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語文學習能力(教學論文)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現代化科學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它以形、聲、光、色等表現手段,形象、直觀、生動地創設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愉悅、自由的氣氛中接受知識,使他們愛學、樂學,達到會學的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意恰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語文學習能力(教學論文)

    一 巧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培養。運用電化教學手段,不僅是爲了給學生提供認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爲了在學生對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再現情境,以啓發學生對錶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如講《黃河象》一文,即採用變序式教法,先講難點第四段(推測依據),再講第二段(故事過程)。設計製作投影片(剛發掘時象骨架圖),讓學生認真地觀察投影,動腦思考:(1)發掘時爲什麼先發現象牙?(2)骨架爲什麼斜斜地插入沙土裏?爲什麼腳踩礫石?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大膽地假設推想,再讓小組推薦代表發言。各組代表各抒己見,互相補充修正,不斷完善。最後教師指導學生歸納成因及小結:先發現象牙是由於黃河象落水時曾擡頭呼救過;從“沙土”和“礫石”可以推測在很早很早以前,這裏曾是一條河;從“腳踩礫石”可以想象黃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間的情景。在推測中,學生的頭腦進行了一番緊張的比較、分析、判斷的邏輯思維活動,直接突破了難點,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 巧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開放式學習方式。多媒體技術,特別是網絡媒體的介入,使語文閱讀實現了從文字閱讀到超文字閱讀的發展。這種全新的、開放的學習方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大膽地走出文字,不但“授之以魚”而且還“授之以漁”。學習了《微笑着承受一切》中桑蘭的故事,可以引導他們瞭解更多優秀運動員的感人事蹟,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學了《我應該感到自豪纔對》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走進動物世界探索動物界的無窮奧祕……我想一直堅持對學生的這種訓練,學生學會學習將不是難事。

    三 巧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運用多媒體指導觀察,能激發觀察興趣,有助於培養觀察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他們的觀察往往處於無意觀察和籠統觀察階段。而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直觀現象,表現力和可控性強。絢麗的色彩,迷人的畫面,優美的音響極易吸引 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觀察事物的興趣,是指導有意觀察事物抓住特點,進行說寫訓練的最佳手段。如說話訓練“你最喜歡的動物”選用了最喜歡的動物小白兔,巧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來指導說話,訓練時播放配有輕的表現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內容的錄像,並在放錄像前先提出觀察說話的要求。悅耳的音樂,誘人的畫面,使個個興趣盎然。有的情不自禁地讚美着:“小白兔多美呀!”教者按先整體後部分、從頭到尾的順序指導觀察。放錄像採用特寫定格的,依次顯示小白兔的各部分,讓學生邊觀察邊說話, 使學生變無意觀察爲有意觀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指導連起來說幾句話,則採用放慢鏡頭的方法。課堂上躍躍欲試,一隻只小手舉得高高的。有的說道:“我最喜歡小白兔,它長着一身潔白的毛,漂亮極了。頭上豎着一對長長的耳朵,一雙又圓又紅的眼睛像寶石一樣,長着一張三瓣嘴,吃東西時一動一動的',多有意思呀!”還有的說道:“小白兔的尾巴短短的,象個棉球,它前腿短,後腿長,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真可愛!”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能說出一段通順而連貫的話,說明是成功的。這成功來自於巧用多媒體和教者的巧妙指導,從而激起的觀察興趣,獲得有目地進行觀察的效果。

    四 巧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錄音是師,適時多次播放朗讀磁帶錄音,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邊欣賞邊正音,發揮小語在普通話推廣中的特殊作用。小語朗讀的磁帶錄音,其音色、音質、音準的程度,毋庸置疑地超過一般教師。特別是《荷花》這一篇課文,是百讀不厭、越讀越有滋味的名篇,充滿詩情畫意,只有透過朗讀的強化訓練,才能讓學生在提高朗讀水平的同時受到美的陶冶。爲此,我多次適時地用磁帶錄音的播放替代教師的範讀,讓學生跟着試讀、復讀、跟讀,收到了“熟讀成誦”的即席效果。

    五 巧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在語文審美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是透過語文教材,在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一系列審美體驗的過程中逐步培養的。這些教材文質兼美,蘊涵着豐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體不僅有助於教學效率,還具有實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觀形象地展現課文的藝術形象美、意境美和語言美,喚起美的情趣,撥動美的心絃,使學生爲之萌發激情,潛移默化地培養語文審美能力,收到“潤物細無聲”之效。如《桂林山水》一文,總結時適時適度地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片,讓學生欣賞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再透過配樂朗讀又把學生帶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美的形象、美的情調、美的旋律發出由衷的稱讚。又如學習《挑山工》一課,講讀後,投映投影片:在高高的山上,一條通向極頂的小徑,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肩負重擔,正弓着腰向上攀登。學生仔細觀察後,結合課文內容認真思考,紛紛發表見解。透過熱烈討論認識到: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在心中樹立起一個目標,朝着目標像挑山工那樣,堅持不懈,腳踏實地,不停地攀登,就一定能夠達到勝利的頂峯。這樣就在學生的頭腦中深深地印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永遠攀登的形象,這種印象對於學生以後踏上人生之路,將起到多大的作用,是我們現在難以估量到的。

       

 

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