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教師學期論文

論文1.62W

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既要“傳道、授業、解惑”,又要以人格來培養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人們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因此,教師的心靈必須純潔,人格必須高尚。現就小學教師修養問題作一探討,與廣大教師和關注的同行切磋。下面小編帶來的是小學教師學期論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學教師學期論文

一、敬業愛生,教書育人

教師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敬業愛生,爲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礎和前提,敬業者受人尊重,愛生者受人敬重。無產階級教育家徐特立是忠誠教育的典範,徐老活了92歲,把人生70多年的光陰和精力,忠誠不渝地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徐老在極巨艱苦的革命戰爭時代,堅定自己的信念,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也忠於職守,不屈不撓,爲事業而拼命工作,爲理想而奮勇拼搏。

高爾基曾說:“世界上最美好的職業就是做一個人民教師。”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是培養新世紀合格人才的辛勤園丁。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要教會學生怎麼求知、怎麼生存、怎麼做人、怎麼審美。俄國思想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小學生造就成什麼樣的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教師的工作是塑造人,是對學生心靈的“雕塑”,尤其對小學生來說,教師更要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樣,成爲學生學習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爲了培養好下一代,教師應該對自己要高標準,嚴要求,自尊、自愛、自律、自信,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行感化學生,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教育,把學生引導到陶行知所說的:“最高尚、最完備、最永久、最有精神的地方。”

二、嚴謹治學,更新知識

一個教師的知識水平、教育技能、科研能力,直接關係到教育工作的質量,新課程的改革,學生素質的發展,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教師不僅要專更要全面,瞭解所教所教學科與社會實踐的聯繫,瞭解與其它學科的聯繫,也應瞭解更高層次的主體知識和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在知識更新加快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茶的今天,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汲取各方面的文化知識,更新知識結構,以適應新課程政改革的需要。

嚴謹治學要自覺刻苦,大膽創新,不能只求過得去,而要精益求精過得硬。如能這樣,你的教學必能吸引學生,左右逢源,融會貫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啓發學生獨立思考,提高教學質量。對中青年教師,嚴謹治學應有深層次的追求,從而更好地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一要教師樹立新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學觀、評價觀;二要教師學會理解,學會寬容,注重幫助引導,學會反思,學會合作;三要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開發者。要有創優爭先的競爭意識,勇敢頑強地參與各級各類的教學比賽,在多次磨鍊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爭當教學能手、教壇新秀和學科帶頭人。

三、積極參與教育科研,不斷提高科研素養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迫切需要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課程的開發者,這就要求教師有科研先導意識,自覺參加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活動,用課改新理念新要求指導教學實踐,改變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透過教師之間等各種互動研究探討,發現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從而總結經驗教訓,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教師應緊密結合教學實際,選一些應用性強的課題,下功夫,精心操作,提高科研水平,從而在某一方面有獨特的`見解,創新的研究成果,成爲有一定影響的科研型教師和學術帶頭人。實踐證明,開展教育科研,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科研素養,還可以提高教師翻閱文獻、調查研究、積累資料的興趣和能力,促進教學行爲朝着科學化方向邁進,使他們由“先幹後識型”逐步向“先識後幹型”過渡。

 四、情緒穩定心態良好

(1)要樂觀豁達

教師應是樂觀豁達的人。樂觀豁達是人的良好心態和情緒穩定的反映,是一種有效的醫療手段。樂觀豁達是一個人適應能力強的表現,表明他能減輕精神壓力,驅散心中積鬱,正確面對人生,有着愉快、滿意的心境,保持着樂觀開朗、寬容活潑的情緒。現代教師不管遇到什麼不如意的事,都要沉着冷靜。要學會正確認識自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樂觀豁達的良好心態,冷靜地反思,及時調整目標,腳踏實地,勇於進取,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創造更新的業績。

(2)要理智解脫

理智解脫就是使心理刺激透過智力活潑有個正確的客觀認識,經過安慰、調節,從而控制和指導自己的情緒和行爲,振奮精神,正確面對現實,處理好各種關係。特別要注意自己受到再大的委屈,遇到再倔犟的學生,也不能衝着學生髮火。

理智解脫就是不能鑽牛角尖,採取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安慰、自我排譴,利用心理學知識和自己的智慧進行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解除一切困擾,使自己獲得愉快,與同事友好合作相處,培養自信心與健全個性,從而振奮精神,繼續前進。

五、風度儀表

風度儀表是構成師表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人的氣質。教師的氣質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可塑性強的特點,對教師的觀察和模仿細微到舉手投足。所以教師既要注意內在美,又要注意美化自己的外表和行爲。教師的服飾要有時代特色,整潔高雅,起到楷模和示範作用。青年教師的服飾儀容要體現出青春和朝氣;中年教師要表現出年富力強穩重幹練;老年教師則應體現出德高望重、廣聞博見的風度氣質。總之,穿着上也要轉變觀念,它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言的教育。

言談是教師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諺語云:“語言不是蜜,但卻能粘住一切。”教師要加強語言修養,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提倡語言的科學性,提高語言的表達藝術。無論是授課,還是與學生交談,要謙遜文雅、高尚優美、生動形象、富有幽默感。如教師上課象說書一樣,風趣幽默,引人入勝,學生聽課津津有味,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積極性高,講的內容就容易被學生接受。

教師的舉止更要注意,要文明,有涵養。教師要注意體態語言,穩重端莊、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舉手投足落落大方。

加強教師修養,重新塑造自我,擴展自身未來發展的空間,這不僅僅是爲了謀生,更重要的是發揮生命的潛能,自我創新,自我超越,爲構建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爲培養新一代作出更大貢獻。