我能否代做的時候,我常常會說:“你自己再琢磨琢磨,自己再試試看。”有很多次,我發現儘管教室裏的計算機都連接了因特網,但是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卻不知道利用這個最全面的“點子王”。遇到這種情況,我就會提醒他們:“如果你遇到困難,離你最近的不是我,而是你面前的電腦。”這樣,適當的提醒會使得他們茅塞頓開。

人本主義理論認爲,學習是人的自我實現,是健全人性的形式。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必須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學習者都可透過自我教育而成長。人本主義強調“以人爲本”,強調尊重人的潛能,既主張平等也承認差異,是一種注重情感、符合人性的學習理論。在以學生自主學習爲基礎的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點燃其思維的火花,以學生爲本,才能真正讓學生主動學習,快樂學習,享受學習。的確,“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爲有效”。學生在這種氛圍下學習,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總之,在現今的資訊技術教學中,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從教師爲主導轉變爲學生自我主張,從教師作爲知識的說教者、灌輸者轉變爲作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管理者和組織者,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是我們應該不斷努力探索的方向。如此才能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纔會奠定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基礎。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

2潘克明。論運用電化教育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3蔡軍。資訊技術自主學習的實踐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